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奸臣世家-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神宗留下的几乎是能够遛马的内库和虚有其表的国库。

    也难怪,宋神宗上任之初,会那么急迫地支持王安石主持变法。

    也更难怪,后世有人会说,宋神宗是聚敛之君,王安石是聚敛之臣。

    现在,大宋朝的形势,也只是在三个丞相的治下勉励支撑而已。

    文彦博和吕公著能够在元佑开头的那五年撑下来,完全是托了王安石、蔡道、蔡确和章惇这四个人的福了。没有三位变法派大臣的聚敛,没有蔡道主动献出的耕种法,让元丰的最后两三年积攒下了足够的粮食。这两位并不称职的丞相根本就撑不到把锅扔给吕大防的那一天。

    杨畏此行会顺利吗?

    自然不会太顺利。

    毕竟,蔡道是‘被’山贼俘虏上山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理由的话,他是绝对不会主动露头的。当然,蔡道已经想好了解决这件事的办法。

    不过,蔡道还是决定晾一晾刚刚掌握了权利的赵煦,让他知道知道,自己这个罗锅子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究竟重不重要。如果,赵煦还想当初那么轻视自己的话,蔡道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摆脱赵宋皇朝对自己的束缚。

    没错,蔡道的年龄、赵宋皇朝和孝慈里蔡家对于蔡道来说都是他之前身上背负着的枷锁。

    年龄太小,自然不会有人重视他的意见、建议和能力,蔡道自己也因此有很多事情和抱负不能付诸行动。

    如今的大宋朝就像一个病入沉疴的老人,向王安石变法那样,折腾的太厉害,反而会过犹不及,会加快赵宋王朝自我毁灭的时间。

    赵宋皇朝的皇帝重文轻武,已经到了极致,虽然可以防止臣子反叛。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却极为严重。

    中华历史上,汉人王朝被推翻,无非是两种形式。

    第一种,皇朝末年,天灾加上人祸,旧的皇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而其中那些异军突起的英雄在剿灭这些起义军,和手下一起建立新的皇朝。

    开国皇帝刘邦、刘秀、李渊莫不如此。

    第二种,皇朝最后的几任皇帝,主动削弱了王朝的兵力,让北方的异族有了可乘之机。于是,旧的皇朝便灭亡在异族之手。

    历史上,西晋灭亡,南北宋灭亡莫不是如此。晋武帝司马炎灭掉吴国之后,以为天下无忧,便裁撤了郡县治下的兵卒,这才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南北宋更是可笑,连续两次引狼入室。

    北宋是联金坑辽,结果,童贯和蔡道的堂兄蔡攸领兵出征,准备收服幽州,结果被虚弱的辽国打得是尸横遍野,这也让金国人看出了宋朝的虚弱。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后来徽钦二宗北狩。

    南宋借道给托雷,结果,没有了金国和西夏这个屏障挡在前面,南宋也就此灭亡了。

    假道灭虢,唇亡齿寒,这都是千年以前,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了。

    南北宋那么多饱学之士,却看不透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犬儒文化根本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不作死就不会死。

    更何况,蔡道这个历史文盲都知道,跟着赵煦干,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宋徽宗可是赵煦的弟弟,这么说起来,小赵煦根本就活不长,而且,他还没有子嗣。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将来继任的新皇帝还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昏君宋徽宗。

    这么说起来,蔡道还真不如就此向外界宣布,他自己已经夭折了。

    八年的销声匿迹,如今,这天下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当初那个名满天下的‘运财童子’呢?(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90 这八年,蔡道都干了些什么1

    (全本小说网,。)

    八年的销声匿迹,如今,这天下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当初那个名满天下的‘运财童子’呢?

    起码,蔡道这一世的亲爹和亲娘很有可能不会为他流下一滴眼泪。

    蔡道、蔡攸和他的几个庶弟已经被山贼掳掠到太行寨,将近八年的时间了,可是,这其间,也只有三个人关心过蔡道的处境。

    第一个就是蔡京,蔡攸作为他的长子,他即便在家再怎么不得宠,蔡京也必须派人来和太行寨交涉,不然,蔡京让自己其他的几个儿子怎么看待自己呢。

    何况,蔡攸之所以去河东路,根本原因还是蔡京当初让蔡攸去的。

    第二个是曾巩,老先生年纪已大,当然不会自己来,不过,他派了自己大儿子和官家到太行寨交涉。

    第三个却是蔡道没有想到的一个人——狄安。

    这个家伙私自从水泊梁山上军营出来,单枪匹马准备硬闯太行寨。山寨,山寨,山贼们之所以占据这里,就是因为地势的原因,只要保守好了进山的关口,就是楚霸王项羽亲自一个人来了,也别想攻破山寨。一顿无箭头的乱箭之后,狄安也只好无奈的离去了。

    赵煦如果不难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姿态请蔡道的话,他是不太愿意就此出山的。等上一两年之后,蔡道就已经年满十八岁了。

    那个时候,蔡道就可以扬帆出海,傲游九州了。

    探索南北美洲这件事,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孙去完成,蔡道之后的打算就是积攒下足够的实力和人口之后,驾船攻占南洋诸岛和后世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当然,倭国和高丽棒子也不能够放过。

    至于大越国之类的小丑,如果大宋国彻底放弃的话,蔡道准备第一个灭掉的国家就是他了。

    杨畏之前的几年倾覆过几个丞相,比如和他一向交好的刘挚、比如范纯仁。这让汴梁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都非常畏惧和厌恶这个阴险的家伙。

    他这次陡然离京,却是在和赵煦密谈之后,而且,居然不是被贬出京城。这件事,自然有些耐人询问,钻石领自然派人在暗中一直盯着杨畏的行踪。不过,他此次出京的目的,除了赵煦和他自己之外,任何人都起不知道。

    不过,杨畏之后的动作,很快就暴露出了他此行的目的——蔡道。

    七色领的人很快就把消息传递给了蔡道。

    看着手里面的信,蔡道站在太行寨最高峰举目四望,忍不住感叹。

    八年过去了,太行寨在他的指点下,在寨主和兄弟们的努力下,已经旧貌换新颜了。可是,汴梁城还是他当初离开时的那番风景吗?

