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手里拿着一支上了膛突击步枪,身上套着件突击工兵专用的重达30来斤地合金钢‘胸’甲,整一个钢铁盾牌。^^
林俊是死活不肯穿上那件古代骑士盔甲式样的‘胸’甲的,如果是十几二十几年后才有的软质防弹衣还差不多。沉重的‘胸’甲会降低人的灵活‘性’,但对于萨沙这样的怪胎例外,而且他最重要的使命是作为盾牌,如果真有刺客“神奇”的突破外围防御、手里拿的又是突击步枪一类的武器,光靠萨沙这两百来斤身板可挡不住突击步枪子弹,加上‘胸’甲就没问题了。
现在林俊做在沙发上,是在窗户的死角,萨沙就站在他身边,人竟然舒服的坐在沙发背上。如果不是大块头的那一身行头,看着都像随意的在放松。
林俊身边放着一支突击步枪,他自己就是极好的‘射’手,这时候不放支突击步枪说不过去;他也不能像萨沙那样端着,那样实在有损副统帅的沉着形象。
一开始半小时林俊心里甚至还有点希望发生点什么的想法,但很快就觉得有些无聊,干脆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一个小时之后,林俊拿了安德卢普夫放在书房的文件开始看,打发时间。
三个小时后,枪声从远处隐约传来!
所有人的心一下子绷紧,“是南边。”
10分钟后,书房里的电话响起。保姆接听了电话:“是保卫科地同志,他们已经抓获试图潜伏进学院的刺客,击毙两人,活捉一个。”
为什么不是卫士接电话………这会安德卢普夫家接电话的就应该是保姆,而不是个大老爷么。
卫士确定情况后,立刻给莫斯科打电话,但外线电话一时不通,总机房报告常备线中的一条出现故障。立刻用备用线转接:看来刺客想得很周到,这也说明有可能外面还有刺客配合。
十几个携带军犬的搜捕小队对向南开始搜索,而学院内部警戒仍是严密无比。
就在电话打给内务部5分钟后,国家大剧院二号包厢里走进两名内务部人员,“卫队长同志,茹科夫抓获刺客,副统帅安然无事,抓捕行动已经开始。”
演出已经接近尾声。包厢里的人终于可以不用再装模作样的看下去。自然有人会送姑娘们回宿舍,男人们立刻离开大剧院。
美国商务代表处驻地同外界的所有联系在同一时间被切断,里面人这会就是想同附近地美国使馆联系都是不可能的。而在同一时间,荷枪实弹的内务部特工冲进代表处驻地,把一群美国人强行集中严密看押起来。
不管你有没有外‘交’豁免权………这里面也只有那个负责人有外‘交’豁免权,但他们的人显然策划了刺杀苏联副统帅的行动。就是美国大使在这里也会一样被严格看押!
外‘交’是外‘交’、豁免权是豁免权,如果是苏联驻美国大使有份刺杀罗斯福,估计也是一样待遇。^^
特工们不怕有人反抗、不满或是逃跑,怕的是有人畏罪自杀,连个想咬舌头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午夜,***给美国使馆打了电话,他已经得到斯大林的通知立刻约见美国大使,立刻!
当美国人抵达外‘交’人民委员会部时。看到地是四具尸体和部分武器,里面赫然就有一个美国商务代表处地人。
美国人表示了惊讶,而不是愤怒他们知道这会苏联不可能会无缘无故恶化同美国的关系。那个代表处负责人被‘交’给大使,而其他美国人还将在内务部的特别审讯处呆上一段时间。
“鉴于两国友好的关系和共同立场,我们并不认为这次刺杀事件同贵国官方有任何直接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进行详细调查,也希望你们配合,尽快了解所有情况。消除因为这件不愉快事件有可能会造成的两国间的负面影响。”
