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女相_汇金-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目的并非攻陷中原,而是打算将我们这九万大军歼灭,故而令陛下知晓吐蕃有能力对大唐造成威胁,当然也有与大唐结盟的本事。倘若松赞干布能做到此处,即刻便会向陛下上书请罪。”
“若是陛下因此震怒,遣大军复仇,那吐蕃则会遁入青藏,于高原同我军大战。若我军后撤,吐蕃又可挥师再至,这般反复,除非我军甘愿冒险,杀入青藏腹地,与之死战。”
“但如若这般,必是会影响到陛下西征北伐的计划,最后定是我大唐吃亏,故而松赞干布光脚不怕穿鞋的,并不担心迎不回芒布杰尚囊,更不担心大唐不与之结盟,而吐蕃刚好避开大唐这一强邻,便于攻占周遭弱国,继而蚕食诸邦,强大自身国力。”
“故而,侄女如今已可以断定,只若我军抵达松州之际,吐蕃当夜必会前来劫营,我大唐的失败自此而始,两国之争也自此而终!”
房遗玉双拳紧握,眸中闪耀着异样光彩。
PS:求收藏求订阅!
第122章 策与对策
李勣略带欣慰的看着口若悬河的房遗玉,可与此同时却又摇头苦笑。
他和唐太宗其实早已知晓当下一切,反而是房遗玉被他们瞒在鼓中。
吐蕃的意图瞒得了房遗玉,却是逃不出唐太宗的法眼。
唐太宗压根不信松赞干布所下战书的表面意思,身为大唐的统治者,他有那个把握,他也可以肯定,除非是嫌自己命长,否则没谁会对他统治下的大唐说出那番话。
虽未谋面,但唐太宗能够猜到,松赞干布绝非蠢货,更应是位智近乎妖的角色,否则也没可能在短短八年内,荡平叛乱,统一吐蕃,成为雄踞一隅的霸主。
唐太宗先前之所以对房遗玉的计策并未反对,一是因房遗玉之策确实可行,二是即便是他也没摸清吐蕃的真正目的,只是感觉吐蕃别有图谋,却并未道明罢了。
当日傍晚,唐太宗便召集了麾下心腹,将李靖、房玄龄、杜如晦、长孙辅机、李勣这五个位于大唐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唤去一同商议。
这般阵仗,别说什么小小吐蕃,便是万邦结盟,尚也无法奈何大唐。
李靖率先摇头道:“吐蕃之战书似有误导之疑,以老臣对松赞干布的研究,他绝非这般意气用事之人。”
长孙辅机紧随其后:“若非意气用事,那吐蕃定是另有图谋。他们八成是准备示弱以敌,令我军误认为他们对我大唐国力一知半解,继而生出骄纵自大之心。”
房玄龄也道:“小女便是受其误导,从而认定吐蕃是妄自尊大,殊不知这却是吐蕃的诡诈之策。臣料吐蕃之意图与战书应截然相反,他并非打算挥师中原,而是存心击溃我方前军。”
几人耗费数个时辰,抽丝剥茧,将吐蕃的目的,分析的一清二楚。
房玄龄最后恳求唐太宗等人莫将吐蕃的目的告知房遗玉,希望能够挫挫房遗玉的锐气,使她清晰认识到自身不足。
唐太宗、李靖、李勣等人皆已瞧出房遗玉之不凡,俱是对其有心栽培,故而纷纷应下。
但他们却是未有料到,即便没有他们的解惑,房遗玉仍旧凭借自身本领看破其中玄机。
“侄女,你是如何看破其中玄机的!”李勣对此着实好奇,唐太宗集思广益才得以摸清吐蕃意图,然而房遗玉却能一人看破,着实让李勣讶异的很。
“嘿!”房遗玉搔着耳垂道:“其实侄女在收到战书时,便发觉有些不对,虽说吐蕃是我们的敌人,但他们的统治者确实不一般,想来不会是意气用事之人。”
“先前因为摸不清松赞干布的真实意图,只得将其划为妄自尊大,近日倒是逐渐理出些头绪,摸透了吐蕃的真正意图,可是——”
房遗玉说到此处,不禁加重语气:“正因如此,我军此战必要取胜,且要大胜!既然吐蕃能针对我大唐设下此计,可见其对我国研究颇深,若非图谋不轨,又怎会如此?”
