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女相_汇金-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遗玉四人走回凉棚,正遇那行商起身离去,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那行商竟同房遗玉撞到了一起。
  猝不及防之下,房遗玉的身形微晃,险些被那行商撞倒。
  行商见状很是得意,瞥了房遗玉一眼,而后高视阔步的走了出去。
  房遗玉将手中摸到的东西藏于袖中,快步返回了座位,而后老爷子、中年男子以及房元明也都相继落座。
  老爷子迫不及待出言赞叹:“真想不到姑娘虽为女流,却是位急公好义的女中豪杰,老夫张仲坚,今日愿与你结为忘年之交!”
  张仲坚?房遗玉闻言神色大变,这老爷子竟是风尘三侠之首,被天下尊称为第一豪侠的虬髯客。
  房遗玉细细看了看张仲坚的身形,不禁咂舌,这张仲坚的岁数明显得七八十开外,可七八十岁,这副魁梧壮硕的体格?她此刻的心情都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但再想想,房遗玉也逐渐释然,若非张仲坚,又有谁能拥有这般强悍实力?
  或许张仲坚不如房遗玉那般身怀奇功,但经过七八十年的苦修,早已使他的精神与肉身合二为一,浑圆无漏。
  光是凭其对武学的痴迷,若是未达到如今成就,反倒是说不过去。
  房元明闻言更是惊呼出声,作为同辈人,他对张仲坚的威名自是更加了解,要知张仲坚可是在隋末时便已名震天下,他是想不到如今却能在此得见。
  当张仲坚自报家门后,那随行的中年男子也出言道:“伍天!”
  他不擅言谈,但如今肯报上名讳,显然也是认为房遗玉值得深交。
  “小女房遗玉!”房遗玉自也报上姓名,却未道出自家身世,毕竟对这些豪侠而言,大唐首相根本不被他们看在眼里,只有志同道合之人,才会被他们视为朋友。


第92章 铜盒宝册
  若非房遗玉那句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对了张仲坚的胃口,他也未必会因房遗玉的背景请她一小丫头饮酒,若非房遗玉救了那个被毒蛇咬伤的妇女,他也不会因房遗玉的背景而和她结交。
  休息片刻,房遗玉等人且要赶路,便不得不与张仲坚、伍天辞行,而他二人也并未挽留,毕竟江湖中人向来是好聚好散。
  待房遗玉整装待发,张仲坚冲她高声喊道:“丫头,老夫家在嵩山脚下,若有事需老夫帮忙,只要不违背仁义道德,老夫尽会应允!”
  “多谢!”房遗玉同样高声回应,能与张仲坚这等天下数一数二的大豪侠相交,自也是不虚此行了。
  至于伍天之名,房遗玉虽觉耳熟,却也想不起是何身份,但既然他能与张仲坚交好,想必也非凡人。
  直到策马走出很远,房遗玉从袖中掏出了个东西,那是她先前从那行商身上顺手摸来的,见那行商对其颇为看重,也不知有何作用。
  房遗玉的个性与白玉堂相差无几,对为富不仁的奸商厌恶不已,白玉堂早年时,便常拿富人家的宝物,用以赈济贫民百姓。
  而前世的房悠悠在追寻国宝之余,也常在那些富商家中顺手牵羊,做些隐姓埋名的善事。
  如今来到唐代,因为身份的转变,同房遗玉往来的人群,不是皇亲贵戚,就是贵胄子女,极难遇上商贾之流,而今日外出得遇一奸商,那根植灵魂的心思便又活络起来。
  房遗玉见那行商手中时刻提着个布包,便是在同那姑娘还价之际,依旧是这般,于是便猜测知他的布包中定是藏着什么好东西。
  适才在先前照面之际,故意与之碰撞,以便吸引那行商的心神,将其布包中的宝贝拿走。
  至于房遗玉险些摔倒自然是她装的,若不是那般,行商也不会因得意而忘乎所以,对东西被盗丝毫不察。
  被房遗玉弄到手的是一方铜制盒子,铜盒由把小锁牢牢锁住。
