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日月宏图-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穆尔很清楚,孙伯纶无论是东征还是北伐漠北土谢图部,都是偏师,而其主要的精力还在于整合漠南各部的实力,同时利用与大明的微妙关系,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己方的军力,以期获得对东虏的战略优势,并通过几场关键性的战役或者一场大决战,彻底消灭东虏,控制辽东,彻底掌控大明北疆的局面。

    显然,休养生息比劳师远征要重要的多,考虑到孙伯纶的北伐已经占用了过多的常备军和物资,给予左翼前线的支持并不多,所以对于物资的消耗和兵力搭配,特穆尔慎之又慎。

    在这个计划里,特穆尔只要求两个骑营和一个机动步营的支持,也就是只动用六千人规模的常备军,同时征召各扎萨克轮流上前线,在汇合余彦的不死队之后,保证兵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机动步队,利用机动优势和火器优势,骚扰打击左翼诸部。

    在特穆尔要求的队伍中,没有消耗巨大的甲骑和炮兵,只以骑兵对骑兵,孙伯纶看过之后,非常赞赏,这与他原本的考虑完全相同。

    “特穆尔,谈一谈这个支援部队,我看你的计划中,支援部队的优先度还在常备军之上。”孙伯纶笑着问道。

    “大人,卑职曾经远征左翼,麾下也有不少原先是左翼的武士,左翼和河套不一样,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河流,有些可以涉水而过,有些则不行,而我需要的这个支援部队就是希望解决这些困难,所以希望在水师营中抽调一批懂的舟桥技术的人,参与对左翼的袭扰,也好为未来的东征积攒经验。”特穆尔认真的说道。

    孙伯纶拍了拍桌子,说:“特穆尔,你想的很周到,这个舟桥营便由你来组建,漠南各部各营,无论商队还是营伍,只要你需要,你就可以把他拉进去,有人不服,便让他来找我便是,明白吗?”

    “是,大人,只是此次袭扰左翼,耗时很长,而且要分兵共进,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骑兵将领,不知大人如何安排?”特穆尔心中倒有几个人选,比如兀良哈就是骑射兵种的指挥大师,但特穆尔知道,一切还是要以孙伯纶北伐土谢图部为优先。

    孙伯纶略作思考之后,说:“我把乌鲁思台吉予你,做你的副帅,质子军中有不少堪用的爪牙,你也可以挑选一些。”

    特穆尔点点头,自然不敢有意见,孙伯纶又道:“特穆尔,你也知道,北伐土谢图部,需要精兵良将,不可轻动大军,所以我不能给予你太多支持,这样吧,我这里给你四封敕书,上面有明国和大汗的印信,你若得胜,所获部众和丁口,可再建四个扎萨克,等这仗打完了,你挑其中两个好的做你的封赏吧。”

    “卑职自当肝脑涂地!”特穆尔大声领命。

    他手里本就两个扎萨克,如果再得两个,漠南诸将之中,也只有最得孙伯纶信重的也先可与自己媲美了,这既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又是地位提升的象征。

    处理完特穆尔的事情,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孙伯纶刚想起身前去汗庭看望一下还在病中的淑济,就看见林天奕走了过来,他见到孙伯纶,说道:“大人,京城来的天使已经到了和林格尔了。”

    “天使,什么天使?”孙伯纶有些纳闷的问道。

    “钦差啊,嘉奖您此次在归化城力挫鞑虏,斩首近万的功绩呀,大人啊,说不定您要封伯咯。”林天奕有些激动的说道。

    孙伯纶倒是愣住了,片刻之后,一脸苦笑,道:“我倒是真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儿。”

    其实在孙伯纶眼里,此次归化城变乱,先是城中遭兵戈,损失不小,板升的宫帐军被偷袭,死伤近千,周围的十几个扎萨克受到袭扰,若不是在纳林河夺回大半,此次就要损失上万帐了,无论怎么算,这次都是落了下风。

