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水浒逐鹿传-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坐了一会儿肩舆,赵佶又觉得肩舆还不如船快,于是又回到河岸边,征得一条运砖瓦的船乘之。

    由于走时太过仓猝,侍从们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准备食物。

    经过这番颠簸劳顿,赵佶开始感到饥饿。

    蔡攸急忙派内侍在船上寻找食物。

    后来,内侍从舟人处得饼一枚,赵佶等人分而食之。

    一夜之间,赵佶他们竟然就逃了数百里,天亮时已抵达南都(即应天府,也就是后世的河南商丘)。

    至此,赵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天亮之后,也就是正月初四。

    太上皇后、太皇妃以及王子帝姬等也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离开了汴梁城,前去追赶赵佶。

    赵桓命平凉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范讷,统领胜捷军扈从。

    这天,不少朝廷官员闻听赵佶已经离开京师,相继逃出了汴梁城。

    赵佶在南都并没停留多久,他们买了骏骡之后,便赶紧骑上继续向南前进。

    途中,路过一个村庄。

    赵佶走累了想歇歇脚,见一户人家竹扉半掩,遂拍门而入。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赵佶于是与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问赵佶姓氏。

    赵佶回答说:“姓赵,居东京,已致仕,推荐长子自代。”

    赵佶骑着骏骡到达符离(后世安徽宿县北符离集)后,又改为乘大船继续南下。

    船行至泗州(后世江苏盱眙西北),赵佶弃船登岸,至江边集市上买鱼。

    赵佶很会买东西,他与卖鱼人讨价还价,最终得胜而归。

    买鱼归来,赵佶颇有感触,遂赋《临江仙》小词一首: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卖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到达泗州后,赵佶才停住匆忙的脚步稍微休憩。

    泗州城地处淮河下游,淮河在此处与汴河相连,这里是南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时候,行宫副使宇文粹中以及童贯、高俅等大臣,都相继从后面追赶了上来。

    童贯本来已被赵桓任命为东京留守,但童贯闻听赵佶南幸,于是私率胜捷军亲兵倾巢而出,追赶赵佶,美其名曰“护驾”。

    童贯胆子的确很大,对于赵桓的任命他竟敢拒不从命,这也是童贯后来被定罪处死的十大罪状之一,即:不俟敕命,擅去东南;差留守,不受命。

    像童贯这样擅自离开京城,前往东南地区的官员其实还有很多。

    达贵、百姓和那些地位较低的官吏就不说了,高官自尚书而下逃遁者,如张权、卫仲达、何大圭等五十六人。

    以至于上朝的人只剩大半,不少位置都空着。

    蔡京、蔡攸与宋焕家族,千余人,无一在京师。

    而蔡京、蔡攸门下之士,弃官而逃者十之七八。

    童贯和高俅都是手握兵权的重臣,而且他们都是领兵而来——童贯领着三千胜捷兵,高俅领着三千禁卫兵。

    名义上,童贯和高俅都是来给赵佶护驾的,都要保护赵佶过淮河,去扬州。

    而实际上,童贯和高俅都是来跟着赵佶保命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他们本就屁股不干净,所以,他们预感到,自己若是留在汴梁城里,十有八九凶多吉少。

    童贯比高俅早一步到泗州,所以赵佶被童贯抢到手,保护了起来。

    童贯诈传赵佶命令,令高俅守御浮桥,不得南来。

    高俅对这道命令很怀疑,执意要面见赵佶。

    可童贯就是拦着不让高俅见。

    东路金军已于正月初七兵临汴梁城下,并开始猛烈攻城。

    赵佶闻讯,赶紧动身离开泗州,并往扬州。

    这时,高俅拒不执行童贯的命令,带领禁卫军也要跟随赵佶南下。

    童贯大怒,遂令胜捷军射杀禁卫军。

    禁卫军军士不少因此中箭身亡,还有一百多人从桥上掉到河中淹死。

    胜捷军是西军强军,童贯的亲兵,更是其中的精锐,禁卫军哪里是其对手?

    打不过童贯,高俅只好下令禁卫军停止前进。

    高俅父子兄弟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再见上赵佶一面。

    不久,赵佶乘坐肩舆而来。

    赵佶、高俅见面之后,君臣相顾泣下。

    赵佶想说些甚么,可或许是因为蔡攸、宇文粹中、童贯等大臣陪伴在侧的缘故,赵佶最终一语没发。

    路上之人见此情形,莫不扼腕流涕。

    高俅于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金军前来追击。

    赵佶到达扬州后,仍感觉不太安全,执意要渡江南下。

    当地父老力谏车驾不可渡江。

    但赵佶不听。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赵佶乘船渡过长江,到达南岸镇江。

    郑皇后此时已经追至扬州,但她并未跟随赵佶过江,最后留居在了扬州。

    追随赵佶南而来的那些王子帝姬们,此时四散在沿路州县。

    镇江是赵佶此行的目的地。

    绍圣三年,赵佶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身份被宋哲宗封为端王,那年他才十四岁。

    政和三年,赵佶将镇江由州升格为府,这是两浙地区最早由州升格为府的城池。

    这说明,镇江在赵佶心中地位是比较高的。

    关键是,镇江北有长江天险,可以阻挡金军南下。

    而且,镇江的政治局势对赵佶也比较有利——镇江知府蔡翛是蔡攸的弟弟,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宋焕是蔡攸的妻弟,而蔡攸是赵佶最信任的人。

    所以,只有来到镇江,赵佶才有些安全感。

    至此,赵佶便在镇江住了下来……

    ……

 第五百八十三章 灭李朝(求订阅!)