***说地是客气。但美国人从他的语气和表情里可觉察不到什么友好的形象大使绝对可以确定苏联人不是在瞎说,而且苏联人显然被真正的‘激’怒了!
有人变成死尸。有人失踪***可不会告诉美国人还有个被活捉的,这会正在内务部总部享受“契卡”审讯专家的特殊招待。
美国人回使馆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国内发报,通报今晚发生的大事,大使希望政fu立刻让联邦调查局详细调查那两人的所有信息。
不过亚历山大比美国大使更早知道刺客地确切身份:7个小时,俘虏就彻底崩溃了活着的那个就是晚离开苏维埃饭店的美国人:他们是美国人,不过其中一个时上个世纪移居美国的俄罗斯人后裔,另一个是在美国已经住了两代的普鲁士后裔。
美国人,这只是他们的国籍,他们是德国间谍!而另外三个被击毙的刺客倒都是莫斯科人,不过是白俄的潜伏特务,所有人都为德军情报部服务。
整个间谍网还有7个人,一举破获,一个没跑掉。
第二天知道这一情况地林俊有点哭笑不得正是因为自己地正义感,给莫斯科留下了最后的白俄特务,如果按照斯大林“肃反”地规模,也许美国人还会有,但那些白俄特务早在几年前就该死在监狱里的。
在莫斯科的最后一个德军情报网就这样被击破:很长时间里他们就得不到什么重要情报,关于苏德间的物资运输,德国人在美国就了解的清清楚楚,在苏联的特工基本属于“没多大用处的废物”。
领导者认为刺杀苏联副统帅会起到巨大的作用,算是自作主张,但没想到如同飞蛾扑火。一个行动破绽百出,如果他们继续潜伏,将来可能会起到的作用更大,但他们冒险了,冒了他们承担不起的风险,注定了是个失败。
就是没有兰德斯科奇的发现,他们也是会失败:他们错误估计了茹科夫的警戒程度不是被加强的暗哨发现,而是被原本就有的林中哨所暗堡发现。
如果是在克里姆林宫大‘门’口附近实施自杀‘性’的袭击他们也许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但他们选在了茹科夫他们给自己预留了那一丝全身而退的几率,但也就是这一丝几率注定他们的失败。
半路出家的特工、不合格的特工亚历山大评语。
第二天见到林俊的兰德斯科奇等人就像一群斗败了的公‘鸡’,林俊看到他们是摇摇头:“吃个亏就当是长长记‘性’,也不能全怪你们,主要责任在我身上。斯大林同志那我已经打过电话,过会亚历山大同志会来,我和你们一样,等着挨批吧。”
林俊再次帮他们扛下了要命的责任,他自己也会被亚历山大教育一番,更不用说四个随从不给送到“契卡”总部已经算是走了大运。
卫士不能犯一次错误,兰德斯科奇他们犯了一次(北方战争那次不算他们的错),照理是万劫不复的,但他们有林俊这个***。
“犯过一次错误,将来就不会再犯了,这样的人放在身边也好。”林俊不想换人:他们经过这次‘波’折,会是最好的随员和卫士,甚至比那些从来不犯错误的卫士更加完美。
。。。
第四百九十二章 防弹轿车
!不单单是自己,如果其他******碰到那样的情况,结果会如何?
林俊这会有点无奈的发现………作为一名苏联元帅,自己最安全的地方大概就是在前线。
大意了,经验让自己认为莫斯科没有存在纳粹间谍网的可能,但自己错了。===整个战争期间,日本和德国可是都计划、执行过对斯大林的刺杀计划,这次不过是突发‘性’的把目标对准了自己。
按照林俊的记忆,德国人为了刺杀斯大林,据说甚至那个里宾特洛甫都曾经自告奋勇担任杀手?!1943年,德国人曾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策划了一起暗算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的‘阴’谋,但被苏联反间谍机关挫败。很快。德国人又想出了另一个计划:邀请斯大林参加一个协商停战的国际会议,然后借机对斯大林下手。
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主动提出担任杀手,有人表示同意因为不会有人想到外‘交’官会是杀手。
部分纳粹***认为只要除掉斯大林,苏联就会坐下来谈判,德国才会得到拯救。不过当时已是1944年,苏联红军正势如破竹地向德国本土‘挺’进,要想让斯大林同意停战谈判无疑是一相情愿地幻想,刺杀计划注定无声无息地夭折那会斯大林也绝不会参加任何有德国代表参与的国际会议。
里宾特洛甫当刺客?林俊更多的认为那只是一个可笑的谣传,这不仅仅违反了外‘交’、战争规则,对国际惯例而言大概也是最可笑的出格行为。'la'
如果里宾特洛甫真的拿着钢笔式****刺杀斯大林。估计接下去红军会把德意志民族整个从地球上抹掉,而不是“东西德”如此简单。二战虽然无比残酷,但有些微妙的国际规则、或是说底线还存在的,就像二战的欧洲战场没有使用毒气弹一样。
二战时,日本使用了生化武器,而且在中国战场大面积使用:因为中国很弱,也没能力造毒气,所以日本鬼子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
德国要对付地国家是法国。英国、美国和苏联。这些国家二战时都已经是工业发达的工业大国。制造化学武器都不成问题,而且本身就储存有大量化学武器。
二战期间,化学武器的准备工作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德国人:1943年,德国人的化学武器总量就已经是英美两国的和,还有一支11万人的化学部队。德国投降后,单单苏联就缴获了超过三十万吨的德国化学武器!
1940年地英国人也曾经打算用毒气:他们地思路是先发制人。认为德国人一定会使用毒气,所以他们一定要抢在德国人前面使用毒气(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想,它们这要用上了估计二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
好在有丘吉尔这一个明白人,才没捅出大漏子。
实际上丘吉尔也不完全明白,为了防止德国人登陆,他准备了全国所有的450吨的芥子气,预备德国人一登陆就使用,其实这个数字只有德国人准备的化学武器的二十分之一。质量上更是差了不止一代,而且想法是这一次攻击就要彻底解决德国人,让德国人不能反击(很傻很天真)。
对于美国人不一样,德国的反击打到纽约难度太大,乐得坐山观虎斗,直到日本人拉着他下水。当时美国***要求罗斯福使用化学武器,报纸上也出现了日本人在中国实用化学武器地照片。罗斯福到了43…44年才计划使用化学武器,而那会最不愿意让罗斯福使用化学武器的是竟然是丘吉尔。因为英国害怕希特勒的报复。
等到不用考虑希特勒的时候。下一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挂在小日本头顶上了。
为什么英国人阻止美国使用化学武器呢?这要看看v…1、v…了44年开始v…1、v…2惹恼了英国人,英国的‘精’英们纷纷涌动希望采用化学武器对德国人进行报复。可是这群英国“‘精’英”却忘了要是化学武器坐着v…1、…2来怎么办?还好有丘吉尔这个稍微明白一点的家伙掌权。
那么是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都缚手缚脚不干活呢?不是,有备无患!
双方都在前线储存了大量的化学武器,不过英美基本还是以“芥子气”一类为主,德国的手段倒是要先进地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