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婉约词-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简介】

汪藻字彦章,德兴(今江西波阳)人。微宗崇宁中进士,高宗朝累官中书舍人,迁兵部侍郎。后知湖州、徽州、宣州。藻博极群书,老不释卷。“工俪语,所为制词,人多传诵”。有《浮溪集》。《彊村丛书》收浮溪词三首,题婺源汪藻撰。

【注释】

①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②“闲却”句:与末句相应。言无意饮酒。

【评解】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寒夜新月,山衔北斗,搔首怅望,梅影横窗。下片着重写人。“归梦浓于酒”,含蓄蕴藉,耐人寻思。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与人融为一体。

【集评】

吴曾《能改斋漫录》:彦章在翰苑,属致言者(为言官所劾),作此词。或问曰:“归梦浓于酒,何以在晓鸦啼后?”公曰:“无奈这一群畜生聒噪何!”南宋人编《草堂诗余》改“晓鸦”作“乱鸦”,“归梦”作“归兴”,朱彝尊《词综》据吴曾所记改回。

徐俯卜算子

胸月千种愁,插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不见凌波①步,空想如簧语②。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作者简介】

徐俯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高宗绍兴初赐进士出身,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有《东湖集》。

师川为黄山谷外甥,诗词均能名世。

【注释】

①凌波:形容美人步履轻逸。

②如簧语:形容语音美妙动听。簧:乐器。

【评解】

此词抒写春愁。上片信景抒情。斜阳烟树,绿叶得春,草满莺啼,引起了千种愁思。下片怀人。凌波微步,如簧话语,已被群山隔断,却隔不断“愁来路”。全词婉丽柔媚,愁思绵绵。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其艳冶新倩,实兼少游、方回二家之长。

康与之诉衷情

阿房①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来,渭水东流!

【作者简介】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滑州(属河南省)人。渡江初,以词受知高宗。官郎中。有《顺庵乐府》,见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本。

他是一个宫廷词人,也是一位柳派的重要作家。词风清婉工丽。

【注释】

①阿房:宫名。秦始皇营建。

【评解】

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抚今追昔,不胜悲愁。

下片着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黄昏时候,益觉伤感。全词工丽哀婉,情韵悠长。这是康词中较为突出的一首。

【集评】

张思岩《词林纪事》:王性之云:“如此居然不俗。今有晏叔原,亦不得独擅。”

十三

姜夔淡黄柳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栏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②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③。马上单衣寒恻恻④,着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⑤。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⑥。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作者简介】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属江西)人。一生不曾做官,却曾漫游过长江中、下游的两湖和江、浙一带,交游广,生活经历丰富。他擅长诗词,精通音律与书法,是南宋词坛上成就较高、较有影响的作家。他以离别相思、纪游咏物或慨叹身世为词的主要题材。

也有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疾苦的部分作品。他的词音律和谐,造语凝炼,想象丰富,意境清幽。尤擅长托物比兴和景物描写,工丽精致,在宋词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注释】

①客居合肥:时在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

②纾(shū):解除、排除,宽解。

③垂杨陌:杨柳飘拂的小巷。

④恻恻:寒冷凄恻。

⑤岑寂:寂静。

⑥小桥宅:姜夔在合肥情侣的住宅。

【评解】

这是作者的自制曲。通篇写景,而作者寄居他乡,伤时感世的愁怀,尽在不言之中。上片写客居异乡的感受。垂杨巷陌,马上轻寒,边城春色,举目凄凉。而眼前柳色,“鹅黄嫩绿”,却与江南相似。下片写惜春伤春情绪。清明携酒,唯怕花落春去。全词意境凄清冷隽,用语清新质朴。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集评】

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长吉有“梨花落尽成秋苑”之句,白石正用以入词,而改一“色”字协韵。当时清真、方回多取贺诗隽句为面。

谭献《谭评词辨》:白石、稼轩,同音笙磬,但清脆与镗鎝异响,此事自关性分。

黄花庵《花庵词选》:词极精妙,不减清真,其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暗香

辛亥①之冬,予载雪诣石湖②。止既月③,授简④索句,且征新声⑤。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隶习⑥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⑦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⑧、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⑨易泣,红萼CD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②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③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④简:纸。

⑤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⑥工伎:乐工、歌妓。隶习:学习。

⑦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⑧但怪得:惊异。

⑨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CD红萼:指梅花。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评解】

此词咏梅怀人,思今念往。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称:“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由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上片写“旧时”梅边月下的欢乐;“而今”往事难寻的凄惶。两相对照,因而对梅生“怪”,实含无限深情。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低徊缠绵,怀人之情,溢于言表。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情思绵邈,意味隽永。

【集评】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惟《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以与稼轩伯仲。

张炎《词源》:白石《疏影》、《暗香》等曲,不惟清真,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许昂霄《词综偶评》:二词(《疏影》、《暗香》)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

邓廷祯《双砚斋随笔》:姜石帚之“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状悔之多,皆神情超越,不可思议,写生独步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前半阕言盛时如此,衰时如此。后半阕想其盛时,想其衰时。

王辏г恕断骁猜ゴ恃 罚捍硕首钣忻挥锔咂废拢云涮坝玫涔室病S衷疲喝绱似鸱ǎ床皇怯矫芬印

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案此二曲为千古词人咏梅绝调。以托喻遥深,自成馨逸;其暗香一解,凡三字句逗皆为夹协。梦窗墨守綦严,但近世知者盖寡,用特著之。

谭献《谭评词辩》:石湖咏梅,是尧章独到处。“翠尊”二句,深美有骚、辨意。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刘体仁云,落笔得“旧时月色”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又云:咏梅嫌纯是素色,故用“红萼”字,此谓之破色笔。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说来甚浅,然大家亦不为,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功也。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①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②。梦中未比丹青③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④,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⑤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释】

①肥水:源出安徽合肥西南紫蓬山,东流经合肥入巢湖。

②种相思:种下相思之情。

③丹青:泛指画像。

④春未绿:本词作于正月,这时气候很冷,草未发芽,所以说春未绿。

⑤红莲:指灯。

【评解】

作者曾几度客游合肥,并与一歌妓相爱。当时的欢聚,竟成为他一生颇堪回忆的往事。在记忆中,她的形象十分鲜明。

然而伊人远去,后会无期。回首往事,令人思念不已,感慨万千。梦中相见,又被山鸟惊醒。思念之苦,真觉得“当初不合种相思”了。愁思绵绵,犹如肥水东流,茫无尽期。谁使两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头默默重温当年相恋的情景!

词中所流露的伤感与愁思,即是为此而发。全词深情缱绻,缠绵哀婉。

【集评】

陈思《白石道人年谱》:案所梦即《淡黄柳》之小桥宅中人也。

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红莲谓灯,此可与《丁未元日金陵江上感梦》之作参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元夕感梦之作。起句沉痛,谓水无尽期,犹恨无尽期。“当初”一句,因恨而悔,悔当初错种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梦中”两句,写缠绵颠倒之情,既经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梦,而梦中隐约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见之真。“暗里”一句,谓即此隐约模糊之梦,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鸟惊醒。换头,伤羁旅之久。

“别久不成悲”一语,尤道出人在天涯况味。“谁教”两句,点明元夕,兼写两面,以峭劲之笔,写缱绻之深情,一种无可奈何之苦,令读者难以为情。

点绛唇丁未①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②商略:商量,酝酿。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④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评解】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集评】

卓人月《词统》:“商略”二字诞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