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捡宝生涯-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会,蒋健学拿了一件五彩婴戏图大罐过来,放到了桌子上,请王之轩鉴赏。

    趁这个时间,孟子涛就问,能不能欣赏一下房间里的古玩,蒋健学表示没有问题。

    孟子涛表示感谢,就走到一旁的博古架边,拿起摆放在上面的一件香炉鉴赏起来。

    香炉不错,为清代仿宣德的款式,无论是做工还是铜质方面,表现的都很出色,也算得上是一件青品之作。

    放下香炉,孟子涛又把其它藏品鉴赏了一番,发现不但都是真品,而且还都是精品之作。

    这让孟子涛有些感慨,蒋健学在古玩方面的水平确实很高,当然,他的藏品以木制以及铜制居多,看来他主要研究的就是这两个方向。

    正因为这样,孟子涛看到不远处,放在不起眼位置的一件青花瓷盘,心里就有些好奇。

    他走上前,把青花盘拿到手中,只见此器看起来有些粗糙,装饰技法为釉下彩,内壁绘三圈青花圆圈,外壁饰菊花图案,用笔随意,青花蓝中略泛灰黑。

    说实在的,这种青花发色,孟子涛以往并没有看到过,这让他心里提起了探究之心。

    仔细端详,孟子涛心里越来越震惊,因为从器型和烧造方法都符合宋代的制瓷工艺。尤其是青花瓷盘中的支钉痕迹,更是北方窑口烧制瓷盘的叠烧工艺特征,此工艺由于破坏釉面不美观,在宋代后期已经不用。

    看到这,孟子涛有些恍惚,难道自己手里的是一件宋代的青花瓷?但这可能吗?

    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于元代,这是大家的共识。现今,很多人在认识元青花的同时,对于青花的起源之谜开始寻根求源。

    现在经过考古发现,一般认为,青花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虽然,这事在现在的学术界,还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但在许多方面已经达成共识。

    然而,到了宋青花,虽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但是目前却存在较多的争议。因为实物材料太少,许多著作和论文对宋青花的表述都比较简略,也有一些学者对宋青花的存在持否定意见。

    也许有人要说了,既然有了唐青花,那宋青花怎么可能不存在呢?

    这一点,在古代是非常有可能的,唐和宋毕竟是两个朝代,而且其中还夹着五代,在古代那种技术传子不传女的年代,一门技术断代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也完全有可能在沉寂几个世纪之后,重新被发明。

    另外,从考古发现的几件宋青花来看,宋青花与唐青花、元青花之间也没有窑系关系上的渊源关系,这就导致现在许多学者对宋青花持否定态度。

    因此,这让孟子涛有些疑惑,自己手中的青花瓷盘,到底是不是宋青花。

    正当孟子涛在那思索、观察的时候,一边的王之轩开口让他过去。

    “真是傻,到底是不是宋青花,不是还有异能吗?”

    孟子涛顿了顿,就把青花瓷盘放了回去,走到王之轩身边,问有什么事情。

    王之轩说道:“你先看看这件五彩大罐。”

    “好的。”

    孟子涛点了点头,就把桌子上的五彩大罐拿到了手中。

    此器主题使用五彩绘十六子戏春图主题,孩童面目圆润,衣着光鲜,嬉戏于市,他们或攀花折草,或低头看书,或聆长辈教诲,或嬉戏玩耍。整幅画面,童趣盎然,十分传神。

    图中的儿童形象多了几分少年老成,缺少几分天真无邪,这种特点,符合明代嘉靖时期的风格,个中原因,或许是因为嘉靖时期的瓷器以程序化的图案为皇帝祈福求祥之故。

    另外,从胎釉等方面,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然而,孟子涛仔细打量过后,总觉得有些不对,具体来说,器物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但到底哪里不自然,他一时却发现不了。

    看着孟子涛皱着眉头的模样,王之轩笑着问道:“有没有发现?”

    孟子涛摇了摇头:“暂时没有,就是感觉不太对劲。”

    王之轩并没卖什么关子,笑道:“你对蛤蜊光有没有过研究?”

    “蛤蜊光?”孟子涛愣了愣之后恍然大悟。

    蛤蜊光,是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真正的蛤蜊光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名字。

    在行内,关于观察蛤蜊光还有一句口诀:“灵活巧用反光面,转换角度釉面搜,若有五彩毫光现,此物可遇不可求。”

    “明白了吧?”王之轩笑着问道。

    “明白了。”孟子涛说道:“我说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这蛤蜊光有问题,看上去好像无根之萍一样,没有真正的蛤蜊光那种灵动、深沉的感觉。”

    这个时候,站在旁边的蒋健学发话了:“我说你们俩个能不能说清楚一点?”

    王之轩说道:“这还不明白?你这件东西上的蛤蜊光是作出来的……”

    听了王之轩的解释,蒋健学肉痛地一拍大腿:“哎!千算万算还是打眼了!”

    王之轩说道:“我说老蒋,你是怎么回事,明明对瓷器没什么研究,怎么想到买这件东西,花了不少钱吧?”

    蒋健学懊恼地说道:“算了,别提了,也是我耳根子太软,昨天买了那套桌椅,听主人说邻居家不容易,就带着我去看了看,后来发现了这东西,价钱也不错,就买了下来,没想到居然着了道。”

    王之轩问道:“你买这件东西不会超过六万吧?”