    …

    海南岛。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海南郡城,李衍的临时行宫。

    李衍拿过梁红玉递来的一份上书“徽宗禅位于其长子赵桓,是为钦宗,钦宗以“日靖四方”与“永康兆民”改元靖康,今徽宗远遁镇江府避难,留钦宗驻守汴梁城……金西路军被阻太原城,金东路六万大军过黄河兵临汴梁城下……”的密报看过了之后,喃喃道:“只剩一年时间了吗?”

    李衍毕竟不是研究固历史的,所以对于年号并不是太清楚。

    不过——

    李衍知道,靖康之耻发生在靖康二年正月。

    而且,从目前的情报上也不难分析出来,只有六万大军的金军暂时还攻不下宋国。

    毕竟,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宋国现在凑出二三十万能战之兵,其实并不难。

    甚至可以说,赵桓如果给于忠臣良将足够的信任以及足够的政策支持,宋国绝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再变出几十万大军。

    这么说吧,只要赵佶、赵桓父子以及宋国的那些大臣自己不作死,敢放手一搏,凭现在的金国根本灭不了宋国,就是换成水泊梁山,结果也一样。

    这可不是李衍抬举宋国,而是宋国的国力在那摆着。

    宋国拥有一亿多人口,各地禁军、厢军、乡军加到一起仍有大几十万,只要有一个有种一点的君主率领,根本就不是现在的金国或是现在的水泊梁山可以灭亡的。

    北宋之所以失国,包括南宋之所以偏安一偶,主要就是因为,宋国的君主也就是赵佶、赵桓、赵构父子三人懦弱,总是战和不定,又屡屡出昏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不是其国力不行了,这也是当初李衍占据燕云没有南下的原因之一。

    李衍放下密报,问梁红玉:“前线怎么样了?”

    梁红玉道:“萧宣抚传回来的消息说,东路军和西路军均已打到北江古法州,不日应该就能灭掉李朝。”

    李衍这次出海,除了是来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个军事目的,那就是灭掉李朝。

    所谓的李朝,就是后世的越南,以前叫安南,现在大多数人都管它叫作李朝。

    这个国家,原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就是中国的领土,唐朝时,这里是安南都护府的一部分,五代十国时期,吴权割据安南脱离南汉,宋国无力统一,故正式独立,此后作为宋国的藩属国存在。

    不过——

    这个国家自从立国之后,就表现出来了极强大的侵略性,经常骚扰宋国抢夺宋国的领土,还抢夺宋国的人口。

    水泊梁山得了海南岛之后,李衍准备将海南岛建成水泊梁山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桥头堡,所以,在这两年间,在李衍的命令下,户部先后向海南岛移了一百多万汉人和一百多万日本人,李衍还将文武双全又有经验的萧嘉穗派来经营这里。

    征服大海相当不容易,海上不仅风高浪急,更难辨方向,所以,人类征服大海,最难的两点就是避免翻船以及辨别方向。

    前者,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的水泊梁山基本上已经克服了,尤其是宝船诞生了之后,一般的大风大浪已经不能摧毁水泊梁山的战舰了。

    后者,在李衍的启发之下,水泊梁山已经发明出来了比较先进的罗盘、气象仪、六分仪等辨别方向的航海工具。

    可虽说如此,为了安全起见,水泊梁山现在的航行仍是在离大陆不远的近海进行——这样即能保证有参照物辨别方向,也能保证一旦遇到大风浪,可以靠岸躲避。

    李衍沿路建了胶东郡、上海郡、台湾郡、香江郡、海南郡等多个沿海大郡以及几十个港口作为中转站,确保来往船只的安全。

    其实,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是一条很成熟的航线了,有些胆大的宋人甚至仅靠几支比舢板大不了多少的小船就顺着这条航行进行海上贸易。

    李衍此行的目的只是疏通一下这条航线,然后引外国的海商来水泊梁山贸易。

    东线不用说了,这是水泊梁山自己建立起来的航线,绝对安全。

    西线第一站就是李朝。

    原本,李衍是想跟李朝搞好关系,共好双赢。

    可这只是李衍一厢情愿的想法。

    因为有水泊梁山在背后大力支持,能力非常强的萧嘉穗,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在海南岛上建了三座大城和十几座小城以及几百个村庄,让这座偏僻的小岛变得繁荣起来。

    这惹来了李朝人的贪婪,同时,李朝人也担心海南郡做大威胁到它。

    所以,不久前,李朝对海南郡发动了入侵,抢劫了海南郡的三座县城和十几个村庄,掠夺了大量的粮食和财富以及十多万人口。

    这李衍要是还不打李朝,那李衍也就不是李衍了。

    所以,一到海南郡,李衍就让萧嘉穗等人制定攻打李朝的战略战策。

    萧嘉穗早就在谋划报仇一事了,要知道,这海南郡可是他一手所建,郡中百姓都等同于是他的子女,被李朝攻打,还被李朝掳走了十多万,他怎么可能不想报仇?

    因此,萧嘉穗收集了大量有关李朝的情报,还招揽了很多李朝人。

    李衍得知这些事之后,干脆任命萧嘉穗为宣抚使,任命韩世忠和岳飞为左右都统制,负责统兵攻打李朝。

    这李朝之人,也真是胆大妄为,竟然集结了八万大军,号称二十万,跟梁山军正面决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