  房遗玉对这种小锁自是不屑,因为实在没什么挑战,要知前世那些精细无比的保险柜都被她随便摆弄,至于这种平安锁模样的小锁头,她就算闭着眼睛都能打开。
  将头上的金钗取下,仅仅只用了两三息的时间,便将锁给撬开了。
  将盒子打开,其中放着的并非房遗玉预想的重宝,而是本锦布包着的册子。
  “什么乱七八糟的!”房遗玉将册子拿出翻看,其中大多记载的是些杂乱无章的内容,四书五经应有尽有,只一两页便是换上一本,宛若盗版印刷,错乱的很。
  想到那行商紧张兮兮的样子,房遗玉还当是什么稀罕玩意,谁承想只是本奇怪的册子,她将册子前后翻看数遍,着实没研究出什么珍贵之处。
  而正当她好奇之际,却见不远处尘土飞扬,十余骑奔踏而至。
  房遗玉眼力过人,远远就见为首之人赫然是那早已离开的行商,心中若有所思,赶忙将盒子册子收起。
  直到那迎面而来的十余骑逐渐逼近,再与房遗玉等人擦肩而过,奔反方向而去。
  房遗玉见那行商的脸色慌张惶恐,心中更为好奇:“莫非他们发现铜盒遗失,故而回凉棚寻找?”
  房遗玉将盒子册子再次拿出,端详再三,着实摸不清这东西的宝贵之处在哪!
  或许册子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说不定,房遗玉这么想着,便将册子往袖中一塞,再叫名侍卫,命他携带铜盒抄近路,将铜盒丢至凉棚附近的显眼位置,并命他隐藏附近瞧瞧那行商的反应,再做决定。
  大概过了个把时辰,那被房遗玉派出的侍卫赶了回来。
  “如何?”房遗玉迫不及待的问道。
  侍卫如实禀报:“那商人见到铜盒先是大喜,但随后察觉铜盒中空无一物,登时慌了神,状若癫狂的询问凉棚店主及歇脚旅人,问他们是否看见谁动了铜盒!”
  房遗玉再度将册子从袖中掏出,再次认真看起,却仍旧没发现其有什么特别之处,心道:“那行商这般惶恐八成就是为了这本册子,可以断定这册子中藏着不为人知的大秘密,只是我察觉不出罢了。”
  房遗玉将这奇怪的册子再次收起,一路向东行进,过了两日时间,在当日傍晚,房遗玉一行抵达了洛阳。
  于洛阳城门处,房遗玉和她安排给那母女三人的马车侍卫汇合。
  在那马车旁侧,竟的站着位娇美少女,那姑娘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一头青丝散落肩头,身着粗布衣裳,虽说穿着朴素,但胜在肌肤似玉,白皙无比,容貌姿色更可谓绝丽,见者皆愿多瞧上几眼。
  那姑娘见房遗玉一行到来,脸色继而大喜。
  房遗玉虽觉这姑娘面熟,却想不起来从哪见过,无心多想,看向那马车侍卫道:“那母女三人如今怎样了?”
  然而不等马车侍卫作答,那娇美少女已欠身答道:“托房姐姐的福,娘亲身体已然好转,如今正于城内客栈歇息,若非房姐姐鼎力相助,武珝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房遗玉闻言大吃一惊,听这姑娘声音便知她是谁,但她先前时候满面黑灰,如今却貌比天仙,前后差距不可谓不大。
  房遗玉摇头笑道:“姑娘如今将那煤灰妆一卸,险些让姐姐认不出来。”
  房遗玉随口应付,却觉武珝这名字相当熟悉,脑中灵光一闪,旋即神色微变。
  武珝?那不正是女帝武则天的本名?莫非?
  莫非眼前这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娇美少女,便是那史上留名的千古女帝,是那个令大唐易号,心肠歹毒、六亲不认的蛇蝎女人?
  “敢问妹子是哪里人士?”房遗玉问询之际,小腿肚都有些打颤。
  武珝对房遗玉这一问着实有些错愕。
  房遗玉当然知晓武珝心思玲珑,怕她多想猜忌,赶忙解释道:“姐姐见妹子谈吐大方,举止优雅,想来并非出自寻常百姓人家,不知又怎会落得如此田地?”


