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西宁王-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枚代表着乌隗部最高权力的鹰虎狼戒指很快又回到了杨昊的手指上。八大长老泣血恳请杨昊:击破乙室部,血债血偿!
在很多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即使没有内部**乌隗部与乙室部实力悬殊也是十分明显,**前乌隗部只有不到两万骑兵,而乙室部拥有的骑兵则超过三万五千人,何况他的背后还有耶律家联盟,联盟的兵力不下二十万人!杨昊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有恃无恐地要求八大长老选举自己为乌隗部的首领,没有任何理由,凭着自己是老首领唯一的沾亲带故的亲戚。
八大长老无从选择,只能答应,但为了限制这位来路不明的新首领,八大长老邀集族中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当众制定了一份血誓盟约,要求杨昊当众发誓,永远不背叛乌隗部。杨昊只能答应,他取了一个乌隗部人的名字:加勒古杜。当地的土语,来自南方的孤雁现在杨昊就以乌隗部新首领的身份发号司令:乙室部是乌隗部永恒的敌人,除非他们消失,否则血战不休。
与乙室部的战争并不顺利,都说哀兵必胜,但那也是需要条件的,在实力相比如此悬殊的情况的,偶然的局部的胜利并不能改变全局的颓势,不过杨昊并不在乎这些,他关注的是战争的过程,换句话说,他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对乙室部的战争,把乌隗部真真正正地改姓杨。在这一点上,事情的发展如同预期的想象,乌隗部正在处处打上杨记的印记,在第一场雪飘落草原时,乌隗部的十四个营(其中七个营已经名存实亡)统统变成了杨家私家军。
在杨昊觉得一切都已成熟时,久违的胜利不期而至,在磨刀河畔,杨昊巧设骑兵截杀了乙室部的两个人王子,不仅夺回了乌葵达襄的尸骨,还将被乙室部人掠去的乌葵达襄的亲眷姬妾也一并夺了回来。杨昊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片东西几万里的大草原上,人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了女人,拥有了年轻的可以生育的女人就意味着拥有了一切。
老首领已归天,他的女人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新首领的财产,至于如何处置,完全是新首领自己的家事,外人无权置喙。杨昊把她们分成两个部分,能生育的,一概配人,年老不能生育的留养老人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的安排不免要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但也只是意外,既无人反对,也很少有什么流言蜚语。
做完这件事,杨昊带领八大长老和十四营营主在磨刀河畔设坛祭奠乌葵达襄,为了凸显十四营营主的地位,杨昊一改旧制,将十四营营主的班序提升到与各文官并列,形成文武对峙的局面。
十四位营主现在都是杨昊的心腹,他们地位的提升间接地也巩固了杨昊的地位。从这一刻起,契丹的乌隗部已经正式改姓了杨!
所有这一切做完之后,杨昊下令,举族迁往大青山,理由是躲避即将到来的严寒,在此之前草原上盛传,这一年的冬天草原上将刮起一场数百年来少有的大风雪,人可以不惧任何强敌,却不能不畏惧上天。在上天的yin威面前,人最好的选择还是敬而避之。
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南迁的命令一经下达,各部落就立即拔营南下。人们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大唐的边疆守将愿意接受他们来避难吗?
19。归附
新调任天德军节度使的王良,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草原乌槐部首领加勒古杜上书请求容许他率部南下大青山,以躲避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
这位出身翰林,刚从东都少尹任上转任的大帅,根本不相信风雪严寒的说辞,他坚信这是契丹内讧中的失败者前来避难来了,草原各部之间经常发生内讧,失败者往往南下托庇于朝廷,那些冒功的将帅,则常将主动来归说成是自己强力征讨的结果,以为军功,以得封赏。
王良不屑于这等龌龊之事,他深知自己此来天德军的本意,并不是震慑蛮夷,而恢复蓄养民力,恢复经济。天德军迭经战乱,已经到了山河破碎,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再让武人担当大帅,即便头悬尚方宝剑,也难收他们持强争功之心。
正因如此,才调他这位文臣来。
是收留他们为自己所用,还是拒之门外?王大帅闭门思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拿定主意,收容他们,让他们居住在大青山北麓,遣使慰问,再送些柴米油盐,以示朝廷的关切,但请加勒古杜首领体擦朝廷的难处,大青山以南刚刚经过平定匪患的战争,百废待兴,百姓尚不安定,就不开门待客了。
杨昊也没奢望能叩关进入天德军腹地,他重金贿赂了前来抚慰的帅府参知,请他务必通融为自己和部属选一块风水宝地以便休养生息,躲过这场大雪灾。参知收下他的金银冒着风雪严寒,在大青山里走了两天三夜,终于替杨昊选定了屯扎之所。那是大青山腹地的一块平展的山洼地,便于防守,但若想有所作为却是很难。
参知将那块名叫大晴川的地方形容为天牢,他是要借助地势之利将这个来自草原上的桀骜不驯的野兽圈禁住。
