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水浒逐鹿传-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子不慌不忙的迎战。

    双方开始在上方展开厮杀。

    可就在李衍的大龙快要将上方撕碎毁掉的时候,下方那团黑雾突然爆发,向李衍的地盘攻来,似有要斩断李衍的白龙的龙尾之意。

    这时,女子开始同时操控上面的黑云和下边的黑雾与李衍的白龙厮杀。

    对此,李衍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操控大龙横扫黑云和黑雾。

    杀了不知多久,眼见白龙就要击败黑云和黑雾之时,之前相安无事的黑洞突然动了,以一个李衍意想不到的方式加入战局。

    见此,李衍的眉头不禁皱起,然后沉着应对。

    女子没有吹嘘,她的棋艺真的极为高绝,可以说是李衍在这个时代遇到的第一围棋高手。

    在女子的操控之下,黑云、黑雾、黑洞完美的相互策应,与李衍的白龙杀了个旗鼓相当,杀了个难解难分。

    到了终局。

    李衍的大龙,既没能灭了黑云,也没能灭了黑雾,反到是让黑洞借机壮大了,成为黑方最大的一片势力。

    数子过后,李衍侥幸赢了女子半子。

    只是这棋如果能再下下去,四方熟胜熟负,可就不好说了。

    李衍看着棋局良久,道:“你左边入场太果断了,朕之前花了那么大的心思麻痹这里,这里应该不会这么果断入场才对。”

    女子悠悠地说道:“自古纵横之道皆是连弱抗强,连强抗弱乃取死之道,北宋就是因此而亡。”

    女子又看回棋局,道:“如果陛下的大龙没有灭臣妾这上下两片棋子之势,臣妾右边这片棋子自然可以按兵不动,可一旦陛下的大龙有灭臣妾这上下两片棋子之势,臣妾右边这片棋子怎能不图自保?陛下扪心自问,若是让陛下的大龙灭了臣妾这上下两片棋子,陛下的大龙会放过臣妾右边这片棋子吗?”

    李衍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李衍不动声色的问道:“那朕怎么做才能稳赢?”

    女子道:“单以这盘棋论,陛下怎么做,都不可能轻易赢臣妾。”

    李衍又道:“那若是跳出这盘棋呢?”

    女子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陛下能恕臣妾死罪吗?”

    李衍道:“说吧,不论你说甚么,朕都恕你无罪。”

    女子听罢,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跟金人议和。”

    李衍似乎已经猜到了女子想说的就是这个,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为甚么?”

    女子很平静的说道:“攘外必先安内。”

    听女子说出“攘外必先安内。”这六个字,李衍的眉毛不禁就是一挑,“这个时代有这句话吗?这不是蒋光头说的吗?”

    其实,这是李衍无知。

    “攘外必先安内”其实是源自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宰相赵普的。

    再准确一点说,“攘外必先安内”是赵普的点子,但却根于赵匡义的治国方略。

    而赵匡义和赵普当时说这话针对的就是西夏的前身——李继迁所率领的党项人。

    那时,宋辽争夺北方燕云,借着这个机会,李继迁反宋崛起。

    面对这种情况,赵普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

    后来,即便赵普死了,赵匡义也一直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方针,也就是停止跟辽国的战争,一心剿灭李继迁。

    套用到现在的形势,李衍以为,女子的意思是,让自己跟金国议和,先全力灭掉西夏。

    李衍不动声色的说道:“哦?你是要朕放弃收复燕云吗?”

    女子想都没想,就摇头道:“燕云至关重要,如今的形势又大大有力咱们大中,陛下为收复燕又付出了这么多,所以这燕云是无论如何都得收复的。”

    听女子这么说,李衍的神情才变得柔和了一点。

    女子又道:“不过燕云虽然必须得收复,但未必需要武力收复,陛下也可以通过议和的方式拿回燕云。”

    李衍不置可否的问道:“金人肯老老实实的将燕云给朕吗?”

    女子很笃定的说道:“金人既然主动前来议和,势必要有拿得出手的条件,而陛下对燕云势在必得,天下皆知,所以,金人拿得出手的条件,很可能就是燕云。”

    说到这里,女子淡淡一笑,道:“况且,陛下最擅长的不就是边打边谈嘛,金人如果不给,陛下就接着打好了。”

    李衍听罢,“哈哈”一笑,道:“你还真了解朕!”

    笑罢,李衍又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朕只要先将金人撵到长城以外,就可以暂时放任金人不管了?”

    女子点点头,道:“辽国之所以强大数百年,那是因为,辽人可以借咱们中原之势,辽人有咱们汉人相助,陛下如果将金人赶到长城以外,用不了多少年,金人必将坐吃山空,然后慢慢没落,陛下只需找一个合适之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灭掉。”

    李衍心知,女子之言,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如果将金人赶到长城以外,是可以先用经济战拖垮金人,然后再收拾金人。

    李衍沉吟了少许,又道:“那你所说的安内,是教朕先对付西夏吗?”

    让李衍有些意外的是,女子竟然连想都没想就道:“臣妾所说的安内,是先安定大中内部,然后……灭了南宋。”

    ……

 第七百五十七章 郑太后(求订阅!)

    …

    “灭了南宋?”

    听到这里,李衍对女子的感观彻底变了,不再将她当成是一个有不良居心的人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李衍为甚么会如此?