    蒋健学气愤地说:“那到没有,但也花了我整整三万两千块钱啊,这些钱做什么不好,要被那些个缺德鬼给赚去?”

    王之轩安慰道:“好了,咱们这行嘛,打眼、踩地雷也正常,你没有亏就算可以了。”

    “哎,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蒋健学喟然长叹。

    这时,孟子涛开口道:“刚才我看到一件青花瓷盘,有些像是宋青花,也不知道对不对。”(未完待续。)

    ps:  感谢“宁乡。县东山村刘利金”“辉侠客”“转职的唐僧”的打赏!

第一百五十七章 助学

    听了孟子涛的话,两人都愣住了,随即,蒋健学就好像火烧了眉毛一样,连声问道:“在哪?东西在哪!”

    孟子涛走到刚才那件青花瓷盘那,指着说道:“就是这件。”

    蒋健学跟了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手伸到了青花盘前,又十分轻柔地把它捧到了手中,仔细端详起来。

    过了半响,蒋健学回头回道:“这个是宋青花吗?”

    王之轩听了这话,无言以对,说道:“我说你这家伙既然对瓷器没多少研究,动作那么快干嘛?给我让开!”

    蒋健学嘿嘿一笑道:“这不是心急嘛。”

    说着,他就把手上的青花盘放到桌上。

    王之轩拿起青花盘非常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又拿出放大镜一点一点地观察,慢慢地,他的眼中就有现出了惊叹之色。

    过了十几分钟,蒋健学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样,是不是宋青花?”

    王之轩边看边说道:“我以前也没看过宋青花的标本,所以你这个问题我还真不太好回答。”

    蒋健学听了这话,就开玩笑似地说:“我说王大掌柜,你既然不懂,刚才居然还有脸来嘲笑我,真是恬不知耻。”

    王之轩没好气地说道:“我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是没见过宋青花,但至少知道宋青花的一些特征。”

    “什么特征?”蒋健学问道。

    王之轩说道:“宋青花出土的地方比较多,而且每个地方出土的特征和附近的窑口都比较相像。比如,在龙泉出土的。其特征和龙泉窑的作品比较相像。像这件青花盘,以器形和烧造工艺等方面来看。比较像是北方窑口的特点。”

    “以我刚才观察的结果来看,也确实符合北宋时期磁州窑系的特点。再加上包浆等方面的特点,我认为应该是北宋时期的作品。”

    蒋健学兴奋地说道:“那也就是说,这就是宋青花喽?”

    王之轩说道:“我刚才说过,我没见过宋青花,而且到现在为止,考古发现,也是屈指可数,因此,我并不能给你肯定的答复。当然。你要是愿意的话,我帮你去找其他人咨询一下。”

    蒋健学笑道:“那还用说,我肯定愿意啦!对了,如果真是宋青花的话,这东西能值多少钱?”

    王之轩说道:“你要知道,宋青花的年代虽然在唐青花之后,但是它们之间在青料、工艺、纹饰、风格等方面,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唯一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用钴料作呈色剂在瓷器上烧制出蓝色花纹。”

    “所以。现在许多学者并不认同宋青花,无论是市场上,还是拍卖会上,我都还没有看到真正的宋青花成交过。另外。你这件东西的研究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所以市场价值到底多少,我现在并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

    蒋健学嘬了个牙花子:“算了。价格方面的事情,还是等确实了它到底是不是宋青花再说吧。”

    王之轩说道:“可以。对了,这东西你到底从哪得来的?”

    蒋健学哈哈大笑道:“当时我不太同意刚才那件嘉靖五彩大罐的价格。主人家就把这只盘子一起送给我,这就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王之轩也笑了起来:“我看这叫好人有好报吧。”

    蒋健学嘿嘿直笑,显得十分开心,他做了个请势:“走,咱们先去外面喝点茶,今天就在我这吃饭吧。”

    大家都是老朋友,王之轩也没怎么客气,就答应了下来,孟子涛当然也不会反对。

    喝了一会茶,搬家公司的人来了,孟子涛让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桌椅搬到车上,而后让大军和搬家公司的人一起回古玩店。

    中午,蒋健学弄了一个火锅,大家边吃边聊,聊了一会古玩方面的话题,蒋健学又开始畅谈他的助学经历。

    “……大概是十年前吧,我资助的一个学生,写信来问我,他家的情况很困难,父亲从山上摔下来得了残疾,母亲离婚走了,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和小妹,问我能不能帮助他们家。”

    “我说,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如果能你自己能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我可以按你的成绩,每个月再多加一些。结果,来年,他就以全市第一的中考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京城大学,现在已经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孟子涛问道:“这么多年,提出这种要求的,应该不止他一个吧?”

    “对。”蒋健学感慨道:“一开始,我也是能帮则帮,没提过类似的要求,不过后来却发现,这么做远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而且还有个别人,并不是像来信说的那种情况,后来,我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孟子涛有些不可思议:“不会吧,你这是做善事,居然还有人做这种事情?”

    蒋健学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世上的人形形色色,有些人就是好吃懒做,你能怎么办?所以我也想通了,助学就助学,别搞什么其它事情,而且除了其它资料,每个学期都要把学习成绩加上老师评语,盖了学校的章邮寄给我,不然我肯定不会资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