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元史-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而性已卒矣。年七十有六。卒后,南台御史右丞月鲁不花,尝学于性,言性
法当得谥,朝廷赐谥庄节先生。其所著有《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
《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文集十二卷。
当性时,庆元有程端礼、端学兄弟者。端礼,字敬叔,幼颖悟纯笃,十五岁,
能记诵《六经》,晓析大义。庆元自宋季皆尊尚陆九渊氏之学,而朱熹氏学不行
于庆元。端礼独从史蒙卿游,以传朱氏明体达用之指,学者及门甚众。所著有
《读书工程》,国子监以颁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仕为衢州路儒学教授。卒年
七十五。端学,字时叔,通《春秋》,登至治辛酉进士第,授仙居县丞,寻改国
子助教。动有师法,学者以其刚严方正,咸严惮之。迁太常博士,命未下而卒。
后以子徐贵,赠礼部尚书。所著有《春秋本义》三十卷,《三传辨疑》二十卷,
《春秋或问》十卷。
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自羁狖知学,即善记览。工词章,才思涌溢,
发为歌诗,清丽俊逸。弱冠,因读宋儒真德秀遗书,乃幡然有志于为己之学,刮
摩淬砺,日长月益,尝以持敬致知之说质于同郡许谦,谦复之以理一分殊之旨,
由是心志益广,造履益深,大抵务在发挥义理,而以辟异端为先务。登至治元年
进士第,授高邮县丞,明达文法,吏不敢欺。再调宁国路录事。会岁大旱,饥民
仰食于官者三十三万口,师道劝大家得粟三万七千六百石,以赈饥民;又言于部
使者,转闻于朝,得粟四万石、钞三万八千四百锭赈之,三十余万人赖以存活。
迁池州建德县尹。郡学有田七百亩,为豪民所占,郡下其事建德,俾师道究治之,
即为按其图籍,悉以归于学。建德素少茶,而榷税尤重,民以为病,即为极言于
所司,榷税为减。中书左丞吕思诚、侍御史孔思立列荐之,召为国子助教,寻升
博士。其为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之成法,六馆诸生,人人自以为得师。
丁内忧而归,以奉议大夫、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所著有《易诗书杂说》、
《春秋胡传附辨》、《战国策校注》、《敬乡录》,及文集二十卷。
师道同郡又有王余庆,字叔善,仕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亦以儒学名重当世
云。
陆文圭,字子方,江阴人。幼而颖悟,读书过目成诵,终身不忘。博通经史
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
秋》中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之曰墙东先生。延祐设科,有司强之就试,
凡一再中乡举。文圭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
师之。朝廷数遣使驰币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
文圭为人,刚明超迈,以奇气自负。于地理考核甚详,凡天下郡县沿革、人
物土产,悉能默记,如指诸掌。先属纩一日,语门人曰:“以数考之,吾州二十
年后必有兵变,惨于五代、建炎,吾死,当葬不食之地,勿封勿树,使人不知吾
墓,庶无暴骨之患。”其后江阴之乱,冢墓尽发,人乃服其先知。有《墙东类稿》
二十卷。
文圭同里有梁益者,字友直,其先福州人。博洽经史,而工于文辞。其教人,
以变化气质为先务,学徒不远千里从之。自文圭既卒,浙以西称学术醇正、为世
师表者,惟益而已。益所著书,有《三山稿》、《诗绪余》、《史传姓氏纂》,
又有《诗传旁通》,发挥朱熹氏之学为精。年五十六卒。
周仁荣,字本心,台州临海人。父敬孙,宋太学生。初,金华王柏以朱熹之
学主台之上蔡书院,敬孙与同郡杨珏、陈天瑞、车若水、黄超然、朱致中、薛松
年师事之,受性理之旨。敬孙尝著《易象占》、《尚书补遗》、《春秋类例》。
仁荣承其家学,又师珏、天瑞,治《易》、《礼》、《春秋》,而工为文章。用
荐者署美化书院山长。美化在处州万山中,人鲜知学,仁荣举行乡饮酒礼,士俗
为变。后辟江浙行省掾史,省臣皆呼先生,不以吏遇之。泰定初,召拜国子博士,
迁翰林修撰,升集贤待制。奉旨代祀岳渎,至会稽,以疾作,不复还朝。卒,年
六十有一。其所教弟子多为名人,而泰不华实为进士第一。
其弟仔肩,字本道,以《春秋》登延祐五年进士第,终奉议大夫、惠州路总
管府判官。与其兄俱以文学名。
仁荣同郡有孟梦恂者,字长文,黄岩人。与仁荣同师事杨珏、陈天瑞。梦恂
讲解经旨,体认精切,务见行事,四方游从者皆服焉。部使者荐其行义,署本郡
学录。至正十三年,以设策御寇救乡郡有功,授登仕郎、常州路宜兴州判官,未
受命而卒,年七十四。朝廷赐谥号曰康靖先生。所著有《性理本旨》、《四书辨
疑》、《汉唐会要》、《七政疑解》,及《笔海杂录》五十卷。
陈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先世素以儒学称。旅幼孤,资禀颖异。其外大
父赵氏学有源委,抚而教之,旅得所依,不以生业为务,惟笃志于学,于书无所
不读。稍长,负笈至温陵,从乡先生傅古直游,声名日著。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
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
于此!”因相勉游京师。既至,翰林侍讲学士虞集见其所为文,既然叹曰:“此
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
旅之助为多。与祖常交口游誉于诸公间,咸以为旅博学多闻,宜居师范之选,中
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又力荐之,除国子助教。居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于
