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之崛起1646-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是说,这东西拧紧了发条,就能自己吹风?!”塞里奥眼睛瞪得老大,“如果真如您描述的那样,每个至少要卖三十两!嗯,天热时还得更贵些。”

    “三十两?”朱琳渼一愣,心说这家伙还真够黑的。所谓发条风扇,其实就是用一副发条带动飞轮,驱动三片扇叶。拧紧一次至多能扇二十分钟,结构远比钟表简单得多。

    不过他立刻便释然了,这成本虽不多,但里面可是有专利技术的,溢价高一些很正常。

    钟表匠一旁兴致勃勃地继续为这些物品定价,“八音盒,这个贵族们一定喜欢,十五两!旋转灯台,酒肆、乐坊肯定会买,十八两!发条青蛙,铁皮青蛙竟然会自己跳,简直是施了魔法,五两……”

    朱琳渼只得打断他的“狂热”,吩咐道:“我会让宋先生派几名懂图纸的人,帮你一起造出这些东西。

    “这次我出场地、出图纸、出原料费用并负责销售,你负责管理工匠打造成品。卖得银两你占一成,我九成。”

    “行!”塞里奥想都没想立刻便答应下来,自己什么都不用出就能干收钱,拿一成已经很划算了。而且这东西肯定售价不菲,可以想见,即使一成也不会是个小数字。

    更重要的是,只要有这几张图纸,即使他不答应,辅政王也完全可以自己组织工匠制造这些东西,最多就是上手慢些罢了。

    朱琳渼又道:“新的工坊就在天兴府城郊,占地三亩多,里面该有的东西已备好。等会我会派人带你去。

    “到那之后你便立刻开工,尽快造出样品来,而后拿给宣部郎中洪思。”

    “给宣部?”塞里奥有些纳闷,但还是一口答应下来,“殿下放心,我一定尽快制出样品。”

    他哪里知道,针对这些新奇的东西,朱琳渼已制定了一整套的销售计划。

    一方面由宣教们拿着样品在各地展示,吸引眼球。另一方面他已给婵依传讯,让她在各地盘些店铺,名为“苏记珍品行”,专卖这些“奢侈品”。甚至包括河南、山东、山西、南直隶等敌占区也要开设分店。

    当然,前期这些珍品行只能卖些簧轮铳和钟表之类,但等这些精致的“奢侈品”到货,店门槛恐怕都会被人踩平了。

    这便是他扩大收入的计划之一,估计前期每月应有万两左右的收益,销路拓开之后定还能翻几番。后期则会虽大明商队销往海外,欧洲那些贵族们必然趋之若鹜。

    因《三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尾处做了些修改,书友们可以翻回去重看一下,所带来的不便敬请原谅。(当然,不重看也没关系,对剧情并无影响。)

 第385章 终身大事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塞里奥离开王府,朱琳渼刚回到后宅,迎面绘秋正将他拦住,蹙眉急道:“爷,眼见便是申时了,太王妃那边催了……”

    秋社马上便要开始,朱琳渼遂断了向太王妃告假的念头,无奈笑道:“那便快过去吧。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绘秋招来两名丫鬟,给他换了一身二色金鳞锦衫又仔细打扮一番,便头前领着去了王府花园。

    离得尚远,朱琳渼已闻到花香阵阵,待进了园中,就见各色花卉被人精心修剪成五彩交织的数层,正烂漫盛开。

    花丛正中的木亭四周,不少贵夫人、千金小姐皆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三五成群或闲坐聊天或扑蝶嬉戏,令他宛若身处一副明代仕女图之中。

    众人远见辅政王到来,忙赶至木亭前跪拜行礼,尤其是那些少女们,皆是含羞带怯的模样偷眼瞄他。

    朱琳渼摆手招呼大家起身,又见园中早已摆下数桌宴席,美酒肥蟹令人垂涎,便是点缀其中的素菜、糕点亦极为精致。一旁还有乐师抚琴奏笛,甚是雅致。

    他心道,倒没白来一回,能大饱口福了。

    太王妃在下人簇拥下自木亭走出,抬手招呼他,“渼儿日夜操劳国事,难得来花园看看,今儿就趁这秋社好好玩耍一回。”

    朱琳渼上前行了礼,笑道:“母亲好兴致。”又扫了眼周围之人,压低声音道,“只是……今日如何来了这么多人……”

    陈太妃佯作叹道:“前日定安伯家的地里收了好些螃蟹,便送来给我。我一个老婆子哪吃得了这许多,就想着趁秋社叫亲友共吃,大家也一块热闹热闹!”

    陈太妃拉他在宴席上首坐了。旁的女眷们这才按各自身份高低挨着坐了。自有婆子安放好杯箸,又将烫好的桂花酒给众人倒上。

    众人又起哄以“秋菊”为题吟了一圈诗,宴席才算正式开始。

    朱琳渼这数月来在外征战,一直是军灶上糊口,好容易逮到顿肥美的螃蟹,当下也不客气,只是佐着桂花酒埋头苦吃,心中连赞美味。

    他却未曾留意周围的女孩子们不时瞄向这边的目光充满了期待与炽热。

    太王妃却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吩咐绘秋为辅政王剥蟹肉,看着席间的姑娘们不住微微点头。

    片刻,她似不经意地朝东面一名鹅蛋脸的姑娘比画了一下,对朱琳渼低语:“你看东首那穿绿袄的姑娘?她是吏部张侍郎的孙女,今年十五了,模样挺俊俏,女红也不错。”她探手接过丫鬟递来的帕子,“这就是她绣的,这凤穿牡丹真是栩栩如生。”

