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女相_汇金-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至于房玄龄整日饮用,视之珍宝,无论谁来,都不舍得拿出招待。
第266章 公之于众
房遗玉知房玄龄如此倒是喜的很,多喝茶水,对身体大有好处,巴不得房玄龄天天喝呢!
然而今日却是特殊,房杜二人的关系向来亲近,分列左相右相,政见却是一致,一人善谋划,一人善分析,二人配合起来,相得益彰,同为唐太宗的心腹臂助,属于一条绳上的蚂蚱,也就他有资格让房玄龄拿出这极品的碧螺春来。
“女儿见过父亲,拜见叔父!”房遗玉向他二人作揖行礼。
房玄龄微微颔首。
杜如晦却是笑道:“侄女这奇思妙想,皆是令人惊叹,单拿这碧螺春来讲,其滋味远胜世间饮品百倍,只是不知要从何处购得?”
说话间,仍是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
房遗玉忙道:“此乃友人相送,如今市面上并无售卖,再待些日子,两市应是买得到。侄女那还有些许,叔父若不嫌弃,稍后可带回府去!”
杜如晦闻言笑的双眼眯成一条缝隙,他们两家,亲如一家,没必要客套,笑道:“若是这般,那叔父我也不拿捏了,侄女且坐下说话!”
房遗玉点头一笑,跪坐旁侧,先前还当杜如晦是来房府串门的,如今看来,却是寻她有事了,便问道:“不知父亲、叔父,可是寻遗玉有事?”
杜如晦一张俊脸和气笑道:“此事关乎我大唐基业,叔父这就不跟你客套了。侄女,叔父此来,是为那造纸术。前因后果,已从你父亲那得知大概。这般惊世发明,若是成为谋利工具,着实有些暴殄天物。”
房遗玉听杜如晦说起造纸之事,会心笑道:“侄女也是这么想的,故而将林以佑说服,使其将纸张价格控制,并将那店铺开设于长安县,而非京城之内。”
杜如晦颔首称赞:“侄女这份心思,叔父自是察觉。只是,难道侄女不觉这般还不够吗?这几日里,叔父我整日命家丁前去购买,却也仅买到五张而已。这新纸在京城都供不应求,更何况远处?”
“你虽有心造福万民,可此举也只能造福京城,莫说江南那些偏远之地,便是近邻州府,也难以顾及,又谈何能造福万民?”
房遗玉微微点头,并未辩驳,因为以目前情况来说,杜如晦说的却是事实:“那依叔父之见,该当如何?”
杜如晦沉声道:“正如当年蔡侯一般,将这造纸技术公之于众,与万民共享,如此这般,大唐会有千万家作坊,生产贤侄所造纸张,也能于最短时间内,造福寒门学子。”
房遗玉闻言怔了半晌,瞧杜如晦的眼神都变了,有种看傻哔的意味,同时也在心中暗自琢磨:“为何这些大儒都这般大方?如此绝密的技术,不将其藏着掖着,却总想公之于众,为百姓谋福。”
“难道他们就没想过,一旦这技术公开,并非只有唐人得利,于大唐境内的百万夷人也会掌握此技。就杜如晦这海纳百川的气量,和唐太宗有的一拼,瞧老爹那样,也应是赞同的!”
杜如晦被房遗玉盯得有些难为情,轻咳一声道:“是否叔父所言,哪里欠妥?”
房遗玉当即决定将这位大唐名相教育一番:“何止欠妥,简直是大错特错!”
“休得无礼!”房玄龄闻言皱眉,呵斥一声。
杜如晦却是不以为意:“无妨,房兄可让侄女畅所欲言。所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或许还有咱们没考虑到的地方!”
