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月宏图-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翼城如何了?”高第急迫的问道。
“总兵大人,北翼城失守的。”那游击当即说道,他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说:“北府的贼人火炮犀利,咱山海关面向关内的城墙本就薄弱,根本经不起轰击,贼人轰烂城墙,只以甲兵佯攻,末将和祖吴游击派人去堵缺口,他们就撤退,以火炮和一种小型的震天雷攻击咱弟兄,咱一离开火线,他们又冲上来,逼着咱那些老弟兄站在炮口下,来来回回三五次,末将麾下两千人马已经折损了八百多,连贼人的面都没有见上,就是一身血勇,也是无处施展啊!”
“那你就弃守了?吴游击呢?”高第拔刀在手,抵在了那游击的胸口,喝问道。
那游击说:“末将也是没有法子,吴游击被贼人的震天雷炸了个半死,直接降了,西城墙失守,末将若不撤退,便是这三百余人都带不回来啊。”
高第颓然坐在了椅子上,喃喃说道:“北翼城丢失,关内关外互通,山海关防缺失一角。。。。。。。。。”忽然他对身边的亲卫说道:“快,把士兵拉上关城北墙,把家丁营调给西罗城的王参将,西罗城不容有失!”
亲兵领命而去,马千总却从外间走了进来,微笑说:“一战打没两万两,高总兵,接下来便是要谈谈你的爵位了。”
高第虎跃而起,一手抓住马千总的脖子,锐利的刀锋搭在他的脖颈,骂道:“姓马的,莫要欺人太甚,我高第南征北战数十年,东虏西鞑什么没有见过,莫要以为本将是好欺辱的!”
马千总却是不惧,笑道:“我只是想说,等炮弹在西罗城炸响的时候,您的伯爵之位,也就没了!”
哎新增昨天只有一百多而且追订少了几十个,好害怕,是因为我单更吗?各位别慌啊,下个月每天都是四更五更的为了金榜活动,一切都要让路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章七四 吴、祖降清
(全本小说网,。)
“大清皇帝盖世英豪,雄踞辽东数十载,为天下万民所敬仰,如今贼军势大,窥视辽地,为大清、辽镇之共敌也,山海关一战,关乎双方日后与贼对峙态势,生死攸关,请大清皇帝调八旗之精兵、乌镇哈超之炮营,速援山海关城,与辽镇合兵一处,抵御窃国之贼,他日收复京城,大清皇帝有恩于中国也,自当裂辽地之土以筹!今太上皇受困京师,天子南京监国,事急从权,筹赏之事非大寿可决断,大寿亦愿分润每年辽饷一百二十万,军粮七成予大清皇帝,以修辽镇与大清之友谊,请大清皇帝速速决断,大寿绝不食言。”
威远城,祖大寿听闻北翼城失守之后,再次叫来文吏,修书一封,呈递盛京永福宫,与前一次封官许愿不同,此次已经拿出了南京给的粮饷,可谓割肉了,文吏还在记录他的话,房门被推开,吴三桂一身风尘,走了进来,祖大寿对文吏说:“你且先下去吧,条件便按照我刚才说的拟定,用词一定要慎重,莫要堕了我关宁军的威风,拟定好了,再给我看看。”
文吏微微点头,把原稿留下,退了出去,祖大寿尚未说话,吴三桂直接问:“大舅,你还在筹划向东虏借兵之事吗?”
祖大寿呵呵一笑,拍了拍吴三桂僵直的肩膀,让其坐下:“长伯啊,这并不算什么,当初史可法来的时候,就与我谈过借虏平寇的事情,那时想着是等北府与闯逆拼个两败俱伤之后,如今看来,形势紧急,倒也先要试试了。”
“大舅,三桂倒是觉得借兵一事不妥当。”吴三桂坐定之后,毫不客气的说道。
祖大寿脸色微变,吴三桂虽然年轻有为,在关宁军威望很高,但一直对自己恭恭敬敬的何曾如此说过话。
“长伯是怕请神容易送神难?亦或者是担心底下人有想法?”祖大寿淡淡问道。
他倒是觉得这些担心并非无稽之谈,毕竟关宁军和东虏斗了几十年,两代人之间可谓仇深似海,而且东虏向来强凶霸道,若是进了辽西胡作非为,倒是个大难题,但如今北府军攻破北翼城,山海关城防岌岌可危,祖大寿倒是顾不得这些小节了。
吴三桂道:“大舅,三桂不是担心这些事,三桂是担心大舅借不到兵马!”
