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女相_汇金-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实令他心中一惊,目光落于最末的小字上,那是几句房遗玉对侯君集为人的总结。
  “侯大帅智勇双全,是位难得的虎将,然其性格刚烈异常,居功自傲,行为不端,不甘于人下,常有不平之咏叹。”
  短短几句,唐太宗反复看了数十遍。
  八日后,侯君集率领大军班师回朝,唐太宗于朝堂之中接见众将,略作鼓励,命其退了下去。
  侯君集返回府中,正想找长孙辅机商议一番,如何对付房遗玉,却是意外收到圣旨。
  侯君集一跃而起,笑道:“定是陛下念我出征有功,封赏来了!”
  侯君集想到这,心头一阵狂喜,虽说他此番出征不尽人意,可也用四万兵马横扫了突厥大部,功劳也不少,便是让他为相也有可能,忙更衣迎那宣旨宦官。
  那宦官展开黄绸圣旨,朗声宣读。
  侯君集只听几句,便已惊得慌神。
  这道圣旨并非对他此番出征进行封赏,而是将他在平定龟兹后,未请奏朝廷便私自委派官员,肆意掠夺财宝,纵容麾下军卒行窃抢劫,将其于龟兹所犯罪状,一一指出。
  唐太宗更是在其中强调,要将他压入大理寺审讯。
  刚一宣完,厅内的侯家人尽数哭起,苦苦叫冤。
  侯君集听了他的罪状,登时有些傻了。
  “怎么会?不会的,不会的,陛下不能这么对我!不能,陛下怎么能这么对我?”侯君集性子刚烈,对唐太宗赤胆忠心,唐太宗对他也是万分荣宠,故而侯君集根本不信唐太宗会下这种旨意。
  侯君集脑海中尽是迷茫,身子僵硬,冷汗直淌,却也只能任由大理寺的差役,将他捆绑带走。
  待他神志清醒些时,左右看去,发现自己已然处于阴暗潮湿的牢狱之中。
  “不会的,不会的!陛下不能这么对我,我不信,我不信!”侯君集清醒之后又开始发狂大叫,踢打着监牢大门:“一定是你们假传圣旨想要害我,快放我走,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别叫了,朕来了!”唐太宗身着黄袍,来至侯君集身前,面色复杂的和他这位爱将隔门对望:“朕告诉你,那确实是朕下的旨意,无人弄虚作假!”
  侯君集瘫坐地上,又变得痴傻。
  从古到今,凡成大业者,无不历经万千磨练,而那些才华出众,顺风顺水之人,却多因承受不住一次失败,最终毁于自己手中,侯君集便是这样的人。


第357章 死不悔改
  侯君集出生卑贱,自幼遭人冷眼,故而对成为人上人极其渴望,自幼苦练弓马,修习兵法。
  年少时便已成为唐太宗的智囊,无数次随军出征,文治武功皆是不俗,故而不多时就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着重培养。
  侯君集自也不负唐太宗器重,多次献上良策,跃身成为天策府的骨干人员。
  唐太宗登基后,大赏有功之臣,侯君集的地位仅次于房杜、李靖、长孙辅机等寥寥数人,其后更是升任兵部尚书,年纪轻轻便成了大唐军方的首脑人物。
  可以说侯君集这一路上顺风顺水,并未受到什么阻碍。
  侯君集本就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性格,受到唐太宗这般器重,自是认为唐太宗没了他不行,他们君臣定会如史上那些明主能臣一般,留下一番佳话。
  对于房杜等人,侯君集的心里始终抱着对抗的态度,认为即便没有这些人,只凭他一人,大唐也会如现在这般强盛,甚至比现在还好。
  可唐太宗当下的态度却让他有些颠覆,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是谁,是谁在挑唆我们君臣关系?陛下,我侯君集对你的忠心做不得假,你为何要这般对我?”侯君集嘶吼着,泪水横流,委屈死了。
  “你对朕的忠心,朕清楚,可你这次做的实在太过了。朕知是因朕平日里待你宽容,过与放纵,才酿成这般祸事,你就在牢里好好想想吧!想想自己错在哪!朕改日再来看你!”唐太宗的心中确实为难,一是考虑到侯君集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是他倚重的心腹,可侯君集对房遗玉的态度,以及他在龟兹的所作所为,已然超出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使他难以忍受,没办法再视若无睹。
  尤以今日见到仍旧不知悔改的侯君集,唐太宗更知因他往日纵容,已然让侯君集的骄纵超出极限,故而决定小施惩戒,让侯君集明白他有些事能够忍受,可有些事是看不下去的。
  唐太宗想起了今日送来的,房遗玉的第二份奏折,长叹一声,心说若是人人都如房家父女一般,该有多好!
