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蜀军居高临下,肆无忌惮地攻击着,这仿佛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杀戮游戏,所幸城墙上面比较狭隘,站不了多少的蜀军士兵,否则鲜卑人根本就没有希望活着离开姑臧城。
起初鲜卑人还试图对城墙上的蜀军发起反击,用弓箭来和蜀军进行对射,派兵从城门楼方向向两侧进行突击,但收效甚微。何况鲜卑人的军心已乱,再想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几乎是不可能了,人人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能逃离姑臧城。
鲜卑人潮水般地涌向了城门口,虽然队伍之中不断地有人被射杀被炸死,但这似乎无法阻挡住鲜卑人的铁骑洪流,在这疯狂的大逃亡之中,死于自相践踏的人数,竟然要比敌方射杀的还要多,鲜卑人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大部分人被挡在城门口不得前进,只有极少数幸运的人才能在箭雨和拥挤之中冲出一条路来,逃亡出城。(未完待续。)
第637章 斩草除根
河西走廊是一条绿色的生命走廊,而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是镶嵌在这条绿色长廓上的四颗明珠,从当年霍去病横扫河西匈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开始,这片丰饶的土地从此便归属于大汉,曹丕篡汉以后,河西四郡成为了曹魏凉州刺史部的一部分,司马炎篡魏之后,这里又成为了晋国的疆土,如今刘胤率军强势西征,将这片土地重新纳入了大汉的疆域之中,这已经不是简单地轮回宿命,凉州的的疆域变迁也见证了天下大势的悄然演化。
徐武仍然是凉州刺史,刘胤承诺凉州的官吏基本上予以留任,这首先便是包括徐武的凉州刺史,条茂的武威太守,还有就是张掖太守张恭、酒泉太守张续也相继递来降表,刘胤当然是乐见其成,条茂、张恭、张续分别继续地担任武威、张掖、酒泉三郡的太守,唯独敦煌太守马循不肯投降,继续高举大晋的旗帜与蜀国进行对抗。
刘胤倒是没有在意,区区一个敦煌郡不肯投降,也无关大局,只要蜀军兵锋所至,只有五千守军的敦煌城还不是手到擒来,刘胤从来也没有把晋国河西的这点势力放在眼里,在凉州,真正能称得上是敌人的,也只有秃发树机能一人而已。
虽然此次在武威秃发树机能遭遇到了惨败,损失惨重,但刘胤深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象秃发树机能这样的对手,绝对不能给他喘息之机,稍有松懈,让他恢复过元气来,势必将会卷土重来,这样的对手,打败他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消灭他,只有将他彻底地消灭,才能保凉州一方安宁。
历史上秃发树机能制霸河西十年,其间仅败在西晋名将文鸯手中一次,文鸯的那一次胜仗也是大胜,一举俘获诸胡二十余万人口,只是未能将秃发树机能给消灭。仅仅只是过了一年,战败后的秃发树机能就又卷土重来,在武威大破晋军,战阵新任的凉州刺史杨欣,杨欣也成为第三位被杀的凉州刺史,第四位战死的封疆大吏,可见秃发树机能的凶悍如斯。
面对这样一位打不死的小强,刘胤并没有因为姑臧大捷而沾沾自喜,他深知,秃发树机能就象是荒漠中的一茎野草,只要有合适他的土壤,带给他点雨露,这棵野草就会疯长起来,甚至扩展成为一片的草场。
所以对付秃发树机能,所要做的,就是除恶务净,斩草除根,绝对不能再给任何的一点生存空间了。
