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后的三国-第5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平原地带,想要对付骑后的冲击,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城池,冀州平原长期以来饱受胡人骑兵的蹂躏,所以冀州平原的城池修筑地都十分高大坚固,尢是作为魏晋北都的邺城,完全是可以和洛阳长安这样的大城相比肩。

    不过再坚固的城池在蜀军的面前,都成为了笑话,想想长安城的下场,就没有任何人对坚守邺城抱有任何的幻想了。

    骑战不行,守城更不行,那岂不就是说晋军在冀州的防御体系将变得一塌胡涂?但羊祜却另辟蹊径,想到了利用深壕高垒来对付蜀军。

    当然,这种深壕高垒的作战方式并不是羊祜发明的,在以前的战争之中,兵家们就曾广泛的采用过,但象羊祜这样在纵横数百里的范围内大规模的运用壕垒战术,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对付骑兵,战壕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是那种纵横交错,沟壕相连的战壕,骑兵的机动性能完全就被遏制住了,就算是步兵,在对方有防守的情况下,想在突破这些壕堑,也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战壕也有极大的弱点,那就是战壕是死的,无法移动,限制对手进攻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自己一方的机动能力,除非是死守,一般防守方都不会采用这种自我封闭似的防御体系。

    羊祜大建壕堑,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晋军攻击乏力,拼防守的话也不行,只能是采用这种高垒深壕来拒战的方式,暂时守住邺城,保有晋国在黄河以北的的最后地盘,如同晋国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全部领土的话,则真的就大势去矣。

    晋军的最新防御策略也确实给刘胤出了一道难道,表面上看起来羊祜的这种防御手段笨拙无比,但它却是完全为克制蜀军的优势而设立的,攻不到邺城的城下,蜀军的火器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而蜀军的骑兵在纵横密布的壕垒面前,更是难以找到突破的机会。

    就连傅佥和罗宪都大皱眉头,他们打过无数的仗,但象这种仗却是从来也没有打过,蜀军想要拿下邺城,确实也是不太容易。

    “没想到羊祜会采用如此手段,欲取邺城,看来还得费些周章。”罗宪说道。

    刘胤道:“羊祜划地为牢,虽然邺城看起来坚如磐石,但却也严重限制了晋军的活动能力,既然邺城急不可下,那倒不如先打平原清河,索性杀过黄河去,看他羊祜困守邺城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晋军目前在冀南也分为了两个部分,羊祜率十万大军镇守邺城,马隆则率七万多军队针镇守清河平原。晋军虽然放弃了冀中的四个郡,但冀南的几个郡尤其是平原清河是不可能放弃的,平原清河是进入青州的门户,如果放弃平原清河的话,就等于是青州的门户大开,而如果蜀军将战火烧到青州的话,晋国的形势恐怕就愈发地危急了。

    羊祜在邺城大搞壕堑工事,马隆在平原清河到未必这么搞,毕竟平原清河分布在黄河沿线,防线太长,真要全部挖壕堑的话,工程量太大,所以马隆在平原清河的防御,还是以常态为主。

    邺城这边不好打,刘胤便立刻调转了矛头,决定先打平原清河的马隆,然后回过头来,再收拾邺城的羊祜未迟。

    这次打平原清河,刘胤决定动用罗宪的右军团和中军团的虎骑军,右军团和虎骑军全部都是骑兵,而平原清河一带地势平缓低洼,最为有利于骑兵的行动。刘胤则率中军团和左军团步步为营,对邺城形成合围之势。

    罗宪领命之后,立刻向南进军,拿下了晋军已经弃守的空城信都,并长驱南下,直指界桥。

    界桥并非是一座桥,而是位于磐河上的一个古镇,当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的控制权,在这儿进行一场大战,所以界桥这个小小的地方才得以扬名于世。

    界桥虽小,但却是从巨鹿、安平通往清河平原的重要通道,马隆欲守清河平原,首先便要先守住界桥,所以晋军在这里集结大量的人马进行驻守,罗宪从信都南下,第一个进攻的目标也正是界桥。

    千骑万乘,狼烟滚滚,数万蜀军铁骑逶迤南下,浩浩荡荡,气吞如虎。

    这是右军团在冀州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作战,以前一直打的都是防守战,这回终于轮到他们扬眉吐气了。(未完待续。。)

第1024章 界桥之战

    七月流火。

    虽然时入秋季,但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炎热,暑气未消,顶着毒日头行军,确实是一件苦差事。

    但蜀军的士气并没有因为天气的炎热而变得低落,相反的,队伍的士气看起来相当地高昂,沿着磐河向南的官道笔直平坦,蜀军骑兵并列成四人一排,快速地奔驰着,策马扬鞭,烟尘轻扬。

    骑兵行进之时不比步兵,步兵可以排出整齐划一的队形,骑兵的队形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比较散乱的,不过这种现象在蜀军之中倒是不多见,纵然是行进速度奇快,但四人一排的队形依然保持的很好,四个马头几乎处于一条线上,可以看得出蜀军骑兵驾驭战马的娴熟,体现出良好的素质。

    整支队伍旌旗飘扬,那些战旗上,最多的是“汉”字大旗和主将“罗”字大旗,其次才是诸位护军将军的旗帜。无数面的战旗在迎风飞舞,似乎同蜀军将士的心绪一样激昂,金线锈成的穗尖在炽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阵清凉的河风吹来,让人感受到的是无比的舒爽。罗宪是蜀地人,蜀中的气候常常是潮湿闷热的,和北方这种干热炽烤的环境绝然不同,不过罗宪在冀州已经生活了好几年,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的气候,为了避免正午的炽烤,罗宪选择了提前一个时辰行军,尽可能地利用早上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赶路。

