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淘宝快穿_聿见-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兄弟连连点头,不敢再乱说。
  虽然松了口气,但徐母还是十分紧张,把家里的银子都拿了出来,给晏卿带上,“穷家富路,这一去京城不定得多久呢,你多带点银子傍身。顺便也给京里来的官爷打点一下,打听打听到底是什么事,也好心里有数。”
  晏卿一看就知道,她这是把家里的银子全拿出来了,这些天卖鱼露卖盐的钱,以及晏卿带回来的那十两银子。
  晏卿本不想带,但转念一想,他要是不带,家里人会跟着担心,所以还是带上了。
  “好,你们不用担心,我很快就回来了。”
  他收拾了几件换洗衣裳,带上徐母给他准备的干粮。想了想,把他前几天做的几样小玩意也带上了。
  然后便在家人关切的目光中,跟着礼官走了。
  来宣旨的是一个礼部官员,姓邹。
  对晏卿倒是没有摆什么架子,反而十分和善,就在晏卿措辞要怎么开口跟他打听事的时候,他主动开口了。
  “徐家小子,你莫要紧张,皇上宣你不是坏事,估摸着还要赏你呢!”
  “啊?敢问邹大人,皇上为什么要赏我啊?”晏卿故作吃惊道。
  “你先前可是随着宋弘济一行人出海去寻找仙山?”
  “是啊?怎么了,我们不是没找到仙山吗?”
  邹大人摸着胡子笑了起来,“是没找到仙山,不过你们带回来的海舆图,让皇上龙颜大悦。据说那海舆图是你画的?”
  “啊?那个啊,是我画的。”说完,他又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也没画过舆图,所以都是按自己的想法画的,也不知道画的好不好。”
  邹大人失笑摇头,果然是傻人有傻福,要不是因为这个,皇上也发现不了这图是旁人画的。他画那舆图的方式与其他人的画法不同,有许多特殊的标记。有的能让人猜测出来,有的又看不明白。
  皇上有些标记看不懂,所以选了献图之人询问,哪知那李达一问三不知,一句也答不上来。
  这就奇怪了,自己画的图,自己都不能解答,这还用想吗?八成是贪墨了别人的功劳。
  果然,李达见瞒不住了,就老老实实的招了,这图不是他所画,真正画图之人是一个渔家少年。
  皇上一听,立刻对这渔家少年起了兴趣,无他,实在是这海图画的十分精妙,实在是不一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渔家少年所绘的图。
  这还不算,紧接着,皇上又收到海西县令上奏的奏折,言说海西新出现了一种新的制盐法,只需风吹日晒就能制出上等的细盐。比过去的煮盐法成本低了不知多少。
  海西县令上这奏折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但他可不像李达,把这些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且不说徐家村的盐已经传遍了整个海西,他想贪也贪不了,就算能贪,他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挑的文人,又哪里懂得怎么晒盐?这种谎话不是一戳就破嘛!
  再说了,这晒盐法是在海西出现的,不管是谁发明的,那都算是他的功绩,因此他不需要再画蛇添足,原原本本的把这事给上奏了就是大功一件。
  皇上一看,又是这个徐晏卿,因此对他的兴趣更浓了,这才有了召晏卿进京一事。
  “那个冒领你功劳的李达,皇上已经按欺君之罪处置了。这次招你进京,除了因为你画图有功皇上要赏你之外,还要问你一些其他事情,你老老实实的回答就行。”
  晏卿连忙点头,“小子知道了,多谢邹大人提点。”
  邹大人十分满意,没想到这小子还挺机灵,也不枉他费心提点,结个善缘。
  从海西去京城,需要先坐十多天的水陆,然后又走了两天的马路,才终于到了京城。
  邹大人把晏卿安排在驿站等候,他先进宫去回禀皇上。第一日天色比较晚了,第二日早朝之后,燕帝就召见了他。
  与晏卿想象中的不同,燕帝虽然刚刚登基,但也已经三四十岁了,面容有些显老。
  不过也是,老皇帝死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最大的孩子都五十多了。新帝是第七子,四十岁的年龄也不足为奇。
  不过燕帝精神状态很好,正值壮年,再加上帝王气势,显得格外威严。
  晏卿就像普通乡下小子刚进城似的,战战兢兢的俯身叩拜,吓得头都不敢抬。
  燕帝见此,收敛了满身威仪,态度和蔼的请他起身,“你就是徐晏卿?莫要害怕,朕召你来,只是问你几个问题。”
  “谢皇上恩典,皇上请问。”
  燕帝一挥手,让人把晏卿画的那副海舆图挂上,“你走过来。”
  晏卿连忙走过去,在他身后站定。
  “朕问你这一圈套一圈的是什么意思?”
  “回皇上,这个是等高线。草民想,把地面上高度相同的点连在一起,就是这种样子的,所以就这样画了。”
  “等高线?不错,正是这个意思。”燕帝本就猜到了这种符号的意思,晏卿一说等高线,他立刻觉得十分贴切。并且觉得用这种方式表示地形实在是妙!
  “那这个像小旗子一样的符号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表示这一代有风,旗子的方向也指示着风的方向。”
  “风向?”燕帝没想到旗子居然是这个意思,他还以为是把大燕的旗子插到了那里。“你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表示?”
