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女装大佬在明朝-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想必大家也都看出来了,张璁提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
  其实所谓“一条鞭法”的雏形就是嘉靖十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不过最后是由张居正实施。
  另外简单说一下朱棣的妃子权妃,我也是偶然间才翻到这段历史。感觉挺有意思的
  大家都知道,朱棣跟皇后感情还是挺好的,不过皇后命不好,死的比较早。
  朱棣出于尊重也一直没立后,当时在后宫代行凤权的就是这位权妃。
  权妃是朝鲜进贡上来的,长得非常明艳,又会才艺,朱棣很宠幸她,不过也是早死。
  当时成祖后宫里朝鲜女子非常多,两个姓吕的朝鲜女的互相构陷,都说是对方害了权妃。
  于是朱棣就开始查,最后牵扯出一大堆,有妃子跟人通、奸的,有宫女太监乱宫廷的,甚至还有想谋害皇帝的。
  最后朱棣急了,干脆全都杀了。最后据说死了一两千人,也算是惨案了。
  晚上还有一章嗷


第53章 税
  张璁; 字秉用,浙江温州府人。正德十六年二甲进士; 大礼议中嘉靖一方的头号主攻手; 喷子中的喷子。
  朱厚熜此人向来恩怨分明,有恩必报,虽然张璁是因为自己与李乘风的设计才出头。但毕竟在人前挨了那么多骂; 甚至差点被杨慎等人打死; 所以他还是很感念此人的。在大礼议结束后,小皇帝力排众议,将张璁从南京礼部五品小官; 一下子提拔到中央正三品吏部侍郎; 形成了质的飞跃。
  要知道这距离张璁中进士可才仅仅三四年; 从白身到吏部侍郎; 他已经跨越旁人大半辈子才能走完的路了。
  当然了,朝臣们对于他这种人还是颇为不齿的,毕竟这种晋升速度; 委实不太合乎祖宗礼法。哪怕是皇帝给你,你也一定要拒绝以显示清高。可张璁这个老贼; 不但不拒绝; 还成天当官当的美滋滋,怎能不让人鄙夷?
  但是; 这种鄙夷的心情直到此刻为止彻底消失,不管赞同与否,文武百官只想对他说一句话——兄弟你可太牛比了!!!
  张璁的奏折不算长; 短短半炷香的时间就已读完了,提取中心思想,他主要提出了三点:
  一、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
  二、重新清丈全国土地,尽量消除隐田隐户。
  三、从今以后,士农工商同等收取税务。
  众人听到第二点时,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在朝堂上议论纷纷,等到第三点一出,大部分人都惊掉下巴,少数直接破口大骂,甚至称张璁为国贼。
  他们说他们的,张璁本人不为所动,今日不管结果如何,自己的目标都已实现了,他张璁必定名留青史!
  嘉靖示意身边人,司礼监的内侍提着嗓子喊了声“肃静”,总算是将场子镇住了。
  嘉靖不紧不慢道:“众卿家这是做什么,有不同意的我们可以慢慢商量,如此像什么样子。”
  此时蒋冕站了出来,犹豫了片刻,想到自从小皇帝继位以来,想要做的事几乎全部成功,也清楚他的性子容不得别人反驳。于是考虑再三,他才开口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张大人所说的第一条,尚有可行之地。第二条嘛,统计人口一事臣记得皇上本身也一直在做,这东西一时半会儿看不见成果,至于第三条,则是万万不可。”他这回也学聪明了,不当面明着反对小皇帝,而是进一步,退一步。
  朱厚熜似笑非笑:“蒋大人与朕说这些做什么?此乃张侍郎提出的建议,蒋阁老找他便是。”众大臣气绝,演戏给谁看呢!这朝中何人不知晓他张璁是你嘉靖皇帝的头号马仔!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下面各式各样的神色尽收眼底,面上浮起一丝嘲讽的微笑,旋即又整理好神色。缓缓开口道:“张侍郎所言,众爱卿有什么想法吗?”
  死寂,朝堂上一篇死寂。百官们也看开了,既然皇上你乾纲独断,我们就消极怠工。眼见无人开口,朱厚熜显然有些愤怒。在这里大眼瞪小眼也不是办法,他干脆宣布退朝,让众人回家好好想想,等考虑清楚再重新商议。
  也就是当早朝解散没多久,几位阁老一同敲响了天工局的大门。
  此时的李乘风,还在一心一意投入到实验中。这些天为了给小皇帝和新到的朝鲜秀女们创造出充足的空间,他是能躲就躲。刚巧地雷的研究已经成熟,天工局打算开始更换下一项目。
  看到众位阁老,李乘风愣了一下,几乎立刻反应过来,小皇帝可能是出什么事了,于是连忙将人带进厅堂,满脸紧张的询问。
  在得知朱厚熜朝堂上的所作所为之时,李乘风沉默了。
  “靖华真人,老夫也承认,平日里对你成见颇深,可今天这事儿,怕是只有你能劝得动皇上。就算老夫恳求你,税制不能改!只有这个,绝对不能动!”先开口的是毛纪毛阁老,他与李乘风一共说话不超过五句,且大部分都是冷嘲热讽,没想到竟会如此低声下气。
  明朝的税收政策大部分沿袭前面几朝,即从秀才开始拥有一定规模的免税田,官做的越大则免税田越多,这个和官员的品阶挂钩,比如明朝正一品文官最多拥有一千亩免税田,这是个人免税田的最大值。超出相应品阶免税田标准以外的土地,即使是正一品然要缴纳相应的田税。
  除此之外,从秀才开始,个人的徭役税赋基本上全部免除。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古代消息闭塞,文盲率高,所谓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毕竟也人数有限,土地给他们一些就给他们一些。
  但更可怕的,是所谓的“投献”,这才是真正的毁国之根基。
  “投献”二字,指的是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最早的《大明律》并没有意识到投献这一事的严重性,只将投献归结到争夺他人财产这一范畴,最最严重的惩罚也不过是充军。
