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贞观女相_汇金-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遗玉展开书册正文,只见旁侧的空白处标注着无数的蝇蚁小字,定睛一看,认得那是唐太宗的笔迹。
  房遗玉心中大为好奇,便仔细翻阅,原来那些小字竟是唐太宗为《孙膑兵法》标注的注释。
  心有激动,粗略翻阅一遍,这册《孙膑兵法》仍只有十五篇,仅六千余字,可唐太宗却标注了近乎数万字的注释。
  每注释一段,便会引用史上经典战役、用兵实例加以佐证,上至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下至隋唐时期的邙山之战、虎牢之战等等,尽有标注。
  先人总喜将文章构述的晦涩无比,极难理解不说,又无标点隔断,且是些无甚营养的大道理,若非拥有超凡的文学功底,能否将其读懂都是个大问题。
  可经唐太宗这一标注,这册兵法登时简洁起来,比原文更易读懂,更易理解。
  房玄龄见唐太宗短时间内回不来,索性将标注对着原文比照一遍,每读一篇,就对唐太宗愈发钦佩,心中暗叹:“叔父于治国之上的成就几已令人忘记他还是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单论军事素养,李勣叔父和侯君集皆难与之相比。”
  尤以观至《兵失》一篇时,更是令房遗玉赞叹出声:“叔父无愧为千古明君,文韬武略各有所长,果非常人能及。”
  “咳咳!”于旁侧忽地传来一阵咳嗽声。
  房遗玉闻声大惊,忙回首望去,唐太宗不知何时已然处于殿内。
  唐太宗的脸色有些发红,似是羞愧,也似是兴奋,也可能是因喝了些酒,但最有可能的,还是因房遗玉那句千古明君。
  要知千古明君乃是后人评价,于大唐自然是无人这般吹捧,唐太宗首次被人这般称谓,着实有些不好意思。
  房遗玉心中暗笑,嘴上却问:“叔父,您何时回来的?”
  “也没多久,见你看书入了神,便没打扰!”唐太宗正了正身子,问道:“你看的可是《孙膑》中的兵失篇?”
  房遗玉含笑点头:“孙膑用兵重机变,字句间,真理无数!叔父于其中注释的道理,与治国相互联系,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唐太宗闻言颔首道:“孙膑本是卓越的军事天才,然兵法中却是暗藏治国道理,只是旁人不察罢了。”
  “朕如你这般年纪时,崇拜冠军侯,欣赏他那种横扫八荒的气概。”
  “双十年岁,改喜张良韩信,重视上兵伐谋。”
  “继位之后,朕更为看重孙膑,冠军侯之强,可风骚一时,韩张之强,可纵横一世,孙膑之强,却可百代受用。”
  房遗玉闻言深有感触,毕竟这是境界的不同。
  冠军侯手段不凡,可将匈奴打的闻风溃逃,然终只是一时输赢。
  张亮韩信注重谋略,战之必出奇谋,通常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为汉高祖打下一片偌大江山。
  孙膑注重机变,用兵之道也可用来治国,用兵兵奇,安邦国盛,只有随着时间长河做出相应改变,懂得机变才可纵横百代,使得无上帝国,延续千载。
  “孙膑主张慎重对待战争,强调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有以强大武力作为保障,才可使国家安定富强,但他又反对穷兵黩武,指出战争胜利可以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可一旦战败,同样会失去国土。”
  “一味发动战争必会导致灭亡,自取其辱,故而必须慎重对待战争,不可不用却也不可滥用。并且孙膑道出经济强国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
  “朕对此是万分赞同,故而在征讨蛮夷之余,不忘加强国家治理,避免出现刘彻那般境况。”
  唐太宗继续道:“既然你喜欢这书,那朕便将它送你,若能对你有所启发,也算是我大唐之幸!”
  唐太宗大方的很,直接将书册送给了房遗玉。
  房遗玉大喜过望,赶忙收入怀中。
  “对了,你这丫头寻朕定不是为了看书吧!想必是为吐蕃而来?”唐太宗心中纳闷,自语道:“朕感觉这吐蕃跟你似有什么几世仇怨,令你处处针对他们!”