杜如晦这般说来,倒是让房遗玉感到意外,心中也是赞叹不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话谁都会说,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毫无疑问,杜如晦便是一个。
房遗玉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先年蔡侯将造纸技术公之于众,侄女便觉他那做法有误。确因其故,使得造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可与此同时,也使得造纸术被敌国习去。好在以当时技术,即便经过蔡侯改良,其成本也是昂贵的很,故而难以普及,未曾铸就大错。”
“然而侄女与林以佑所创技术却与之不同,这新纸成本极其低廉,可说前无古人,后也难寻来者。若是将此技法传扬,非但是我大唐受益,就连周遭的异族同样能够受益。若是被其掌握这等造纸技术,就等于能够更加容易的学习我大唐技艺文化,更快速的发展壮大,岂不是等于为大唐树立强敌?”
房遗玉看着沉思中的二人,继续说道:“在去年的时候,侄女就曾告诉过陛下,有的东西能够共享,譬如大唐文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我大唐有着莫大好处。但有些东西却是需要严防死守,譬如兵甲锻造、工农技艺,加之如今纸张,这些大唐立国根本的技艺。”
房杜二人倒是听懂房遗玉的意思,虽说也觉有理,可还是有些不在意。
房玄龄率先反驳道:“便是让夷人学去又何妨?大唐强盛无匹,便是他们的一切与我大唐等同,也绝不会是我大唐敌手。”
“话虽如此,可父亲、叔父,你们认为有必要吗?”房遗玉不禁提高嗓音:“大唐本就占据优势,为何还要让夷人与我等持平?单拿兵甲来说,我大唐武器无坚不摧,盔甲坚韧强悍,故而我大唐雄师百人可战三百人,却不折一人,若敌人拥有与大唐相同的兵甲,大唐百人虽说也可破敌三百,却要付出牺牲数十人的代价,这是何苦来哉?”
“造纸也是如此,且拿高句丽与百济来说,将其平定是陛下的最大心愿,故而大战在所难免。若是将这造纸技术公之于众,必会被其学去,且大肆推广,而后其百姓人尽能学到知识,受到文化熏陶的百姓之中难免会出现些许非凡人物。还是相同的话,虽说我大唐不惧,可却没必要自找麻烦!”
此番言论,说的实在,房杜二人也不得不颔首赞叹。
杜如晦却是不死心,坚持道:“侄女所言确有道理,然而古人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267章 解决之法
“若将此技术公之于众,叔父不否认其会为大唐带来些许危害,可却也能让我大唐万民得到好处,绝对是利大于弊,这也是叔父我执意要将造纸技术传扬的原因。”
“为父我也是这个想法!”房玄龄这时也在旁侧插话道:“单凭你那作坊,怕是再过上百年,也难以让我大唐百姓用上新纸。”
房遗玉闻言恍然,他二人并非没想过造纸术会被夷人学去,只是在轻蔑夷人的同时,也认为除去将造纸技术公之于众,再无别的办法,使新纸传遍天下,故而才有先前权衡利弊那一说辞。
房遗玉摇头一笑,继续道:“难道父亲和叔父就没想出左右兼顾的方法?”