王大帅派去监视参知的副使不仅收了杨昊的重金贿赂,还与杨盼春风一度,他完全赞同参知的话,当然他也深知直接的赞同肯定会引起大帅的疑心和不快,他把话说的转弯抹角,明抑实褒,大帅彻底放心了。他嘴上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这些草原上的蛮人万不可掉以轻心,一面却把镇守大晴川通往中受降城的将领王恒调回了帅府。王恒是他的侄儿,二十年来一直跟着他长大。
时人传言说,王恒其实就是他的亲生儿子,理由是他长兄病逝后的第二年王恒才出生。
杨昊站住脚之后就忙着打点四周的守将,天德军是第一站,河东大同的守将、丰州的守将,哪个也缺少不了,甚至更要小心。相比较而言,这位翰林学士出身的王大帅要显得容易对付的多了,他长于论道而短于行,他容易被周围的侍从蒙蔽,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明察秋毫,无所不知。
杨昊决定亲自进城拜访这位前翰林学士、东都少尹,他带着一封吴成龙的书信,在东都时,王大帅就经常是商社的座上宾。
相见甚欢,杨昊带来了十几车的礼物,皮毛、土产还有金银,王良也大开城门,披风挂彩迎候在牙帐之外。对这位装束奇特、却能说一口流利汉话的年轻首领,王大帅顿时心生好感,他仔细询问了杨昊的经历,尤其对他能说一口带着长安腔的汉话感兴趣。
杨昊复述了自己的经历,他说我不敢欺瞒大帅,在下确曾是京城人氏,因受大和九年那场大难牵连,不得不亡命大漠,机缘巧合才做了乌槐部的首领。
杨昊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吴成龙告诉他这位王大帅虽出身翰林院,却是个地地道道的阉党,在一个阉党面前为甘露之变翻案显然是不明智的。杨昊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曾经是个受害者,这点倒并无不妥,许多人都是那场宫变的受害者。阉党不会根据你是不是受害者而将你化为敌人,他们关心的是你对此事的态度,在这一点上杨昊把握的就很有分寸,他发了几句牢骚,原因是自己的家庭受到牵连而不得不离开长安迁居大同。
从繁华的天下之都,到清苦的边镇,换成是谁也会有牢骚。但并没有表现出对阉党的痛恨,对那场流血宫变,他只有遗憾,他醉醺醺地说:“城隍爷打架害了我们这些小鬼,不过福祸相依,这或许也是好事,咱家在京城三代官没出过六五品官。可大帅您看,如今我也是一部的首领,权势、地位、女人、财宝,该有的咱都有了。可见世间的事,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王良哈哈大笑,陪着他唏嘘感慨了一番,说道:“老弟离京多年,对京城是是非非或许不十分清楚。依我看这件事总要有个了断。”
杨昊明白他说的了断是什么意思,他是在试探自己,于是喷着酒气说:“胜者为王,败者寇。就朝中那些庸碌之辈,指望他们有个了断,咱这辈子怕是看不到喽。”
杨昊用筷子去夹菜,竟一连夹掉了好几次,于是自嘲道:“用惯了刀子,现如今,就算请咱回长安,怕也够受的。”
王良矜持地笑着,不是赞同杨昊的这番说辞,而是对杨昊的这番说辞感到放心,这是一个知足的人,没有野心的心,而且甚至还可以说是个混蛋,因为就在当晚,这位曾经的长安公子就在帅府的后堂借着酒劲把给他送茶的侍女强奸了。
这让乌槐部首领颜面尽失,为了挽回颜面,首领提出迎娶这位侍女,并取出一块的鸽子蛋大的珍珠作为迎娶的信物。当然不能因为一个婢女而节外生枝,王良决定让自己的族叔认那女子做义女,改名王蔷,出了一份嫁妆将她打发了了事。
杨昊将她带回大晴川后,一连十数日恩宠不尽,后来腻了就丢在了一边,不过她头上六夫人的头衔让她可以在大晴川行走自由,她便以慰问之名走遍了整个乌槐部。一个月后她在杨昊的亲兵护送下回乡归宁,在中受降城大帅府,她仔细地向王良报告了她在乌槐部的所见所闻。
王良哈哈大笑,说我无忧矣,这厮是个地地道道的混蛋。跟一个混蛋打交道太松太严,王大帅认为都不是办法,于是又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王大帅决定再试探试探这个混蛋。
那一年的严冬终于过去了,乌槐部听了过来,但也损失惨重,到了春季大晴川哀鸿遍野,吃没的吃,穿没的穿,好在杨昊的手里还有些金银,于是乌槐部的族人隔三差五的到中受降城去采买物品。
王良吩咐部属故意制造摩擦,趁机将几个乌槐部族人给抓了起来,理由就是扰乱市场,寻衅滋事。杨昊就派人到帅府来恳求放人,王良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贵部既然归顺我大唐,是不是应该遵守我大唐的律法,我若偏袒,只怕百姓不服,于我不利于你们只怕也不利吧。回去告诉你们首领,人我不能放,但也不会让他们受委屈,你们就放心吧。
消息传来,乌槐部群情激奋,一直谴责是唐人故意陷害,一起要求出兵中受降城。杨昊就召集八大长老会商,故意显得犹疑不决,一连三日不能决断。
第四日晚上王蔷陪侍,问他为何忧愁。杨昊说:“大帅抓了几个在街上闹事的族人,底下那帮人都嚷着要出兵救人。让人好不心烦。”
王蔷说:“这好了得!既然已经归附大唐,就应该遵守大唐的律法,犯了罪,怎么能不受制裁,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
杨昊抱着她说:“这些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野惯了,如今春天来了,又都嚷着要回草原上去,我迟早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王蔷被杨昊压在身下,有些喘不过来气,又被他臭烘烘的嘴熏的直犯恶心,忽然眼珠子一转,说:“我倒有个主意,不知道该不该讲。还是不讲了,免得你又怪我母鸡打鸣。”杨昊说:“说来听听。”恳求再三,王蔷方才说出自己的计划。
她说:“我看部落里有些人自持有些勇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若是让他们见识一下大唐的军威,他们一准就老实了。”
杨昊一拍手说:“妙计啊。如此一来,看谁还敢说三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