第93章 变故
  武珝闻言面色忽转灰暗,弱弱答道:“妹子本是并州人士,先父武士彟也曾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得封应国公,我为武家次女。”
  “先父于年前去世,两位兄长为独吞家业,便对我母女三人百般虐待,娘亲不忍我与小妹继续受苦,便打算离家投奔娘家,然所携银两于途中用尽,不得已才采食野果充饥,以至于被毒蛇咬伤。”
  武士彟,武家次女,武珝!
  种种迹象无不表明眼前这娇美少女便是于后世威震千载的,女帝武曌!
  房遗玉强忍心中震撼,追问道:“可曾寻到娘家人?”
  武珝神色黯然,将头低下:“娘家中人早在数年前便搬离此处,下落不明。”
  “那你们母女——”房遗玉见武珝神情凄惨,想到她近年来的经历,心中不禁生出怜惜之情。
  无论眼下这少女日后如何狠辣,但如今却也不过是个可怜的小丫头罢了。
  先父早亡本就是大悲之事,与此同时更是受到了兄长虐待,母女三人因无法承受,适才不远千里至洛阳寻亲,然而亲人却又早已失去了音讯,其中滋味,着实令人难过。
  “房姐姐不必为我母女挂心!”武珝欠身再行一礼,展颜笑道:“妹子已与娘亲商议妥帖,于洛阳城内稍作歇息,便用房姐姐资助的银饼前往长安做些小生意。”
  “妹子深信天下虽大,却定有我母女三人的容身之所,更是相信,即便不依靠旁人,我也能生存下去,并且能够供养母亲和小妹。”
  武珝年纪虽小,但说话时眼中却充斥着坚定的神色,且带股不肯向命运低头,不愿向生活求饶的骨气。
  然而武珝本是国公之女,地位颇为高贵,若非被生活逼至绝境,又岂会生出经商的想法?
  当日夜里,房遗玉一行暂在洛阳休息下来,打算次日再继续动身。
  房遗玉此时立于窗口,抬头望着高挂于夜幕的皎月,想着自从她来到大唐后的种种变故,自有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因房遗玉的出现,历史的车轮早已跑偏,发生的种种变故,令人愈发琢磨不透。
  其中最大变故莫过于宇文皇太妃和长孙皇后至今健在,以及被她一手扭转的吐蕃和亲。
  对回绝吐蕃和亲一事,房遗玉对自己的判断自是深信不疑。
  虽说两国即将刀兵相向,必然会造成伤亡,但既然能让唐太宗开始重视吐蕃,那便不会再如历史一般,任凭吐蕃于青藏高原全速发展,再醒悟之际,吐蕃已羽翼丰满,为时已晚。
  况且以大唐如今的实力,吐蕃若是龟缩于青藏之上,或还有几分胜算,但若敢出青藏迎战,无异于自取灭亡。
  至于宇文皇太妃和长孙皇后缘何健在,房遗玉同李元嘉闲聊之际,倒也探出了些许内幕。
  房玄龄于贞观八年,被房家兄妹气的大病不起,太医署的太医们皆是束手无策,唐太宗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药王孙思邈的名头,遂将其请至长安,为房玄龄医治,果不其然,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唐太宗见孙思邈果有真才实干,便欲将此册封为太医令,却被孙思邈竭力拒绝,明示自己只有游历天下,见识万千疑难杂症,才可使其医术再做突破。
  唐太宗的思想开明,故而也未强求,只是命孙思邈顺带给宇文皇太妃、长孙皇后和李元嘉三人的气疾医治一番。
  纵然是孙思邈面对气疾这等病症,尚也无能为力,但却提了不少有效建议,并表示日后将全力攻克此症。
  次年,即贞观九年,孙思邈再入太极宫拜会唐太宗,并将他以整年时间没日没夜研究出的药方献上。
  孙思邈可谓医痴,遇上疑难杂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