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装大佬在明朝-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吧,我能做什么?”梁储严肃道。
杨廷和恭敬的行了一礼,“恳请叔厚担任钦差,去安陆恭迎皇上,助陛下亲贤臣,远小人,以保我大明社稷。”他心中也是颇为愧疚,老友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早在正德十四年的时候就明例以一品官满九年授勋光禄大夫兼左柱国。如果不是先帝突然驾崩,恐怕早就功成身退回家享清福了,如今却要让其快马加鞭去千里之外,着实是难为人。
正当杨廷和心中忐忑之时,一双宽厚温暖的手将他扶起,只听对面梁储笑道:“为国尽忠,万死不辞,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杨廷和方才放下心来。
再说兴王府。自从那天鬼使神差仿佛吃错了药一样跟朱厚熜那小屁孩儿保证,会一直留在他身边后,李乘风就时不时想抽自己几个耳光。
让你嘴欠!让你嘴欠!
别人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以后等人家当了皇帝,万一给你弄进宫做供奉,你是不是要扮一辈子女人!
可是每当他反悔想找朱厚熜辞别的时候,又不由自主会想起那天在寝陵,小少年那单薄的背影,到嘴边的话总是拐个弯儿又咽了下去。
朱厚熜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因为之前对方的态度而感到心满意足。由此甚至自己做主,在兴献王百日祭过后,为李乘风重修清江观!
李乘风得知消息都要给他跪了,连忙去找这位刚刚继位的小王爷。
此时朱厚熜正在书房听王府长史袁宗皋讲课,陆炳坐在他旁边陪读。这段时间,陆炳也长大了不少,最起码不是之前那样肉乎乎的一团,不过赶山变声期,被纯茵嘲笑了几次公鸭嗓之后就很少开口说话了。
正上着课,就听外面的内侍黄锦的声音传来:“靖华师父,王爷正跟袁大人修习,您不如在这等一会儿。”
李乘风没想到来的如此不是时候,告辞转身就要离开。
屋内的朱厚熜听到李乘风的声音,眼睛都亮了。就连小陆炳也是一脸兴奋,袁师傅讲课好无趣,听得都要打瞌睡了,靖华师父有意思多了,人又长得好看,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跟他在一起。
将二人神色看着眼里,袁宗皋心中冷哼一声,从成化帝开始,大明几任皇帝王爷都极为推崇道教,弘治晚期甚至日夜服用所谓的仙丹,最后正值壮年就驾崩。老王爷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在府中大修道观,就连王妃最近都有些神神叨叨的。他作为王府的长史,有教导新王的义务,今天就要戳穿这群骗子的真面目!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对外面说道:“无妨,让她进来吧。”
袁宗皋辅佐两任王爷,在府中德高望重,黄锦不敢不听,遂将李乘风带进来。
一脸懵逼的走入,抬眼就瞧见为首的老者面露寒霜,底下朱厚熜陆炳神情紧张。李乘风心下了然,这恐怕是要找麻烦,连忙鞠了一躬:“贫道不知王爷正在上课,耽误了大人的正事,先在此赔罪了。”
不得不说,他这身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委实太具有欺骗性一点,袁宗皋见他态度良好,怒火便熄了一些,但还是没好气道:“无妨,刚好老朽讲的内容与道长有关,你不如在此听上一听,顺便解答。”
心知此事怕是不能善了,给了朱厚熜个安抚的眼神,李乘风也不露怯,大方的一颔首:“如此,那就请大人您问吧。”
“不知道长可曾听过‘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段话。”
李乘风心下稍安,这刚好是他们高中时候的课外读物,点头道:“是贾公《治安策》里的内容。”
袁宗皋点头:“不错,贾公为人才高清正,实乃吾辈楷模,最后却是个‘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下场,半生得不到施展,可悲可叹。”
李乘风暗道好笑,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呢,于是正色道:“回大人话,贫道却觉得贾公此言差矣。”
“啊?”袁宗皋愣住了,他本是想着,借由汉文帝迷信一事将对方这装神弄鬼的讽刺一番,没料到这胆大包天的女道士连贾公都评判起来了。
李乘风却不管他,接着侃侃而谈道:“按贾公策论中所言,秦礼乐崩坏,起于商君变法,那为何汉却袭秦制,沿秦法呢?难不成自己崩坏自己?”
“还有就是,贾公说要想使天下安定,最好多多建立诸侯国而使他们的势力减小。力量弱小就容易用道义来指使他们,国土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邪念。殊不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不从根本解决,那就如宁王之乱一般,即使开始力量再小,只要抓到机会也能成气候。”
袁宗皋气得浑身发抖,刚要斥责他这一番胡言乱语,就听朱厚熜在一旁若有所思:“那要如何从根本解决呢?”
看着他的眼睛,李乘风看着他认真道:“这就要王爷您来想办法了。”
“胡闹!”袁宗皋怒斥:“王爷身为藩王,只要尽好本分,为皇上尽忠就可,他用想什么办法!”
李乘风笑了笑,满不在乎:“说不定有呢?”想一想,也快到时间了吧……
袁宗皋都惊呆了,他怎么也预料不到这女道士竟然如此大逆不道,这是疯了吗刚要命人将她轰出去。就听屋外传来侍卫焦急的喊声。
“启禀王爷,朝廷六百里加急!圣旨到!”