朝,再任焉。元统二年,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至元四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
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阶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
旅于文,自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故其文典雅峻洁,必求
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有文集十四卷。
旅平生于师友之义尤笃,每感虞集为知己。其在浙江时,集归田已数载,岁
且大比,请于行省参知政事孛术鲁翀,亲奉书币,请集主文乡闱,欲为问候计,
乃冲冒炎暑,千里访集于临川。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藐以斯文相勉,惨然
若将永诀焉。集每与学者语,必以旅为平生益友也。一日,梦旅举杯相向曰:
“旅甚思公,亦知公之不忘旅也,但不得见尔。”既而闻旅卒,集深悼之。
同时有程文、陈绎曾者,皆名士。文字以文,徽州人,仕至礼部员外郎。作
文明洁而精深,集亦多称之。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
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官至国子助教。论者谓二人
皆与旅相伯仲云。
李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五峰下,四
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闻,泰不华以师事之,南行台监察御史阖辞屡荐居馆
阁。至正七年,诏征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与完者图、执礼哈琅、董立同应
诏赴京师,见帝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帝大悦,赐上尊。明年,升文林郎、
秘书监丞。卒于官,年五十三。
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一取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
以措辞。有文集二十卷。
宇文公谅,字子贞,其先成都人,父挺祖,徙吴兴,今为吴兴人。公谅通经
史百氏言,弱冠,有操行。嘉兴富民延为子弟师,夜将半,闻有叩门者,问之,
乃一妇人,公谅厉声叱去之。翌日,即以他事辞归,终不告以其故。至顺四年,
登进士第,授徽州路同知婺源州事。丁内艰,改同知余姚州事。夏不雨,公谅出
祷辄应,岁以有年,民颂之,以为别驾雨。摄会稽县,申明冤滞,所活者众。省
檄察实松江海涂田,公谅以潮汐不常,后必贻患,请一概免科,省臣从之。迁高
邮府推官,未几,除国子助教,日与诸生辩析诸经,六馆之士,资其陶甄者往往
出为名臣。调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以病得告。后召为国
子监丞,除江浙儒学提举,改佥岭南廉访司事,以疾请老。
公谅平居,虽暗室,必正衣冠端坐,尝挟手记一册,识其编首曰:“昼有所
为,暮则书之,其不可书,即不敢为,天地鬼神,实闻斯言。”其检饬之严如此。
所著述,有《折桂集》、《观光集》、《辟水集》、《以斋诗稿》、《玉堂漫稿》
、《越中行稿》,凡若干卷。门人私谥曰纯节先生。
伯颜,一名师圣,字宗道,哈剌鲁氏,隶军籍蒙古万户府,世居开州濮阳县。
伯颜生三岁,常以指画地,或三或六,若为卦者。六岁,从里儒授《孝经》、
《论语》,即成诵。蚤丧父,其兄曲出,买经传等书以资之,日夜诵不辍。稍长,
受业宋进士建安黄坦,坦曰:“此子颖悟过人,非诸生可比。”因命以颜为氏,
且名而字之焉。久之,坦辞曰:“余不能为尔师,群经有朱子说具在,归而求之
可也。”伯颜自弱冠,即以斯文为己任,其于大经大法,粲然有睹,而心所自得,
每出于言意之表。乡之学者,来相质难,随问随辨,咸解其惑。于是中原之士,
闻而从游者日益众。
至正四年,以隐士征至京师,授翰林待制,预修《金史》。既毕,辞归。已
而复起为江西廉访佥事,数月,以病免。及还,四方之来学者,至千余人。盖其
为学专事讲解,而务真知力践,不屑事举子词章,而必期措诸实用。士出其门,
不问知其为伯颜氏学者。至于异端之徒,亦往往弃其学而学焉。十八年,河南贼
蔓延河北,伯颜言于省臣,将结其乡民为什伍以自保,而贼兵大至,伯颜乃渡漳
北行,邦人从之者数十万家。至磁,与贼遇,贼知伯颜名士,生劫之以见贼将,
诱以富贵,伯颜骂不屈,引颈受刃,与妻子俱死之,年六十有四。
既死,人或剖其腹,见其心数孔,曰:“古称圣人心有七窍,此非贤士乎!”
乃纳心其腹中,覆墙而掩之。有司上其事,赠奉议大夫、佥太常礼仪院事,谥文
节。太常谥议曰:“以城守论之,伯颜无城守之责而死,可与江州守李黼一律;
以风纪论之,伯颜无在官之责而死,可与西台御史张桓并驾。以平生有用之学,
成临义不夺之节,乃古之所谓君子人者。”时以为确论。伯颜平生,修辑《六经》,
多所著述,皆毁于兵。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国既内附,大父鲁坤,乃东迁丰州。太宗时,
以材授真定、济南等路监榷课税使,因家真定。父斡直,始从儒先生问学,轻财
重义,不干仕进。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
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汪洋茂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
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祐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