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郤正望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的目光是那样的深沉而坚毅,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的信念是如此地执着,他的意志是如此地坚定,郤正在一瞬间,心中涌起了无数的感动,这才是朝廷真正的栋梁啊,有他们的存在,蜀汉才可能会屹立不倒。
郤正很愿意相信刘胤所说的,也很愿意在精神上支持他,但他只是一个六百石的官员,只是一个传达皇帝旨意的钦差,许多事情,他是完全没有资格来做主的。他看着刘胤那清澈而明晰的目光的,真的很想告诉他,蜀汉朝堂之上,为了他,掀起过怎样的风暴。(未完待续。。)
第229章 证据
ps: 正版读者请十分钟后再看,谢谢支持
陈寿微捻着颔下的三缕短须,悠然地道:“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假若魏延依计而行,或许成功,或许失败,无人可以判知,但当时逆魏在关中的防备的确是比较空虚的,应对来自子午谷的偷袭或许真的准备不足,坦而言之,或许没有七八成的把握,三四成总是有的。相比与此后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无寸土之功,倒不如姑且让魏延一试之。但历史没有假设,也不可能推倒从来,机会永远只有一次,稍纵即逝,现在再论三十年前的往事,也只有唏嘘感叹,徒言无益。”
刘胤微微一笑道:“那先生认为当世如何?”
陈寿微微一怔,他没有想到刘胤会问的这么直接,评议时政,在任何朝代都是有风险的,不过陈寿今天心情很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今日与刘胤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话匣子一开,竟有收势不住的意思。
“天下三分久矣,人心思归,自诸葛丞相之后,汉廷渐衰,累年用战,穷兵黩武,民多不堪,内廷之中,黄皓弄权,结党营私,欺君罔上,惑乱朝纲,比之灵帝时的十常侍有过之而无不及。反观魏国,自司马氏专权以来,内除政敌,外修兵甲,兵锋日甚,粮草充盈,依某之见,魏蜀之间,必有一番决死之战,而以季汉之现状。前景堪忧。”
刘胤暗暗称奇。在目前蜀国上下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陈寿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可见蜀汉的朝廷中,也并非都是庸碌之辈。陈寿敢于直言黄皓擅权弄国,敢于直言姜维穷兵黩武,对这两位蜀汉朝廷之中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人物进行品评,言辞激烈,这份胸襟和见地的确是异于常人的。
不过陈寿似乎是漏评了一个人。那就是当朝天子后主刘禅,对于蜀汉的灭亡,最应该负直接责任的就是刘禅,身为一国之君,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推卸掉属于他的责任。当然这也许不是陈寿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的,贬评天子,可是大不敬之罪。
“先生满腹韬略,胸怀锦绣,却困顿于书籍典册之中。蹉跎年华。现在中尉府尚缺一名主薄,不知先生愿屈就否?”如此人才。正是刘胤最需要招揽的。虽然说观阁令史和中尉府的主薄同属六百石的品秩,但观阁令史只是负责管理典籍史册,而中尉府主薄等同于国安部的秘书长,就职权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陈寿眼中掠过一抹异色,不过很快地平静了下来,淡淡地道:“宦海沉浮,随遇而安,升亦无喜,贬亦无悲,现在这个职位其实挺不错的,清闲自在,还可以多读读书,或许将来学学太史公著书立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或许这就是历史上陈寿的宿命,一生仕途坎坷,正是因为有着从事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这样的际遇,才写下了不朽名著《三国志》。不过既然他在这儿遇到了自己,他的人生命运或许会从此颠覆——刘胤从他那眼中闪过的一抹异色之中读懂,陈寿也不是一个甘于沉沦的人。
很快地,刘胤读完了全部的资料,交还给陈寿,拱手告辞,离开了东观阁。
碰到了陈寿,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刘胤此行的目的还是要查清关于魏延案的始末。资料很翔实,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魏延是有这么一个遗腹女,而且从现有的资料上,也很难得出魏延谋反的直接证据——所有关于魏延谋反的证据只是来自杨仪的控告,而杨仪是魏延的仇人——但令人费解的是,蒋琬、费祎在这个关健的时刻支持了杨仪,从而决定了魏延最后的命运。
众叛亲离,魏延最终被马岱砍掉了脑袋。性格决定命运,魏延的高傲固执,刚愎自用最终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一个立下过赫赫战功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就这样无声地殒落了。也许真正高兴的不止是杨仪这些人,还有远在秦岭那一侧的司马懿,蜀汉自毁长城,少了这样一员能征惯战的悍将,司马懿才能够抽出身来,去谋夺曹操建立的这份基业。
当然,往事已矣,现在再追究什么也没了意义,杨仪在魏延被诛后的第二年也被后主废黜,羞愤自尽,不知他在黄泉路上遇到魏延又是何番情景,但魏杨两家的恩怨,已经随着秦岭那冷冽的风,湮灭无闻了。
而现在,摆在刘胤面前巨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为魏雪舞脱罪。魏延已经蒙受了不白之冤,如果再让他的遗孤惨遭横祸的话,刘胤的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但刺杀天子的罪名非浅,一旦将此案提交给朝廷,除非是天子特赦,否则魏雪舞绝无生还的可能。
可刘禅会给魏雪舞特赦吗?刘胤用脚后跟去想一想,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刘禅不可能承认冤枉了魏延,那就更不可能放过刺杀他的凶手。
怎么办?