李乘风一脸高深莫测:“您看,这不就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毛纪和毛澄虽然名字很像,但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毛纪曾经做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是武英殿大学士,也就是内阁阁老。
毛澄是现任的礼部尚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里面有一篇名叫《姊妹易嫁》的短篇,主要讲述,张家大女儿自小与牧童毛纪定亲,但成年后,因嫌弃毛纪贫穷,不愿出嫁。后迫于无奈父母让妹妹代替姐姐出嫁,谁知出嫁不久,毛纪却状元及第,前程似锦,张家大女儿后悔不已。里面的原型就是毛纪,但事实上这只是小说,毛纪的夫人姓官。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李商隐的《贾生》,嘲讽汉文帝半夜把贾谊叫过去,却只问鬼神之事,贾谊的《过秦论》我上高中的时候课本有,不知道现在教材改革删没删。文中对贾谊的评论实属剧情需要,我个人无比崇拜他的文采和思想。
3、之前讲了这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那就是朱厚熜这个皇位是合理合法的,按太、祖令,是他也只能是他,因为他爹兴献王排行老四,老三是弘治皇帝,老大老二早死。虽然还剩下几个叔叔,但是没有晚辈传位给长辈的道理。历史上记载,当时正德病重,张太后第一时间就下旨赏赐了朱厚熜,所以并不存在什么施舍来的皇位。
第21章 新皇当立
在朱厚熜短短的十几年人生中,很少出现过什么让他情绪失控的事。从记事起,他就是兴王府唯一的继承人,父母疼爱,姊妹和睦,除了父王的逝世以及前段时间的被绑,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但这次不一样,仿佛冥冥之中感受到了什么,朱厚熜身子微微发抖,不知是兴奋亦或害怕,他甚至没办法向前踏出一步。
就在此时,一只冰冷的手搭在他肩上,朱厚熜转身望去,只见跟自己保证过会常伴身边的女道士微笑的看着他,薄唇轻启,对自己说道:“去吧,它是你的。”
朱厚熜一下子就恢复了神智,安静的让下人服侍自己穿好裘衣,一步步走向传旨的内侍。
按照规矩,内侍代表天子亲临,他作为藩王理应下跪接旨,结果刚要屈膝就被对方扶住了。
传旨的太监吓得肝胆俱裂,他哪敢让朱厚熜跪,现在全京城都在热议新帝是个什么样的人,究竟什么时候进京。他这是三生有幸,能赶在钦差前露脸。于是出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司礼监的传旨内侍,端着一品玉轴的圣旨,竟给接旨人行礼。
礼毕后,那太监打开圣旨,高声念到:“奉太后旨,兴王朱厚熜,恭孝诚简,品性端方,依按祖制,嗣皇帝位。”说罢又恭敬低头:“陛下,接驾的钦差已经在路上,奴才是六百里加急,特意先给您来说一声儿,太后的意思,是让您心里有个数。”
朱厚熜已经什么都听不见了,即使明白现在还没有正式登基,这奴才的那声陛下不合规矩,但是他也没办法抵抗。心脏跳得飞快,血液仿佛在燃烧,他知道,他是太、祖的血脉,对权力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求,正如靖华说的,那是他的,从来都是!
用尽全身力气,朱厚熜迫使自己冷静,命下人招待好来使,回去找母亲商议。
刚继位兴王变成了皇帝!整个安陆都沸腾了!
平素里对藩王一直回避的大小官员统统上门拜访,就连湖广一地的商人都削尖了脑袋的想给王府送礼。但此时的兴王府,却大门紧闭,甚至从巡检司调了一队人马,日夜巡防。
说实话,蒋氏刚听到这个消息也是迷糊的,她甚至以为是哪个人大逆不道,跟王府开的玩笑。的确,前一阵子皇帝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但他们都以为是由于老王爷太久没下葬,皇帝出于补偿才这样做。安陆距京路途遥远,古代通讯又不发达,他们仅知道皇帝前一阵似乎落水了,剩下的一律不知。
如今却来人告诉她,自己儿子要去当皇帝了?除去刚开始的兴奋,蒋氏逐渐变得担忧起来。她父亲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清楚京中局势之复杂,他们兴王府,一无根基,二无人脉。熜儿孤身去往紫禁城,倘若出了点什么事可如何是好。
这些思虑,她不能跟儿子讲,因为她知朱厚熜自来心高气傲,受不得半点委屈,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走了偏路。想了又想,她把李乘风叫到身边。
李乘风此时也非常忙,无他,他预言皇位的事迹已被陆炳这个小喇叭添油加醋的讲给纯莹纯茵这两姐妹听。纯莹还好,她素来善解人意又安静,更何况李乘风为她治过病,在她眼里其跟半仙也差不多了太多。朱纯茵听得简直就要打滚求情景再现了,围着李乘风问了一遍又一遍。李乘风被她搞得头大如斗,早知道就不在众人面前装这个比了!
听到王太妃找,他立刻飞奔到主院。
蒋氏也听说他被纯茵缠住的事,见他的狼狈样不由笑出声。李乘风哀怨的看着王太妃,他不也是为兴王府卖命。蒋氏连忙努力作严肃状,正色道:“近来辛苦道长了,我也听说您的料事如神,那日多亏了您,熜儿才能稳住。”
李乘风摇头:“王爷少年老成,命数天定,贫道哪里有什么功劳,太妃莫要折煞贫道了。”
他越是谦逊,蒋氏就越觉得他有本事,回想起他对王府的恩惠,蒋氏郑重道:“吾有一事劳烦道长,请您务必应允。”
李乘风心下了然,但还是开口道:“太妃尽管吩咐,靖华自当尽力而为。”
叹了口气,蒋氏道:“按那传旨黄门的话,再有个几天,钦差就要抵达安陆,到时候熜儿跟他们走。我这个王太妃自然是不能跟着一起去,就请您跟着,护吾儿一路周全。”
李乘风皱眉:“王爷对我有恩,贫道自当应诺,但上京事关重大,我一个闲散道人,还是一介女流,又如何能跟着走?”
“此事道长无需担忧,完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