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君临三国之无双帝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去,峰不需要你来教导兵法!”

    刘辩牙缝中迸出一句话来,直直的盯着袁涣的眼睛,袁涣猛然被一团杀气包围,心神失守之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一怒之威,慑人心魄。

    卢植见到这种状况,正准备不顾一切出列,……

    “报……”

    一名亲卫飞奔进堂,“兖州送来一封书信,要求主公必看!”

    听到郭嘉有信来,刘辩浑身散发的血腥味道淡了一些,冷声说道:

    “将书信拿来。”

    刘辩一说话,堂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那沙哑的声音中含着一份沧桑和无奈感。

    看着书信,大伙发现主公凌厉的气势在渐渐消散,一个个心中暗喜不已,心想军师在主公心中的地位果然不一样。

    刘辩将郭嘉信中的分析咀嚼一番后,呆呆地站立堂上半晌无语,心中真是有千言万语,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郭嘉掌管着刘辩的谍报活动,这种地下活动,刘辩相信汉末除了郭嘉,不作第二人之想。

    历史上小霸王孙策之死,就凭三个门客能杀掉孙策?这种故事只能去骗鬼,孙策的武力在汉末能排进前二十名!

    郭嘉事先向曹操确认孙策必死,只能说明一点,他的谍报人员已经可以接近孙策。

    官渡之战,袁绍和孙策是同盟,曹操一旦提兵北上抗袁,孙策就会亲率大军突袭许昌,所以袁绍才信心满满,准备一战灭曹。

    所有人都不看好曹操,包括曹营的内部人员,所以才有这么多官员与袁绍暗通书信,只有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论,并预测孙策必死,可以提全军北上和袁绍一战。

    官渡之战正准备开演,孙策果然丧命,孙权仓促中继位,江东军突袭许昌的大好机会也付之东流,这会是巧合?

 第218章 赠焦尾才女显慧心

    至于刘备,当时实力太弱,又被刘表猜疑,驻军新野,完全不具备攻击许昌的实力。

    当时能看到挟天子机会的人不少,但能实施的唯孙策一人,汉末战略家中、荀攸、沮授、鲁肃,毛玠、法正最有名气,小霸王的眼光并不逊色于他们,可惜其遭遇只能让后世英雄泪湿衣襟,郭嘉的历害让当时读史的刘辩冷汗直冒。

    所以刘辩将谍报工作完全交给郭嘉去管理,自己几乎不插手其中。

    郭嘉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张温并非是董卓所杀,而是被刺客行刺,而这个刺客郭嘉也给出了答案。

    董琳!

    虽然不知道她是用什么手段,竟然能够杀掉张温,但郭嘉认为董府阖家被灭,而董琳竟然能从大牢神不知鬼不觉离开,自然也有办法潜进太尉府行刺。

    董琳让刘辩一下无话可说,看来她已经知道自己是灭她全府的元凶,只怕也惦记上了自己。

    ……

    “嘘……”

    “捉迷藏?”

    “嗯。”

    “怪不得小红姐不在,原来你们在捉迷藏啊,你好聪明,躲在这里,小红姐肯定傻乎乎地去外面找你呢。”

    “那是。”

    “要不要我帮你去侦察一下敌情?”

    “不要了。”

    “这局她已经输了,我正准备出来呢。”

    “好呀。”

    ……

    刘辩脑海里回忆起和董琳见面的场景,想着一位天真的小姑娘,因为自己与董承的恩怨,变成了浪迹天涯的刺客。

    “冤冤相报何时了!”刘辩心中一叹,只盼董琳来找自己复仇,千万别在长安城大开杀戒。

    “没事了,峰刚才听闻太尉被刺,一时冲动,太尉在洛阳时给了峰很多帮助,激情之下才失去了理智,奉孝之言鞭辟入理,一语惊醒梦中人。”

    看着主公果然平静了下来,对这位第一军师,没见过面的那些部下心中也充满着崇敬之意。

    ……

    长安,黄府。

    黄琬见杨彪亲自前来,叹息了一声,“文先,你已经决定了吗?”

    杨彪点了点头,“这是杀掉伍琼、周毖最好的方式。”

    “王司徒给你出的主意吧?黄琬身后一位年青后生开口笑道:“利于袁术的信来除掉这两个亲董的校尉,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并且,经此一事后,相信你们对王司徒的能力都深信不疑。”

    杨彪看着这位年青后生,将眼神转向了黄琬,“子琰,这是?”

    “这是琬的侄子高寒,字友义。”黄琬笑道:“他从小聪明,和你那修儿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呢。”

    杨彪听黄琬提到杨修,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修儿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文采菲然,前些时日刚作出《节游赋》,让老夫也自叹不如啊!”

    高寒抱拳说道:“王司徒此计甚妙,即能除掉伍、周二人,还能加深太师对其的信任,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杨彪见黄琬并不反对,点点头,“那袁公路这封信,请子琰交给彪,这就拿去给王司徒。”

    袁术不知张温被刺,私下来了密信,要求张温在长安团结一些官员以待时机,如果袁术挥兵进攻长安,正好作为内应,这封信张温的后人给了黄琬,而高寒则建议用这封信来让王司徒闪亮一把。

    高寒从袖中拿出信,递到了杨彪手上,笑着说道:“大人,告诉王司徒,这封信要用焦尾琴来换。”

    杨彪点了点头,“这封信事关重大,能除掉不少亲董之臣,我想王司徒一定会愿意的。”

    ……

    长安,蔡府。

    “父亲,这张琴不要送出去嘛。”

