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女相_汇金-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近侍缓缓展开信纸,高声念道:“二月十四日,开路大将云麾将军房遗玉,率军八千抵达胶郅谷,突厥大军八万,闻讯来击——”
话音未毕,战报已被旁侧一人挥手夺去。
唐太宗嫌近侍读的太慢,先行将战报抢去,拿于手中细看:“房遗玉退至兰玉岭驻扎,突厥驻守险地胶郅谷,意图抵挡我军主力部队,三日后,房遗玉火烧战马冲阵,以六人伤亡,歼灭突厥八万大军,龟兹举国混乱,兀庵宁惊吓归天。房遗玉许之以利,龟兹新王归降。突厥大汗赫乞隆受我大唐军威,携众部向西逃遁,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于同日献交河城归降!”
唐太宗被这份战报彻底震住,似是难以相信这份战报的内容,反复看了数次,面色严肃。
这可将殿下众臣给急坏了,此番出征只能胜不能败,大唐如今威震四夷,关键就在于不败,自唐太宗登基之后,大唐对外战绩尽是全胜,且敌人尽非善茬。
无论是高昌、吐蕃还是东突厥,都是些威震一方的敌手,而大唐却将其收拾的跟儿子似的,可谓是无人能敌,故而天下万夷才敬服大唐,惧怕大唐,对于大唐的沃土,才不敢产生半分染指的想法。
可若大唐今朝败退,那外邦的忌惮之心,也会随之消失,甚至产生大唐不过如是的想法,那必将导致天下大乱。
这并非是他们怕了,以大唐如今的实力并不惧怕任何来犯之敌,只是诸位大臣并不想白白浪费财力,打些没好处的战争。就如与吐蕃一役,若非房遗玉要求割地赔款,大唐必是得不到丝毫好处。
加之大唐正处于稳定的发展当中,若战事四起,将会导致经济倒退,合理处置四方关系,稳定发展才是大唐首要的任务,故而大唐必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要打谁才打谁,不然就不打。事先积累力量,在力量达到巅峰之际出击,将对手打杀,而后调整恢复,再度积蓄力量,等到重回巅峰。
这般做法,正是吸取了大汉时期的经验教训。
西汉是个与大唐一般强大的朝代,尤以汉武帝刘彻时期,只是因连年征战,不停的攻打匈奴,导致国库空虚,人口减半。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大唐能这般决策,自是充满智慧的。
故而大唐不能败,只有一直胜下去,大唐才能稳稳抓住战争的主动权,不至于步子乱掉。
第340章 朝中震撼
此时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尽是焦急在心。
尤以房玄龄,那近侍所念话语不多,却是说到关键之处。
那近侍可说:“二月十四日,开路大将云麾将军房遗玉,率军八千抵达胶郅谷,突厥大军八万,闻讯来击——”
此言虽没道清前方事态,也没表明结果如何,却是透露两点。
其一,房遗玉担任开路大将,其二,突厥出动十倍以上的人马对付房遗玉的龙武军。
房玄龄听到这个消息,怎还能忍得住,又怎能冷静下来,攥起拳头,后心直冒冷汗,面上且怒且忧。
房遗玉身为开路大将,明显是侯君集公报私仇,刚被委以重任就遇上超出十倍的敌人,敌我差距也太大了些。
长孙辅机是且喜且愁,他当然瞧出了房遗玉担任开路大将的猫腻,想着房家兄妹战死最好,可长孙家与大唐帝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也不愿大军战败,故而心情矛盾。
唯一大喜之人唯有储君李高明,这混账目光短浅,对大唐胜负全不在意,只要杀‘妻’仇人房遗玉战死,便是大唐败了,他也高兴。
正在文武百官急的跳脚之际,唐太宗终是有了反应,皱着眉头,沉吟半晌,忽地高声念出:“火烧战马冲阵,以六人伤亡,歼灭突厥八万大军——”
语气中尽是疑惑,显是对此不信,身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君王,唐太宗自是清楚歼敌八万的困难,更何况是在实力相差这般悬殊的情况下。
唐太宗一边念着,一边在案上翻出一块折叠的皮纸,将之于案上摊开,原是一副地图,其上几乎将大唐及周边国家的疆域,尽数勾勒,自也包括龟兹。
唐太宗根本没心思理会殿中群臣,自顾自地于图上摸索,指尖于图上慢慢移动,寻到了胶郅谷所在,终是发出一声惊呼,抚须笑道:“就是这,好地方,不错不错!”