  房遗玉于心中暗道:“哪是跟我有什么仇怨,而是跟大唐有着难以化解的仇怨。”
  若非因吐蕃是大唐史上的最强大敌,房遗玉也不至于这般死咬着吐蕃不放了。
  “叔父先知先觉,侄女却是为吐蕃而来,先前听爹爹讲,叔父准备与吐蕃和谈?”


第145章 讹诈
  第一把四十五章讹诈
  唐太宗并未隐瞒,直接点头道:“这并不只是朕的想法,你父亲、杜相、侯君集、李勣,甚至药师公也是这般看法,对此你有何异议?”
  房遗玉闻言大为汗颜,忙道:“叔父你别拿这些大人物吓我,侄女并非认为和谈不妥。丝路于大唐带来无尽利益,故而大唐重心确应放于西域,而非将心神置于吐蕃那弹丸之地,此处高明至极,可叔父难道不认为这般议和实是吐蕃占了便宜?”
  “要知大唐可是获胜一方,吐蕃则是败军之将。败军之将惧我大唐,妄图与大唐修好,无异于有求大唐。您若不趁机索要些好处,榨干吐蕃的国库,哪对得起十万大军于松州的浴血拼杀?”
  房遗玉这番话,直让唐太宗的大脑有些宕机。
  索要好处?榨干国库?
  唐太宗思索了好半天,才逐渐理清头绪,眸中闪过些许明悟,激动道:“继续说,给朕解释清楚!”
  “换句话说,此战起始,主因吐蕃挑衅,连累我大唐劳民伤财,动摇国本。此战元凶是谁?自然是吐蕃,故而所耗军需应由吐蕃垫付,合乎情理。”
  “此战大唐军卒阵亡近万人,尽皆死于吐蕃屠刀,故而其家眷的抚恤金应该谁出?自当是吐蕃。
  “此外,吐蕃将松州攻陷,城内工事需要修缮,此费用也当吐蕃负责吧!”
  “加之侄女为击败吐蕃,彻日不眠,废寝忘食,原本光洁的皮肤,都被吐蕃愁出了褶皱,收其千金作为补偿,也是无可厚非吧!这般天经地义之事,叔父,您说我可说之有误?”
  唐太宗闻言有些呆滞,却是忙着点头。
  看了看房遗玉那白皙光洁的俏脸,唐太宗露出一副极为赞许的模样:“着实有理,朕也认为这些费用当由吐蕃负责!”
  房遗玉见唐太宗知晓了自己的意思,便说的更加起劲了。
  “要知吐蕃十八万军卒进犯大唐,将大唐良田尽毁,侵占都护州城,所犯罪状,罄竹难书。故而命吐蕃赔偿大唐些土地,割让些领土给大唐赔礼,又何尝不可?这类事情于史上也不少见吧!”
  唐太宗先前还当房遗玉只为讹人钱粮,心中暗笑不已,虽说房遗玉此举有落井下石之嫌,却也不失为一妙计。
  论富足吐蕃远不能跟大唐相比,近十八万军卒的溃败,更使吐蕃遭受到了无比沉痛的打击,若是逼迫吐蕃支付赔款,定能将其逼入困局,使得吐蕃再难复起。
  然而当唐太宗听房遗玉将话头扯到割地,面色不禁为之动容。
  于春秋战国之际,割地求和时有发生。国与国之间甚至将城池作为物件,时常拿来交换,秦昭王更是为和氏璧愿将十五座城池割让赵国,然自从始皇一统七国,割地之事逐渐消亡。
  于隋唐之际,更是没了割地之说,若欲取国土,只得凭借实力攻打,无人再提及割让领土一说。
  故而唐太宗也没想到房遗玉会出此计,着实动容起来。
  唐太宗是何等超凡角色,顺着房遗玉的思路继续想去,已然摸清其中条框。
  他已与和羊同结为盟友,于暗中资助羊同,抗击吐蕃。
  据唐太宗了解,羊同原有军卒二十万,而吐蕃军卒则有三十万,故而羊同于青藏向来为吐蕃所压制。然而如今吐蕃十八万兵近乎全军覆没,国力大不如前,二者势力已然颠倒过来。
  吐蕃虽有明君,可在实力差距的面前,再加之大唐偏帮,吐蕃若想胜过羊同已是难事。
  大唐若于西南给予吐蕃压力,甚至有可能将其灭亡。
  故而唐太宗可以确信,只要大唐以强硬姿态逼迫吐蕃割地赔款,吐蕃为避免自取灭亡,妥协概率很大,这般便可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功。
  可是吐蕃那弹丸之地,穷乡僻壤,气候也不利于唐人生存,真值得要他们的土地?
