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国江山-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不出郭崇韬等人所料,凤州的守军对于吴军的到来一点准备都没有,当提前到达的溃兵告诉他们吴军即将来攻时,他们这才慌了神。

    最终,当吴军抵达凤州城下时,凤州的守军同样选择了投降。

    接着,吴军继续南下,向兴州发起进攻。

    兴州乃是蜀国武兴节度使王承捷的驻地,原本杨炅等人还以为到了这里会与蜀军发生激战,然而没想到的是,当吴军抵达兴州时,王承捷便持凤、兴、文、扶四州的印节以及前来投降。

    如此一来,吴军不仅没有丝毫折损,反而得到八千多降兵,并且得到城中的四十万石粮食。

    如此巨大的胜利,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以至于杨炅都不得不感慨:“蜀国虽有山川之险,但人心已丧,军无战心。此次平蜀,孤无忧矣!”

    事实上,不仅仅是北路军这边进展顺利,南面吴军的进展同样极为顺利。

    刘信率领三万吴军向归州进发,同时还有五千水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等抵达归州时,蜀国归州守将王光本便立即率部投降,并主动向刘信请求,愿意率领麾下军队作为吴军前锋。

    对于这个请求,刘信有些哭笑不得。

    当初王建时代的蜀军,不管是在与吴军交战时,还是在与岐军交战时,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没想到这才几年时间,蜀军居然就变成这副模样了。

    由此也可见的,王衍这些年在蜀国有多么的不得人心,以至于军心溃散,毫无抵抗的决心。

    不过吴军接下来的战事也没有之前那么顺利了,因为他们即将进攻的都是真正的坚城。

    南线吴军这边,在攻取归州之后,吴军很快就与蜀国镇江军节度使张武对上。

    这张武乃是如今蜀国少有的将才,长期镇守夔州,抵挡吴军。

    他当年在蜀、梁联军救援高季昌,与吴军发生激战时,曾有过优异表现,之后吴军攻蜀,同样被他领兵击败。

    此时吴军再度进攻夔州,顿时就如同遇上了铜墙铁壁一般,在坚城面前难以寸进。

    好在,南面这边虽然遇到阻力,但北面的吴军却进展顺利。

    三月底,北线吴军抵达三泉县,这里便是有名的阳平关,而阳平关之后便是兴元府,也就是后世的汉中,蜀国在这里设立了山南节度使负责镇守。

    当吴军抵达三泉时,吴军大兵压境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成都,王衍顿时气得大骂,说杨渥如何阴险狡诈、毫无信义等。

    可惜此时光靠骂人是无济于事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发兵救援三泉县。

    在这个时候,王衍倒是没有犹豫,他当即便派遣王宗勋等三个指挥使,率领三万精兵日夜兼程赶往三泉,他自己更是亲自率领五万大军随后出兵,以作为后应。

    然而王衍到底安于享乐,不知兵事。

    他虽然派出了三万大军前去救援,但他却没有任命一个将领统一指挥这支援军,而是将三万人分别交给王宗勋等三位指挥使统领。

    蜀国的朝政原本就被王衍搞得乌烟瘴气,内部争权夺利极为严重,再加上王衍任命的这王宗勋等三人也不是什么一心为公之人,结果还未抵达前线,三人内部就发生了争吵。

    四月初,三万蜀军援军抵达三泉,与吴军交战。

    这一战,吴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以步军守住阵脚,等待蜀军先行进攻。

    本来蜀军有坚城固守,贸然与吴军交战已是犯了兵家大忌,而此时蜀军的三个指挥使为了争权夺利竟然还主动向吴军发起进攻,似乎在担心击败吴军的功劳被另外两人给得去了。

    吴军原本就擅长防守,便是当初面对晋军精锐时也不落下风,如今面对蜀军的进攻,自然更加不放在眼里。

    等到击退蜀军的进攻后,接下来就轮到吴军逞威了。

    而这一次,吴军发威的却是一支刚刚组建不久的军队,这便是三千具装重骑兵,被杨渥赐名为背嵬军。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要想获得足够的战斗力,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向人马具装的重骑兵发展。

    历史上那些强大的骑兵部队,大多都是重甲骑兵,比如唐朝初年的玄甲,辽国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拐子马、连环马等等,都是有名的重甲骑兵。

    之前吴国虽然也建立了万人骑兵,但吴国的马场难以产出足以作为重骑兵的战马,所以多是轻骑兵,只有少数重骑兵。

    这个问题直到两年多以前吴军在平阴大败晋军,缴获了大批战马后才得以解决,之后吴国利用缴获的战马顺利组建了一支人数五千人的重甲骑兵,这次讨伐蜀国,就出动了三千重骑。

    此时,蜀军刚刚被吴军击退,尚未来得及休整,吴军就已经发起反击,而且还是直接投入重甲骑兵这种大杀器,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得大败,前后有五千余人被斩杀,剩下的敌军则四散而逃。