唐太宗仰着脑袋哈哈笑起:“好,真好!”
接着唐太宗面露得色,看向魏徵:“玄成啊!你也太低估我大唐儿郎的实力了!哪用得上两月?朕那弟妹只用不到十日工夫,以六人阵亡的代价,全歼突厥大军八万,收复龟兹,吓得突厥西逃,占领交河城,她将我大唐雄风散布西域,真是痛快!”
唐太宗大喜之下,直接在朝上管房遗玉叫起弟妹。
听唐太宗这般一说,众臣尽是愕然,纷纷露出惊骇之色,难以置信。
唐太宗让近侍将战报,重念一遍,而后道:“仅以六人阵亡的代价,歼敌八万,此战真是痛快,真是痛快啊!”
魏徵也是动容道:“韩王妃手中的兵力不过七千,面对八万铁骑,处于劣势,在大军未至的情况下,收复龟兹,吓得突厥西逃,占领交河城,降服突厥叶护,此战她是如何做到的啊!”
唐太宗畅快大笑:“兵法有云,出奇制胜,朕这弟妹自有取胜之道,想朕十数年前,不也是以少胜多,大破窦贼王贼于虎牢关吗?”
魏徵轻轻颔首,心中震撼,难以言语。
虎牢之战可谓是唐太宗毕生战役之中,打的最为出彩的一仗。
昔日唐太宗在攻打洛阳之际,将郑帝王行满困于洛阳,夏王窦建德领兵十余万,前去营救,连克数城,来至虎牢之东,因大唐主力部队需要围困洛阳,唐太宗腾不出手中兵力迎击夏王。
故而召来部下商议,部下众将多是主张退避,而唐太宗却力排众议,下令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关,阻止夏王军队向西进犯。
在这危机关头,唐太宗亲率三千骑兵抵御夏王十万大军,与之决一死战,终是功成,以三千玄甲军大破夏王十万部众,取得胜利。
房遗玉此战的精彩程度远不次于当年那虎牢之战。
房玄龄不再忧愁,抚须轻笑,面带得色。
长孙辅机则是一脸震撼,面上颇有几分怪罪侯君集的无奈。
至于李高明则是嫉妒忿恨于表。
唐太宗喜不胜收,乐个不停,拿起战报反复阅览,似乎那仗跟他打的似的。
“今天就到这了,退朝!”唐太宗一挥手,抓起战报,直奔内廷而去。
刚入御花园,就见李元嘉伴着宇文皇太妃、长孙皇后在园中漫步,纳凉。
在房遗玉出征不久,唐太宗便让人去韩王府将李元嘉给请回来了,只是李元嘉却以代替房遗玉敬孝为由,屡次拒绝。
最后还是唐太宗气急,孝敬岳父岳母却是应该,可宫里的亲娘和皇兄皇嫂就能不管了?他拿房遗玉当半个闺女看待,亲弟弟却这么不顾家?
故而唐太宗亲自杀上韩王府,说宇文皇太妃想儿子了,你若不回去,朕也只得将你绑回去了!
李元嘉也觉自身做法欠妥,故而搬回了宫中别院。
唐太宗在远处叫喊道:“元嘉,瞧朕给你选了个多好的王妃,真是厉害,连朕都吓了一跳!”
李元嘉闻言巨震,本想跑上前去,然而抬头看了眼宇文皇太妃,实在觉得有些难为情。
宇文皇太妃会心一笑,点了点头:“去吧!”