    因为持女子这种论调的人,不止女子一个——除了女子以外,还有很多,这些人中包括,闻焕章,赵鼎,许贯忠,孙静,萧嘉穗,王伦,陈康伯,等等很多大中重臣。

    随着跟西夏结盟、金人来议和,不少人,或是出于对当前局势的分析,或是出于对和平的渴望,请求朝廷跟金人议和。

    当然,更多的人,出于对金人的恨,请命中军灭了金国。

    而有大局观的一些人,跟女子一样,提出了,收复燕云之后,可以暂时放任金国,然后休养生息,再然后全力灭掉南宋。

    在这些人眼中,长城以外的贫瘠之地,有如鸡肋,要与不要,意义不大,而南宋所占的富饶的南方地区和有天下粮仓之称的蜀地才是大中势在必得的。

    这些人还提出:

    首先,南宋隔开了大中的领土,让大中收尾不能相连,长久下去,可能会造成中南半岛脱离大中。

    其次,南宋孱弱,内部问题多多,灭南宋比灭金国容易多了。

    再次,中宋之间有着无法消除的仇恨(李衍霸占了赵宋皇室和宗室的所有女人,让赵氏所有男人都当了王八,这可谓是奇耻大辱),南宋求和,一定是缓兵之计,待南宋解决了其内部问题之后,势必要找大中报仇,即是如此,莫不如先下手为强。

    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中原地区虽然也适合耕种,但太看天吃饭了,如果遇到前几年的连年灾荒,那么中原地区,不仅不能自给自足,还需要其它地区支援,而南宋所控制的江南地区和蜀地则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即便是遇到灾年,江南地区和蜀地也一样可以自给自足,并且有大量的盈余,这么说吧,北宋末期,赵佶挥霍无度,甚至是往死里败祸,那时又赶上了连年灾荒,可即便是那样,北宋依旧能勉强支撑,这皆是因为有江南地区和蜀地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支持,所以,大中若想安稳,若想拥有万代不败的江山,就必须也要跟北宋一样拥有富饶的江南和天下粮仓蜀地当后盾。

    在说了先灭南宋的原因之后,这些人又分析了可以暂时放过金人的原因:

    一、正像女子所说的这样,辽国之所以强盛,之所以统制了北方数百年,那是因为辽国一直占据着燕云,那是因为有汉人的文明支持,而金人被赶出长城以外,必然慢慢失去汉人的文明,进而退化成茹毛饮血的野人,到那时,只需用经济手段,辅以一些其它手段,像分化,像离间,像挑唆别的草原势力与金人交战,等等,用不了多少年,金国就会走向没落。

    二、金人如果退到长城以外,那么大中只需在燕云、平滦营三州驻守十万精锐大军,金人就别想再来中原,进而也就不足为惧,而与之相反的是,长江虽然也是天险,但因为它太过绵长,根本无法全面防守,所以,南宋若想向大中发起进攻,随时都可以威胁大中的边境。

    三、金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制有严重问题的金国,矛盾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尖锐,或许到了某一时刻,金国可以不攻而灭。

    其实——

    李衍已经被这种说法说动了。

    这里不仅仅有闻焕章等人所说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

    例如,这些年来,中军一直南征北战,真是兵老师疲了,得好好休整一番。

    例如,虽然有高丽、日本、台湾、甚至是中南地区支持,可中原地区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高丽、日本、台湾、中南地区绝不可能长久背负这个负担。

    再例如,虽然大中占据了中原地区,也平定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但这并没有完——陕西地区,宋西军还在抵抗大中的统治,河东地区也有部分金军、部分宋军以及数不清的寇匪在垂死挣扎,还有未来的燕云地区,不说收复的过程,就是收复了以后,也必定会有不少抵抗势力,这些可全都需要时间来平定,更重要的还是平定了之后的治理,那话怎么说来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河东、河北就不说了,虽然被犁过几次,但毕竟有汉人治理了上千年的底子在,还算好治理,真正难治理的还是燕云,那里可是被胡人占了几百年(北宋虽然也治理了几年,可那几年给燕云地区的人带来的只有无尽的恨没有一丁点好印象),所以,大中需要时间好好治理这些地区,否则之前的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

    等等……

    所以,见女子也是这个论调,李衍对女子放下了戒心。

    女子迟疑了一下,解释道:“臣妾并非故意摆棋局吸引陛下,然后借机劝说陛下,今日之事,更多的是巧合,臣妾在这里是等皇后娘娘的……臣妾知道陛下不喜欢后宫干政。”

    李衍看着女子的眼睛,问道:“你这棋局是准备给皇后看的?”

    女子没有否认,道:“这两天,臣妾一直在与皇后娘娘探讨此事。”

    李衍盯着女子漂亮的杏眼看了一会,悠悠地说道:“赵佶如果肯听你的话,北宋可能就不会忘了。”

    没错。

    李衍已经猜出女子是谁了。

    她就是赵佶的皇后、北宋最后一个太后,显肃皇后郑氏,也就是郑太后。

    这没甚么难猜的。

    李衍的妃子是有数的,她们每一个,李衍闭着眼睛,都认出来。

    而李衍唯一一个没见过的,就只有郑太后一人。

    当初,李衍之所以纳郑太后为妃,完全是出于打击赵氏的目的,并没有其她意思。

    另外,李衍听说,郑太后如今已经四十四了,比李清照还要大两岁,比自己大了整整八岁。

    所以,李衍对郑太后也就没有甚么想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