秃以树机能的十万大军,在一线峡折损了两万,在半路上的两次袭击中,损失有数千人马,而伤亡最为惨重的,还是此次的姑臧之战,入城的四五万人,折损近七成,近三万人命殒姑臧,秃发树机能仅以三四万的人马远逃敦煌,可谓是损失惨重。
刘胤没有半点要放过秃发树机能的意思,姑臧之战结束之后,经过几日短暂的休整,继续西征就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然,在出兵之前,刘胤还需要整饬刺史府的吏治,虽然刘胤答应了条茂,凉州刺史府的一应大小官吏原则上给予留任。刘胤自然不会食言而肥,绝大多数的原凉州官吏都留任了。但刘胤也对凉州的吏治进行一些微调,这与先前所提原则上并不产生矛盾,也不会对凉州的吏治产生大的震动。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新设立都尉一职。都尉是汉时郡一级的军事主官,内地郡多有设置,边郡有时代以长史之职而不设都尉,到了曹魏时期,都尉一职大多被撤裁了,其军事长官的职权皆由郡太守代之,郡守在主管行政的同时,也牢牢地控制着本郡的军事。
刘胤重新设立都尉,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太守手中分润滑出军事权力来,太守名义上是一郡主官,但也就仅限在行政领域,军事上的事,全部地交由都尉来主管,而各郡的都尉,皆是刘胤派出心腹将校。也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将各郡的兵权控制在手,刘胤的宗旨是行政上的事,放手那些郡守自已去做,而军事上却牢牢地控制起来,一刻也不放松。
当然,这也符合第二个条件之中的关于军权的归属,第二个条件刘胤就不再含糊其辞了,他明确地表示凉州各郡的军事编制可以保留,但军事指挥权却不容许旁落,而郡都尉的设立,则是刘胤这一思想的贯彻执行。
虽然条茂等人有些小小的失落,毕竟在刘胤到来之前,他们在军事上还是拥有着相当的自主权力,现在太守的职责变迁最为明显,完全地沦为了文官,不仅是太守,就连徐武的刺史,也成为了文官的编制,完全丧失了军事统辖权。
不过见识到了蜀军在姑臧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徐武和条茂等人也是自叹弗如,此番交出兵权虽然心中略有不舍,但他们还是心悦诚服的,不管在何时,强者都是容易受到尊重的,让徐武等人头疼了几个月的鲜卑问题,刘胤到来之后,如砍瓜切菜一样,应刃而解了,这样厉害的人物,徐武他们自然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郡设都尉,州设校尉,这几乎和当初的汉代地方军制相同,刘胤在是通过这种手段,牢牢地控制了凉州的军权。姑臧一投,缴获了鲜卑人大批的战马、兵器、物资、辎重,为了下一步在凉州地区募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凉州地区虽然人口稀少,但民风彪悍,在刘胤崇尚军队贵在精而不在多的募兵理念上,还是很适合在此地进行募兵的。
在武威盘桓了一月之久,刘胤基本上完成了对凉州军事权的掌控,下一步就是进军敦煌,准备收拾拒不归降的敦煌太守马循,将河西四郡的最后一个郡也纳入到蜀汉的版图之中来,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彻底消灭秃发树机能。(未完待续。)
第638章 会师酒泉
刘胤出征之时,凉州刺史徐武、武威太守条茂和新任的凉州校尉高祥、武威都尉王业出城相送。
刘胤瞧着城头上被风微微掀动的“汉”字大旗,脸上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的笑意,想当日徐武还在幻想着保留晋国的旗帜,开玩笑,在凉州这片土地,还能玩两国一制的局面吗?
