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水浒有天庭-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瓒之后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一九章 公孙瓒:成也萧何败萧何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前文讲过,公孙瓒与刘虞,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按说公孙瓒应该十分感谢刘虞这个好上司、大恩人,而结果却是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重大冲突,从一个战壕的战友逐渐发展到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最后先后丢了性命。

    他们之间的矛盾有许多方面:其一,民族问题。

    刘虞就任幽州牧后,对待北方各少数民族主张采用安抚的政策,而公孙瓒主张穷追猛打,武力解决。结果事实证明刘虞的政策还是正确的。

    公孙瓒和各少数民族交战几年,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战斗力是有一定了解的。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乌桓丘力居、张纯叛乱时期。

    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激战,公孙瓒追击过程中,由于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士溃,士卒死伤大半,到最后“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也就是分散突围,各自逃命,无疑这一仗是打败了。

    至少通过这次的战斗,公孙瓒应该明白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艰巨性。

    但当刘虞准备主张用安抚手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时候,公孙瓒唱起了反调,他的理由是:

    “胡夷难御,当因不宾而讨之,今加财赏,必益轻汉,效一时之名,非久长深虑。”

    观点没错,但于当时的局势不合,我们联想一下到后来曹操北征乌桓,前前后后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可见刘虞在朝廷政局混乱的当时提出这一主张的正确性。

    可惜公孙瓒不但没有听从刘虞的命令,反而在刘虞安抚工作已有成效,乌桓丘力居等外族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时,公孙瓒竟然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

    对于刘虞为了增进同各少数民族的感情而送去的礼物,公孙瓒也是派人进行抢掠。至此刘、公孙二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为什么公孙瓒要与刘虞这位上司作对呢?史料上说是公孙瓒嫉妒刘虞,害怕刘虞立功对自己不利,这种看法似乎有些欠妥。

    不管怎么说,刘虞是自己的上司,上司立功,下属自然也跟着升职,这是一条定律,公孙瓒此时已是为官多年,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可能同公孙瓒幼年的经历有关:

    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西)人,这一地区在汉朝一直饱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之苦,公孙瓒可能是早年亲眼目睹外族的烧杀抢掠,对于家乡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有感触,对这些少数民族怀有强烈的民族仇恨。

    所以才会被仇恨掩盖了理智,不顾一切地阻挠刘虞。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好,公孙瓒和刘虞这梁子开始接上了。

    其二,政治眼光迥异。

    汉献帝被迫迁都长安后,想东归洛阳,于是暗中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前来相迎。

    刘和在途中经过袁术的地盘,告诉了袁术汉献帝的愿望。袁术大概是想抢功,便把刘和扣住,假意答应将一起行动,让刘和致信刘虞派遣几千骑兵前来,其实是打算拖延时间。

    刘虞接信后信以为真,果真派兵前去。公孙瓒看出了袁术的意图,曾经劝阻刘虞不要派兵,结果刘虞没有采纳。

    本来这是一番好意,就算没有被采用也没什么。但后面发生的情况却是匪夷所思:

    公孙瓒的一番好意被刘虞拒绝后,害怕袁术因为知道自己曾向刘虞提出建议会因此而怪罪,就偷偷派堂弟公孙越带领一千骑兵到袁术那里,以示友好,同时竟然暗中唆使袁术继续扣留刘和,抢夺刘虞派去的兵马。

    原本刘虞只是想勤王救驾,不料被公孙瓒给摆了一道,两人的关系立刻变得紧张起来。这件事情,公孙瓒做的实在不光彩,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好处,还把刘虞得罪了,政治眼光的确不怎么样。

    第三个矛盾是相互关系问题。

    按照当时东汉政权的任命,刘虞是公孙瓒的上司,而从前面的几个冲突中可以看出,二人的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上下级关系,反倒象是同级官员,各行其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现象的源头还是出在公孙瓒身上。

    当初刘虞重返幽州之时,有事情还是会找公孙瓒商量的,可公孙瓒却没有把刘虞放在眼里,经常是“称疾不往”,使刘虞也很是恼火,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误会、矛盾就随之增加。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一片战火,而刘虞是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公孙瓒却是积极参与,奈不住寂寞,终于同袁绍发生武装冲突。

    双方先是在界桥展开激战,公孙瓒大败而回,之后公孙瓒再次发兵进攻袁绍,在龙凑一带又被袁绍打败。两次作战令公孙瓒的实力大为削弱。在这一段时间里,刘虞作为公孙瓒的上司,不但没有派兵助战,反而是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公孙瓒的失利不闻不问。

    可以想象公孙瓒应该是异常愤怒的,要不然他也就不会在战败后干脆在幽州治所蓟县东南自筑一个小城,摆开架式让刘虞难堪。

    刘虞担任幽州牧后,“为政仁爱,念利民物”,而公孙瓒“但务会徒觽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这也让刘虞非常不满,矛盾越发加深。

