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闺华记-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乖乖地喝了?

    可一回到扬州,谢涵就开始变了,先是拿方姨娘开刀命方姨娘跪下,接着是阳奉阴违地和顾琦作对,再然后是把她一家提前打发到幽州,接着是借着白姨娘出事架空方姨娘和赵妈妈,把高升家的提了内院管事,再后来,干脆把赵妈妈一家留在扬州了,现在又公然命丫鬟去抢老夫人命人开的药包,这是要跟顾家撕破脸的前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六十九章、想到办法(一月月票一百加更)

    想到谢涵有可能要跟顾家撕破脸,刘妈妈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因为这样一来,她的日子是最难过的,不管是谢涵还是顾家哪头她都得罪不起。

    这时的刘妈妈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赵妈妈会选择留在扬州了。

    可惜,她明白得有点晚了,而且这样的机会不大好找了。

    看着刘妈妈一脸死灰地离开,谢涵的精气神反倒被调动起来了,她不能一味地沉湎于上一世的悔恨和愧疚中,而是应该把握当下,把握这一世,她不能浪费上苍给她的这次重生机会。

    这天晚上,谢涵去张氏那边请安,正赶上张氏等人放下碗筷坐在一起说着今年的收成。

    麦收结束了,今年年景不错,不说风调雨顺吧,也是旱涝均衡,算得上是丰收了,所以谢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祖母,我那边人多,又没有地,那些粮食给我们留出一部分来,左右我们也是要花银子去买,买谁家的不是买?”谢涵道。

    她是怕粮食丰收了粮价就该下了来,到时农民手里依旧是白辛苦一年,这个认知是谢涵从书里读到过的,现实生活究竟如何她就不得而知了。

    “这孩子,你那些人能吃多少?祖母早就给你预备出来了,一家人还用花什么银子买?”张氏摸了摸谢涵的头。

    “祖母,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这日子长着呢,难不成我那一大家人都让祖母养着?这成什么了?本来还说我们来养祖母呢。好了,不说这件事了,到时我让高管家找大伯谈。我今儿倒是有另外一件事想问问祖父祖母还有大伯二伯。”

    “什么事?”几个人同时问道。

    “我来的时候高管家跟我说了一件事,说是今年年景好,没有人卖地,他的意思是不如先买下村子后面的那座荒山,我们自己雇人去种点东西养点东西,好歹今年冬天不至于没有肉吃,祖父母的意思呢?”

    这话确实是高管家提出来的,谢涵下午找他谈过了,谢涵的意思是想买一座庄子把刘妈妈一家打发去庄子上看家,可高升说庄子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人家只会在急需用钱或者是搬迁时才会把庄子卖了,因此,这事得等。

    可谢涵却不想等。

    高升于是提了另一个方案,买山头和荒地自己建庄子,左右这一大家人一年下来的鸡鸭鹅需求也不是一笔小数,村子里没有集市,买点什么都要去十多里外的镇上,而镇上平时的集市也不大,尤其是谢涵爱吃的鸭子和鹅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在逢五逢十有大集的时候偶尔才会碰上一两份。

    可如果赶上雨天雪天出门很不方便,尤其是冬天大雪封路是常事,因此高升才会动心思在村子后面买一座山头自己建庄子,别的不说,至少每天需求的鸡鸭鹅能养出来,此外还有猪牛羊等牲畜,再加上自己家的马和骡子也不少,高升越想越觉得合适。

    对了,还有果树,谢涵以前在扬州的时候每天都离不了各种水果,可来这乡下之后,只买到几次杏和桃,还不怎么好吃,一看就是没有用心打理的野生杏和桃。

    所以,拉着李福和陈武还有谢绅转悠了几天的高升琢磨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自己种果树自己养鸡鸭鹅和马牛羊。

    虽然窝在这乡下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可他们手里不缺银子,完全可以创造条件让谢涵生活得更好一些。

    谢涵对于农事方面是一窍不通,所以才会借着请安的机会问问几位长辈,倒也不全是想取经,还有一半的原因是尊重。

    毕竟买山头是一件大事,要是不先跟几位长辈通个气,他们心里多少会有些失落,因为他们是实打实地把谢涵当成了家人。

    “真是个孩子,就为了没有肉吃就去买座山头自己养?”张氏听了谢涵的话先笑了。

    “可不是个孩子,还是一个有钱的官家孩子呢,乡下娃没有肉吃也不敢想着去买山头养啊?”吴氏凑趣道。

    “买山头倒是没有多少银子,可专门雇人去养的话是不是有点不合算?你们能吃了多少?”谢耕田问。

    “爹,小妹不会多养一些,说不定到时还能拿出去卖钱呢,正好我们要开餐馆,还怕小妹家的东西卖不出去?”谢沁的脑子很快拐过弯来了。

    “二哥,开餐馆的事情定下来了?”谢涵问。

    “差不多了,你家的管家真是一个办事的,把大致的章程列了出来,我们自己核算了一下,因为是租房,在县城开一个饭馆的投入有一百两银子就够了,所以祖父祖母很痛快地答应了我们。”谢沛道。

    家里的长辈已经说好了把这件事交给他打理,谢沛也是摩拳擦掌的,就等着干好了让家里的长辈也让岳家的人高看他一眼。

    “才一百两?”谢涵对这个数字也是颇为惊奇。

    看来,这北地的日子的确比扬州苦多了,别的谢涵没有印象,但是她记得高升好像说过一次她家在扬州的绸缎铺一年的租金是三百两银子,好像那店面也不算大,而且那三百两仅仅是指铺子的租金。