  唐太宗正要离去,却听侯君集大叫起来:“是谁?是房遗玉那个臭娘们告的状吗?这个混账,早知如此,在龟兹就该将她一刀砍了!”
  侯君集面目狰狞,想着他在龟兹的所作所为,只有房遗玉那些人了解,也只有房遗玉敢告他的状。
  恨由心生,大将身上那伏尸数十万的杀意,充斥监牢。
  “放肆!”唐太宗一听此言,回首怒喝。
  侯君集已是怒火攻心,认为他受到了莫大委屈,也不管什么尊卑,对着唐太宗吼道:“我没有错,那混账东西勾结龟兹,我杀她也应该——”
  当下便将房遗玉和邓化之间的‘猫腻’,通通道出,说到后来,更是歇斯底里道:“她那是卖国,通敌,罪不可赦——”
  侯君集对上唐太宗的双眼,面色更是苍白。
  唐太宗那双雷目之中,满是雷霆火焰,面目也有些狰狞扭曲了。
  “侯——君——集——”他的名字从唐太宗的牙缝中蹦出:“朕对你已是接连忍耐,你还不知悔改?真当朕不会罚你吗?”
  侯君集原以为说了房遗玉的罪状,唐太宗会知晓是非黑白,却不曾想起了反作用,心下更是气恼,认为唐太宗偏袒房遗玉,有失公允。
  见侯君集一脸不服,唐太宗从怀中掏出两本奏折,狠狠的摔在侯君集的身上:“这是她先后从龟兹送来的奏折,你给朕仔细瞧瞧!”
  侯君集的身子猛地一震,将头低下,看着两本奏折落于脚边,他捡起一本,正是房遗玉那本打小报告奏折,将侯君集的罪行罗列其上,他越看越恼火,双手用力,将奏折揉烂,吼道:“我就说是她——”
  唐太宗压下怒火,语气平和:“再看那本!”
  侯君集捡起另一本奏折,看了内容却是一呆,这本同样是房遗玉写的,可内容和前一本却是有着本质区别,这是为他求情的奏折。
  其中写道:“侯大总管官居兵部尚书,为陛下之臂膀,受陛下信赖,任将帅之职,却不以身正法报陛下隆恩,应以酷刑肃之,以正朝纲。”
  “然而龟兹远在西域,位置偏僻,易守难攻,幸在陛下圣明,授破敌之策,侯大总管奉行圣策,以谋略定龟兹,令我大唐震慑西域,若说功绩,侯大总管实有泼天大功。”
  “臣听闻古之明君,遣将出师,破敌必重赏,败军则重刑。若有功自是封赏,虽贪婪骄纵,却也施之荣宠,若败军自要定罪,虽勤勉自持,却也要重刑惩之。”
  “以古人观之,将帅之臣,廉臣少之又少,贪官数之不尽,侯大总管虽有大过,可若陛下收雷霆之威,降雨露恩泽,记其功劳,忘却其过,使侯大总管继续于朝堂为我大唐效力,其虽非清廉之臣,然陛下仁德,可使其惭愧自省,以此,可使负罪之臣,由内心做出改变。”
  这奏折是劝唐太宗不该对有功大臣轻加罪状,更何况古往今来,将帅之臣,廉臣少之又少,贪官数之不尽,侯君集也不过是其中砂砾,不必深究其罪,保其颜面,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房遗玉洋洋洒洒千字之言,尽是在为侯君集求情。
  唐太宗看着痴呆发愣的侯君集,沉声道:“如何,侯卿可有感想?”