李勣若有所思,命房遗玉退下。
观其背影,李勣不吝赞美:“生女当生房遗玉,这丫头如此年纪便有这般算计,假以时日,成就或可在药师之上。”
“名留青史的女元帅?啧啧!”
…
松州城府!
松赞干布于攻占得来的都护府中召集众将。
“禀报赞普,唐国主帅李勣亲率九万大军,已达松州城外险要之地安营扎寨,看模样似乎并不打算进攻。此外我军斥候发现一支唐军小股部队翻山绕过松州,不知去向!”负责辖制斥候的副官将下属探来的消息上禀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闻言沉默良久,语气不善道:“唐国不愧为万邦之首,此番以守代攻,是瞧出了我军耗之不起,准备截我粮道,不动刀兵不伤分毫便可将我军败退,此后再乘胜追击,好**诈的将领。”
松赞干布绝非虚名挂耳,顷刻便分析出了房遗玉这般战术的背后意图。
“此乃孙子所云,我等若能习得唐人兵法,日后绝不会逊色他们唐人。”接话的叫鸠然钦布,是松赞干布的师长之一。
乞力由赞高声喝道:“这般岂不正合松赞心思,既然耗不起那我们就撤,反正我们只想逼迫唐主将大相送还,又并非真要挥师中原。”
乞力由赞同样是松赞干布的师长。
松赞干布有三位师长,同时也是他麾下的三大重臣,分别为芒布杰尚囊、鸠然钦布、乞力由赞。
三大重臣于吐蕃风头无两,鸠然钦布擅长谋略,乞力由赞擅于行军打仗,而芒布杰尚囊则是文武兼备,既能统兵领战,也可定国安邦,可谓全能。
要知吐蕃新立之际,状况极为恶劣,它西南有天竺国、东南有南诏国、南方有驃国,东方又有巍巍大唐,这些邦邻若有蚕食之意,吐蕃绝难相抗,不可谓不艰难。
可因芒布杰尚囊的存在,吐蕃每番施为,皆可使自身获得极大好处,使得自身快速发展,继而壮大。
故而不但松赞干布离不了芒布杰尚囊,吐蕃更是离不了芒布杰尚囊。
松赞干布应声点头认可。
要知早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芒布杰尚囊便同他介绍过邻邦之事。
当时芒布杰尚囊说:“现今的唐国便是一头雄狮,天下万邦无人可匹敌唐国之威猛,至于我吐蕃当前则是幼狼,幼狼自然不能与雄狮抗衡,如今能做的只是与之结盟,互不为敌。可幼狼不会永远被雄狮压于身下,我们只需将雄狮暂且稳住,待幼狼渐渐成长为狼王,再将周遭邻国的势力蚕食收拢,直至我们将狼群控制,对唐国这雄狮便不再为惧。”
松赞干布对芒布杰尚囊的话,向来奉若神言,故而他此番根本没有挥师中原的意图。
中原固然要打,可也要等到他成为狼王之后。
他如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吐蕃诸臣经过半月时间,商讨出的一套计策,一套逼迫唐国送还芒布杰尚囊的计策。
当然,若是被他们知晓,集全朝半月工夫想出的计策,只被大唐的几个能人于几个时辰间便给摸透,不知他们会作何感想。
第123章 夜袭唐营
鸠然钦布皱眉道:“此番绝不能再耗,当速战速决!既然唐军安营扎寨,显然是不准备与我军兵戎相见。故而我军也只有强势攻伐,才可达成目的。若是再被唐军修筑防御工事,我军迎回大相的准备将功亏一篑,故而——”
松赞干布闻言起身,挥着右臂道:“故而我军须于今夜强攻,趁唐军长途跋涉刚至,进行夜袭!此乃我军仅剩的机会!”
