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下首富-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宗砺道:“这倒很难说,只要有壮丁和步枪,即便是日本也能抽调几百万的陆军,根据情报总局的计算,日本目前至少囤积着一百二十万只步枪,本土保留二十万兵力的话,至少可以向东北派兵百万。”
    听着这话,张之洞的脸色不免一寒,道:
    “那岂不是比我们新军还要多一倍?”
    杨宗砺道:“这倒不用担心,纯粹靠这样挤兵挤出来的兵源素质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这种级别的战争中。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多的不敢说,我至少也能在东北练出一百八十万的陆军。”
    “这样啊?”
    张之洞沉默了片刻,又问道:“那督军看来,日俄何时会出兵?”
    杨宗砺道:“应该就在近期吧!”
    张之洞不由得有些惊讶,问道:“未可吧,如今时值寒冬,再过一个月,东北天寒地冻,补给艰难,此时出兵岂不是兵家大忌?”
    杨宗砺则道:“现在也谈不上什么是兵家大忌。我倒觉得,日俄及其可能在这段时间出兵,进入封冻期后,他们就可以就地修整,吸引我军主力集中在佳木斯、穆丹乌拉一带,等到明年开春则一股做气的突然实施歼灭作战……假如他们在此时出兵,那就只有这么一种计划和可能性。”
    张之洞不得不点头赞同,道:“杨督军果然是善于用兵之人,本中堂颇感欣慰。’
    顿了顿,他又道:“杨督军,若是贼人真的如此设想,我们大可将计就计,暗中伏兵,以逸待劳,全歼贼人来犯之敌,此举必能保我东北国土,更可一战胜之,使贼人复不敢猖狂。”
    杨宗砺默默的笑着,道:“这样也不错,只是要等到那时候再说,中堂大人,用兵只能临场决策,具体要怎么打,还得看对手的装备、人员素质和数量。如果对手兵力太多,咱们还是要以据守为主,暂时不急着反攻。”
    张之洞微微点头,复又低声问道:“抚顺一带秘密驻师,所用器械多是本中堂闻所未闻之物,且多具奇威,一物可抵强敌数万……!”
    杨宗砺忍不住打断他的话,笑道:“中堂大人,我行军打仗二十年,其实也没有见过那些东西,具体有没有用,又要该怎么用,我们都还在摸索之中,暂时不要抱以厚望。武器部是双刃剑,用的好伤人,用的不好伤己啊!”
    一听这话,张之洞便道:“督军果然是身经百战之人,如此一来,本中堂就放心了。”
    杨宗砺则在心里默默的苦笑着。
    张之洞这些人哪里能真正的理解现代战争的要义呢?说了半天,言之无物,谈了半天,谈的都是皮毛问题。
    差距。
    杨宗砺悄然在心里想,这就是张之洞和胡楚元之间的差距。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张之洞的内心深处是忐忑不安的,更希望尽早谋求一胜,然后就见好即收,双方的劣势和优势,他也没有看清楚。
    胡楚元就不同了,胡楚元非常清楚中国的优势在哪里,围绕优势制定整个大战略,遵循大战略制定细节的每一个小计划和局部计划,按部就班的为了真正的大胜做实事。
    差距太大。
    此次前来,张之洞就是要试探一下杨宗砺深浅,两入商谈了一晚上,他想问问杨宗砺具体的应对之策,可杨宗砺也没有明说,只是希望张之洞一切都要从长计议。
    第二天,张之洞在哈尔滨和阿城一带参观了一圈,确认杨宗砺在练兵的能力真有些过人的长处,全军士气高涨,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他才真的放心,重新返回沈阳。
    等他离开,杨宗砺就通过陆军总参谋部给胡楚元和远在新疆的李开邺备发了一封电报,询问目前真正有可能开战的地区。
    中国是国际上的贸易大国,年出口总额占据世界第三位,进口总额占据世界第五位,和中国开战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
    同时,美国是最大的对华出口国,而英国是最大的对话投资国,德国则是和中国进行军事合作最为深入的国家。
    没有合适的理由,贸然挑起和中国之间的战争,必然要面临着巨大的世界政治和军事压力。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在胡楚元复出后,协约国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合适借口,目前还有可能挑起理由的只有俄国,也就是所谓的叶尔羌汗国独立主权问题。
    协约国要想开战,第一战场必然在新疆。
    对此,胡楚元和总理府陆军部对此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真正的主力兵团就集中在新疆。
    随着中俄就叶尔羌汗国和东北铁路问题的谈判最终陷入僵局,俄国对华实施军事打击的野心也随之暴露,战争是真的可能开启了。
    所有的战争都是潘多拉魔盒,你不打开,永远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样的灾难和痛苦,所有纸面上的数据、推测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因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俄国在厄斯克门和阿勒德卡两个地区的囤兵数量已经达到23万人,分别由北部集团军司令扎鲁巴耶夫和南部集团军司令比尔德格林指挥。wwW;
    沙俄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和表面上的嚣张跋扈,外交上的咄咄逼人不同,国内媒体宣传的热血沸腾,扬言不惜流血要捍卫国家利益,要占领远东和新疆不同,他们在军事准备上其实是不足的。
