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世妖行路-第6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高轲为主的辖区内,就仿佛是‘中央政府的官员’一样,而‘那些汉中郡守之类的官职’则是相当于地方大员。
当然‘以高轲这个杂号将军的职称’是没有权利‘开府建制’的,汉朝‘具备开府、自己组建领导班底的’只有丞相、太尉、大将军这些人才可以,不过以目前汉朝这情形,谁还管这套?各地诸侯全都是各自开府的。
荀彧和荀攸闻听屋内声音,便问左右侍从,“将军为何发怒?”
侍从答道:“我也不知,将军看到有人送来的‘各地诸侯的近期奏报’后,就突然发火了。”
荀彧闻言避退侍从,和荀攸来到屋内。高轲内心正火……他自打进入三国来,本来最初是想要‘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看待这个世界的,然而随着他越多的深入,越多与三国内的人物打交道,他越来越发现他无法置身事外;毕竟人是有感情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直绷着脸、独善其身五六年之久;而且董卓的残暴不仁超乎了他的想象,看着‘那些凄惨死去的老人’尸首填满沟壑,以及‘那些被西凉兵丁污辱的妇女幼童’抛尸于野的情形,他心中的恨意已经无法抑制,他现在真真切切的想要怒杀董卓,因此虽然明知道这些诸侯以后会各自割据,不再效忠朝廷,但是看到这些消息后,他仍然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怒火。
看到高轲这么怒气难平,荀彧和荀攸面面相觑。
“将军因何发怒,莫非天下情况有变?”荀彧开口问道。
高轲伸手拿起案子上的奏报,递给了荀彧。
荀彧和荀攸看了以后,互视了一眼,叹了口气。
荀攸拱手道:“还请将军自强……如今春秋战国乱局已现,将军若要匡扶汉室,还需发愤、增强自身实力,我认为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平定川蜀。”
高轲闻言有些犹豫道:“可是刘焉是汉室宗亲,我若平白无故攻打,岂不是让人误会我有割据之心……那样我和袁绍、公孙瓒等辈又有何区别?”
高轲这样想并非是因为他是迂腐之人,而是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就是如此,人们十分的看重名望。刘备之所以能堪称不死的小强,还不是因为他的仁义之名、引得别人竞相来投?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08章 国师三国(六十)
(全本小说网,。)
高轲现在顾忌的是,他好不容易将声望刷到‘汉室忠臣’的级别,要是因为这件事毁了,那他‘以前做的一切’岂不是都变成了无用功?
你可别小看这个‘汉室忠臣’的头衔,荀彧为什么来投他?黄忠等人为什么对他效力?全都是因为他有这层光环的作用。若是没有这层光环,他一个外来人,毫无背景、家世、人脉,人家凭什么效忠你?
荀攸见高轲面现犹豫,张了张口,刚想继续规劝高轲时不我待;荀彧却拦住了他,对他摇了摇头……从这就可以看出荀攸和荀彧的区别,荀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略谋划家,但凡注重军事的,都不太注重政治。这不能说他们不懂,而是侧重面不同。因为军事讲究抓住时机、否则的话战机稍纵即逝、悔之晚矣。而政治,则是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可以说军事家有时为了胜利,会放弃政治的考量。
见荀彧拦住自己,荀攸叹了口气。
正在此时,忽然有哨兵传来长安方面的奏报……
原来,董卓自孙坚死后……再加上袁绍、公孙瓒等人互相攻伐、已经结怨,众诸侯不可能再像先前那样十九路诸侯联合讨伐他……他便心中愈发的骄狂,开始骄奢淫逸起来。在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的地方,别筑郿坞,共役使民夫二十五万人。
郿坞的城墙‘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并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入其中’服侍自己,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
郿坞修成以后,董卓往来长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满朝公卿皆不得不等候于横门外;董卓常设大帐于半路,路边就与公卿聚饮,可见其随意和对待满朝文武的态度。
某一日,董卓出横门,百官皆送,董卓便在路边设宴,请众人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董卓命人于座前,将这几百降卒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皆战慄筷落,董卓却一面饮食一面谈笑自若。
又一日,董卓于省台大会百官,众人列坐两行。酒至数巡,吕布径入,向董卓耳边说了几句话,董卓冷笑了一声,道:“原来如此。”随即命吕布于筵上揪司空张温下堂。
百官见状皆大惊失色。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见之都被吓得魂不附体。要知道张温当年可是与董卓共事过的……当初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的时候,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县的群贼反叛,拥立羌族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后来,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金城汉人边章和韩遂。率领大军,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汉灵帝那时就派董卓拜破虏将军,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10余万人屯兵美阳,护卫园陵……两人有如此关系,董卓竟然说斩就斩了?
董卓见众人神色大变,心中暗自得意,笑道:“诸公勿惊。张温结连袁术,欲图害我,不过来往书信,被我儿奉先(吕布字)截取,故斩之。公等无故,不必惊畏。”
众官唯唯不敢言,不久以后宴席不欢而散。
这封奏报就是王允写给高轲的,言词间历数董卓罪行,痛心疾首,结尾则是盼望高轲早日发兵迎回陛下,他愿为内应。
高轲三人看完信件后,皆沉默不语。
高轲叹了口气,“我虽有心迎回陛下,怎奈……实力不济,唉……!”说到这里他忽然心中一动,“公达(荀攸的字)你看……可否借此信为由头,寻个口实攻打刘焉?”