…
房遗玉同李勣并肩而行,自离开长安,他二人大多时间寸步不离,四处探查周遭地势,商讨埋伏之处,只为确保敌人来犯之时,将其全数歼灭。
因松赞干布并非易于之辈,故而他二人绝不能于险地设伏,正因险要,才会使人心生纠结,从而察觉其中鬼祟。
可若不于险地设伏,那便等于放弃天险相助,若想围歼敌军便是难上加难。
故而此番设伏之地,必须要选在一处既不使敌军生疑,又要有天险依托的要地,着实令人头疼。
好在他们此时位于巴蜀,林山险要之地甚多,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真被他二人寻到一处适合设伏的要地。
李勣已先派郭孝恪领兵于暗中设伏,只待吐蕃于夜间突袭。
房遗玉对于吐蕃今夜的突袭,有着十足把握。正因她看穿吐蕃目的,了解松赞干布的意图,适才设下这般阳谋,使得吐蕃若不选择夜间突袭,那便要面临弹尽粮绝,以此迫使吐蕃进入圈套。
因此,房遗玉压根不担心吐蕃让她空等。
天光已黯,李勣将麾下众将聚集牙帐,将今夜的作战计划道出。
契苾何力、苏定方等将人不解其意,却也谨遵将令。
李勣凝神屏息,沉声下令:“兵贵神速,大军稍后将分拨撤离,我率主力先批撤离,何力将军随后,而郭将军则留下断后,为我等争取撤退时间。郭将军,你可于营内事先堆放干柴火石,佯装败退时,可火烧连营阻截吐蕃,而后引诱吐蕃军队进入我军设伏之处。”
牙帐内的众多大将尽皆领命。
李勣将房遗玉和苏定方留下,商讨阻挡吐蕃军队的对策。因为两军接战时须要撑上良久,才可诈败,不然吐蕃怎会相信大唐的威武之师就这般不堪一击?
李勣和苏定方无愧为沙场百战的悍将,无数攻防策略层出不穷,足令房遗玉大长见识,她虽有远超当代的见闻,也有常人难及的胆色,可就是缺少他们这般丰富阅历,仅是旁听些许工夫,便觉受益良多。
“末将这就前去布置,就算诈败,但在后撤之前,我也要在这些吐蕃夷人身上,撕些血肉下来!”苏定方领命告退。
虽说房遗玉也盼能如计划实施,可想到那些会因此牺牲的军卒,心中着实负担不轻。
李勣自幼征战,自然理解房遗玉此时的心态,轻拍她的后心,安抚道:“战争哪有不死人的?身为统军之将,当考虑如何以最小牺牲换得最大胜利。”
“那些负责断后的军卒,固然会因你的诱敌之策牺牲,可因你之策略,得以保命之人反而更多。”
房遗玉也清楚此中道理,只是难以说服自己罢了。
人心毕竟是肉长得,房遗玉身为女子,偶尔动动恻隐之心也属正常。
待唐军起灶食了晚餐,黑幕已然遮蔽天地。
此时黑云压城,却又滴雨未见,最适合突袭,却也同样不利于追击。
房遗玉心中暗喜,天气倒是不错,看样子此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时至子夜,松赞干布已亲率精锐来至唐营,准备突袭。
此时天地间无比静谧,除去周遭的鸟翠蝉鸣,完全不见多余杂音。
松赞干布借助唐营里的点点烛火,已将唐营布置大致摸清,心中沉重之余,不禁赞叹:“李勣无愧唐国名将,你们瞧这军营错落,如云层叠,巡值将士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军需粮草附近戒备更是森严。即便我军突袭,也不见得会占到什么便宜,难怪大相常言,若非逼不得已,切不可与唐国兵戎相见。”
其旁侧的乞力由赞身为吐蕃名将,亦是出言赞同:“松赞言之有理,幸在敌军长途跋涉而至,而我部则养精蓄锐已久,颇占优势。”
此时局势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松赞干布也只得命人吹响冲锋号角。
“杀光唐军——”万余的吐蕃将士齐齐暴喝,随后又有五千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