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空降1630-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峻山道:“朕知道了,这是件好事,你就让他留下来吃顿饭吧,朕不反对。”

    韩雨烟道:“那就赶紧入席吧,大家都等急了。”

    高峻山嘱咐韩雨烟道:“你让人去一趟蔡府,告诉他们家里人,韦小宝中午在我们家吃。”

    韩雨烟一头雾水,问:“哪家蔡府?”

    高峻山道:“就是伯兰家呀!”

    “哦!原来是蔡院长家,我这就派人过去。”韩雨烟说完,就高声喊起来,“开饭!开饭!”

    早已等候的家仆们,听到皇后的命令,纷纷忙碌起来,热腾腾的饭菜,摆满了一饭桌。

    于是大家按主次在饭桌前落在,坐定之后,高峻山扫视了一眼众人,问:“九妹和七宝呢?今天星期天,怎不见他们俩个呀?”

    韩雨烟道:“他俩个现在可忙呢,他们已经吃过中午饭了。”

    “哦?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韩雨烟道:“上午才做完功课,现在有急着去找贾太初老师学中医。”

    高峻山明白了,原来这两个宝贝是去补习中医去了。

    贾太初原本是六宝高蓝天的专职老师,现在六宝从军去了,七宝和九妹不知为什么也迷上了中医,课余时间就去找贾太初学中医。

    高峻山很是满意,对韩雨烟道:“他俩呀,日后必有出息!”

    高峻山说这话,高梦蝶可就不爱听了,她很不高兴地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高峻山知道高梦蝶的性格直爽,虽然吉雅有些不高兴(七宝是吉雅所生),还是没有怪罪她口无把门的,反问她道:“你哥哥和妹妹都抓紧时间去学习,你又在干什么呢?”

    高梦蝶道:“我们又不是无所事事,上午也学习来着,就不许我们劳逸结合呀?”

    高峻山转而问韦小宝:“小宝,你在学堂的学习怎样呀?”

    高梦蝶抢着替韦小宝回答:“他学习可好了,这次测验,数学还考了一百分呢!”

    高峻山道:“八妹,一边去!朕没问你呢。”

    韦小宝答道:“数学一百,语文七十。”

    高峻山道:“数学不错,语文七十还须努力。现在读几年级呀?”

    “和八妹一样,读初二。”

    高峻山又问:“初中读完了,想学什么呀?”

    “外交。”

    “外交?”高峻山对韦小宝肃然起敬起来,“告诉朕,为什么要学外交?”

    韦小宝答:“学了外交可以周游世界。”

    高峻山给他评语道:“动机不纯。要想进我崇文外交学院学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语文基础要好之外,还要学习几门外语,外交官并不是单凭会耍嘴皮子就行的,如果你真的想进崇文外交学院学习,你的语文必须努力跟上才行。”

    韦小宝道:“我一定努力把语文学好!”

    高峻山道:“很好!希望你说的好是算数的。”

    韦小宝拍着胸脯道:“一定算数,君子一言,什么马也难追!”

    高峻山摇头道:“不是君子一言什么马也难追,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要学好语文,你那些不规范的成语、俗语统统地给朕纠正过来。你重新再说一遍!”

    “是,皇上。韦小宝从今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语文,说话算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高峻山很严肃地说道:“朕记住你的话,希望你不要食言。吃饭!”

    高峻山知道韦小宝是个人才,如果得以在崇文外交学院深造,说不定将来还真以为外交奇才呢!

    午饭过后,高峻山又回到养心殿的书房,他是一国之君,有很多军国大事等着他来处理。

    才回到书房,李德容又来禀报,潘自得求见。

    高峻山听说潘自得来了,高兴地对李德容道:“快快请他进来!”

    “下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潘自得一进门倒头便拜。

    高峻山连忙说道:“潘爱卿请起请起!这里是朕的书房,不必多礼!”

    潘自得道:“下臣奉旨回京复命。”

    “潘爱卿请坐!这次朕把你从香港调回来,是有重任相托呀!”

    潘自得急忙说道:“陛下请饶了下臣吧!您先是让下臣建喀喇沙尔城,然后又要下臣去建西昌,接着又令下臣去建上海,现在香港才完工,您又要派下臣的活,能不能让下臣休息一年半载的?下臣这样东奔西跑的,老婆对下臣都已经满腹的牢骚了。”

    高峻山批评道:“朕看到的不是你老婆满腹的牢骚,是你对朕满腹的牢骚。”

    潘自得忙下跪道:“不敢,不敢。”

    高峻山用手敲着案几道:“起来吧!朕有话要对你讲。”(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五十二章 敲诈鬼子五个亿

    (全本小说网,。)

    潘自得站起身来,高峻山又向他招手,道:“近前来!”

    “陛下,您有什么话进请吩咐吧!”

    “朕这次让你去印度?”

    潘自得“噗通”一声又跪下了:“陛下,您就让下臣留在京城吧,京城也是需要建设的呀!”