李元嘉面上着实有些难为情,已然几月没收到房遗玉消息,刚为人夫的他,每夜独守空房,怀抱中少了房遗玉,实难入睡。
这几个月来那对房遗玉的思念,无法休止,此刻终是战胜一切礼教,顾不得修身,快步向唐太宗跑去。
“皇兄,莫非是有玉儿的消息,什么情况,她怎么样了?”
唐太宗见李元嘉这般心急,也不戏弄他,直将房遗玉的战果一一道明:“在侯大总管的主力部队还未抵达之前,你那王妃不但全歼突厥八万大军,且兵不血刃收复龟兹,吓的突厥大汗西逃,连突厥叶护也向她献上交河城,此番征伐西域,她仅以七千军卒,便完成了朕交代给十二万大军的任务。可以说,此战打的无比漂亮,她几以一人包揽战功,连侯将军那行军大总管都远远比不得她!”
李元嘉闻言大喜,为他爱妻有这般成就而感到开心喜悦。
第341章 君臣嫌隙
宇文皇太妃听了也一个劲夸房遗玉有本事,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就如平阳公主一般,同时还道:“玉儿某些方面比男子还强,单说那性格脾性就比侯君集要强上许多,将来成就必会胜他。”
宇文皇太妃只是随口一说,却让唐太宗心头一颤,表情微微一变。他先前被房遗玉的战功吸引了心神,以致于忽略了细节问题。
重新拿起战报,看着开路大将四字,唐太宗眉头越皱越紧:“这到底是君集愿意重用房遗玉,还是存心设计房遗玉?”
唐太宗继续向下看去,比对着时间,想着侯君集过去的做派,面色愈发严肃:“君集为人极重颜面,怎会被房遗玉爬上头顶?这时间也是不对,房遗玉一个先头部队,怎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破突厥、收龟兹?除非二者距离过远,侯君集撵不上房遗玉,也阻止不了。可房遗玉又为何会将主力军远远甩开呢?”
诸多疑惑,逐渐于唐太宗的脑海中汇集,再逐渐清晰明了,答案自是跳了出来。
唐太宗面带严峻之色,道:“来人,去请房杜二相至甘露殿共商国事。”
甘露殿。
唐太宗坐于殿上,手中拿着几封战报左看右看,见房杜二人受召而至,便将战报传于二人。
“你们可发现这其中异常?”唐太宗左手食指轻轻击打着桌案,目光于二人面上不停扫动。
房杜二人相继看了战报,对视一眼,不肯言语。
“看来你二人也明白了,只是什么都没说?”唐太宗的表情愈发严肃,在得到宇文皇太妃无意间的提醒后,唐太宗立刻将侯君集传回的几份战报,反复看了几番,发现其中问题极大。
侯君集传回的战报多是介绍行军途中的琐碎,对军事部署只字不提,关于此处,唐太宗先前就觉奇怪,然而侯君集本是大唐军方第一人,也是他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故而也没太在意,唐太宗相信侯君集,不认为他会在选拔开路大将的小事上出现漏洞。
如今想来,这何止是漏洞,这其中有着大问题。
千里沙海被称之为死亡之路,侯君集不以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契苾何力作为先锋,却派遣一个从未去过西域,且年岁尚不足十八岁的女将,担任这般严峻的任务,其中必然存在问题。
一想着侯君集利用职务之便公报私仇,唐太宗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总以为侯君集只是脾气差了些,却是没想到他能做出这种事来。
“不知韩王妃与侯君集到底有何嫌隙,竟能令他这般不守规矩?”唐太宗说其不守规矩,已然可以看出他心中不满。
房玄龄近前一步道:“陛下可还记得年前,玄成举荐侯君集为相一事?”
唐太宗面色微动,想起那事,记得他当时还赞同侯君集为相,可房杜二人却百般制止,致使事情告吹。
唐太宗沉吟半晌,道:“看来你二人是对的,他气量太小,确实不可为相,此外——”
唐太宗看了眼房玄龄:“朕已决定将其召回,查问此事!朕知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