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字的力量-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熬惨孕奚恚笠匝拢环堑次抟悦髦荆悄参抟灾略丁薄8呱械牡赖虑椴倮丛从诩笃拥纳睿挥姓庋瞬趴梢浴懊髦尽薄ⅰ爸略丁薄C髦揪褪巧昝髦鞠颍略毒褪堑酱锔咴叮秸叨间秩镜锤呱械木辰纾诵乃佬老蛲�
世事盛衰无常,繁华景象总是匆匆而过,盛筵即使有千人开怀畅饮,到头来终要各奔东西。于是人们总是感叹事事不能持久,稍纵即逝。但慧心独具的哲人发现,放弃浮华,回归俭朴,放弃竞逐,回归宁静,就可以得到持久的精神享受。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总结出来的智慧告诉我们,惟有勤俭持家,才能保证家道不颓,家运绵长,这一点于今天的物质生活仍有借鉴的意义。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繁盛一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但也非常短暂。惟有勤俭才能维持家业的延续和家族的长久。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国家形成节俭勤劳的风气,上至领袖下至百姓,人人克勤克俭,国家没有不兴盛的道理。相反,家国上下争相竞豪逐奢,攀比富贵,汰侈无度,这样的国家一定会隐患重重,灭亡的时候也不远了。
晋朝的时候,王恺与石崇斗富,王恺是晋武帝的舅舅,晋武帝赐给他很多奇珍异宝,可是拿到石崇那里一比便相形见绰,有人就到晋武帝那里告石崇太奢侈了,竟超过了皇帝的排场。晋武帝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默认了王恺和石崇斗富,而且也跟他们一起荒淫奢侈,挥霍无度。最终,西晋终成一个短命的朝廷,这不能不说和君臣的汰侈有重大的干系。
治理国家要俭约,不可以开导奢侈的风气。奢侈之风一旦熏染国家百姓的日常生活,国家的实力就会遭受严重的损耗。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往往开国君主知道江山来之不易,克勤克俭治理国家,使国家慢慢兴盛繁荣。汉高祖刘邦布衣得天下,君与臣共乘牛车衣粗布;隋文帝厉行节俭,开创了开皇之治;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节俭的皇帝。
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会到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朱元璋用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但他下令以铜代替。主管这事的官员说,这用不了多少金子,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岂吝惜这点黄金。但是,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天下?而且奢侈的开始,都是由小到大的。”他睡的御床与中产人家的睡床没有多大区别;每天早膳,只有蔬菜就餐。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宫中的后妃也十分注意节俭。她们从不刻意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过几次的。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发现了,朱元璋严厉批评了他,气得他痛哭了一顿。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用了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第61节:节俭生活从点滴做起
朱元璋不喜欢喝酒,他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不爱奢华,讲究实际。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不要建造楼台亭阁。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他命令太监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由于他出身贫寒,从小没有读书的机会,从军后,到称帝晚年一直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作风。作战之余,理政之后,他常常请儒生讲述经史。经过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他不但能写手札、军令,还能写诗作赋。他终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懈怠,不腐化。
只有身正为范的节俭,才能教化民众,才能恢复国家的生产,致力于国家的复兴,这一点对于家族也是这样。在企业中更要注重节俭,企业靠盈利生存,节约成本是盈利的大前提,如果不注意日常用度方面的节俭,造成成本的浪费,无疑将与公司利益相妨害。
勤俭的持久之道就在于,它摒弃了短暂的浮华,节约了生存的本钱,更倾向于自身的精神修养。但勤俭不等于抠门,过俭则吝,人的财富散还聚来,当用则用,不能做守财奴。而且钱要花到关节处,正如好钢要使到刀刃上,要是一味只知敛财而不知消费,也不值得提倡。
节俭生活从点滴做起
海纳百川,不捐细流;山高万仞,不辞片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节俭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即使富可敌国,也是从点滴中节俭而来。富有的生活人人向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和节俭从来不相违悖,节俭的生活凝聚了财富,有了财富更应懂得节俭的重要性。节俭是富有远虑的投资计划,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极为丰富,享乐主义的蔓延也为消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说辞。作为新新人类,面对着巨大的物质利诱,怎么做才能既满足了消费的心理又做到了节俭持家呢?于是有人就提出了“新吝啬主义”的主张,理财成了最时髦的话题,千奇百怪的理财理念风靡一时。其实,通过现象看本质,新新人类的内心中对节俭生活的向往也是十分强烈的,只不过在物质消费色彩浓郁的现代化生活中,节俭摇身一变换了名字,美其名曰“理财”,还冠以各式各样的“主义”。