    可开饭馆却不仅仅是租金,还有别的诸如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人员开销、房子装饰等等一系列的琐事,谢涵的确没有想到一百两银子在幽州的购买力有这么强。

    看来,这北地的日子比扬州城里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孩子,到底是一个不经事的娃娃,一百两银子还少?要知道很多人家辛苦一辈子都见不到几两银子,大部分的农家辛苦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你爹你祖父祖母就是打那样的日子过来的。”谢春生对谢涵的不事稼穑不懂艰苦忧心起来。

    他是怕她过惯了那种有钱人的骄奢日子,嫌弃乡下的日子艰苦,熬不了多久就想回城里去。

    一个几岁的小娃娃,外加一个还在吃奶的奶娃娃,就算手里有点银子,可也得算计着花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七十章、成全

    谢涵听出了老爷子话里的担忧,刚要开口,吴氏说话了。

    “爹,这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涵姐儿生来就是享福的,三弟给她留下了那些产业,还有皇上也为她筹集了不少银子,还有这幽州城里的大小官员,都上赶子给我们涵姐儿送银子来呢,我们涵姐儿是花不了的花,哪里还用得着吃苦?”

    吴氏的本意是想讨好一下谢涵,可她一向不大会说话,常常得罪人自己还不知道,所以家里有什么外场的事情张氏一般都是打发二儿媳郑氏去。

    久而久之,吴氏越来越失衡,越来越想在公婆面前表现自己,却每每总是事与愿违。

    这不,这次又拍到马蹄子上了。

    “这是什么话?以后谁也不许再嚼这种舌根子了,谁再嚼可别怪我不讲情面。”张氏听了这话勃然大怒。

    她是怕这种话传到外面去了给谢涵招贼,世道不好,人心不古,谢涵来的路上就已经遇见好几拨劫匪了,这要再把劫匪招来,丢了银钱是小事,万一把人掳走了,她上哪里哭去?

    所以张氏才会毫不留情地斥责吴氏一顿。

    谢涵见吴氏的脸红了又红,眼圈也红了,心下叹了口气,说道:“祖母,大伯娘也不是存心的,她只是不清楚我那边的详情。说起来,我们手头是有些银子,可高管家的意思是不希望我们坐吃山空,所以说要去幽州城里买两个铺子租出去,一年收点租金也蛮够我们零花了,剩下的银子买一座荒山自己建庄子,至少一年的菜蔬是不用买了,等将来遇到合适的机会再买一些地佃出去,我们一年的粮食也够了。因此,祖父祖母放心,有高管家在,这些事情他会安排好的。”

    “这主意不错,祖父祖母,我看那高管家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所以你们大可不必为涵姐儿担心,我们呀,还是想着怎么把这个馆子开好,开好了,小妹也多一份进项不是?”谢沛说完,感激地冲谢涵笑了笑。

    他知道谢涵是在为他母亲开脱,这种情形下,也只有谢涵敢接老太太的话,别人是不敢开口的。

    “对对对,还是大哥说得对,小妹,正好麦收也结束了,不如明儿再让高管家陪我们跑一趟?”谢沁问道。

    “你们找他商量,正好他也要跟祖父商量买山的事情。对了,麦收结束了吗?我打发人去把姑母一家接来吧,正好我那边可以开课了。”谢涵换了一个话题。

    说到开课,新月和弯月的话也多了起来,她们早就盼着这一天呢,乡下孩子能有机会进学的本就不多,更别说是女孩子了。因此,如果她们姐妹几个学会了认字念书,村里的小姐妹谁不得高看她们一眼?

    谢涵倒是不清楚新月和弯月存了这样的心思,不过她见几位大人的脸色和缓多了,心下也悄悄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两天,谢涵开始忙着整理自己的那些书籍,由于那本《全唐诗》一直在谢涵身边随着带着,而那本《乐府诗集》里夹着的五万两银票也被谢涵藏到了自己的蜜饯罐子里,所以那几箱子书籍里根本没有什么秘密了,所以谢涵干脆把林采芝和红榴两个拉来帮她整理书籍,先挑出一些适合女孩子启蒙的书来。

    林采芝和红榴见谢涵主动喊她们帮忙拆箱子分门别类地整理书籍,虽然有点讶异,可因为机会难得,倒是也欢欢喜喜地帮着做了起来,当然,也没忘了偷偷翻翻书里有什么点评和批注。

    由于谢涵的藏书比较多,加之又一路水运过来,所以谢涵要求把所有的书都搬出来先晒晒,这项工程就比较大了。

    忙了五六天,谢涵才把所有的书籍整理出来,并特地把

    西边屋子腾了出来,沿着墙根摆了三面墙的书架,把这些书放了上去。

    至于那些字画,因为牵扯到的东西比较多,除了字画里的秘密,还有几幅珍品,谢涵只让司琴和司棋在六月六那天拿出来晒了晒又收进了箱子里。

    当然,这是后话。

    如今且说谢涵把书和书房都备好了,刚要打发文安文福去接小英,谢沛已经把姑母一家都接来了,谢涵这才知道当地有个习俗,麦收夏种之后会打发家里的晚辈把出嫁的顾奶奶接回来住些日子,也算是回娘家养养身子,休息两天。

    当然,娘家条件好的是真的回娘家养养身子,条件不好的姑奶奶回来之后还得帮衬娘家做几天苦力,这是谢涵听新月说的。

    而短短的半个月没见,谢涵看到站在自己面前这个黑黢黢并且瘦了一圈的妇人,总算深刻地了解了麦收和夏种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实打实地脱一层皮啊。

    “姑母,你家下次有农活的时候打发人告诉我一声,我让家里的几个小厮过去帮帮你们,地里的活可能不会干,可力气活还是可以帮一点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