    虽然在1900年6月和9月,沙俄连续进行了两次军事征兵动员,在国内增加44万陆军,并从欧洲战线和巴尔干地区抽调了多批主力部队进入厄斯克门组建北部集团军,可在军事装备和物资的配属上,完全是一团混乱,拖沓的厉害。
    新疆都已经进入冬天,北部集团军和南部集团军还在申请冬装,临时组建的南部集团军更有近一半的军队还处于有枪无子弹的状态。
    根据国家情报总局的统计,即便是主力的北部集团军,表面上拥有3个军和多个独立团,总计12。7万人,实际重装备至今还没有从欧洲运过来,目前仅有134门75mm口径的榴弹炮。
    在火炮力量上,所谓的俄国主力还不如法俄一起扶持的叶尔羌汗国独立军,叶尔羌汗国的火炮虽然较为老1日,总数却扎扎实实的超过300门。
    情报证明一切,俄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目前只是想用所谓的强势陆军力量来恫吓中国,他们也不相信中国真的敢打。
    至少尼古拉二世个人坚信,在巨大数量和强大实力的沙俄陆军面前,“清政府”那总教不过几十万的陆军根本不堪一击,而且也没有胆量和沙俄帝国开战。
    在杨宗砺发电报和胡楚元询问西北战线的情况时,胡楚元正在和陆广荃、李开邺就此事秘密商量着。
    胡楚元的意见很清楚,现在就彻底逼迫沙俄爆发所有战争潜力是愚蠢的,但完全可以在沙俄准备好之前,速战速决,先行击溃所谓的叶尔羌汗国。
    1900年11月7日,晚。
    胡楚元签署的反击战授权令下达给李开邺,自此,西北战线的军事指挥权将正式由李开邺掌握,就地指挥隶属西北战线的备师。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毫无疑问,李开邺就是胡楚元精挑细选,最终给予完全信任的那个良将。
    胡楚元甚至认为,如果新中国要授予的第一个陆军上将……十之**就会是李开邺,因为这个人太厉害。
    大漠呼啸,黄沙和白雪在冷冽刺骨的寒风中翻飞着,扑打着,像黄白色的巨浪一般席卷而去。
    李开邺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如此残酷的天地。
    他已经接到了胡楚元和陆军总参谋部的授权,现在,他威了西北战线的总指挥,麾下聚集着中国最为精锐的湖广兵团,以及陕甘宁兵团和新疆兵团。
    由于国内预备役兵力远远不足,在胡楚元的特批下,他从3月就开始大规模的直接从湖南、湖北两省抽调新兵在鄯善、酒泉、兰州三地进行集训,将湖广兵团的八个师全部扩张到每个师三万人的战时规模。
    陕甘宁兵团的军官储备量肯定不能和国内最精锐的湖广兵团抗衡,目前只是增加到4个师,暂时扩编到整编师的规模,总计8。2万人。
    新疆兵团暂时只有一个师的编制,却有四万多人,主要是本地兵源,保卫本土的意识很强烈,而且几乎都是自己带马参军。
    不过,新疆兵团的基层军官数量严重不足,实际战力和军事执行能力并不是很强,在李开邺的心中,这只是二线部队。
    随着他在西北展现的兵力秘密扩张到37万人,加上湖广、江淮、青徐、直隶四大兵团的新兵营都在扩张,国内枪械的库存数量已经见底,各地的兵工厂都在紧急生产新江南步枪,莱芜兵工厂和福州兵工厂则在生产勃朗宁步枪。
    幸好,7。62mm口径的尖头弹库存数量是非常充足的。
    美国方面的奥克兰兵工厂、柯尔特兵工厂都在加紧生产新式的勃朗宁步枪,其他多家枪械制造厂……包括美国春田兵工厂也都得到了新江南M1894型步枪的生产授权,正在大规模的生产步枪和子弹,供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古晋、北越海防、菲律宾三地的兵工厂同样在加快生产。
    纯粹比拼生产力,李开邺还是很有信心的。
    虽然指挥部已经有六辆性能可靠的军用越野车,李开邺还是习惯骑马,在大风雪中,他就骑着一匹用柏布马血统改良的河曲马,黑毛白蹄,俗称踏雪。
    他喜欢这个名字。
    这样的战马在国内的数量还不多,陕甘宁兵团主要是用河曲马、蒙古马,新疆兵团主要是用焉耆马,不足的地方才用蒙古马补充。
    李开邺倒觉得无所谓,蒙古马也有蒙古马的好处,特别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
    大雪卷着风沙,他带着警卫连的数十名骑兵,一路冒着风雪前往托克逊县,在托克逊县最南端,天山脚下的那片大戈壁滩中,正隐藏着新组建的湖广兵团第三十三师和第三十五师。
    这两个师的建制规模相对较小,都不足两万人,却都是从湖广兵团抽调的精兵,又从长沙、武昌、南昌三所陆军学院抽调数百名湖广籍青年士官进入补充。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中国第一支新式机械化兵团。
    离着兵营还有数里远,李开邺就已经看到了数十辆装甲车在沙漠里驰聘着,后面有数百名士兵尾随作战。
    由于现役的装甲车数量还太少,为了培养足够数量的驾驶操作人员,每一辆装甲车都要承担四个小组的实习演练,服役之后,这些装甲车几乎就没有停止过运转。
    勒住马,李开邺用望远镜远远的观望着,一眼看过去,三十多辆装甲车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型号分成三组,近两个营的步兵纵队跟随在后面。
    领先在前的那辆白色装甲车是第三十三师师长孙道元的座驾,他自己就是车长和观望员,也在用望远镜观望着周边地形和装甲部队的阵型。
    机械兵团的大规模作战是一个正在解决中的大议题,涉及到人员素质、战术规划、后勤补给维修等各个方面,陆军总参谋院虽然已经给出了一套系统的解答,但还是只是停在纸面上,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实践检验。
    李开邺对此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很多时候,他都会一个人默默地在脑海中进行推想。
    目前来说,步兵机炮型装甲车七ZB…2是机械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