  唐太宗的心可大的很,他所看重的是丝路两侧的国土,而并非吐蕃那些不利于唐人生存的‘破地方’。
  唐太宗将心中顾虑告知房遗玉。
  房遗玉如看傻子一般,看向唐太宗:“叔父,你这消息也落后了!吐蕃如今已将吐谷浑逐出青海,将之占据,您难道不知青海富庶?”
  唐太宗将心思置于西北,故而对青海并不了解,只知西汉末年曾于青海湖侧设置郡府,隋时青海北部原是其国土,但因位置偏远,居于高原,故而并未受到重视。
  先年,李靖率部将吐谷浑大败后,就曾将青海占据,可因唐人无法适应青海气候,只得将其还于吐谷浑,命吐谷浑继续统治。
  前些日子吐蕃来犯大唐,率先将青海占据。大唐将吐蕃军卒击溃后,因高原气候的缘故,大军并未追击,故而青海仍然被吐蕃牢牢把持于手。
  唐太宗对青海根本不在意,而之前的主人吐谷浑,也已无实力再将青海夺回了。
  房遗玉表情肃然,继续道:“其实青海之地并不逊色江南,甚至犹有过之!”
  “怎么可能?”唐太宗对房遗玉此言难以置信,大唐的经济重心虽未迁至江南,可江南之地盛产水稻、食盐等重要物资,俱是大唐不可缺少之物。
  可房遗玉却说青海,可比江南?着实是在痴人说梦!
  “侄女听师父讲,青海当属高原牧场,其内拥有广袤无垠的草原,最适合养殖牛马,属于那些马背上的民族,最为向往的天赐福地。此外青海境内山脉连绵,洋流纵贯,湖泊无数,拥有盐田近百。”
  房遗玉对青海的了解概是源于前世记忆,她曾经去青海旅过游,土生土长的向导将青海为她介绍的详尽至极,使得她大长见识。
  唐太宗听到盐田二字,不禁动容,惊呼道:“此话不假?”
  唐太宗对房遗玉先前所说的广袤牧场,并无什么感想,毕竟大唐以农耕为主,要个养牛放羊的无用之地作甚?可当他听到盐田二字,却是大为重视,若房遗玉此言不虚,那对大唐而言可是幸事,大好事!


第146章 万邦来朝
  要知关中食盐匮乏,食盐尽皆是自江南由运河所运,路途遥远,所耗费人力物力毋庸赘述。
  若青海当真有盐田近百,那关中缺盐的困境将迎刃而解,更无需通过运河运输食盐了。
  “千真万确!”房遗玉关于此处可以确定,她之所以记得清楚,主因青海湖便是最为著名的咸水湖。
  其实青海的资源远不止于此,野生动植物数不胜数,各种稀有矿藏应有尽有。只是房遗玉对那些不太了解,也不敢说出来丢人显现。
  然而近百盐田,已足以令唐太宗魂不守舍了。
  “叔父,大唐若能将青海之地占据,可是能留作大用!我军之所以对吐蕃无法直接强攻,主是因唐人无法适应高原环境,可大唐若能将青海占据,而后派遣军卒驻守,只需几月时间,我朝军卒便能适应高原环境,到时也不用再惧怕什么高原天险了!小小吐蕃,若敢再犯,必令其山河破碎。”
  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