    朱琳渼朝她示意的方向瞅了一眼,“哦,挺好的。”继续埋头吃蟹。

    太王妃见他似不甚在意,又悄悄指了指桌左侧凤眼琼鼻,相貌英气的女子,“这是廖指挥家的侄孙女,倒比你大一岁,因着母亲亡故守了三年孝,才一直没许配人家。她家一门武将,自己也颇会武艺……”

    朱琳掰着蟹腿道:“廖家姑娘我听说过,曾和崇祯年的武状元较技,不分高下。她若是男子,我定招她至龙卫军中。”

    陈太妃眉间微喜,点头道:“嗯,我也觉得她不错。

    “哦,你再看那个戴赤金盘螭璎珞圈的姑娘。她是路阁部的外孙女,虽才十三岁,但家学渊源,听说都念到《四书》了。”

    朱琳渼为太王妃斟满一杯,道:“路阁部学富五车,家中子女果不一般……”

    陈太妃望着他,笑道:“你觉得这两个姑娘哪个更好?”

    朱琳渼继续专心对付螃蟹,随口道:“差不多,都挺好。”

    “哎,总得有一个是正妃,一个是侧妃嘛。要不,娘再找人算算她俩八字,看哪个更配你?”

    “什么?!”朱琳渼差点儿把嘴里的食物喷出来,猛然明白过来,太王妃这秋社乃是醉翁之意不在蟹,在乎莺燕之间也。

    “你这孩子,小心呛着了!”陈太妃拍着儿子后背,迟疑道,“是这两个姑娘你不喜欢?”

    朱琳渼深知这个时代的婚嫁乃是父母之命为准,万一太王妃一点头,自己便是有妇之夫了。

    他忙定神想了想,认真道:“娘,她们都是极好的姑娘,可我并不喜欢。

    “实则,儿子已有意中人了。”

    陈太妃惊讶道:“意中人?是谁?”

    “这次回福京后一直在忙,我还未来得及向您禀报。今日正好便说了吧,我想求娶云南木家的女儿——木芷晴为正妻。”

    “原来是她。”陈太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姑娘是不错,我见了也是喜欢得紧,人漂亮,又会来事,倒也算是良人。难怪你喜欢她,只是……”

    她眉头微皱,“木家出身低微,且不是汉人。你贵为辅政王,若娶她做正妻,我怕委屈了你。”

    朱琳渼摇头道:“芷晴是个好姑娘,我是真心爱慕她。若只依媒妁之言,让我随便取个出身高贵的女子为妻,我倒是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陈太妃道:“你若真心喜欢她,许个侧妃之位就算抬举她了。这正妃嘛,我看还是……”

    朱琳渼骨子里还是现代人思维,对门第之类毫不在意,不想让自己喜欢的人受一丁点委屈,压根就没考虑过让木芷晴做侧妃之事。他念头飞转,努力说服太王妃道:“娘,要说出身,太祖皇帝当年还曾出家为僧,同样打下大明江山,成为圣君。

    “人之贵贱,出身倒在其次,品格才是首要……”

    “只是……”

    朱琳渼又说了临安城下自己遇刺之事,“她愿以命救我,这世上还能找到第二个?”

    太王妃先是大惊,又细问他确实无恙,这才松了口气,却仍是犹豫道:“有这么一个姑娘在你身边,娘倒是放心。但我寻思,仍是侧妃适合。”

    朱琳渼无奈,只得搜肠刮肚,将能挨上边的理由都搬了出来。什么能够示好滇地土官,令其更忠于朝廷,什么木芷晴聪敏好学,谋略过人,能帮衬自己治军理政。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第386章 实力分析

    (全本小说网,HTTPS://。)

    太王妃由朱琳渼说了半晌,心中却也不由暗暗点头。(全本小说网,https://。)如今乱世,自己儿子又身处高位,高处不胜寒,一个不慎便可能身死家灭,若木家姑娘这般聪慧,确能成为儿子的极大助力。万一朝局有变,云南也将是个栖身之所。

    她思虑再三,终是摇头笑叹道:“罢,罢,儿大不由娘啊……”

    ……

    当夜,在一辆驶往永北里的马车上。

    朱琳渼皱眉看着面前木几上林林总总的资料、数据,心中仍在仔细斟酌北伐的方案细节。

    他不能不慎之又慎,此次北伐乃是崇祯之后大明首次主攻进攻建虏,意义非比寻常。

    胜,则自此攻守易势。夺回南京之后必将对全国的华夏子民产生巨大的号召力,令满人占领区的汉人望风而归。此外,控制了南直隶这片大明最为富庶之地,更可为进一步收复北京提供税赋与人力支持。同时此消彼长下,建虏的经济基础却会被极大削弱。

    败,却也风险极大。清军不可战胜的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致使敌占区的百姓会失望之下接受建虏统治,同时大明控制区域也将士气大挫。

    眼下最大的优势便是江北仍有很多百姓心向大明。而任何一次决战的失败都会令报这种想法的人减少,从而加大下一次北伐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朱琳渼对自己打造的新明军的战斗力很有信心,但却也不敢说就一定百战百胜。

    这次北伐远比历史上郑成功那次的难度要大得多。彼时清廷的主要注意力都在永历政权身上,清军主力也都集中在西南和“战神”李定国厮杀,南京城中只有两万守军。故而郑成功的十七万大军能够一路摧枯拉朽,两三个月就兵至南京城下。

    但即便如此,清廷依旧依死守住了南京,并迅速从周围各省调集了十多万大军,兵分四路突然袭击郑成功主力。

    郑军猝不及防之下连战连溃,最终损兵折将败回福建,自此再也无力组织起像样的大军,北伐成为绝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