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有点甜_清溪-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建文咂了咂舌,莫名有种媳妇儿太厉害,他就要够不到的恍惚感。
然后他就想,他是不是也该学习学习,充实一下自己?
第316章 :推荐谁
郑娟一回来,见厨房没人,饭还都在锅里热着,就知道还没开饭呢。她朝屋里喊了一声:“姐夫,我姐回来了不?开饭不?”
“开!”郑媛伸着脖子喊了一声。
郑娟冲到厨房里端菜盛饭,郑媛也站起来拍拍自己衣角,喊冯建文:“走了,别看了,吃饭去了。”
今儿中午做的是萝卜炖粉条,大冬天的,乡下最多的就是萝卜白菜。主食是玉米面掺白面的窝窝,里面放了点糖,吃起来不剌嗓子还有点甜,郑媛最喜欢这个,大锅里还熬了白面粥,粥里煮了一些地瓜,要是吃窝窝吃不饱,喝上一碗地瓜就饱了。
郑媛洗了手,帮着郑娟把碗筷饭菜都端到堂屋里,三口人围着圆桌坐好。
吃着饭,郑媛提起了上午马红旗到她课堂上听课的事儿。
“这小伙子可真会钻营,脑子也活,他要是真能学到,校长说不定真的会收了他进学校。”
郑娟吸溜了一口粉条:“嘶——二姐,你不是说要推荐咱哥吗?”
提到这个郑媛就气,翻了个白眼:“你哥不去。我好说歹说,咱哥就是不愿意,你说他是不是榆木脑袋!”
郑娟缩了缩脑袋:“那,那你不推荐咱哥了,推荐谁啊?”昨儿郑媛和她摊开来解释明白了,所以她现在知道这个推荐的分量了。
郑媛的目光落在郑娟身上,好几秒,都快把郑娟给看毛了:“你,你不会要推荐我吧?”
郑媛叹气:“你要是争气点,我还真就推荐你了。”
郑娟忽然眼珠子咕噜一转,亮了:“推荐我也不是不行啊,小学的数学,我还是会的!”
“可别了。”郑媛再次送郑娟一双白眼,“校长让我推荐那是信任我,你以前啥成绩谁不知道?我要真推荐了你,那不是直接告诉别人你是走后门进的吗?”
郑娟遗憾地撇撇嘴。当老师多好啊,又能赚钱又不累,她现在真的有点后悔上学的时候没好好学习了。
“那你打算推荐谁?”说着,目光往右边一移,落在了冯建文的身上。
郑媛也看向了冯建文。
自打看了郑媛写的文章,惊喜发现自家媳妇儿文化水平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后,冯建文就一直处于一种神游天外的状态,这会儿也是闷头吃着饭,估计都没听清郑媛刚刚说了什么。
郑媛忍不住在桌子底下踹了他一下:“诶!”
冯建文没动弹。
郑媛稍稍用力,又踢了他一下:“醒醒了。”
“嗯?”冯建文突然回神,“怎,怎么了?”