    但这是和以前的相比,而且是和孙伯纶自身相比,若把此战况拿去和大明边镇的官将一比,这哪里是落了下风,简直就是不世之功,可以这么说,东虏远征而来,我方寸地未失,还将防线推入虏境,占据先手优势,如何不能称之为大功呢。

    孙伯纶招来牧锋说:“你派个侍从去汗庭,告知夫人,今日我要南下迎接天使,另外告知桑结上师和窦土门太妃,汗庭也要准备妥当,一些礼仪琐事,请教幕府里的先生,万万不可差池了。”

    这两天家里装空调,我家和我姐家,弄了三天,装了八台,没怎么码字,所以今早只有一更,下午补上今天的第二更,又把积蓄花光了,哎,赚钱码字,码字赚钱!!!必胜!(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章二 孙传庭的发现

    (全本小说网,。)

    十月中旬,和林格尔。

    已经是秋季,草原上一片枯黄之色,朔风卷着草根、树叶席卷而来,惹的旌旗猎猎,却也吹的人睁不开眼睛,一支骑队缓缓而行,队伍之中有两辆裹着毡布的大车,想来里面定然是贵人。

    后面那辆较小的车中,孙传庭手捧一本《鞑虏图志》正看的津津有味,这是一本从陕西传来的书籍,据说是某个在塞外行商多年的商人编写的,其中无大雅之言,亦没有策略经纶,只是记录了从漠北到边墙,从天山到海西的风土人情,其中对于各部的介绍非常详尽。

    当初定下出使漠南的策略时候,礼部之中,无人愿意前去,如今朝廷内部,谁都知道孙伯纶嚣张跋扈,根本不把普通文官放在眼里,非督师巡抚一类重臣,难以慑服,而出使漠南又不能动用这类高官,最终,杨嗣昌把自己的心腹李信塞进了礼部做了一个主客清吏司的郎中,为正使,李信虽有能力,却不懂宾礼,此次不仅要嘉奖孙伯纶,还要巡视蒙古诸部,在礼节上着实不能堕了天朝威仪,因此,升任礼部主客清吏司员外郎不到四个月的孙传庭便担当此次副使。

    孙传庭虽是进士,却是山西代州人,作为一个武风鼎盛地方出身的官员,孙传庭不仅对鞑虏有些了解,本身亦有些功夫在身,他既对崇祯七年解围代州,大破东虏的孙伯纶兴趣十足,也想借着这次出使多了解一些兵事,以报国恩。

    帘布之外,不断出现骑马赶羊的蒙古人,他们多不过百帐,少不过十余帐,与以往广传穷恶疲弊的形象完全不同,这些蒙古人帐下牛羊甚多,神色也极为健康,不像是穷困的样子。

    休息的时候,孙传庭带了几个通事询问了几个年长的蒙古人,才知道这些人赶羊牵马不是为了过冬,而是前往一个叫做三不敕川的地方,那里是这些人新分配的牧地。

    孙传庭打开地图找了找那个陌生的地名,却发现那地方在瀚海以南,集宁海子以北,在漠南汗庭写给朝廷的文书之中,那里应该还是与东虏交战的前线,这才过了几个月,竟然已经为孙伯纶所有了?

    到了和林格尔附近,使团遇到了前来接洽的人,是理藩司的官员和一个年轻的喇嘛,那官员说:“天使大人,此地距离和林格尔还有十几里,孙大人已经在那里等待迎接了,今天赶不及了,不如就在那边的车店休整一晚如何?”

