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女相_汇金-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后情况便成了二人独处,如同幽会一般。
  这白日过完,李漱还吵着要看看长安夜景。
  房遗玉听后当场脸色大变,未有丝毫犹豫,直将李漱抱回车辇,这才长舒口气,半日下来,房遗玉已被李漱折磨得不行。
  李漱坐于车辇中满脸兴奋,将头探出窗子道:“皇婶,下次我们再一起玩呀!”
  房遗玉闻言桃眸一翻,没好气的想着:“我脑子被驴踢了,我才跟你有下次!”
  满是疲乏的回至家中,迎面便对上一阵怒斥。
  “死丫头,为父还当你们兄妹改过自新了,却没想到狗改不了吃屎,又去那销金窟里破财了?”房玄龄这一通怒斥,险将房遗玉给震的跪下。
  房遗玉看着没好气的房玄龄,眨着眼睛,纳闷道:“爹,我们也没做什么啊?”
  “敢做,还不敢当?”房玄龄闻言气的三尸神暴跳。
  卢氏在旁侧拉住房玄龄道:“玉儿不怕,这都小事,无论你跟你二兄谁看上那清倌人,都可迎回家来,将事情同你父亲道明便可!”
  房遗玉有些摸不清头脑,详细了解之后才回过味来。
  也清楚如今京都,那些传闲话的贱人们是多么的不要脸,多么能信口开河。
  有人云,风流才女房遗玉于今日正午,为会花魁柳如丝,横扫文林,以两首示爱之词,博得美人芳心,临了还豪掷千金,为其赎身。
  再有人云,风流才女房遗玉于早先英雄救美,柳如丝念念不忘为其自梳,日转星移,二人感情愈发深厚,房遗玉终于今日以两首情诗,向柳如丝正式求爱,为其赎身。
  还有人云——
  总之各人各有各的说辞,各不相同,可却是有着几个相通之处。
  首先,房遗玉去了聆音阁;其次,房遗玉吟了两首情诗;再之,房遗玉为柳如丝赎了身;最后,房遗玉因此事又多了个雅号‘风流才女’。
  这般推理一番,房遗玉在聆音阁到底做了什么好事,不难琢磨。
  刚巧唐太宗今日刚同房玄龄商议了房遗玉的婚事,表示他不反对房遗玉嫁给李元嘉,也同意房遗玉同李月婉磨镜。
  房玄龄当时听了那消息,呆立半晌,唐太宗都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些什么?连忙表示感谢,心中却是肯定,定是房遗玉使了什么办法,将唐太宗说服,心中也是颇为兴奋。
  PS:求推荐求收藏!


第210章 典礼开始
  房玄龄近日来没少为房遗玉的婚事忧心,一面是跟唐太宗的婚约,一面是对任城王李道宗的承诺,二者皆不能得罪,若是能够平稳解决,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然而还没等房玄龄高兴多久,便听闻房家兄妹逛青楼的消息。
  房玄龄起先是不信的,可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他自是不得不信,想着李元嘉和李月婉的事情刚刚解决,房遗玉又抬出一个柳如丝,岂不是成心给他添堵嘛!
  胸腔怒焰憋于一处,只待房遗玉归家时,一同爆发。
  房遗玉听闻缘由,大感委屈,一副冤死我了的表情,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尽道明,这才止住了房玄龄的火气,同时也因房遗玉之言听傻了。
  一亲王一公主带着一郡主,去那青楼画舫?
  牛逼,却也令人无语!
  而卢氏则在旁侧高声叫好:“成人之美,不愧是我房家儿女,韩王和月婉也是好气魄,但二人所为还是欠缺,若换做你爹去那种地方,为娘当即便杀进去,将他提溜出来,让他颜面扫地。”
  房玄龄闻言讪讪道:“夫人说的什么话?老夫对那风月之地可是鄙夷的很,才不屑去!”
  卢氏对他翻了个白眼:“话赶话说到这了,说个话都不行吗?”