加拿大渥太华的两位“吝啬专家”特地办了一份报纸,专门教人节俭过日子,他们提供了许多琐碎却具体可行的方法。累积财富不外开源和节流两大方法,开源较费功夫,节流简单易行。尼克森觉得,简朴的人生也很值得借鉴。他在家里编辑、出版了一份《吝啬家月报》,其中提供了10项省钱致富的小秘诀:
1。不断从薪水中拨出部分款项存起来,5%、10%、25%都可以,反正一定要存;
2。搞清楚你的钱每天、每周、每月流向哪里,也就是要详细列出预算与支出;
3。检查、核对所有的收据,看看商家有没有多收费;
4。银行卡只保留一张,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就够了;
5。自带饭菜上班,每年可省下2000元,把它存起来作退休基金;
6。与人合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节省停车费、汽油费、保险费以及找停车位的时间;
7。多读些有关修理、投资致富的“实用手册”,最好从图书馆借,或从因特网下载,省钱;8。简化生活,房子不用太大,买二手商品,到廉价商店、拍卖场等处购物;
9。买东西时别忘想想“花这钱值不值得”,便宜货不见得划得来,贵也不一定能保证质量;10。学习侃价,你不提出,店家绝不会主动降价卖给你东西。
节俭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对许多享乐主义至上的新新人类来讲,可能从来也不曾想这样的问题,在你的一生中,最关心的事是什么?什么事能激起你的热情?什么事能让你感到真正快乐?他们一定会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最重要,谁管得了以后的事,到时候再说吧。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人的生命中有许许多多值得去探索体验的事,为了获得真快乐,必须节俭,控制自己的花费,将之集中在完成你的人生梦想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生活节俭的原因。理财要先节俭,节俭需要你对人生有热情,只有这样你才可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甘愿节衣缩食。
节俭不是巨大的工程,也不需要长年累月地下决心,只需要在平常的状态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忽视微小的财富积累,无小不成大,无微不知著,凡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忽视小的建设,就没有大的成就,下面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有一天,当他们走在街上,同时看到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就发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我会珍惜每一分钱。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故事中,英国青年并不是不要钱,而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但明天是一个未知数,况且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有多少明日可以挥霍和等待啊?所以,英国青年不断地丧失了自己的财富。而犹太青年却懂得积少成多、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从不忽略即使是一枚硬币这样的小的积累,两年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而英国青年还在等待自己的明天,守候着幻想中的财富。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精辟地说道:“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节俭是世上大小所有财富的真正起始点。”
比尔·盖茨崇尚节俭,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有一次,他到台湾去演讲,他下飞机后就让随从去下榻的宾馆订了一个价格便宜的标准间。很多人得知此事后,大惑不解。在比尔·盖茨的演讲会上,有人当面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您已经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了,为什么要订标准间呢?为什么不住总统套房呢?”
第62节:不要成为守财奴
比尔·盖茨回答说:“虽然我明天才离开台湾,今天要在宾馆里过夜,但我的约会已经排满了,真正能在宾馆的这间房间里所待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又何必浪费钱去订总统套房呢?”
世界首富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不要成为守财奴
我们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守财奴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他在临死前还不忘让女儿到另一个世界交账单。后来,我们读《儒林外史》又知道了严监生,他临死前看见家里的灯里有两根灯草,死不瞑目,他的家人怎么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直到他的妻子突然看见油灯里的两个灯草就灭掉一根,严监生才瞑目而去。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觉,守财奴是令人鄙夷的,一个人要是吝啬就会受到人们的嘲弄和讽刺。
守财奴,顾名思义就是只知敛财不知用度的人,又叫吝啬鬼。这样的人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上至王侯卿相,下到豪绅百姓,大有人在。明朝的万历皇帝非常贪财,下令东西厂卫刮尽民脂民膏,而且他长年不出后宫也不理朝政,等他死后,据说宫中的银钱都发霉了。清朝的道光皇帝,一生“克勤克俭”,身上所穿的龙袍补丁摞补丁,有失皇家的体统和威严。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他们将精力都用在敛财之上了,在位时国家已有了衰亡的征兆。他们的节俭太过了,变成了吝啬,成了守财奴。
死守着财富有什么用呢?财富不是用来支付各项有意义的支出和用度的吗?一旦死神来临,守了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