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明不南渡-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二章 天下之牛耳(一)

    太子进入皇极殿已经很久了。

    王承恩和谢芳都等到有些焦躁不安。

    直到皇极殿的大门再次打开。

    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其中。

    期待,到底谁能够从这大殿中走出?

    那么……那个人便应该赢得了这场权力争夺的游戏。

    一名身着明黄色袍子的男子从其中踏出。

    只看到他的穿着,谢芳便已经面如死灰。

    看来太子终究是无法迈过圣上这一关。

    功亏一篑,谢芳脸色有些暗淡,若是太子就此失势,那么打一开始压的赌注便血本无归。

    然而圣上出来了。

    谢芳理论上还是明将,当即与众人跪拜于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承恩见到崇祯无恙,脸色渐喜,也立刻给崇祯请安。

    而后竟发现崇祯帝似乎在笑?

    虽然那种笑容很浅,但王承恩能感觉到崇祯的那种笑容似是发自内心!

    皇上有多少年没笑过了?王承恩已经记不清,怎么太子提着剑杀气腾腾的进去后,皇上竟然还能笑着出来?

    莫非……太子反被皇爷所斩,以至于皇爷丧子而痛,发了癔病?

    这么一想,王承恩偷偷的望向大殿之中……太子正如同木头一般定在原地,没有任何出来的意思。

    但总归太子没死,让王承恩松了一口气。

    却无法揣摩微笑的皇爷现在是个什么心态。

    ……

    崇祯自己也说不清为何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尤其是在最终决定禅位给太子之后,那压在肩膀上十几年的担子都轻松许多。

    明明是被兵谏逼宫,按理说他应该恼火于太子的悖逆。

    然而现在偏生觉得自己的禅位有些对不住皇太子。

    如今闯贼逼近,大明旦夕而亡,哪怕皇太子真的登基,又有几日龙椅可坐?

    朱慈的那句话在崇祯的脑海中不断重复,不觉间,轻松的笑容也渐渐消失。

    崇祯颇有一种心塞之感。

    真是……苦了吾儿了。

    那种将所有的负担一力承担的气魄……这才是真正的孝子吧。

    虽然现在很有负疚感,但想着既然已经在皇太子面前决定,便无反悔的可能。

    望着台阶下朱慈带来的众将,崇祯道。“传朕口谕,朕决定退位让贤,将皇位传于皇太子朱慈烺,明日辰时,行禅位大典!”

    崇祯的声音不大,却让众人听的清晰。

    原本已经有些绝望的谢芳,顿时脸色忍不住的欣喜起来。

    他是没想到,最终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那是再完美不过的了。

    欣喜的同时有些好奇,到底殿下跟皇上说了什么,能让皇上主动提出禅位?

    这殿下的手段……也太强悍了吧!

    “皇爷!三思啊!”

    王承恩听后跪倒在了地上,崇祯的突然退位,让他的小心脏有些受不了,说起来皇爷一直勤勉躬政,无甚大的过错,怎么突然便主动要求退位?

    王承恩无法理解。

    ……

    按照礼节。

    皇帝登基要被人劝谏,皇帝退位亦需要他人挽留。

    谢芳还有点政治头脑,虽然想着赶紧让太子登基吧,但仍然在表面上要挽留一番,做做样子,不过他是个武官,文化素养有些缺乏。

    说不出文官那种好听的话。

    和他人一起,跪地道。“圣上,三思啊。”

    有人挽留,虽然不知道是真情还是假意,崇祯已经很满意了。“朕意已决,无须再言!”

    一句话落锤定音。

    朱慈在皇极殿内,并非一直傻站着,当听到崇祯对其他人宣布退位的消息后。

    朱慈莫名的一叹,转过身缓缓的走了出来。

    “蒙父皇不弃,得此帝冕,孤定当匡扶环宇,振兴大明。”

    ……

    天色近晚,朱慈忍住了回后宫见昭仁坤兴的冲动,在与崇祯交谈几句后,便辞别而去。

    既然最终得到了帝位,那么便承担了身为大明天子的重任,现在在真正登基前,他还需要有更多的准备工作,以及京营的后续问题需要处理。

    第一件事,便是将明日禅位大典的事情传播出去。

    传播全国是不可能的,现在京师对地方的控制力基本丧失,河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都沦陷在李自成手中。

    所以至少要让全京城人都知道,大明要换天了!

    当然禅位大典什么的,朱慈是不懂的,这是礼部要忙活的事情,不过礼部的人都被朱慈一锅端了,找他们来办禅位大典的事情……这说不过去啊!