    八年过去了,蔡道究竟为太行寨、为太行山,为环绕着河东路和河中府的三条山脉带来了一些什么呢?

    变化无处不再。

    整个河东路、河中府以及环绕着的三条山脉以外的人,其实并不是太清楚这些地方的变化,可是,这几处地方的百姓们心中却十分明白,这样的变化究竟来自何处。

    河东路和河中府的这八年,贫困的老百姓,甚至是一些中小地主们,他们的生活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元丰八年的那场大雪灾不但毁了当年的粮食收成,还耽误了元佑元年的粮食种植,第一年的雪灾就导致了大批的贫民和佃户逃离了河东路。由于郑侠的不作为,在逃荒的沿途中还是死去了不少人,而那些已经没有力气继续逃荒的老人超过八成都被冻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一些老人为了能让自己的亲人来年回到家中的时候,还有地方住,甚至是舍不得烧掉家中的木具取暖。

    郑侠执政的前两年,根本就无所作为。他既是无法作为,也无力作为。连续两年粮食绝收和减产,他这个太原府知府和转运使自然当得一点都不硬气。元丰八年完全是太原府自有的储备才撑过去的。

    可元佑元年,郑侠治下的河东则完全是靠着汴梁城的救济才撑过去的。

    到了任期的最后一年,河东路的副转运使,太原府的判官都敢跟他对着干了,他手下的官员都对他的所有命令阳奉阴违。

    后来,接任郑侠这个位置的是范祖禹,也是文彦博和吕公著昏了头。如果将范祖禹放在其他比较富庶的地方,他这样的清官对于当地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祉。可是,他接任的时候,也正是整个河东路需要各种方法补充元气的时候,在官位上清静无为,反倒成了坐视百姓们等死。

    元丰百年的大雪灾都已经导致河东路损失了大批的劳动力,再加上蔡道在暗中将贫困的百姓转移到夷洲岛。所以,整个河东路在范祖禹治下的这几年,虽然少了一些折腾,可严峻的行事,还是导致了其损失了大量的劳动力。

    这也是那些中小地主们痛不欲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郑侠执政的第三年,虽然大批逃荒的贫困百姓被安置到了荆湖南路,可是,因为蔡道的藏富于民计划,让地主们手里面都有了足够的耕牛,所以,那一年粮食生产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不过,因为那一年大宋诸路发生了旱灾,还是影响了河东路粮食的收成,最终也坐实了郑侠‘郑灾星’的大名。

    随后的几年,也就好似范祖禹继任的三年当中,河东路地主们发现,他们手中的土地的确是越来越多,可是,他们陡然发现能够雇佣到的佃户却是越来越少。自从,那个从青州来的巨商丁有才,在府州开办了一个大型的制碱作坊之后,河东路之中替人耕种田地的农民就更少了。

    那些大地主还可以向官服借用厢军为他们干活,可是,这些中小地主们却彻底的绝望了。到了范祖禹回京的那一年,随之破产的地主也越来越多,而雇佣佃户的成本却是在不断的攀高。

    三条山脉两侧的情形却和河东路与河中府的情形完全相反。

    因为,到了元佑六年,太行山脉、中条山脉和吕梁山脉中各个山寨和山民们所需的粮食,已经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了。

    后世的山西本身就是山多平地少,山里面能够种植粮食的平坝地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蔡道解决的方法就是种树。

    在他的指导之下,通过多样化的粮食种植,现在这三条山脉各个山峰,海拔50米以内的山坡上都种植了大致三种果树,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三种木本粮食——大枣、柿子和板栗。

    在各个山寨以及山民们聚居的地方,蔡道还教给大家养殖的方法,大力发展畜牧业,开办了很多牧场。那些从鞑靼人手中买来的蒙古马、耕牛和羊自然不适合放在山中养殖。

    所以,蔡道让大家养得的家畜就是两种——鸡和猪。

    木本植物的养育,短期时间内很难见效,不过,有蔡家的船队替蔡道他们补给粮食,再加上肉食的补充。生活在三条山脉之中的人们度过了这六年的过渡期,他们也在积极地配合着蔡道改造这三条山脉的计划。

    人一旦摄取了足够肉类,肚子里有了二两油,那么消耗的粮食也就相应的减少了很多。这也是蔡道推广和建设养殖场的根本原因。

    不过,蔡道工作的重点却并不是粮食的生产,他只需要在太行寨中做好示范和样板,其他的地方自有人去做剩下的事情。

    蔡道把重心放在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上面去了。之前,蔡道在孝慈里收养的那二十个男孩子,都已经姓宋了,之前听有传言说,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学业有成能够考中进士的,自然可以当官,如果不是这块料的孩子,大部分很有可能会进入皇城司。

    皇城司的人可是赵宋皇帝心腹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