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往事-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事情不会有那么简单,美国人不是吃素的,他们的空军力量十分的强大,大家可以说不分伯仲,因此一场又一场的大空战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美国人又没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国拥有气垫登陆艇,这种登陆艇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这个时候的登陆艇或者皮筏艇那样需要港口或者简易的港口。
气垫船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功率风扇向船体底部快速压入大量空气,使船体底部与水面之间形成压力很大的气团,将船体部分甚至全部托离水面。这样就犹如在船体与水面之间加入了一个流动的气垫,减小了水对船体的阻力,从而使船体可以在水面上或较为平坦的陆地高速行驶。气垫船的前进动力一般也是靠船身上的风扇向后吹动空气获得,犹如早期飞机上使用的螺旋桨动力装置那样。气垫船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它航速快、声场磁场压力场小、隐蔽性好、适应性强等,尤其适于在登陆作战中作为登陆输送工具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航程较短、耗油量大、经济效益较低等。
气垫船航速快、且具有两栖行驶能力,既能在离水面一定高度航行,也可以在海滩、泥泽、沼泽、水网稻田、冰雪地等较平坦的地形上航行,并能在一定的航速下穿越相当于气垫船围裙高度70%左右的障碍,跨越相当于艇体三分之一宽度的壕沟,能适应大多数海岸带环境,后世研究气垫登陆艇可以在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五的海岸登陆。
第031章 全力进攻
美国守军高层在商讨对策的时刻,中国空降兵还在持续不断的空降,部队的空降范围越来越大,在北冰洋地区,空降兵们已经到了跟加拿大交界的戈登、迈克尔森山等地。
天空中到处是中美两国的飞机在交战,早上7点中国的那支深夜出发的舰队抵达了韦恩赖特以南30公里以外的海岸,很快中**队就开始登陆。
40艘气垫登陆艇载着5000多名陆军士兵和物资开始抢滩,不过事前已经有蛙人摸上了岸,在这里并没有发现美军守兵,因此登陆并没有遇到抵抗。
此地没有居民定居,美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在什么地方都派大量的士兵驻守,另外这里对于一般的船只来说是不适合登陆的,加上没有什么战略要地,因此也就被放弃了。
中**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登陆,很快他们就全部上了岸,仅仅花费了十来分钟,同上岸的还有几十辆坦克和几门重型火炮。
士兵登陆后开始朝着韦恩赖特进发,由于路不好走,加上几乎是徒步前行,士兵们花了两个小时才到韦恩赖特,他们没有作停留,在直升机的掩护下对这座只有几百人的小地方发起了进攻,战斗非常的轻松。
此前空降兵在周为空降,守军有一半去追击空降兵了,如今守在里面的也才一个营的兵力,虽然有完备的工事,但是在直升机和数倍于己的中**队的打击下很快就投降了。
中**队夺取韦恩赖特之后留下两个营的士兵800多人留守韦恩赖特,其余部队则四面出击与空降兵汇合,下一步他们要夺取巴罗、乌米阿特、开普利斯本等地区。
而留守的部队则要在韦恩赖特建立简易的机场,为下一步空战做准备,此时中美大战已经进入了空权时代,海陆军似乎还成为了配角。
阿拉斯加北的空降、登陆还在继续,而在阿拉斯加半岛的中**队也发起来佯攻,此时在阿拉斯加半岛的中**队正在波特海里一线跟美军陷入了胶着的战事当中,没有海军的支援,敌人的各方面又太强大,在狭窄的半岛上作战确实不容易,此地是美军的必守之地,空军力量庞大,大规模使用直升机也是给美军的战斗机当靶子。
另一方面美军的阿拉斯加舰队虽然主力不在,但是毕竟是世界海军第一,他们留下来的舰队在晚上给中**队很大的杀伤作用,还有就是会组织陆军夜袭,因此在阿拉斯加半岛中**队的作为一直不大。
此刻中国可以说是两面夹击,起到了非常意想不到的结果。
士兵么趴在战壕里面,他们现在都不怎么出动了,现在他们只是看着天上敌我双方的空军在天上厮杀,另外就是炮兵对轰。
大白天的在这么狭小的地方要是进攻的话对于任何进攻的一方来说,损失都是巨大且令人不能忍受的,因此双方都在晚上发起进攻。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了第二天。当然还会持续下去,而中**队则源源不断的登陆阿拉斯加,并且朝南穿插进攻,美军没打的手足无措。
美军因为工业实力强大,之前作战的就是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国家,众所周知两国虽然也是世界强国,但是跟美国比起来就差的十万八千里,因此两国打仗都是要用大量的战术、计谋,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一比一的伤亡,很明显他们硬拼是拼不过美国、英国、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的。
而美国因为工业力量强大,而且实力是德国和日本的好几倍。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在开战前却没有激活。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1、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2、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3、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4、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
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
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
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
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以上种种表明硬拼,日本会败得更快,会死的更惨,事实上,日本的确是如此,如果不是美国人的先欧后亚的政策,日本人恐怕1943年就差不多投降了。
而美国制定这个政策的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德国的原子弹早在战前就缺德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人担心拖着下去,被德国人造出了原子弹,那盟国要打败德国就是痴人说梦,而日本受限于实力,在怎么嚣张也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了,反正美国的本土没有遭受日本的蹂虐,美国人不在乎亚洲人的感受。
第二点就是未来世界格局的划分,如果先打败了日本,美国人担心中国会趁着欧战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会坐大……这些绝对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要是那样不但欧美在中国的特权没有了,另外在亚洲地区的利益可能会被中国夺走。
第032章 德国的实力
而德国一方呢?
一战后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德国的军队被强制压缩到十万,禁止造潜艇,解散空军。但是德国走上了精兵道路,他们的十万陆军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用飞行员俱乐部代替空军以掩人耳目,他们在西班牙制造高级潜艇,并把技术带回德国。当时欧洲的形式是:法国人拥有陆地,英国人拥有海洋,德国人只能在梦中拥有天空。所以表面上来看,法国陆军第一,英国海军第一,德**事实力貌似远在英法之下。
但事实上,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原来的十万陆军一扩军,个个都成了军官;飞行员俱乐部的人换上空军军服,个个都成了优秀的飞行员;他们强大的技术迅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每一个德意志男子从小时候就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