荀攸一怔,随即眼中一亮,“此事可行……交予我办。”
高轲点点头,“好!那此事就拜托公达了。我先去营中巡视一下新兵。”
待高轲走后,荀彧看向荀攸道:“公达你是想将此信达与天下?如此一来……岂不是害了司徒王允?”
荀攸不以为然道:“那依你之见如何?如果不用一‘有分量之人’做名头,恐怕不能成事。”
荀彧沉吟了一下,“用已故张温的名头如何?就说这封信是张温亲信送来,想要高轲为其报仇。”
荀攸犹豫了一下,“也好!”
此后不到一月,就有一封檄文传遍天下各地,檄文是以‘张温亲信的口吻’说的,叙述董卓在长安的暴行……一时间天下震动,皆为董卓的残暴不仁心生愤慨,各地的文人义士常在酒楼大骂董卓猪狗不如、枉为人子。
此后再过半月,高轲公开声明,要起兵再次讨董,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同讨贼,一时间汉中大军再次集结。
在高轲这边正在积极讨董的当,另一面荀攸却利用关系、使人密报与刘焉,说高轲此次讨董不过是遮人耳目,其目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为讨董,实则是想要偷袭入蜀。
此时刘焉已经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心态、见识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精明了。闻言‘急于为儿子铺路的他’急命人招聚吴懿(刘焉三子刘瑁妻兄,为军中大将)、赵韪(原为太仓令,随刘焉入蜀,立刘璋为主)、高沛(刘焉部将)、杨怀(刘焉部将)、邓贤(刘焉部将)、庞义(刘焉部将,豫州河南人,刘璋长子刘循的岳父。曾因护送刘焉的几个孙子有功而被封为巴郡太守。)、冷苞(刘焉部将)等人商议对策。
看完奏报后,庞义沉吟道:“此事虽然有可能是谣言,但是不可不防啊,主公你还是派兵与各处要道,防范一些为好。”
刘焉点点头,遂命杨怀、高沛、邓贤、冷苞等人起大军五万陈与边界。不想这下却捅了马蜂窝……某一日,刘焉这边有一个校尉也不知怎么搞得,竟然擅自出兵去攻打高轲。而且竟然还得胜了……要知‘此时的汉中’正是天下瞩目的地方,这一下立即引起天下大哗。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09章 国师三国(六一)
(全本小说网,。)
高轲闻听奏报以后勃然大怒,随即发文怒叱刘焉枉为汉室宗亲,竟然几次三番趁其讨伐董卓的时候,抄其后路,想要谋夺汉中。并骂刘焉为‘披着汉室宗亲人皮’的狼、想要谋朝篡位、与董卓是一路货色。
然后高轲又数点刘焉以往过犯,说其劝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让地方官吏掌控大权,致使天下群雄割据,导致袁绍等辈不思讨董,反倒各自攻伐、抢夺地盘;最后又扒出了刘焉当初想要做交州牧,但是听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故而转要益州牧的事情。
一时间天下为之愕然,整个蜀中民间震动。
高轲趁势贬斥刘焉为逆贼,言除董之前,必先为天下除此祸患,进而掉转枪头,直接挥马杀入了益州。
刘焉闻言气得是吐血三升,不久以后就不治而死。
刘焉一死,整个蜀中煞那间群龙无首,高轲很快就受到了梓潼太守张肃的归降……这张肃是日后‘著名蜀地名臣张松’的哥哥,与王累、贾龙交厚,贾龙被刘焉排除异己杀死,他本来已经心有不忿,此时王累再一说服,他就归降了。
庞义等人闻听张肃竟然降了,慌忙之间赶忙撤回成都,封锁绵竹关等要道,共立刘焉之子刘璋为主。
高轲这边打得如火如荼、一路凯歌我们暂且不提;却说司徒王允在写信与高轲后,久等高轲没有回信,不由得暗自神伤,哀叹难道莽莽大汉竟无一忠臣吗?不久以后忽然听到一份奏报,历数董卓在长安的罪行。他一看其内容和‘他写给高轲的信件内容’一般无二,一时间吓得是魂不附体,不过在看到‘落款是张温亲信’后,他松了口气。
不过一时间他有些疑惑,不知道高轲为什么要把‘这封信的内容’透露出去;后来杨彪来见面时与他说,高轲此举可能是想激起天下义心,盼望有人和他联合讨董,毕竟高轲势力不如董卓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而不久以后,高轲果然公开声明要讨伐董卓,一时间‘在长安的满朝公卿’皆暗自振奋,期待再一次联合军的到来。
但是好消息传出来还没两天,忽然爆发出来‘刘焉五万大军攻打汉中’的消息。一时间众人的心如被暴雨冲刷、瞬间凉到谷底。在私下聚会里纷纷大骂刘焉无德。
不得不说,荀攸的计策高明得很,给天下人营造了一个‘高轲奋起余力、想要联合天下诸侯再次讨董’的假象,而‘刘焉这时候的捅刀子’无疑激起了公愤,可以说是歹毒至极,难怪刘焉会被气死。
既然高轲已经指望不上,满朝公卿一个个是沮丧至极。这一日司徒王允归到府中,寻思这些时日发生之事,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也睡不着,便拄着拐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
正哭到酣处,忽听得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王允忙擦干泪水,潜步过去窥探,发现‘长吁短叹之人’乃府中歌伎貂蝉。此女自幼选入府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