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奸臣世家-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这才是方仲永的大儿子?

    蔡道猜得并没有错。这个中年人就是方仲永的大儿子方大德。

    方仲永少年得志,早早就定下了一门亲事。十五岁那年就完婚了,可惜,他那个原配的夫人命薄,在生方大德的时候,难产死了。

    如今那个眼睛不好的老妇人只是方仲永续弦再娶的。

    都说后妈不好当,而失去了亲生母亲呵护的儿子更不好当了。

    后母给他生了那么多弟弟妹妹之后,方大德知道他在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地位了,所以,他便在十五岁那一年离家去外乡当了上门女婿了。

    他从小读书的能力不错,又会各种农活,所以,他虽然是赘婿,可在老婆家里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夫妻还算是琴瑟和谐。方大德也能干,只比他的老爹一样,在当年就得了个大胖小子。而那个年轻妇人怀里居然是方大德第一个重孙子,也是方仲永第一个的曾孙子。

    这么算起来,如今的方家也算是五世同堂了。

    自从方大德离家后,除了每年来祭拜他的母亲之外,再也没有登过方仲永的大门。

    这次,蔡道到访方仲永家,并且摆了流水席实在是来得太突然。两方面因素之下,方仲永就没有想着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自己的这个大儿子。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乡下的消息传递的实在是太快了。这刚刚吃万饭,方大德就带着全家来到了这个多年不曾登过的大门。

    蔡道不方便过问人家的家事,便起身说道:“方爷爷、保正爷爷,究竟是谁和我一起进京,你们两个要尽快确定好人选,我可不打算在方家村过夜。对了,你们两位老爷子最好是留下几个儿子在身边照顾,而且,我交代的那件事情,还需要人料理,不是吗?”

    说完,他转身便出了这小院子,直接走到自己的小马车前,钻进了车厢,躺下之后,开始睡觉。他一向有睡午觉的习惯,今天由于吃饭,算是已经睡晚了。所以,蔡道趁此机会补补觉。

    眼见得这小道长催促,现在也已经过了午时,方保正告罪一声,赶紧回家商议入京的人选。而方仲永家,由于大儿子方大德的突然介入,陷入了一阵沉默当中。

    小儿子刚才得罪了蔡道,而且他那个火爆脾气也的确不适合入京,所以,他势必要留下来。可是,蔡道交代的事情,方仲永年纪大了,力不从心,方大静却担不起这任务。他左思右想了半天,也不好开口让哪个儿子留下来。不管把那个儿子留下来,也对这儿子不太公平。

    最后,还是方老太太替他解了围:“大非啊!大德这么多年不在家,你的其他兄弟也要进京,作为家中的次子,还是你留下来吧!”

    “是的,母亲。”方大非听完母亲的话,心里有些苦,却还是答应了下来。

    “大非,你两个儿媳妇眼看着就要生了。所以,你那两个儿子也留下来,等小重孙长到三岁,就一起让他们进京,如何?”

    方大非想了想,方老太太饭菜说得这番话,的确是非常在理,因为,刚好方大非两儿子的媳妇,一个十月怀胎,眼看着就要升了,而另外一个儿子媳妇也刚刚被大夫确诊为喜脉。

    不管是怀有身孕,还是孩子刚出生,都不适合长途跋涉。这里离汴梁城可是隔着千山万水啊!

    蔡道虽然说得那么严重,可毕竟进京是个好事情,谁不想要进京啊!家里的地毕竟有限,这些年如果不是风调雨顺的话,家里的地产的粮食还算可以,这一大家子真得快要过不下去了。更何况,老弟弟方大静的确不是个做事的人,把他留在家里伺候两个老人的确是不靠谱。

    母亲既然答应让两个小孙子长大后一起进京,他一家子留下来又有何妨呢?他那两个儿子已经二十多岁了,根本就不是块读书的材料。况且,他们呆在家里这么多年,也只是种了十多年的地而已,就是立即进京,也还是给人种地。还不如等到孙子长壮实了,那时候再进京也不迟。

    “大德,我知道这些年亏欠了你。不过,我还是劝你不要立即进京为妙,毕竟,你的小重孙子才刚刚出世,你要为他的的身体着想啊!而且,刚才的那位贵人也交代了一件差事……”

    接下来,方仲永就把蔡道交代给他的,让他推广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这件差事,又着重的详细的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方仲永的儿孙们这才了解到,蔡道此行的真正目的。

    其中聪明的就会猜到,这位小道长拜访方仲永只是顺道而是,实质上就是想借用方仲永在江西东路的名声,推行自己的技术,增长自己的声望。

    当然,小道长这么多虽然功利了一些,却也是造福乡里的一件大好事。所以说,留在方家村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58 打油诗

    (全本小说网,。)

    当然,小道长这么多虽然功利了一些,却也是造福乡里的一件大好事。所以说,留在方家村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如果,真得将这个差事办好了,不但造福乡里,功德无量,说不定还会惊动当今官家呢。

    解释完之后,方仲永又对着大儿子说道:“我让你留下来,你的小孙子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我是想让你也在你丈人的那个乡里也试着把这个差事做起来。刚才方保正也说了,那个小道长在福|建路的口碑,那是非常好的。你如果把事情办好了,小道长一定不会亏待你的。这样吧,小道长答应给我的十头耕牛,也匀出来五头出来给你。怎么样?”