  “行行行,你怎么说都行,唯女子——!”房玄龄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掉头走了。
  房遗玉见状暗自窃笑。
  贞观十一年,农历三月七日,此日必将载入史册。
  大唐的阅兵典礼便在这日进行。
  根据先前指定的流程,十二万大唐雄师将于这日,自京都东门春明门入内,沿朱雀大街,直达太极宫正前的顺天门,接受唐太宗检阅,而后环京都一周,除去异邦使团外,也要让大唐的百姓们见识见识大唐军威之强盛,远胜从前任何王朝。
  这日天刚刚亮,随着日头逐渐升起,唐太宗与一众大臣以及异邦使团来至顺天门的城墙之上。
  顺天门位于太极宫的南端正前,有着继往开来之意,是太极宫最重要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正对应九五之尊。
  顺天门前正是朱雀大街,南北宽五十丈,东西长近两千丈米,地面皆由特殊工艺制造的白石板铺成,朱雀大街之大,足够容下数十万人于其中游行。
  整条朱雀大街看着恢弘壮观、浑然天成、极具气势。
  唐太宗站于城楼,扫视着眼前的朱雀大街,雷目之中尽是自豪,站于他旁侧的皆是异邦使团,见之此景,纷纷心作他想。
  大唐的繁荣他们早已见识,可强大毕竟只是传闻,到底如何,谁也不了解。但能身为使节,作为各国的代表,他们自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对本次典礼的目的,各是心中透彻,却也皆感意外,令他们琢磨不透。
  原因便在于他们之前没收到任何关于典礼的消息,一般而言,这般大型的示威活动,需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准备,唯有那般,才可将一国的强大展现。
  可大唐并没有,在事先各国使团并未获得任何消息,只知道这是唐太宗临时起意,要举办一场大型典礼。
  这做法不得不令旁人浮想联翩,以及不安。
  此做法充分展现了大唐的一种自信,一种不需任何准备便能挥师前线的自信。
  那可是十二万军卒,大唐于短短几日便能聚起这十二万劲旅,敢问实力是何等强横?即便是些散兵游勇,这等数量也足以令天下震惊。
  大唐这般近乎玩乐的决定,令异邦使团纷纷为之胆寒起来。
  唐太宗对此次典礼相当重视,向旁侧的李靖问道:“士兵们何时前来?”
  李靖也如唐太宗无二,同是一脸严肃,抬头看了看耀阳的位置,估算一下时间,沉声道:“快了!”
  李靖话音刚落。
  砰——
  砰——
  砰——
  这传来的声音类似于鼓点一般,由远至近,节奏有序,震撼心神。
  众人起先还当是什么鼓声,可随着声音逼近,纷纷失色,这绝非鼓点。
  这是行军的声音,是十二万军卒的脚步声汇聚一处。
  十二万军卒的这种整齐步调,犹如击节奏乐一般,比之击节打鼓更是令人心生震撼。
  人未至,声先来,已然将场面镇住。
  李靖对唐太宗低声介绍:“这便是所谓的兵贵先声!”
  唐太宗心中大笑:“好个兵贵先声!”
  他对此是相当满意,抚面笑道:“可是那丫头想出来的?”
  李靖颔首笑道:“也只她能想出来!”
