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空降1630-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从小生得如花似玉,聪慧伶俐,深受父母宠爱。父亲不仅依汉族大家的风范,教良玉诗书字画,也不忘苗家传统,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刚满二十岁的她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石柱也属忠州,离秦良玉的娘家不远,是一个苗族人为主的郡县,明廷设置宣抚使统辖这些归顺了大明的苗人。马千乘并不是苗人,他祖籍是陕西抚风,因祖上建立了战功,被封为石柱宣抚使,官职世代沿袭,最后传到了马千乘身上。因石柱地处偏远,民风慓悍,时有叛乱兴起;所以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秦良玉嫁到马家,可谓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她一身文韬武略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四方。

    大宁河有三个渡口,分别为上马渡、中马渡和下马渡,这三个渡口都是进攻大昌的必经之地。

    副将邵仲光接到守卫大昌的命令后,急忙分兵去把守大宁河这三个渡口,这些渡口原本就有用石头修筑起来的堡垒,并设有陷坑,鹿砦和铁蒺藜,堡垒中还安放了不少的火器和劲弩。

    他希望凭仗大宁河水流湍急,河岸陡峭,岸上又有这些防御布置,可以固守到秦良玉的援军赶到。他相信,只要等到“白杆兵”的援军,高峻山就过不了大宁河。即使往最坏的方向发展,大宁河渡口失守,大昌丢了,有邵捷春罩着自己,他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到秦良玉身上,定这个老娘们一个救援不力之罪。

    他正沾沾自喜,想入非非之时,前方守将回来禀报。

    “禀报邵将军,高峻山的前哨人马已经接近了大宁河。”

    邵仲光不满地训斥道:“你还跑回来干甚?赶紧去指挥你的人马阻击高贼!”

    来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回禀邵将军,我驻守渡口的人马听说高贼来了,全都逃离了渡口,已经没有人可以守渡口了。”

    邵仲光一惊,问:“这些人为甚都跑了?”

    来人哭诉道:“因为欠饷太久,要他们去送命,他们全跑了。”

    邵仲光所带的队伍,从邵仲光起,一层一层的克扣下级将士的粮饷养肥自己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现在好啦,这个失守之罪赖不到秦玉良身上了,因为秦良玉的援军还没有赶到,他的人马就已经散了。他只有一面差人往夔州向巡抚谎报他正在督率将士们拼死抵御,杀得高贼伤亡无数,血流成河;一面带着少数亲信逃出大昌。(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野战炮对白杆兵

    (全本小说网,。)

    防守大昌的川军将士听说主将逃跑了,他们不战自溃,大部分散成小股,有投降高峻山的,有丢下兵器回家去的,只有少数人追在邵仲光的后边往夔州逃去。

    高峻山也没想到,他人还没到大昌,大昌就已经是自己的了,他带来的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还没开张,城池就告破了。

    进驻大昌之后,高峻山留下崇文弟子来管理大昌,便着手筹划挥师西进的事情来了。

    他首先要了解的是先期入川的罗汝才、马守应的动向,据俘虏交代,罗汝才、马守应的义军被杨嗣昌重兵围困在夔东一带,由于粮草不济,随同罗汝才、马守应入川的几路小股义军纷纷投降了杨嗣昌,罗汝才、马守应所带的人马也不足万人,躲在大山沟里。

    这次高峻山杀入川东,无形中给罗汝才、马守应解了围,杨嗣昌把剿匪的重点转移到了高峻山这边,前不久,罗汝才、马守应成功突围,去了河南。

    “曹操跑了?他能去哪里?”田文居看着高峻山问。

    高峻山道:“他还能去哪里?罗汝才不愿与我合作,他这次去河南一定是去投奔李自成。”

    田文居担心道:“这样一来,不就增加了李自成的实力了吗?”

    高峻山道:“你以为李自成是善茬?我看李自成可没我这么好心,会真心收留罗汝才、马守应,一旦时机成熟,李自成定会拿罗汝才、马守应开刀。”

    田文居满脸阴云:“按秦王的意思,我们与李自成也将分道扬镳?”

    高峻山信心十足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句话,田文居是听得相当的舒服。

    ……

    却说女将秦良玉正在驰援大昌,得到大昌失守的消息就立即停止前进,在一个叫做竹菌坪的地方凭险扎营,她要在这里堵住义军西进的道路。

    秦良玉是一个六十七岁的老妇人,从万历二十七年开始带兵打仗,如今已经有四十一年经历,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将。

    刚扎好营寨,她就带着亲兵勒马登上高岗观察地形。她决定在原地布阵,占据险要地势,利用她“白杆兵”善于山地作战的优势,居高阻挡高峻山前进。

    于是,她把所带的三千兵马布置在山路的两侧山头上,并严令将士们:“各位务须死战。我们守此处即是守家。过此一步,流贼就杀到我们的家门口了。”

    她还把“守此处即是守家”七个字作为警言,刻在数块木牌上,立放在阵地前沿。

    她据守的两座山头虽然不高,却因为地势很好,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为了阻止义军前进,她还将强弓硬弩和火铳集中在控扼大路的一边,并鼓励将士同她在此死守。

    就在秦良玉做好了充分准备的这一天,高峻山的前锋营沿着着崎岖的山路开到了此地,遭到埋伏于此是“白杆兵”的猛烈阻击,带领前锋营的是李德容,他一面组织抵抗,一面派人禀报高峻山。