    方大德想了想,他知道爹这是为自己好,便和自己的儿子们商量了一番,说道:“爹,我和三个儿子可以不跟着走。但是,我的这几个孙子还是要跟着一起进京的。至于这个孙媳妇,可以把她留下来,等重孙子长大了之后,再进京不迟。父亲大人,您看如何?”

    “可以,那就按你说得办吧!”

    “唉!大静啊!你要是放心的话,让你几个哥哥把小伢子也一起带上。”方仲永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儿子,叹了一口气说道。

    方大静撅着的嘴蠕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没有能说出口。能离开这乡下地方,谁都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可是,谁让他刚见面就得罪了正主呢?

    由于方氏夫妻一直的溺爱,方大静一点也不觉得他自己的脾气有什么问题。可父亲和母亲既然都这么说了,他也无可奈何?

    好在他的儿子方伢子能够有机会进京,如果这小子将来出息了。就不用求着那个小牛鼻子,方伢子就能把他带进京城。

    商议完毕,方仲永和他浑家就带着儿孙来到了大门口。蔡道特意吩咐过,走的时候,每个人只带一套换洗的衣服就行,不用带其他任何的东西。无论是衣物还是被褥,到地方后,就会给他们置办新的。吃的东西,对于蔡家来说,那就更不缺了。

    方仲永家商议的时间不长,方保正家收拾的就更快了。几乎是前后脚,方保正就带着自己的儿孙,套着两辆大牛车,赶到了方仲永家的门前。方保正家没有方仲永家的人口多,可也是三个儿子,八个孙子,他除了留下大儿子陪着自己看守家业之外,其余的儿孙都打算让蔡道给带走。

    这老头确实是见过一些市面,比方仲永强多了。

    蔡道这一行,只有他坐着马车,其他的禁军都骑着马匹,根本没有多余的交通工具。他之前是打算带走方仲永家的儿女,可没有想到这两家的人口这么多,而且都能下这么大的决心。居然放心把大部分的家属都交给自己的。所以,这一路上,带着方家的这些家眷还真是不方便。

    方保正家的两辆牛车并不足够装下两家人,所以,蔡道又花钱从村里雇了四辆牛车。毕竟,这些家眷当中还有不少的孩子,不能让这些人受了委屈。

    两家人自是依依惜别,全方村的人闻讯全部都出来给他们送行。

    临行前,蔡道又对方仲永说道:“方爷爷,古人说,诗言志。您老人家回家之后,可以把幼年时作得诗词记录下来。即便过了这么多年,您作诗的水平即便大失水准,可那又如何?不如学一学陶渊明和孟浩然,多作几首田园诗词。即便是打油诗。不为流传百事,就为了让你的子孙们看看,您并不是白丁,也是可以作诗词的。”

    “分别前,我送您一首我自己作的打油诗。”蔡道说完,亲笔书写下了这首诗。

    甘罗十二相,曹冲幼称象。

    与翁传神童,俱是游梦人。

    余本一凡人,师才高一石。

    殊途却同归,儿女共沾巾。

    蔡道写完扔下笔,坐上马车。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这首打油诗,蔡道是用楷书所写,他是善于书写隶书,可这几笔楷书写得实在是不成样子。就连方仲永这个多年不动纸笔的人也比他写得好。

    可蔡道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因为,他害怕自己用隶书书写的话,别说方保正了,方仲永都很有可能不认识。因为,仅凭那些传说,他根本猜测不出方仲永实际的问话水平。

    方保正倒是认识蔡道在白纸上所写的字,可是,这些字聚合在一起的打油诗,他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便向方仲永问道:“仲永啊!这娃娃到底在纸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方仲永看完蔡道的打油诗,陷入了沉思。他看得出来,这首打油诗是根据唐代王勃的那首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编而成。

    头两句倒是很好理解,甘罗和曹冲都是华夏历史上鼎鼎大名、幼年成名的神童。

    可是,这后面六句,字面意思很浅显,可合在一起又该如何解释呢?

    这倒不是方仲永学识浅薄,而是他自声望大减之后,一直把自己封闭在方家村,一点也没有听说过蔡道的事迹,所以,才不能理解这首打油诗的实际意义。

    蔡道这次回去,却不用在按原路翻山越岭地返回福|建路了。他们一行人除了方家村一路朝北而行,陆路的最终目标是鄱阳湖,因为蔡道出发前已经安排了一艘小型战舰沿着长江进入鄱阳湖。这样的话,只要从抚州到达鄱阳湖南岸的码头就行。

    而第一站就是海遨游家所在的建昌军。

    有禁军在一旁保护,不但减少了沿路官府的盘剥,也震慑住了道路两旁可能出现的盗匪。

    大宋朝相比于其他大一统的朝代,除了领土狭小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盗匪和山贼特别多。而知府、知州或者知县又都是文人出身,几乎都厌恶用兵,所以,只要这些盗匪和山贼不攻打县城或者州城的话,两方面几乎可以做到相安无事。

    前行了三日,才来到建昌军海遨游的家。

    海遨游家里有兄弟五个,他排行老三,父母也都健在。他这辈子,是打算用自己这条命,报答蔡道的知遇之恩。作为儿女,谁不想让自己的父母兄弟能够过上好日子呢?所以,和大部队分别的这几天,他一直在家中拼命地游说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劝他们和自己一起迁居到孝慈里。

    可是,海家人毕竟只是普通的农民,并没有方保正和方仲永二人这样的见识。无论海遨游如何地劝说,他的家里人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他的话。即便他最后拿出了蔡道给他的真金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