  兵马未至,可听这步调,一支整齐的部队已然于众人脑海之中浮现而出。
  可不多时,他们便明白先前错的有多离谱,那步调声虽是一致,可这脚步声分明是从各个方向汇聚来的,令人闻之色变,这军队并非一支,而是无数支。
  “快瞧,这有,那里也有!”各种惊疑之声于异邦使团中,漫延开来,纷纷难掩心头震撼,探头远望。
  参加检阅的部队并非聚集一堂,而是由十支劲旅组成,分别是各种类别不同的部队,自春明门过来的是步兵,从延兴门来的是盾卫,金光门来的是弓弩手,开远门来的是骑兵,余下各类兵种皆由长安的不同城门汇聚于顺天门前的朱雀大街。
  十二万大军分成十批,兵种不同,路线不同,可却能发出一种步调,其中默契难以想象。
  整座皇城也因这种默契步调而颤动起来。
  于顺天门楼上的众人,皆能感受到脚下那不时的颤抖。
  别说什么异邦使团,便是唐太宗自己也懵了,没想到大唐雄师竟能做到此处。
  李靖将身前令旗抓起,用力挥动,鼓手见状敲动战鼓。
  十支军队随着鼓声变阵,合十为一,汇聚一起,成队成列,形成一片黑压压的长阵,这般强盛军容,威风士气,如黑云压城一般。
  当这十二万军卒全部聚于朱雀大街,步调仍是保持一致,即便是骑兵的战马,也未有丝毫慌乱。
  鼓声愈发急促,愈发响亮。
  直到发出三声惊天巨响后,才戛然而止。
  于这鼓点停下的瞬间,步调也散去无声。


第211章 吓破胆子
  天地间的一切似在那一刻静止,撼动天地的鼓点,震撼人心的步调,皆在先前那一刻消失无踪。
  经这般突然变化,军容依旧整齐,十二万军卒无一人发出异常声响,更无甚喧闹之音,队伍成一列列一行行,宛若无数条笔直的黑龙汇聚而成。
  此时此刻,便是蝉鸣鸟脆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唐太宗见状呼吸有些急促,目**光,拳头紧握,努力地控制住他激动的情绪。
  便是李靖、李勣那些南征北战,沙场点兵,且有着充分心理准备的老将也见之色变。
  那些各国使团的使者们更是一副瞠目结舌的表情,都看的痴傻了。
  李靖近前一步,来至城门楼边缘,高声喝道:“行礼,向陛下致敬!”
  唰——
  众将士们将手抬起,仅是一抬手动作,这十二万军卒亦是做的整齐如一,从每人身上发出的轻微声响,竟汇聚成了惊天巨响!
  而后那整齐的拔刀声共同发出,动作整齐一致,声响合一,并无丝毫杂音。
  于耀阳的照耀下,刀锋散发着无尽寒光。
  刀尖朝天,立于鼻前,向唐太宗所在的方位行注目礼,而后再整齐收回。
  随后,十二万军卒齐声开口:“大唐千秋万载,陛下万寿无疆!”
  十二万军卒的嘶吼,震天撼地,震耳发聩,威武无匹,尽是杀伐之气,只凭威势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令敌人产生无法与之抗衡的念头。
  顺天门城楼上的异邦使团们尽是大惊失色,沉浸于惧怕与骇然之中。
  胆小鼠辈更是吓得慌了神,腿脚不听听使唤,与旁侧之人对撞一起,瘫软于地。
  唐太宗神情亢奋,面目上散发着潮红,纵横四海,所向披靡的豪情于心中萌发,情难自控,仰天长啸:“威加海内,谁人可挡?”
  而后唐太宗回首望了眼身侧的异邦使团,他之眼神犹如耀阳一般炽烈,目光所及,无一人敢与之对视,尽皆垂下头颅,只觉后心发凉,几难以喘息。
  这些异邦人终于明白为何大唐能成海内雄主,拥有这般强劲实力,谁人可与之相抗?
  于使团中不乏一些图谋不轨之人,可当他们见大唐军威至此,尽是为之慌乱。
  拔灼自视甚高,之所以敢在大唐猖狂,便是因他压根不信大唐国力比薛延陀强上多少,薛延陀拥兵二十余万,尽是些弓马娴熟的猛士。
  可今日见大唐这十二万军卒的表现,拔灼方知他乃井蛙语海,可笑至极。
  拔灼往日里不知天下之大,不了解大唐强盛,今日亲眼得见,自是吓得脸色凄白,哪还有半分傲气?
  松赞干钦同是这般,他虽知大唐强大,可哪曾想过大唐竟然这般强大,如此神兵,屠灭吐蕃岂不手拿把掐?
  松赞干钦的心中更是对芒布杰尚囊万分感激,感叹芒布杰尚囊着实是真知灼见,深谋远虑,果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