  晏卿有些不好意思道,“草民以前出海时,经常遇到海风,打渔最怕遇到大风天气。因此就记着哪一带有风,是什么风,下一次避开,或者是顺风出海,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危险。”
  燕帝点头,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智慧,没想到这少年看起来老实憨厚,脑子还挺灵活。
  在海上打渔的人多了,其他人可没人想到这种方法。可见还是这少年心思灵巧。
  “我听说,你们在回来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全靠你辩星识位才找到了回来的路?你还精通星象之术?”燕帝似是不经意的问起。
  “回皇上,草民常年在海上打渔,海上危险,因此有一些自己琢磨的土法子来辨认天气和方位。并不算精通,这次能回来,也是运气好,正好离陆地不远。”
  燕帝点了点头,“莫要谦虚,你一个渔家少年,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在不容易。虽然是土办法,但确实有独到之术。”
  燕帝又问了几个不明白的地方,晏卿一一解答,燕帝越听越觉得这少年不一般。虽说他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却很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种与他外表不相符的聪明机敏,只可惜出身贫寒,没有被好好培养。
  舆图问完,燕帝又问起了晒盐的事。
  晏卿便把对家里人都那套说辞又说了一遍,然后还加了一句,“草民回到家之后,跟家里人又试验了几次,发现确实能行,便把这方法教给了村里人。”
  再一次验证了这少年脑子十分灵活,仅仅从海水蒸发结出盐晶,便研究出了晒盐法,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到的。
  燕帝对他越发欣赏了。
  “不过你研究出来,为什么要教给其他人?自己发财不好吗?”
  晏卿似是犹豫了一下,才回道,“草民与同村的水生和栓子三人,一同出海,结果栓子死在了海上,他哥哥和父亲也在出海打渔时遭遇风浪,人和船都没回来。家里只剩下春香婶和一个孩子,草民觉得她们可怜,因此教给他们这样一个手艺,也算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这是其一,另外,草民从桃花村的事迹中学到了一些浅薄经验,团结全村甚至是附近村子,才能把生意做大,赚更多的钱。人人都需要盐,比酒还需要,所以也不怕大家都晒盐,会卖不出去。”
  晏卿觉得燕帝应该已经调查过他了,因此也不隐瞒,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交代了。
  “不错,不错,聪敏良善,宽厚仁义,不忘乡邻,守望相助,你很好!”
  燕帝对晏卿的评价十分高,聪明人他见多了,聪明又仁厚的倒是少见。


第116章 在海上刷淘宝10
  在晏卿献上了指南针之后,燕帝对晏卿的欣赏达到了鼎峰。
  “这也是你做的?!”燕帝震惊不已; 没想到晏卿还给了他这样一个惊喜。
  “这东西不错; 甭说是海上; 就算在陆地上行军打仗也用的到; 没想到你竟然能做出这样精巧的东西!”惊喜之余; 燕帝实在忍不住问晏卿,“你究竟是怎么想到的?”
  “回皇上,草民是从司南中得到启发; 想做一个在船上也能用的司南; 用磁石多番实验; 才意外得到了这个成品。”晏卿答道。
  燕帝忍不住感慨,这少年当真有几分运道,不; 可以说是天赋异禀。毕竟不是谁都有这样灵巧的心思,就算是意外,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
  燕帝显然对晏卿十分满意; 进宫面圣后的第二天,他就给晏卿下了嘉奖圣旨。
  除了赏赐他一些金银和田地之外,还给他封了一个官职。官职不高; 从九品,隶属于工部司务厅。
  具体是做什么; 晏卿暂且不知。因为按照惯例; 在他上任之前有一个探亲假; 可以回去告别父母亲友; 回来之后再上任。
  晏卿自然要回去一趟,把京城的事告知家人,然后把父母安置妥当。
  回家之后,他把京城发生的事告诉了家里,家里人都很高兴,惊喜于他被皇上赏识封了官。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打渔的渔民,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入朝为官,即便只是一个九品小官,也足够家里人津津乐道了。
  就连村里人得知后,也纷纷过来道喜恭贺。
  “晏卿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从他教咱们晒盐我就看出来了,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大出息。这不,还真被我说中了!”
  “可不是吗,要是换个人,肯定不会把这么好的生财之道教给外人,晏卿心善,合该有这样的造化!”
  “对对,好人有好报,晏卿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
  连水生也来了,“我早就知道晏卿你很厉害,但没想到这么厉害,竟然被皇上封了官!”
  晏卿笑道,“也是运气,李达贪墨功劳的事暴露了,这才被皇上注意到。”
  “哪里是运气?本来就是你的功劳嘛!”
  水生很是为晏卿高兴,不过丝毫没有嫉妒晏卿的意思。在他看来,他现在能在家晒晒盐做做虾酱就已经很好了,能这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已经是托了晏卿的福了,其他的他也没想过。
  从京城到海西县,来回一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即便有探亲假,晏卿也不敢耽误太久。因此他只在家待了两天,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所幸他在进京之前已经做了不少事了,家里有鱼露和晒盐这两种生意,安安稳稳的生活是没问题的。父母身边又有两个兄长照顾,所以他也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
  进京之后,他就去工部报道了,不过依然不知道自己的职位是做什么的。每日点卯之后就无所事事的看别人忙碌。上司只告诉他,不要急,皇上自有安排。
  既然这样说了,晏卿也就不急了。皇上赏赐给他的金银不少,他给家人留下一些,又在京城安置了一处小宅子后还剩余不少,因此他给自己请了个教书先生,来教他“启蒙认字”。
  他以后要点亮的科技树不少,总不能一直装文盲。识文断字之后,有些事就方便多了。
  一晃三个月过去,晏卿都快以为皇上忘了他这号人时,冷不丁的皇上再次召见了他。
  “朕听说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