    援军被击败以后,三泉守军顿时军心溃散,没过多久便选择了投降,吴军在此缴获十五万石粮食。

    这样一来,吴军甚至不需要从后方转运潦粮草,只需要依靠缴获便足以供应大军,大大减轻了后勤补给的负担。

    而在这个时候,王衍率领的后续军队才刚刚抵达利州,当得知前线已经溃败后,王衍顿时被吓破了胆,当即便从利州快速向成都逃跑,一路上拆除各地浮桥,以防吴军追击。

    接着,王衍又下令让中书令王宗弼率领大军坚守利州,并给他留下诏书,让其等王宗勋等三个指挥使回到利州后就将他们斩杀。

    蜀军原本就士气低落,军无战心,如今王衍又弃军先逃,蜀军闻讯后顿时更加士气低落。

    接下来的战事对于吴国来说更加顺利,占领了三泉后,兴元府也很快落入吴国手中。

    接下来,杨炅在周本的建议下,留下五千人负责镇守三泉、兴元府两地,以保证后路不被敌军断掉,而吴军的主力则长驱直入,向利州扑去。

    面对吴军的大举进攻,蜀国一方却是一片大乱,各地守将皆惶恐不安,军队将士人心惶惶,士气极为低落。

    武德节度留后宋光葆、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等人,先后派人向吴军请降,他们唯一的请求就是能保住自己的富贵,希望能继续担任节度使。

    面对这样的要求,杨炅自然不能答应,吴国的国策就是削弱地方势力,防止节度使坐大,如今怎么可能还留着宋光葆等人?

    于是吴军继续进攻,不过还不等吴军赶到利州,利州守将王宗弼便与王宗勋等三个指挥使合谋,一同投降了吴军。

    接下来,吴军长驱直入,直扑剑州。

    剑州守将凭借坚城,妄图抵抗吴军;可惜他虽然有守城的决心,但他手下的将士却没有。

    几天之后,剑州守军发动兵乱,将守将绑缚送往吴军大营请降。

    到了此时,就算是傻子也看出来蜀国已经大势去了,吴军的胜利已成必然。

    所以宋光葆、王承肇等人此时也不敢再提过高的要求,一个个都只希望能保全家人就行,若是还能在吴国继续担任一官半职,他们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这一次,杨炅并没有再拒绝他们,而是接受了他们的请降。

    这样一来,梓、绵、龙、普、洋、蓬、壁、梁、开、通、渠、麟、阶,这十三州的地盘便全部落入吴国手中。

    至此,成都前面的所有险要之地已经全部落入吴国手中。

    四月底,吴军攻占汉州;几天后,大军抵达成都城下,开始围城。

    到了这个时候,王衍已经是众叛亲离,面对吴军的进攻,只能与群臣相对哭泣,对于如何解围却束手无策。

    又过了几天后,王衍无奈之下,最终只能率领公卿百官出城投降。

    至此,王建辛苦征战数十年方才建立的基业,就这样彻底灭亡了。

第七百零三章战争之神

    从三月份吴军出兵,到五月王衍投降,整个过程仅仅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这期间,蜀军除了在三泉与吴军有过激烈交战外,其他时候遇到吴军都是望风而逃或者当即投降,整个战争期间吴军的损失更是极为轻微。

    甚至于,在战前吴军储备的大量粮草辎重都没有用得上,光是缴获的敌军辎重就足够大军所需。

    占领成都后,从成都府库中缴获的钱粮、军械等各类物资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可以说这一次灭蜀之战,吴军非但没有消耗多少钱粮,反而是大赚一笔。

    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或许也就杨渥在之前有过一丝预料,但他也拿不准这个时空的前蜀是不是还像原本历史上那么容易就被灭。

    王衍投降之后,依旧在夔州抵抗吴军的张武也很快投降,放南路吴军进入夔州等地,而剩下来还没有投降的各地刺史、节度使等,在得到王衍投降的消息后,也都很快投降了。

    之后,杨炅、周本等人率军进入成都,一面奖赏士卒,一面安抚人心。

    首先一点当然是将王衍一族迁移到洛阳去,不管王衍有多么的废,但王家父子毕竟统治蜀中多年,根基深厚,将王衍一族继续留在洛阳显然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除了迁移王衍一族外,还有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蜀中大姓世家也将被迁移到洛阳去,以尽可能的削弱蜀中的地方势力。

    对于蜀国的那些投降官员,杨炅则选择其中名声、能力较好的继续留用,至于当初王衍任命的那些阿谀奉承之辈,此时大多都被罢官免职。

    不过为了尽量保持稳定,杨炅对这些人也没有逼迫太甚,依旧让他们得享富贵;如此一来,或许这些家伙心中依旧有所不满,但他们没有军权,想来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就算出问题,以这些家伙的能力,要平定他们也不会太难。

    至于原本蜀国的军队,杨炅按照周本等人的建议,对其进行精简,一部分精壮将士都被编入到吴军之中,剩下的一部分改编为厢军负责各地治安,其他老弱士卒则按照当初对投降的梁军的处置办法,改编为屯田军。

    之后的几个月里,杨炅一直留在成都负责稳定蜀中的重任,杨渥甚至还给了他人事任命的大权,让他视情况委任官职。

    杨炅的年纪虽然不大,但他以前长期镇守后方,治理朝政的经验并不缺乏,此时杨渥让其放开手脚在蜀中施展才能,顿时表现出他在文治方面的过人之处。

    随着时间推移,从吴国内部调派的官员开始在蜀中上任,而王衍等大姓世家也逐渐向洛阳迁移,蜀国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九月,身处成都的太子杨炅、大将周本、刘信、柴再用等人,突然上书杨渥,请求发兵攻打大长和国。

    奏疏一上,朝中上下深感震惊。

    大长和国便是从唐朝时期的南诏国演变而来,之后又将逐渐演变成后世的大理国。

    在这个时期,像交趾等地都被天然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南诏、大长和,以及后世的大理,在这个时期却被视为外国。

    换言之,出兵攻打交趾,这可以理解成统一天下不得不做的事业,但贸然攻打一个并无仇怨的外国,许多人就不怎么理解了。

    不过杨炅等人给出的理由也算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