祖大寿微微一愣,继而哈哈大笑:“不会的,皇太极是个聪明人,他应该知道,如果咱关宁军倒了,下一个便是他,怎么会不出手相助呢?”
“出手肯定是出手,但不是帮咱们防守山海关!”吴三桂大声说道。
“长伯,你究竟什么意思,大舅可是被你说糊涂了。”祖大寿问道,他知道吴三桂的能耐,这个时候,吴三桂肯定不会乱说话的。
吴三桂神色焦急,问:“大舅,虽说在对付北府这件事上,咱们与东虏利益一致,但是在对抗的手段上可有许多不同啊!东虏在辽西的利益是堵住北府军进入辽东的通道,是在山海关堵住,还是在宁远堵住根本没有区别,甚至退到锦州也无不可,但是咱们两家呢,能丢山海关吗?”
祖大寿听了这话,如被雷击一般,吴三桂的话可谓切中要害,正如他所说,真正丢不得山海关的是关宁军,而不是清国。
清国如今处于手势,便是要利用关键隘口堵住来自北府的攻势,保护辽东的核心利益,而关宁军不同,吴祖两家的根基在辽西走廊,这片东起锦州西到山海关的的狭窄走廊几乎已经成为两家的私产,土地、房产都在其上,特别是山海关到宁远这部分,当初关宁军主要的敌人是东虏,当大凌河一败后,锦州成为了前线,锦州周围到处都是东虏,已经难以生产,小凌河以西更是没有什么天险,吴祖两家大量内迁,核心利益到了宁远左近,而如果山海关失守,沿途堡垒皆不能阻碍北府军团,宁远成为前线,两家数十年来积攒的家财也就损失殆尽了。
而清国则不同,三百里辽西走廊,哪里堵住北府军团都是胜利。
“他皇太极不会坐山观虎斗,让咱们关宁军消耗北府军团的实力吧!”祖大寿脸色大变,惊骇问道,以往他何曾问过吴三桂的意见,只是此时已经彻底无状,失了主心骨了。
吴三桂暗骂祖大寿糊涂,道:“皇太极不敢有这个心思,也不能有!”见祖大寿投来诧异的目光,吴三桂也不顾颜面了,问:“大舅,就算咱关宁军拼命,又能消耗多少实力,你问问北翼城逃来的溃兵,他们四千人守城,死了一半降了一半,杀了多少北府贼军?”
这个问题祖大寿根本不用问,整个攻城阶段,关宁军和高第的边军都没有和北府军面对面,当北府军进城之后,先是关宁军投降,继而是边军溃逃,北府军死伤断然不过百,这么算上了,便是高第的边军和关宁军全死光了,也杀不了北府军两千人。
吴三桂看祖大寿总是抓不住其中关窍,直接说:“大舅还不明白吗,皇太极这是借助北府军团攻打山海关,在招降我们关宁军啊!”
“招。。。。。。。招降?”祖大寿瞪大了眼睛。
被吴三桂这么一点拨,祖大寿彻底明白了,当初三方私下合议,最得利的便是辽镇,如今看来,那个时候皇太极便只是想借着辽镇搭上南京朝廷,从那里获得国内紧缺的粮食,想来皇太极早有吞并辽镇之心了。
“百万辽民,五万精兵,翻手可得,他皇太极,真是。。。。。。真是好权谋啊。”祖大寿颓然坐下,脸色茫然。
许久之后,祖大寿问:“长伯,如今这形势,大舅是没了法子,你觉得当如何做,才能保住你我两家基业啊?”