    这是右军团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在以往的数次战役之中,右军团一直昨于后发制人的防守状态,虽然同样是打仗,防守作战常常让人郁闷,而主动进攻却带着无比的畅快和惬意,大概是人的潜意识之中,还是倾向于占据主动的。

    罗宪到达冀州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他可以说是蜀军之中最早进入冀州作战的,当初为了抗击匈奴,蜀军兵分三路,罗宪率右军团率先进入冀州,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冀州站稳了脚跟,也迎来了驱逐胡虏的那一刻。

    冀州一直以来就是蜀军右军团的主战场,这里一望无垠的大平原正是蜀军骑兵活跃的大舞台,但和中军团左军团拿下并州相比,右军团的战绩一直是强差人意的,就是去年的安国大捷,那也是三个军团联合作战的结果,右军团单独作战,似乎并没有为人称道的胜果。

    这无疑让罗宪很是郁闷,要知道,论装备,论战力,右军团在蜀军诸军之中,那可是首屈一指的,但似乎运气要差一些,每次攻城掠地的大战,都没有右军团的份。

    而这一次,右军团终于等到一个单独作战的机会,那就是攻略清河平原,罗宪这次是踌躇满志,暗下决心,不光要拿下清河平原,而且要打出右军团的气势来,让这场战役打得更漂亮一点。

    “罗都督,前面就是界桥了!”副都督王颀指着前面对罗宪道。

    罗宪的眼中,掠过一道锋芒,他手搭凉棚,向前望去,鼎鼎有名的界桥其实只是磐河岸边一个普通的小村镇,如果不是王颀告诉他这里就是界桥,罗宪便丝毫不会把这儿和当初袁绍公孙瓒激烈交锋的古战场上联系在一起。

    从罗宪的这个位置,依稀可以看到晋军的营帐和旗帜,很显然马隆已经抢先一步在界桥扎下军营了,罗宪立刻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不过他并没有安营扎寨,而是下令蜀军进行短暂的原地休整。

    同时,罗宪派出斥侯立刻上前去打探情况,大战之前,至少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罗宪没有先进行扎营,就是想了解一下晋军的状况,然后再决定是立刻发起进攻还是先营改日再战。

    斥侯兵很快就回禀了回来,原来晋军在界桥早已派兵来驻守了,驻守界桥的军队由马隆亲自率领着,大约三万人,大部分为步兵。

    一看到晋军在兵力上和背装备上都显着地落后,罗宪的嘴角,微微地落出一丝笑意,这一仗,他是势在必得。

    罗宪素来以沉稳干练,善到硬仗而称着,但也并不意味着罗宪就不会打顺风仗,现在蜀军以骑兵压倒多数对阵晋军步兵,罗宪丝毫不会怀疑这场战役蜀军可以轻而易举地获胜。

    没有扎营的蜀军在原地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的休整,中午的这一餐也就是简单地吃过一些干粮对付了过去,等到日头偏西的时候,天气不那么炎热之时,罗宪下令发起进攻。

    对面晋军的营帐便是罗宪的目标,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宿营,是因为罗宪已经决定今天晚上在晋军的营地之内夜宿了,有现成的扎好的营帐,又何须自己费力气去搞,罗宪的目的很明确,在天黑之前结束战斗。

    蜀军骑兵一听到有仗开打,立刻变得兴奋起来,人是如此,战马亦是如此,全军团上下,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人喊马嘶,斗志昂扬。

    担任首攻任务的是邓朴的青龙军和傅募的白虎军,罗宪的命令下达之后,二将是精神振奋,立刻点起本军人马,气势滔天,向着界桥南面十里外驻扎的晋军大营一路横冲过去。

    蜀军的到来,早已惊动了在界桥南面驻守的晋军副都督马隆。

    马隆自从担负起清河和平原二郡的防务之后,就积极地进行着备战,欲守二郡,就必须要先守住清河的门户界桥,只有御敌于国门之外,才可以确保清河平原二郡的安然无恙。

    马隆此次在界桥,并没有投入其全部的兵力,而仅仅只率领了三万的步兵,另外四万步骑,则被马隆布署在了其后翼的位置上,随时可以对界桥进行增援,同时为防不测,马隆还是安排好了退路。

    当蜀军发起进攻的时候,马隆亦是轻笑一声,大声喊道:“出战!布阵!”

    晋军营门大开,数路大军鱼贯而出,在界桥开阔而平整的平原之地上,从容不迫地布阵迎敌。(未完待续。。)

第1025章 马氏偏厢车

    邓朴和傅募率领着骑兵如旋风一般,狂飙突进,很快地就迫近了晋军战阵,不过他们惊异地发现,晋军并没有排出步兵的方阵,而是排出了战车的战阵。

    这种战车,蜀军丝毫都不陌生,正是蜀军步兵所使用的偏厢车,尽管有些一差别,但还是大同小异的。

    马隆从小就喜欢搞研究发明革新创造,这一点倒很象马钧,尽管马隆是兖州东平人,和出身在扶风马家的马钧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做为这个时代比较有名的兵器革新家,二马的名声确实很大,马隆从小就对马钧很崇拜,对马钧的各项发明创**不释手。

    当刘渊在并州起兵叛乱之时,远在兖州的马隆就怀有一颗忧国之心,胡人的强大在于骑兵的厉害,如何有效地抵御胡人的骑兵,是摆在晋军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马隆当时也只是兖州的武勐从事,只是一个四百石的小官,按理说这样的大事本不是他该考虑的,不过喜欢钻研的马隆还是从前人的创造之中,研发了对付骑兵的武器偏厢车。

    当然,这在之前,刘胤已经在河西战场上改进创造出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