    高峻山道:“潘爱卿,朕答应你,这次任务完成之后,你想去哪里,朕就准你去哪里。”

    潘自得很不情愿,低声道:“请陛下下旨。”

    高峻山道:“这就对了嘛!潘爱卿,请起吧!这次朕派你去印度,是为了修建一座叫孟买的港口城市。孟买这个地方,地处印度西岸,是我们通往西方的重要口岸,也是我们连接波斯湾的重要的基地,战略位置十分的重要。这个地方在十年前被葡萄牙人占领,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港口的基础建设,现在孟买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你去了之后,就要大刀阔斧地把孟买建成一座大型港口城市。孟买那个地方,是由七个岛屿组成的,怎样把它建成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你要好好设计设计。现在工部已经有人在那里进行前期的建造,把你调过去,是因为你们刚刚建设完香港,有着城市建设的丰富经验,而且还有一支优秀的团队。”

    “我们香港的建筑工程公司要全部迁过去吗?”潘自得问。

    “当然,你手上掌握的是我华夏最先进和最优秀的城建队伍,好刀当然要用在刀刃上。”

    潘自得请示:“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高峻山道:“你可以晚几天再走,香港的队伍必须尽快地开过去。”

    潘自得道:“下臣还是明天就回香港,京城这里下臣待不住呀!”

    “也好。”高峻山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朕给你提个建议。”

    潘自得道:“请陛下明示。”

    高峻山道:“我华夏正在进行礼节撤繁就简的改制,今后你在朕面前自称我就行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谦辞。”

    “多谢陛下!下臣这就告退。”

    ……

    潘自得退去之后,李德容送来了郑芝龙的电报,岛国的德川幕府强烈要求华夏国的军队撤离平户岛。

    高峻山给郑芝龙回电,要他转告德川幕府,如果想要华夏撤军,就拿出五个亿,作为华夏国撤军的军费。

    高峻山明明知道德川幕府二个亿都拿不出来,他现在提出五个亿,明摆着就是不想要他们的钱,只是要他们的命。

    电报发往之后,他感觉一身的轻松,下午,请了一个戏班子进宫,与韩雨烟等三位夫人呢一起看了一场《牡丹亭》。

    第二天是星期一,十二月十三日,高峻山这天去了工部上班,工部部长是吕鹤举。

    工部不在皇城里面。因为工部发展得最为迅速,目前已经由四个司增设为二十个司,所以不得不搬出了皇城。

    工部设在京城西郊,香山脚下,风景绮丽。

    高峻山乘坐马车来到工部,部长吕鹤举在工部大门口迎接前来上班的高峻山。

    高峻山下了马车,吕鹤举就热情地迎上来,对高峻山道:“陛下,我们工部离皇宫太远了,如果没什么大事,您就不必亲自前来上班,有什么事我们会去宫里向您禀报的。”

    高峻山没有直接回答吕鹤举,他抬头看了看香山,道:“这里风景不错呀!朕来这里心情格外的好。”

    吕鹤举一手搀着高峻山道:“风景是好,就是路途远了点,陛下,我扶着您,慢慢走。这里的路刚刚开始修,不好走呀!”

    高峻山在吕鹤举的搀扶下,进了工部大门,穿过一个草坪,然后进入一个小院,这个小院就是工部部长的办公地。

    “环境不错,环境不错。”高峻山一边走边看,“空气清新,比起皇城来可好上不止百倍呀!”

    吕鹤举道:“就是交通不太便利呀,离我们的宿舍区太远了。”

    高峻山道:“将来可以在这附近建造宿舍区嘛!你们不要太悲观,不出二十年,等将来汽车造出来之后,这里也将会繁荣起来的。”

    吕鹤举领着高峻山进了一所房间,这里就是他目前办公的场所。这间办公室比起皇城里面原来工部的,大了不止一倍。

    高峻山坐下之后,就开始询问吕鹤举几个新兴产业所发展的几个问题。

    他首先询问的是轴承厂的发展,听取了吕鹤举关于轴承厂的发展汇报之后,他希望工部能够在上海、西昌、曼城和仰光这几个新近发展的城市,办一些轴承厂。

    吕鹤举提出办轴承厂的诸多困难:“陛下,轴承厂所需的配套设施十分的笨重,只有在京城附近才有这个条件建轴承厂,而且,轴承厂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耗用相当多的电能,这也是在京城附近才能够建厂的原因。”

    高峻山批评吕鹤举:“你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轴承是运输车辆上面的重要部件,将来汽车、自行车在城市里面盛行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朕今天所给你们的建议是不会错的。”

    吕鹤举拿出一份文件放在高峻山面前的案前,道:“我们会对陛下的建议进行认真的讨论。”

    “这是什么?”高峻山指着文件问。

    吕鹤举解释道:“这是水利司司长李若星治理淮河的计划书,请陛下审核一下。”

    高峻山严肃地说道:“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你先给朕作一个简略的汇报吧!”

    吕鹤举向高峻山解释,由于淮河下游排水不畅,淮河一直都被老百姓称为“害河”。从1194年至1655年的461年中,淮河流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一百八十四起,平均二年半就有一次较大洪水灾害,每次洪水泛滥,常使几十个县和上千个城镇沦为汪洋泽国,受灾人口数逾千万,每次洪水泛滥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葬身鱼腹。

    洪水给淮河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华夏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因此,水利司在司长李若星的提议下,计划对淮河进行一次全面治理。

    治理的方案就在这个计划书里面,是李若星起草的。李若星是前朝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对河道的治理有着丰富的经验。

    高峻山大致看了一下李若星的计划书,其总的框架是在上游山区修建水库,中游修建蓄洪工程,下游扩大水道,以控制淮河水域的流量。

    他对吕鹤举道:“朕同意李若星的方案,你们工部把治理淮河这件事情重视起来,一定要把淮河兴建好。”

    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