  侯君集轻哼一声:“这娘们,跟她爹似的,一家子的伪君子——参我一本的是她,给我求情也是她,什么玩意,哼——我侯君集,才不领她的情!”
  “你——无可救药——”唐太宗身为一个心胸宽广的君王,竟被侯君集气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憋了半晌,将思绪整理一番,继续道:“房遗玉的前一本奏折是在陈述事实,尽臣子本分,另一本只字不提你害她之事,全心为你求情,你当她所图作何?她是不愿大唐失了你这位能臣,不愿大唐失了一位栋梁,还有房相,他明知你公报私仇,害他爱女,可却选择沉默,也是不愿我大唐失了你这位大将。”


第358章 离别之日
  “你向来只认为自己功劳卓绝,认为是他们针对你,却从不反思自身是否有欠缺之处,你为何就不能好好学学房遗玉,学学房相?他们父女皆有容人之量,为我大唐,可忍下你之过错,甚至不记恨你害她,为你求情,呵!一个二八女子,与你比之,你又做了些什么?”
  “除了发发牢骚,说说委屈,你今日身陷囹圄,也不知悔改,更是乱编一通捕风捉影的事情来害她,真当朕是个赏罚不分的昏君?你说房遗玉与龟兹勾结,别说你拿不出证据,就算你找到所谓的真凭实据,朕也不信,正如有些大臣说你居功自傲,存谋逆之心一般,居功自傲是真,可存谋逆之心,朕却不信,你——先反省吧!”
  唐太宗留下这番话,拂袖而去。
  先前得到房遗玉的求情奏折,唐太宗也觉房遗玉所言不虚,纵然侯君集千错万错也有功于大唐,若惩罚太重,让他在朝中难以抬头,对其仕途不利,故而也有心赦免。
  先前只要侯君集能说句服软的话,哪怕默不吭声表达不满,也能得到他的赦免。
  可侯君集非但不思改过,还跟他诬告起房遗玉,说房遗玉与龟兹勾结。
  这下可将唐太宗彻底给激怒了,姓侯的狭隘肚量,房遗玉宽宏大量,姓侯的居功自傲,房遗玉顾全大局,已然成了鲜明对比。
  唐太宗的宽恕之心,自是消散全无,此时只有一个念头,侯君集若是死不悔改,必然重罚。
  丘州城外五里庵。
  房遗玉、刘正则等人正与邓化一众告别,在他们身侧还有一个四旬出头的中年文士,面如冠玉,明眉皓齿,实可谓是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正是西域首任都护,乔师望。
  “乔都护,西域之事,关乎我大唐未来制霸丝路,日后就拜托你了!”房遗玉与邓化别过,又对这西域都护乔师望拱了拱手。
  虽说她那韩王府就是在乔师望手里买的,可她对乔师望的了解并不多,史上对乔师望的记载也很少,但从些边角资料中能够看出,他这个人还是挺称职的。
  史上的西域极不稳定,直至首任西域都护,乔师望的出现,情况才开始改变,他是庐陵公主的丈夫,大唐驸马,在任期间一边清扫西域反唐势力,一边稳定百姓,取得不错的成效。
  而现在更是如此,房遗玉对唐太宗用人的能耐着实有些佩服,自打乔师望出现,将她取代,首先做的便是提拔邓化为丘州刺史,对房遗玉先前定下的政策不做丝毫改动,而是照旧执行,只在官员的调用上做了些合理调动。
  故而房遗玉放心的很,知道唐太宗并未委派一个庸人,而是派了个真有才干的人过来。
  乔师望虽为文臣,却也是将军出身,在以往的战争中,曾立有汗马功劳,为人不像文臣一般惺惺作态,颇为豪爽,抱拳道:“弟妹放心,姐夫虽无大才,可也知按图索骥,只需沿用弟妹留下的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