“我问你,你几个兄弟,还有你嫂子她们,谁文化水平比较高?”郑媛算了算,除了她娘家那边的人,那就剩下她婆家这边了。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好处留给冯建文的兄弟,郑媛也不觉得亏。
冯建文还真认真思考了下,皱着眉心,手里拿着筷子轻抖。
郑媛一边吃饭一边等着,几乎等了一分钟,她都快以为冯建文根本不清楚自家人的文化水平了,就听冯建文重重叹了口气,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向郑媛:“媳妇儿啊,咱家几十口人,你是文化水平最高的那个啊。”
第317章 :对比
冯家五个兄弟,老大和老二连学都没有上过,只跟着冯长勇识了识字,扫了忙,下面三个倒是上了学,但是老三初中都没念完,他和老五倒是念完初中了,就是学习成绩全班倒数。再说他们冯家娶进家门的这几个媳妇儿,老大家的连字都不识,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好像参加了扫盲班,就是不知道认多少个字,老五家的好像正儿八经的上完初中了,不过也没听人说过她学习很好什么的。家里的几个孩子,最大的就是春兰,这也是个在学校混日子的。
总之,他们老冯家一个个好像都没开学习这门窍。
再看郑家,郑媛的文化水平就不说了,郑媛的大哥,郑天明,当初学习成绩也是好的,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要不是运动取消了高考,他这会儿说不定已经是大学生了。听说郑家剩下的几个女儿,也全都是初中毕业的。还有郑媛的三叔,也是考了中专出来后分配到公安局工作。
本来没觉得怎么样,这么一对比,就显得自家人特别没文化了,实在让人汗颜。
“我是问你,你家有合适的,能推荐去学校当老师的不?”郑媛敲了敲面前的碗,提醒冯建文回神。
冯建文倒是爽快,直接说:“那肯定没有。”
郑媛:“……你都不犹豫犹豫啊?”
冯建文嫌弃:“有啥好犹豫的,家里一群笨蛋。”
郑媛:“……包括你吗?”
冯建文噎了下,伸手揉了一把郑媛的脑袋,气笑:“……不包括!”顿了下,又说,“你哥要是不去,这事儿你也别和家里提。”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要是让家里人知道,肯定要抢破头。利益前面,估计不会有人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当老师的水平。这样的情况下,别管把名额给谁,肯定都会得罪其他人。要是郑媛坚持不把名额给他们任何一个人,这些人说不准就会在背后败坏郑媛不把自己当冯家人了。
无论如何都讨不了好,索性就把名额的事儿咽到肚子里。
郑媛和冯建文的眼神一对,就知道他想要说的是什么了。叹口气,遗憾说:“那这个名额就浪费了。”
“浪费就浪费吧,总比闹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强。”冯建文斩钉截铁。
郑娟听了半天,再次嫌弃了下自己二姐和二姐夫说话跟猜谜似的,又费劲的琢磨了下,总算是把事情给琢磨明白了:“所以,绕了半天,最后这个名额说不定还真会落到那个马红旗手里?”
吃完一个窝窝,郑媛又伸手从篮子里又拿了个,耸耸肩:“谁知道呢,看校长怎么选了,要是他真的挺努力,校长觉得他行,那这个名额就是他的了。”
不知为啥,郑娟心里莫名有些心塞,虽然这个名额也给不了她吧,但总有一种自家粮食被别人家的人收走了的感觉,特别不甘心。
所以吃完饭,郑娟就跑回家找郑天明去了。
第318章 :竞岗
郑天明决定的事儿,又哪里是郑娟能劝得动的。任凭郑娟绞尽脑汁费尽口舌,郑天明也是岿然不动,一点改变主意的意思都没有。
“要不,二姐,你直接把咱哥推荐给校长得了,到时候校长把工作给他了,他还能拒绝?”郑娟从大锅里舀出来一点热水,倒进盆子里。
郑媛推了推她自己手边的盆子,让郑娟也往她盆子里倒了点,把盆子里的尿布浸湿,有一缕头发落了下来,郑媛小手指勾着往耳朵后面一挂,说:“你咋知道他不会拒绝?”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咱哥有那么傻?”
“我觉得,到时候咱哥肯定不会去。”郑媛也大概能猜到郑天明的想法,学校的工资也不是非常高,和他按时上工比也差不了多少,而且他是个男人,也有那一把子力气,干了这么多年的活也习惯了,倒也不觉得多累。郑天明大概觉得不值得为这么一份只是清闲体面一点其他没有任何好处的工作,再惹郑全刚不高兴。因为自打郑天虎被送往农场劳改,郑大娘几乎和他家断了关系,这让郑全刚心里面特别愧疚,这一年来都没怎么缓过来。听她妈说,她爸晚上总是愁的唉声叹气的,还总失眠。
别看郑天明很多时候都不赞成郑全刚的做法,但他其实还挺孝顺的。
郑娟撅了噘嘴,把手里的尿布往盆子里摔地啪啪响,水花四溅。
郑媛躲了下,皱眉:“诶,你小心点,都迸我身上了!”那可是臭小子的尿布!