吴三桂道:“北府不给活路,咱们关宁军除了降清,便只有南渡一个法子了。”
祖大寿连连摆手:“万万不可南渡,咱们两家有如此权势地位,靠的便是麾下这几万关宁军,如今北府军团在外,如果仓皇南渡,怕是连一万人都带不走啊,去了南京,也是为南朝奴仆罢了。”
“若是降清,还能保住手中权柄、大半基业,日后局面有变,也有反正的可能啊。”祖大寿又说道。
吴三桂却沉默的坐在那里,祖大寿见他不说话,急迫的说:“长伯,这个时候了,为何还如此犹豫,有什么话便说了吧。”
“大舅,三桂愿意代表关宁军去盛京洽谈此事,只是。。。。。。。。。”吴三桂话没有说完,就被祖大寿抢了过去,他说:“长伯啊,你糊涂啊,事急从权,大舅还如何怪的了你呢,你我两家本是一体,你又是年轻一辈最出挑的,日后两家的担子你得一肩挑,还有什么不能决断的呢。”
“大舅也是知道,咱两家在清国能得什么地位,还得靠眼前这一仗,你且去吧,山海关交给大舅,另外告诉你父亲,派遣兵马把辽民先往东撤,带不走的都扔掉吧。”祖大寿最后又说道。
广宁。
自从挫败了多尔衮的叛乱,伏击了硕垒之后,皇太极并未返回盛京,而是率领大军前出广宁,皇太极很清楚,多尔衮的失败必然引来北府军团的进攻,只要北府不放弃京师,那么肯定首先要拿下山海关。
只有拿下山海关和蓟镇一线长城,才拥有立足京畿的资本。
如今皇太极麾下有三万人马,俱是清国之精锐,只要前出,未必不能挫北府之锋于山海关城之下,但皇太极按兵不动,就是在等关宁军顶不住,再行招降。
如今祖大寿已经来了三封信,第一封时永平府三城尚在其手,只是要求按三方合议,在大宁卫方向予以配合,而第二封的时候,北府军团兵临山海关,祖大寿扣下了原本属于清国的粮食,并要求大清支援,到了第三封,祖大寿已经卑躬屈膝了,皇太极在等,等关宁军丢了山海关,再行招降。
皇太极刚打发了祖大寿的使者,正于帐中休息,忽然索尼走了进来,道:“主子,吴三桂求见?”
“吴三桂?”皇太极微微一愣,心道祖大寿怎生把他派来了,难道山海关已经丢了。
皇太极坐起身子,让身边的仆人拿来衣服,索尼接过衣服,一边服侍穿衣,一边说:“说来也怪,吴三桂只带了几个亲随,通报了姓名便跪在了城外。”
“当真?”皇太极忽然抓住了索尼的手,诧异的问道。
索尼点点头:“确实如此,奴才还去看了一眼。”
皇太极哈哈大笑,肩头一抖,袍子落地,他顾不得穿鞋子,跑出帐外,紧跑慢跑来到了城门之外,却见一年轻将官跪在地上,皇太极连忙迎了上去,握住吴三桂的手,激动说道:“吴将军这是何故,这是何故啊!”
吴三桂抬头看了一眼皇太极,不知眼前这个胖子是谁,索尼道:“这是我大清国皇帝陛下。”
吴三桂连连叩首,拜倒痛哭,说道:“三桂蒙受国恩,据守边墙,乃是悯我大明百姓免遭兵祸之苦,全无与大清对抗之意,数十年来,皆是如此,奈何北府孙贼强霸,叛我大明,占我京师,挟我天子,如今兵发山海关,天下万民遭受罹难之苦,三桂实在不忍,万望大清皇帝陛下解我百姓倒悬之苦,三桂愿永为大清之臣,为英主所驱使。”
皇太极扶起吴三桂,说:“过去的事,休要再提了,昔日敌对,你我身不由己,从今日起,吴将军与我为一家人,切勿生分,切勿生分啊!”
说着,皇太极执吴三桂之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