虽然一面旗帜决定不了什么,但这却是原则性的问题,那是绝不能让步的,这一面旗帜,代表的是国家的尊严,尽管这里的“国家”这个概念和后世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那就是争锋相对,寸土必争。
徐武在看到刘胤的强悍实力之后,对自己自不量力的行为也感到可笑,竟然会想到在凉州地区实行共治之局,这得开多大的脑洞才想得到。随后徐武亲看到城头之上撤下了晋国的旗帜,将汉字军旗插到了那个原来的位置上。
他这一举动无疑也证明了他已经是真心实意地归降了,自从凉州成为飞地之后,徐武就已经在考虑凉州的前途命运了。自古以来雍凉一体,凉州即是雍州,雍州也是即是凉州,魏国派驻西面最高军政首脑是都督雍凉诸军事,而刘胤此时的头衔,也是雍凉都督,也就是说不管魏晋还是蜀汉,从来也是将雍凉二州视为一体的。
刘胤拿下雍州之后,除了将属于凉州的金城郡攻下之外,对河西四郡一直没有什么动作,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对付关东的魏晋势力上面,但徐武明白,就是刘胤腾不出手来,如果有机会的话,刘胤一定会派兵来打河西四郡的。
晋代魏之后,虽然凉州名义还是晋国的领土,但晋国早已是失去了对这片区域的掌控之权,甚至连派出信使通知凉州易帜之事,都拖了好几个月才办到,就这样的朝廷,让身处四面危机之中的徐武早已经是失去了信心,凉州乃是多事之地,长期地依赖朝廷方面兵力和物资的支持,否则对抗鲜卑等各胡族,徐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次鲜卑人围城百日,如果朝廷能尽快地派出援兵来,可能早就可以解围了,但中原和凉州之间隔着雍州,晋国夺不回雍州,又怎么可能会派出援兵赴凉州。
为了凉州的万千百姓,徐武心中也在默默地考虑着,如果找不到一个靠山的话,凉州迟早会沦为胡人的牧马之地。刘胤的强势而来,也确实给了徐武一些希望,至于他所提到的三个条件,不过是他讨价还价的筹码,其实刘胤刚刚答复了他的三个条件,徐武对于自己的主张便立刻放弃掉了,此次姑臧大捷,更是让徐武明白,只有依靠刘胤,凉州才有宁日。
刘胤与他们拱手而别,又特意地呵咛高祥、王业抓好募兵事务,最后才率军踏上了黄沙滚滚的西征之路。
途经张掖,张掖太守张恭亲自出迎,请刘胤入城歇马,刘胤并没有入城,而是在城外营中的大帐内接待了张恭和新任的张掖都尉崔清。
张恭是徐武的心腹,此次徐武在姑臧降蜀,派人给张恭送了一封信劝其归降,张恭自然是没有丝毫迟疑地就归降了。
如何处理张掖和酒泉两个新降郡的事务,刘胤也没有太费脑筋,张恭和酒泉太守张续都是徐武的人,由徐武出面,便很好解决,刘胤也依武威郡旧例,保留了两郡的绝大多数官员,向两郡派出了两名都尉,主管该郡军务。
这一点张恭和张继都没有抗拒,欣然地接受这个安排,虽然两郡和姑臧之间相隔有些距离,但他们的消息倒也不太陌生,姑臧一战,秃发树机能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秃发树机能是何等的人物,他们自然清楚的很,那可是威震河西的霸主,只要听说秃发树机能的兵马杀到,他们就连交战的勇气都没有,赶紧地斩关落锁紧闭城门,用死守的方式来对付鲜卑人。
而刘胤一战大挫秃发树机能的威风,就连远在张掖酒泉的张恭张继都甚感欣慰,同时也是钦佩万分,至于交出手中的兵权,那是徐武亲自给他们下的命令,他们又缘何敢不遵守。
刘胤简单地问询了一下张掖的情况,现在秃发树机能已经是远遁敦煌一带,张掖一带并无鲜卑骑兵在游弋,这倒也成为数年来难得一见的奇景,想必也是拜刘胤所赐。
既然张掖一带无事,刘胤又急着赶路,所以根本就没有入城的必要,刘胤吩咐他们搞好募兵事务就行了,张掖虽然不能同姑臧这样的州城相比,不过它受战乱的侵害要少,这倒也让募兵进展的十分顺利。
离开了张掖,刘胤的下一站就是酒泉,酒泉一带与张掖并无不同,战乱平息,百姓生活安乐,整个河西走廊都将会是这样一种太平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