  而在这之后的日子里,由于这种行为的危害着实太大,乃至朝中不少官员都上疏要求整顿。但现如今已经有些为时过晚,大明士绅间势力错综复杂,就连百姓们也乐于投献。一来可以省钱免税,二来可借着大族的威风解决纷争,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唯一受伤的便只有国家。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认为明朝百姓过得很苦,起义不断,所以此时税收一定很高。其实恰恰相反,明朝的农业单论税收,绝对是在历史上排的上名号的低。而商税就更不用说,太、祖朱元璋干脆没有丝毫商业头脑,对于商业,最早是三十税一,后来干脆就不收税!如此一来,本身国家就收不上税,还有各种挖墙脚的,也难怪朱厚熜继位后日夜操劳。
  想明白这一点,在看看在场众人身穿的官服,李乘风坚定的摇了摇头,拒绝道:“请恕贫道无礼,此事靖华是断断要站在皇上一边。”
  杨一清本来一直没说话,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起身开口道:“小道士,老夫觉得你是误会些什么了。”说罢炸掉自己的官帽,指着满头白发道:“老夫今年已经七十岁了,无儿无女,两袖清风,人至古稀还有什么好谋求的,我们这群老头子基本上都差不多。”
  他盯着李乘风的眼睛,平静道:“但是陛下的做法,绝对行不通。最起码,现在还不是时候。当年太、祖定下规矩,给读书人免田税,为的是让他们能安心读圣贤书。如果贸贸然决定废除此规,你可想到如何安抚千千万万的书生了吗?”
  “这……”李乘风语塞,其实按照他所想,自然有无数解决办法,比如大力发展工业化,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国内矛盾……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
  想到这里,他深深的向众人鞠了一躬:“阁老们说得是,确实,皇上有些操之过急了,贫道这就去劝说。”
  杨一清欣慰的点点头,目送女道士去面圣。愁苦的叹了口气,但愿这丫头能劝动那只小倔驴,否则……
  作者有话要说:1、首先必须声明,文中无论朱厚熜怎么折腾,但始终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从唐朝实行两税制开始,一直到民国,大体上都是实行两税制。我们的小皇帝就算玩出花儿来,也不过是在租税问题上改变。所以大家放心,他不会造自己的反,革自己的命的。
  2、关于文中的士绅一体化,其实是借鉴了一些雍正的制度。但是正史上肯定不叫这个名字,类似是这个意思。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制度,没有推行下去!当时雍正仅仅让田文镜在河南做了试点,田文镜属于比较有才干的臣子,背后又有雍正这个铁腕皇帝撑腰,所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引起了激烈的反抗,最后田文镜去世后,这个政策就不怎么执行了,到了乾隆那败家子,干脆就废掉这些东西。
  3、这章里很多东西都有历史原型,可能最出名的就是张居正改革。事实上,这些改革都是嘉靖年间就开创的,经过多年沉淀,张居正掌权时大力推广。其实叫改革,不叫变法,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对比一下之前,就会发现这次改革很多问题都只是隔靴搔痒,比如宗室,历史上的嘉靖宗室改革仅仅是约束了一下宗室们的开销。别说商鞅变法,就连王安石变法也是大大比不上。
  这两章写的实在太累了……明天继续嗷


第54章 风起
  李乘风原本是雄赳赳气昂昂抱着必胜的心情去找小皇帝; 结果到了门口他便开始犹豫了。毕竟从万寿节那天开始,二人就没怎么见过面; 究竟要说什么呢……
  在门外徘徊了好久; 直到黄锦叫他,李乘风才反应过来。
  “哎呦喂!我的真人啊,皇上在里面都等你半天了; 怎么就是不进去呢!”
  “啊?皇上知道我来了啊。”李乘风有些讪讪道。
  “您刚到; 皇上就看见了,奴才早就说要去请您,但皇上还一直不让; 这是看外外面风大; 怕您着凉; 这才吩咐奴出来。”黄锦心中纳闷; 也不知这两人是打什么哑谜。
  跟随着黄锦进殿,只见朱厚熜端端正正的坐在龙椅上,神色紧张的看着自己。李乘风见他紧张; 心中就更慌了,勉强的行了一礼; 起身后与小皇帝面面相觑。
  “你……”二人同时开口。
  朱厚熜面皮微红; 不自在的咳了咳:“你先说、你先说……”
  李乘风也停顿了一下,努力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组织了会儿语言,开口道:“贫道在元恩宫中听说了张大人的奏章,记得曾经也与皇上聊起过此事; 当时不是说好我们先统计人口,剩下的之后再谈吗?”
  朱厚熜刚开始还心中雀跃,结果越听脸越黑,有些生气道:“你来就是为了跟朕说这个?”
  还在滔滔不绝的李乘风一愣,“是啊。”不然呢?
  强忍下怒气,朱厚熜冷硬道:“是内阁那帮人去找你的吧,不必说了,朕意下已决。变法的之路,势在必行!”
  “变法的之事向来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如今虽然国家无战事,可北方尚有蒙古虎视眈眈。士人免税从古开始已经持续了千年,陛下想改,难如登天。”李乘风继续苦苦相劝。
  可这次小皇帝似乎不再听他的:“正是因为难,朕才要去做!当年朕再藩地的时候,就见过太多世家大族欺上瞒下,明明那点钱对他们而言就是九牛一毛,却还绞尽脑汁的抗税。如果是平时,朕可能会选择徐徐图之,但如今不同。”朱厚熜神色狂热:“好不容易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