“哦哦!”郑娟不敢再摔了,说,“我就是觉得太可惜了。”
郑媛叹气:“那也没法子。”
郑娟特别不甘心:“那这个名额就这么轻松落到马红旗手里了?”
“我不是说了,也不一定选马红旗,这两天班上又来了两个听课学习的,说不定校长会选别人。”自从郑媛把自己要离开的消息透出去,同时也把马红旗听课学经验的事儿告诉别人,有那消息灵通,并且还动了心的,当天下午就来学校要求学习了。而且人还不少,什么文化水平的都有,都想来碰碰运气。
刚开始传学校长还挺好说话的,谁来都让去,可渐渐人多了,他发现大人听课特别耽误孩子们正常上课,就不同意了。后面再有来上课的,就先经过他的一道筛选,必须是高中学历以上。而且之前同意的那些,学历不达标的,也让传学校长给退回去了。
整个大队里又有几个上过高中的,所以总共剩下了五个合格的,还都是下乡的知青,这次过年没回家的,其中一个就有马红旗。
所以这五个人竞争一个名额,那个马红旗还真不一定能选上。
“姐,你说,我能不能去听课啊?”到这会儿,郑娟也对这个名额心动了。
郑媛看她,凝眉想了一会儿,沉吟一声:“我觉得行。”这回不是直接推荐上岗,而是让自己妹妹也来听听课学学经验,要是学的好,那为啥不能让小娟去教?大不了到时候就公开竞岗。至于学历不达标,郑媛觉得,就是听个课而已,她自己的教学经验,凭啥只能教给外人,却不能教给自己的妹妹?
郑娟一喜,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呼喊:“郑老师在家吗?我是马红旗!”
第319章 :送礼
郑媛和郑娟默契地对视一眼——马红旗怎么来了?
郑媛放下尿布,站起来甩了甩手上的水,随意在裤子上一擦:“我去看看。”
马红旗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站在院子里,看到郑媛后眼睛一亮,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快步往前走了两步:“郑老师!”
郑媛看看他手里的东西,问:“马红旗同志,你找我有啥事吗?”
“郑老师,这几天跟着您上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心里真的对您特别感激。正巧,家里给我寄了点特产,我就赶紧给您送过来了。”他抬了抬手里的东西,往堂屋里伸头瞅了瞅,“我给您放到屋里去?”
“别,别!”郑媛赶紧上前拦。可马红旗个子高腿脚快,三两步就掀开棉布帘子进了堂屋,郑媛赶紧跟上,一边说,“我也没专门教你什么,你就是跟着我的学生们上了几节课而已,你要是谢,就去谢谢传学校长,要不是他开了口,我也不会让你来我课上听课。”
“传学校长我肯定要谢,郑老师您这里我也得表示下心意啊。”马红旗笑着把东西放到正屋的桌子上,扭头对郑媛说,“也不是啥好东西,就是我家里给我寄来的一点特产,都是山林里产的,不值钱的。”
说着就打开了两个袋子,露出了里面的松子榛子山核桃和一些晒干的蘑菇木耳啥的,对于东北人来说,这的确不是啥值钱的东西,山里到处都是,但对于他们这边的人来说,却是顶稀罕的东西了。
“你家有东北的亲戚?”郑媛问。东北口音特别容易辨别,马红旗的口音听着不像是东北那边的,所以应该是有东北那边的亲戚。
马红旗咧嘴一笑:“郑老师您懂得真多,一看就知道这些是东北的特产。是,我二爷爷早些年跟着闯关东,就留在了那边,这些年一直没断了联系,每年他都会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