    嘤嘤的哭泣声在后花园中响了起来,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满脸泪水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正在不停叹息的清瘦文士正是享誉大汉的海内大儒——蔡邕,此时他脸上哪有半点文人的仪态,五官拧在一起,表明心中也在不停地挣扎。

    这时又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女缓缓走进了后花园。

    “妹妹,这琴就不要惦记了,我们的琴技,就算是没有了焦尾,一样可以弹出好听的歌曲。”

    蔡邕看着大女儿蔡琰,脸上浮起了一丝苦涩的笑容,“还是琰儿看得透彻。”

    焦尾琴是蔡邕年少时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因腹中饥渴,在山上一猎户家讨食,当知道他的身份之后,猎户一家盛情款待于他。

    蔡邕正坐着喝茶,却听屋外烧野味的大火中响起的异常的音乐,大惊之下跑出来一看,却见烈火中有一段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于是赶紧将其从火中抽了出来。

    虽然这段梧桐木已经被烧了一截,但蔡邕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有好事者听完此琴之音后,将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评为了天下四大名琴。

    蔡邕爱琴如命,称此琴有五不弹: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可见对此琴的喜爱。

    蔡琰一身素装,显得温雅如玉,走过来抱着妹妹蔡瑶,“父亲,因为董卓征辟之事,天下的读书人很多都对父亲不满,现在王司徒即然索要这张琴,那便给他吧!”

    蔡瑶很听姐姐的话,边哭边将纤手放在了琴弦之上不停地抚摸,“姐姐,没了这张琴,瑶儿就觉得童年的快乐都离自己远去了。”

    看着父亲和妹妹,蔡琰笑了,“过完元旦,琰儿就要嫁到河东卫家去,不能长时间陪在你们身边,父亲即然和董太师有了这层关系,千万不可淡了,而琰儿嫁到卫家之后,必定会发动卫家强大的人脉,为父亲赚取名声。”

    蔡邕文学水平虽高,但为人处世并不是强项,很多时侯都靠这位大女儿出主意,这时听到女儿之言,轻轻说道:“苦了琰儿!”

    “苦到不苦。”蔡琰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河东卫家怎么说也是华夏有数的世家,听说卫宁生性爱读书,受他哥哥卫觊的影响,诗文作的很好,女儿嫁过去,相夫教子,一起讨论诗文,是个好归宿呢。”

 第219章 白檀城公孙刀锋劲

    “可是姐姐,听说那个卫宁的身体不太好呢。”蔡瑶已经止住了悲伤,担心地说道。

    “身体的健康这是天定,谁也说不准的,没准姐姐过去后,他身体就好了呢?”

    蔡瑶拍着小手破涕为笑,“那姐姐一定就非常幸福了,瑶儿在此先祝福姐姐了。”

    看着父亲头上的白发,蔡琰轻轻一叹,“父亲,王司徒、黄大人、郑大人都不可得罪,这样无论关中的局势怎么变化,我们蔡家都能在风雨中生存下来。”

    ……

    “焦尾琴!”

    双手抚在琴弦之上,高寒眼神中涌动着迷离之意。

    “友义,这次张大人被刺,主公果真双目嗜血,情绪失控?”

    高寒点点头,“要不是郭奉孝给主公的那番分析,只怕主公要倾尽所有兵马杀向长安,来寻董胖子的晦气。”

    黄琬听罢,涌起了一份感动,“主公当真还想着我们这些老臣,琬心中非常激动。”

    “大人,寒是校长的学生,本来校长打算让寒再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去寿春主持江东分会,张大人被刺之后,才临时让陈叡去了江东,而让寒来到长安,一方面发展群英会,一方面也是要保护各位大人。”

    “主公的厚意,琬会告诉大家,不知友义此来,有什么需要琬出力的地方吗?”

    高寒笑道:“董胖子缩进万岁坞中当了乌龟,李文优身体一直不好,这长安城的确有很多机会啊!”

    黄琬也抚须笑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飞天滑雪,非片刻之功,友义还是不能操之过急。”

    “是的,不瞒大人,校长令我前来就是知道寒是一个沉稳之人,王司徒都不急,咱们还有什么好急的呢?”

    “原来友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来王司徒在主公心中的位置很重啊!”

    “是啊,很重,非常重!”

    ……

    幽州,白檀城下,公孙瓒军营。

    美酒飘香,炙肉油亮,一众将士吃得是满嘴流油。

    “主公,乌桓又连败了几阵,军心已乱,决胜就在这几日。”

    “主公,白马义从让乌桓的骑兵不敢与之争锋,尽皆避让。”

    “主公,没有刘州牧,咱们也能平定乌桓。”

    听着部下的赞美之词,公孙瓒一抚长须,有着一份难得的冷静。

    “邹丹听令。”

    “末将在。”:

    “如本太守所料不差,乌桓三王部将会在援军到达后在白檀城与我们进行最后决战,你带二千人马先去汨河上游,将河水拦住,待他们败阵后弃辎重,奔走渡河时,半渡放水,必能大破之。”

    “得令。”

    “关靖听令。”

    “末将在。”

    “此战你率步兵列阵,挡住乌桓骑兵,我已经放出风声,白马义从并不在白檀,将从滑盐城出长城杀向草原,乌桓人必定会中计,猛攻白檀,想将白马义从的后路截断,你只要守上三个时辰,白马义从就会从侧翼杀入到乌桓阵中,此战必胜。”

    “诺。”

    白马义从的统帅公孙续站了起来,“父亲,此仗定能将乌桓三王部杀得片甲不留,然后我们便能挥军南下,攻灭袁绍,袁军的战斗力比起乌桓来,估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