    就是这种种矛盾造成了刘虞、公孙瓒的关系终于发展到敌对状态。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刘虞就想利用公孙瓒兵败之机干掉公孙瓒。为了慎重起见,刘虞向手下进行了咨询。

    东曹掾魏攸劝谏刘虞曰:“今天下引领,以公为归,谋臣爪牙,不可无也。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

    不能不说这是个馊主意,对公孙瓒缺乏本质的了解,可偏偏刘虞这时的心肠软了下来,实在是养虎为患。

    一年以后,也许是公孙瓒越来越不象话了,刘虞又与手下进行密谋,“密令众袭瓒”,率兵进攻公孙瓒。(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二零章 被埋没的张杨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当时,公孙瓒的部属都散布在外地,身边军队很少。不得已,公孙瓒只能固守,伺机突围。而刘虞派出的士兵作战能力又太差了,加上刘虞又下令不准骚扰百姓,因此居然出现了久攻不下的局面。

    公孙瓒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于是招募精兵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不但成功突围,挫败了刘虞的企图,不久乘胜追击,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一家,最后反倒把刘虞杀了。

    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后,又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以至于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作弄人,原本以为刘虞一死,公孙瓒和刘虞这一对冤家的恩怨应该就可以结束了,可偏偏公孙瓒自己又不争气,在他统治下的幽州民怨沸腾,乌烟瘴气。

    老百姓自然也就怀念以前政绩显著、勤政爱民的刘虞了。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率兵为刘虞报仇。

    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为之复仇,最终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袁绍乘机联合了鲜于辅及其它少数民族的队伍,率兵十万进攻公孙瓒。

    此时的公孙瓒众叛亲离,无法抵抗,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被袁绍斩杀。

    公孙瓒和刘虞的争斗,都没有给幽州带来稳定,带来的只是一场浩劫,直到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以后,幽州百姓才开始逐渐安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操才是一位真正的治世能臣,是曹操完成了刘虞未竟的理想。

    第十五位诸侯张杨,字稚叔,上党太守。汉末年群雄并起,形势混乱,其中既出现了刘备等天下人,也出现过董卓等乱臣贼子,当然,也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张杨就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对这名字不熟悉,那么人中吕布这人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对,这位张杨同志就是吕布的好朋友,曾经多次救助吕布。

    张杨早年时因为武勇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也是因为丁原,后来他与吕布结识。

    对于张杨这个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般也只是匆匆一瞥,就连他到底做过哪些事情都不知道。其实张杨也是汉末群雄之一,不过这个人忠义两全,忠的是皇帝,义的是朋友。

    张杨的出生地在云中,当时属于长城以外,年轻时的张杨“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话有何感想?

    也许单看这句话很普通,因为三国中以武勇著称的人实在有很多,但是请不要忘了张杨当时是生活在长城以外,那时候是经常被鲜卑抢掠的。

    为了抵御鲜卑,那一带的尚武风气很重,武力值都不弱,个个都是铁打的汉子,所以董卓军入关之后,能够迅速掌控全局,旗下猛将也很多。

    再举个例子吧,吕布,被誉为三国武力第一的男人,当时也是“以骁武给并州”,而之后在合肥之战中,力敌孙权十万大军的张辽的介绍,也是“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这些人可以说和张杨都算是同乡,张杨的事迹并不多,但是从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其武力值确实不容小觑。能够在一帮猛男之中脱引而出,还能被赞为武勇过人的,其实力可见一斑了。

    在丁原府中,张杨和吕布的地位逐渐上升,在黄巾之乱的征战中,两人成为丁原手下一、二号的亲信。

    汉灵帝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以所宠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蹇硕在京都统领军队,想要统率四方,于是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为自己的偏将,当时袁绍和曹操都被征为校尉跟随蹇硕,而丁原则派遣张杨率领士兵去蹇硕那里去,蹇硕让张杨暂行军司马。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派遣张杨回并州召集兵马,留在上党,并平定了上党的山贼之乱。

    但何进不久之后就被宦官张让等诛杀,董卓趁机进京,掌握朝中大权,无恶不作。

    是的,正因为这样,张杨错过了何进遇刺袁绍诛宦董卓乱政等重大政治事件,为这位小人物的悲剧埋下伏笔:老首长丁原被杀了,吕布投靠董卓了,自己该怎么办呢?张杨毅然成为一个政治孤儿了。

    于是张杨率兵进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但未能攻下,于是张杨率所领寇略诸县,队伍发展到几千人。

    究竟张杨是沦为盗匪还是政见不合?从有限的史料难以分辨,但从他本身就为正规军的角度想,与上党太守政见不合可能较大,不过从他有掠夺的行径来说,证明了他的日子过得确实不怎么样,已经是到处流窜了。

    所幸,初平元年(19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