    好在朱慈在查抄朝臣家的时候,有心放过了一些忠贞于明朝的官员勋贵。

    有他们在,禅位大典的安排并不是难事。

    关键是通知他们知道崇祯皇帝的禅位,并让他们能够在明天出席。

    第二件事,便是回到京营,除开考虑到自己的身家安全,朱慈并没有在东宫留宿。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答应过要在今天补起亏欠京营的军饷。

    这当然不是很大问题。

    从朝臣家里查抄的财富足以应付这一切,还绰绰有余。

    “金银已清点完毕,从各处汇于京营的金银合计有四千三百余万两,字画古董等还未折算成银两。”见到朱慈压着人回营,倪元璐将自己在此地的工作成绩回报出来。

    四千多万人呐!……比想象的有点少。

    等到李自成打下京师所拷掠的金银足有九千万两。

    朱慈并没有对朝臣彻底的赶紧杀绝,还有许多人都没动他们,富商没动,忠直更没动,

    也没有劫掠百姓,所以能得到这个数字已经是难能可贵。

    四千万两啊,足足等于大明十年的税收,有了这些钱,足以解决京营的军饷问题。

    言出必行。

    朱慈命倪元璐掌管所劫掠到的财富中,和王先一起通则负责核对军士的军饷清欠问题,并酌情发放。

    见到银子,这些丘八门开心不已,总算这一次跟着太子没白干,拿到了银子,可比什么东西都实在的多。

    原本死寂的京营都开始活络起来。

    许多人都忙了一天,饭都没时间吃,此刻拿着刚发下来的银子,一些人买了这菜肉回来,准备升锅做饭。

 第三十三章 天下之牛耳(二)

    随着京师内的清洗工作完成。

    京营的士兵也早已返回了军营。

    三月五日的太子叛乱,彻底平息。

    京师又恢复到往日的平静之中。

    无数的大官府邸被荡平之后,只剩下空荡荡的院子。

    一些因兵祸涌入京师的难民,游食,在官兵走后,进入其中想着能够寻觅一些残羹冷炙。

    ……

    百姓们惶恐了一天,终于打开门呼吸着外界的空气,而当他们出门时,迎接他们的是一骑从身边飞掠而过。

    传檄着上面的消息。

    “明日辰时,旧皇禅位,新皇登基,改元大吉。”

    新皇登基?百姓们还无法意识到这对他们来说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但是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那是很多时候,闲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是太子殿下要登基了么?!”

    “那可不是,太子殿下今天把那些大官全给抓了,好多还直接杀了头,现在事态刚稳,便有新皇登基,那肯定就是太子没跑了。”

    “真不知太子今天为什么突然发难,对这么多的朝廷大官下手,这到底有少深仇大恨?”

    “管他呢,太子宰的都是大官,和咱们又没关系,那些大官宰的痛快啊,哈哈,尤其那个颜经狗官仗势欺人,又夺我家财,现在也被太子拿下了,别提多解恨了!”

    一部分人还是支持太子登基的,他们主要是一些和京师官员有仇隙的百姓,士绅,生员。

    当然,仍有一部分人对太子抱有不满。

    东林党的学子遍布天下,那可不是一次清洗,一场屠杀就能彻底解决完毕的。

    此时他们聚集在京师的几处会所里品论时政

    京师之中遍布大大小小数十处会所。

    这种会所当然不是那种很嗨皮的会所。

    而是京城内不同籍贯的官员,豪富私下里掏腰包,建立起来的。

    用来为招待各地来京的学子,他们或学习,或科举,俨然成了士子的主要聚集地。

    当然豪富官员不可能是出于善心,这不过是他们的一种长线投资,当其中有某个学子脱颖而出,取得高位,这对于他们自己都是有利益好处的。

    浙江会所。

    这里是东林学派的最大聚集地。“太子暴虐,堪比桀纣,此子若为国君,必不得人心,我朝社稷难复。”

    “圣上恐为太子所迫,亦才不得不禅位于太子,此等逆子无父无君,人人得而诛之。”

    “江南士林若知太子之事,必定不耻,我等或可回江南,与江南士生得知,共讨朱慈烺,迎正朔,立新贤。”

    听到其中一人的话,其他人暗暗心惊,虽然他们不耻于朱慈的行径,但毕竟木已成舟,太子明日便登基为帝。

    再如何心里不快,那也毕竟是大明的天子。

    按照血统来说,应当是毫无疑问的帝位继承者。

    但是朱慈做的有些过了,不但绞杀众臣,还有着逼迫崇祯退位的嫌疑。

    当然最主要的便是激怒了这些东林学子。

    头顶上的保护伞被掀翻,想要在新朝中狼狈为奸谋取利益,基本没戏,许多人的政治投资都毁于一旦。

    如此一来,还不如考虑打着朱慈不孝,不足奉社稷的旗号,立其他朱家子孙为皇帝。

    许多人都觉得或许可行。

    “然谁可为贤?”

    “定王,永王陷于逆子之手,我等无法援救,然国不可一日无主,当从桂王,福王中二取其一,迎于南京。”

    “在下与凤阳总督马士英有故,或可说服此人助之。”

    ……

    另一方面,除了京师人群对于朱慈有着不同的态度以外。

    还有着一部分的百姓,却心里盼着闯王早点打过来,毕竟“迎闯王……不纳粮。”

    这种跛脚骗人的把戏,却有着致命的号召力,使得闯军一路势如破竹,获得了广大平头百姓的支持。

    “大明皇帝是谁都无所谓,反正闯王来了,咱们才有好日子。”

    “噫,不要嗖粗来,不要命了?”

    一时之间,在太子即将登基的消息传檄之后,京城之内人心浮动,各有想法。

    而崇祯在放弃了所有的权力后,返回了自己的后宫。

    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了。

    崇祯在看到自己的糟糠之妻周皇后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