“左右兼顾?”房杜二人闻言大为疑惑。
“没错!既不用将技术外传,还能使得大唐学子都可享受到同等待遇。”房遗玉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快点说,你要是有好办法,就别墨迹,小心老子揍你!”房玄龄着实心急的很,干脆用起了老子打孩子的权力。
房遗玉脖子一缩,也没敢抗议:“我们可以开设连锁作坊,先培养可信之人,令其掌握造纸工序,而后再分散于大唐各州,开设大型作坊,只负责生产,不做买卖。而后再于各地择选知名商贩,由其将新纸贩卖各地,只要作坊多起来,自是不用担心新纸难以传播。”
房遗玉将她前世见过的经销手段,逐一说给房杜二人,超前的知识将其听的连连颔首,就如私塾里的孩童一般。
房杜二人都是当世顶尖的谋士,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并不亚于唐太宗,虽说房遗玉话中那些当世未有的词汇,令其有些发懵,可凭其智慧,也能猜出个大概,也算是搞清了房遗玉的意图,面上尽是带有震撼。
房遗玉看着二人神情,心中嘿嘿一笑,着实有些得意,任凭老爹和叔父是史上有名的了得人物,面对眼下这些超前知识,也得需要慢慢消化,索性不再言语。
房杜二人也非等闲之辈,不多时工夫已然回过神来,对视一笑。
杜如晦先开口道:“原来侄女对此事已然智珠在握,倒是我们瞎操心了。只是陛下隆恩,如今已破例让侄女步入仕途,按我大唐律法,断不可经商。此事虽说干系甚大,可为了不遭人诟病,侄女还是要多加注意,只出谋划策便可,莫要牵涉太深。”
杜如晦还不知房遗玉已经得到了唐太宗的许可,担心房遗玉深陷其中,对她日后不利,故而加以提醒。
房遗玉也不好跟他明说,微微颔首表示顺从。
加之房遗玉向来对钱财无甚兴趣,若非此事关乎大唐昌盛,以房遗玉的性格,断然不会在此事上劳心费力。
杜如晦着实有些感慨,转头对房玄龄道:“生女当生房遗玉,你我二人多年来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寒门学子,拥有出将拜相的机会,却始终无果,然而今日却是令嫒为我等带来希望。”
房玄龄有些得意,但随后却道:“此事并无这般简单,单从目前来看,咱们也只是近了半步,毕竟纸张可不能自带知识!”
房玄龄的话不说明,还当房遗玉听不懂。
然而他却不知,此时房遗玉的心中如明镜似的,明明白白,只是房遗玉有些没料到,原来房杜二人都是她的同道中人,志在扶持寒门学子,打压世族门阀,使得大唐摆脱对世族门阀的依赖。
“不若造个大唐书馆?寒门学子若无钱买书,可令其至书馆中去!”房遗玉顺着房玄龄的想法,细想一番,廉价纸能加速文化传播,可却不能自带知识,然而书籍可以。房遗玉从前上大专的时候,没钱买书就去学校图书馆借阅,省钱的很。
“大唐书馆?”房杜二人闻言皱起眉头,心觉郁闷,他们在当世可是一人之下的人物,然而如今在房遗玉的面前,却如庄稼汉似的,什么都搞不明白。
“臭丫头,大唐书馆是什么玩意?给你爹说清楚!”房玄龄感觉自己很没面子,大有取家法抽房遗玉的念头。
房遗玉忙解释道:“便是收藏书籍,供学子阅览的机构——可让寒门学子随时入内,完全开放,再于其中备好桌椅,供学子入内借阅学习,如同为其创造一个学习环境,又给了学子们丰富自身的机会。”
房杜二人的神情,在房遗玉道明意图后,彻底被震的呆滞。
房玄龄低呼道:“此事只要陛下舍得花钱,完全可行呀!”
杜如晦也点头道:“没错,愿抄书学习之人,必是力求上进的学子,给其一个机会,等若为我大唐造就一个勤奋上进的官吏种子。”
“此策甚好!”杜如晦的眸中射出犀利光辉,看着房遗玉感叹道:“着实了不起,了不起啊!房兄生女如此,当真是羡煞旁人。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进宫,与陛下商议!”
言罢,人便随之站起。
“暂且不急!”房玄龄倒是恢复了冷静:“大唐地域辽阔,若是建造书馆,各地加之,少说要建造数百处,一处存放书籍数千种,且需印上百份,才可满足诸学子需求。数十万册,这是何等惊人数字?大唐近年虽说昌盛,可国库钱物怕也吃不消。这般大事,不该草率决定!”
杜如晦听房玄龄道明其中关键,神情忽而一变,稍作沉吟,重新坐下:“房兄说的是,是我操之过急了。”
“钱财无需担心,咱们大唐并不缺少这些费用。”房杜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