    李信坐了几天的车,已然是疲惫了,掀开帘子看了看,已经是傍晚,四周荒无人烟,只有那大车店里点着一串灯,李信还在犹豫,那官员又道:“大人,大车店里有浴盆和搓澡的师傅,您行了三四日了,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听到有能洗澡的地方,李信感觉身上更痒痒了,说:“好,今日便在那里歇了。”

    使团进了大车店,便占据了其中独立的庭院和全部的马厩,把里面的商人全都赶到了别处,孙传庭下了车,脸色冰冷的看着使团中的军卒施展淫威,却并未阻止,他远远看到百步之外的河边,有一串长长的棚子,问那官员:“那是什么地方,为何聚拢了那么多人,怕是有数百吧。”

    孙传庭并未言明,虽说天色昏暗,看不清那些人的样貌,他也知道,草棚之下飨食的定然都是汉人,至少他还没有见过那么多能坐在板凳上,趴在桌子吃饭的人。

    那官员神色一变,说:“没什么,都是些没饭吃的流民罢了,孙大人请进房内歇息吧,房间和浴盆都给您准备好了。”

    孙传庭点点头,进了自己的房间,过了一个时辰,用过晚膳的孙传庭换了一身袍服出来,这身打扮倒是与寻常商人无异,他只带了两个家生奴才,出了院门,直奔那河边的窝棚区。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许多人围绕着火堆谈笑聊天,孙传庭缓步走着,听得里面多是陕西、宁夏的口音,倒也有不少河南和山西的人,孙传庭寻了一处火堆,里面口音正是代州左近的,靠了过去。

    “老丈,借地儿烤烤火可好?”孙传庭笑呵呵的看着那抽着烟斗的老人,询问道。

    那老头看了孙传庭一眼,在他腰间的玉佩上打量了一下,说:“您是个贵人,哪能和俺们挤着?”

    孙传庭笑了笑,指着不远处大车店,说:“那里都让朝廷的大官占了,我是无处容身了。”

    说着,他已经坐在了人群之中,发现火堆旁的十几个人似乎是一个家族,其中男人们正搓着一种细长的草叶,而女人则把搓好的草叶塞进衣服和鞋子里,孙传庭倒也明白,这是为了保暖,见那老丈似是年龄最长的,于是拿过出一盒京城友人赠送的卷烟,抽出一支递给了老头,说:“老丈试试这种烟草,可还抽的惯?”

    那老头把手在身上的破羊皮袄子上抹了抹,才接过卷烟,这卷烟分外精致,每一根上都印着一支含苞待放的梅花,老头细细端详,捡了一根点燃的树枝,美美的吸了一口,足足过了半晌,才吐出了淡淡的烟雾,孙传庭笑着看,知道这是懂的享受的人。

    “听老爷这口音,是山西人吧,和俺们倒是老乡。”吸了旁人的烟,老丈也热情了一些,主动问道。

    孙传庭笑着把烟拿出来,散给火堆旁男人一人一根,剩余的都交给了老头,才说:“正是,老家代州的,出来做些小买卖。”

    “老丈一家怎么沦落到了塞外,是何故啊?”孙传庭问。

    那老者笑道:“在山西活不下去了,出来寻条活路呗。”

    “这是要去哪里?”孙传庭又问。

    老丈把烟斗里的灰烬在鞋跟上磕了磕,指了指一旁半埋式的的窝棚,说:“得听那边的官人的,还说不准,可能去后套也可能去前套,总之,去了就有饭吃,有衣穿。”

    “还有这等好事?”孙传庭惊声问道。

    老丈笑了笑,露出了黑褐色的牙齿,说:“那还有假?俺们繁峙那边,光是去年就去了八百余口子了,孙家东主给活儿干,管吃管住,壮劳力两月给粗粮一石,盐二斤,娘们减半,若是不要这些物什,可以换成银钱。”

    “什么活计,这般好?”孙传庭倒是来了兴趣,他在的认知之中,山西的农民,一年忙到头,交上赋税和佃租,一年也落不得几石粮食。

    “活计?什么活计,左不过就是种地罢了。”老丈把卷烟小心的收起来,他还指望着明日靠这些卷烟从幕府官员那里赚个好出路呢。

    见孙传庭不信,老丈捡起地上一个石子,把一个在棚子下桌子上睡觉的家伙砸醒,喊道:“狗子,过来给这位老爷讲讲你在后套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