刘胤有些为难,想救雪舞,唯一的办法就是篡改黑鲨的口供,将其中关于魏雪舞的部分删除掉,可这样做风险极大,黑鲨做为首犯,肯定是要上交朝廷的,如果他当堂再供出魏雪舞的话,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何况当时经办此案的,不仅仅是刘胤一个人,还有张乐赵卓等中尉府的人,堵一人之口容易,想堵得住这么多的悠悠众口,试比登天,消息一旦泄露,刘胤自己的项上人头也许就保不住了。
回中尉府的路上,刘胤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难题,但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死结,刘胤绞尽脑汁,也始终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大哥,今天咱们可是大获全胜!”刚到中尉府的门口,张乐就已经是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刘胤听张乐赵卓关于昨夜抓捕行动的汇报。(未完待续。。)
第230章 然而邓艾早已看穿了一切
刘胤不禁是面露惊异之色,道:“你手中难道有黄皓通敌叛国的真凭实据?”
魏雪舞盈盈一笑,变戏法似地手中突然多了几封书信,递给了刘胤,道:“黄皓通敌的罪证,全在这里。”
刘胤立刻打开书信,这里面有黄皓亲笔写给吴国皇帝的信,也有吴人向黄皓行贿的礼单,这些信件完全可以证明黄皓暗中收受吴人的巨额贿赂,出卖蜀国。
“这些信件,你是从何处得来的?”刘胤不禁是又惊又喜,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惑,这些信件往来应该都是绝密的,魏雪舞又是从何而得的?
魏雪舞美目流盼,笑意盈盈地道:“将军好歹也是做过中尉右丞的,这破案缉查原本也应该是内行,可惜你却是疏忽大意,就连这等绝密东西都错过了,真不知道你这执金吾是怎么当的?”
“雪舞,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些证据可是干系重大,如果能够证明它是真的,扳倒黄皓还是大有机会。”刘胤没有理会她的嘲讽,真切地道。
魏雪舞也收起笑容,道:“好吧,实话告诉你吧,这些信件全部得自于阎宇的营帐之中,阎宇已经确定是吴人的奸细,他与黄皓交从过密,这些书信的真实性不容怀疑。”
“得自阎宇之处?”
“不错,那日你在右军营中诛杀阎宇之后,我便趁乱在阎宇的营帐之中搜查了一遍,果然还是有所收获的,本来是想回京之后再交给你的。但……好吧。现在交给你也是一样的。”
刘胤这才恍然而悟。那日在右营之中诛杀了阎宇,还没来得及喘息,吴军的追兵已是迫近了,刘胤如何还顾得上去搜查,光是整点兵马就已经够他手忙脚乱的,倒是魏雪舞心细如发,想到了这一点,还真是庆幸她慧眼独具。否则几页纸湮灭在乱尘之中,谁又会在乎上面写了什么东西。
刘胤情不自禁地捉住了她的手,兴奋地道:“雪舞,真的谢谢你,这回铲除黄皓这个毒瘤便是大有希望了。”
魏雪舞面上微微一红,用力地将手抽了回去,嗔道:“你谢就谢呗,又讨人家便宜。” 跺脚,转身便走。
刘胤神情一滞,看着她婀娜的背影。刘胤脑海之中又不禁浮现出青城山山洞之中那风光旖旎的那一幕,他的脸上浮起了一层浅浅的笑意。
掂了掂手中书信。刘胤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的冷笑,暗暗地道:“黄皓,你恐怕想不到,这些东西会落在我的手上吧。”
“将军,队伍集结完毕,请示下。”中军官进来禀报。
刘胤下令出发,在夕阳的余晖之中,大军离开了郪县,向成都方向进发。
圣旨中明确提到,接旨之日必须出发,所以刘胤也不得不连夜行军,也算是遵旨行事。当然,刘胤也没有私心,并没有因为圣旨的强硬态度而心生抗拒,做出阳奉阴违的事来,既然决定回成都,刘胤就决意一刻也不再耽搁,星夜兼程地回成都。
郤正对刘胤的高姿态十分地赞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有抵触情绪,不敢公然抗旨,但却是消极怠慢,可刘胤身上,看不到一丝的不满情绪,反而是迫切地希望早些时间赶回成都,忠直之心处处彰显。
“真忠臣义士也!”郤正是暗竖姆指。
皎皎清辉之下,车麟麟,马啸啸,一支人马逶迤而行,一路向西。
半路之上,刘胤倒是向邓艾和盘托出了想要对付黄皓的计划,象黄皓这样的蛀虫,越早除掉,对蜀汉朝廷越有利。
邓艾沉吟片刻,缓缓地道:“黄皓深得蜀主宠信,主公若想只凭几封书信就想扳倒他,恐怕并非易事,黄皓完全可以辨称这些书信是他人伪造,想要嫁祸于他,如果无其他辅证,是很难治其罪的。 主公须知蛇打七寸,如果要出手,一定要致其于死地,绝不让其有翻身反击的机会,依在下之见,主公还需隐忍一下,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出手。”
“那还需隐忍多久?除掉黄皓的机会恐怕并不是常有?”黄皓叛国投敌,本身对蜀汉就有着巨大的威胁,能尽早地铲除,对蜀汉的危害也就会降低不少,刘胤还是倾向于早些动手的。
邓艾拈须微微一笑道:“陆抗攻取涪城,恐怕连他也不会意识到,将会在蜀中大地上,掀起怎样的风云变幻。”
┄┄┄┄┄┄┄┄┄┄┄┄┄┄┄┄┄┄┄┄┄┄┄┄┄┄┄┄┄┄┄┄┄┄
姜维愤怒地将书信掷于了几案之上,这大概是姜维第二次接到劝降的书信,只不过第一次是魏国的钟会,这一次却是吴国的陆抗。
姜维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他的生平的第一次投降就是弃魏归蜀,在钟会的眼中,在陆抗的眼中,或许在整个天下人的眼中,姜维的忠诚度都是受人置疑的,既然可以弃魏归蜀,那么只要条件合适,再次弃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