    高峻山听说遇到“白杆兵”,他当然知道“白杆兵”的厉害,更知道他们善于山地作战,所以,在此与己不利的地形中,他不打算与秦良玉做过多的纠缠,决定调上马文的野战炮营来对付这个老婆娘。

    野战炮营虽然只有区区九门野战炮,但是,操作这些野战炮的都是些熟练的炮手,且都是崇文书院的弟子,每一发炮弹都能准确地命中目标,在马文的高超的指挥下,一发发炮弹在两个山头上的人群中开花爆炸,爆炸声,以及滚滚的硝烟,让从未见过这种阵仗的“白杆兵”惊吓得又是捂耳朵又是捏鼻子,更为悲剧的是,有许多的“白杆兵”被炸的是血肉横飞,大树上挂满了他们的碎尸。

    半个时辰的猛烈炮击过后,大地突然变成一片死寂,还有一口气的“白杆兵”,也顾不得什么“守此处即是守家”的警言了,拔腿就往山下逃,一边跑还一边哭爹喊娘。

    秦良玉看着眼前的惨像,无比的沮丧。这一次她率领的三千人马未曾经历恶战就全军覆没,大旗和印信已经被炮火所埋没,已无找回的可能。不得已的她狼狈地带着几名亲兵,跟着溃散的兵士,逃往了梁山县。

    短短的半个时辰,一个基数的炮弹——一百八十发,就全打光了。这次也是为了检验野战炮的性能,高峻山才下令马文,把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的,他要看一看,这款野战炮的命中率和杀伤力,经过目测,高峻山对野战炮的杀伤力是满意的,至于命中率,那全在于炮手的训练度和实战经验,这次能够精准地把一百八十发炮弹倾泄在两个山头,那是因为炮手全是崇文子弟兵的缘故,如果是换了普通的炮手,准确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天公不作美,战斗才结束,竟然下起了大雨,高峻山只好下令全军撤回大昌县城。

    没想到这场大雨一下就是一个月,不但阻止了高峻山的军事行动,就连后勤司的运输队也不能及时把炮弹运过来,滞留在大宁河对岸。

    在这段时间里,高峻山也没闲着,抚民安民当然是要做的,他还招募了一千多大昌兵,有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他的队伍才能真正的生存下来,这一点他不糊涂。

    高峻山有了襄阳这个稳固的地盘之后,他治理地方的理念就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往多少都还有流寇作战的思想,每到一地,对地方的治理都是急功近利的,以求最大的获利。现在不同了,他要扎扎实实地把得到的城池从根上来治理,首先进行户籍登记,城乡三级管理,县下设乡、坊、里、社,乡、坊、里、社分别管理自然村。

    乡、坊、里、社是地方的基层组织。为了编造户籍和赋役的征调,强化对基层的统治,高峻山在县以下建立了严密的基层组织,在城内设坊(相当于现今的居委会),近城设乡(相当于区),离县中心较远的区设里、或社。

    乡长、坊长、里长、社长负责地方民政、“教化”和赋役。每一级组织设一粮长,专掌田赋的征收。

    最关键的是,这些官员还负有扶持贫困户,为他们免费提供劳动工具的职责。

    所以,在大昌也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管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一十六章 摇黄十三家

    (全本小说网,。)

    早在崇祯七年(1634年)的时候,张献忠曾自陕西平利谋划入川,因为山川险阻,他从仪陇县过白水川,回到陕西。其部下汉中人摇天动、黄龙等却留在了四川。

    这哥俩在四川聚集穷人搞暴动,杀掠富户,得到穷苦人家的积极响应,参加者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支较大规模的义军武装,为首的有十三人,打出了“摇黄十三家”的旗号。

    这支人马外出活动时,使用隐语,带头的被叫做“掌盘子”,骨干人员叫“领哨”,男丁叫“毛狗”,妇女叫“婆姨”,抓人叫“带线”,分配财物叫“携获”,埋伏叫“卞子”。扎营叫“度乐”,巡逻叫“落草”。

    他们活动的地盘主要集中在川东、川北的山谷间,人数多达十几万。

    当他们听说高峻山打下了大昌,于是派人前来大昌联络,来大昌联络的人正是“摇黄十三家”的大首领袁韬,因为这时的摇黄十三家的摇天动、黄龙都已经战死,袁韬已经是摇黄十三家的头领。

    大昌衙门内。

    袁韬向高峻山拱手道:“秦王,我袁韬本是八大王的部将,听说八大王升了天,今天秦王来到川东,我袁韬特来投靠,秦王可愿接纳我们摇黄十三家?”

    高峻山连忙回礼:“我早听八大王提起过袁将军,将军的威名如雷贯耳。八大王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战斗在川蜀之地的摇黄十三家,现在你们能够回归本部,八大王的在天之灵也会为袁将军感到高兴呀!我有什么理由拒绝接纳摇黄十三家呢?”

    袁韬再拜:“末将参见秦王!”

    高峻山高兴道:“我听闻你们摇黄十三家在这一带拥兵十数万众,今日我军入川,有了你们的加入,那么,拿下重庆、成a都那是指日可待呀!”

    袁韬提议道:“末将这就去招揽我的部下前来大昌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