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魔临-第1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娘的,
姓郑的金句总是这么多,而且往往还越品越有味儿,时不时的,都得拿出来反刍反刍。”
皇帝斜靠在御輦中的龙榻上,目光陷入了追思。
皇后微微一笑,又剥了一颗葡萄,送入皇帝口中。
先前她所想的,这世上大概只有两个人,可以让这位九五至尊尽情地吐露心扉;
自己,是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且无外戚可言,所以,无所谓的。
另一个,
就是平西王爷。
而平西王爷和自己恰恰相反,正因为平西王爷如今兵强马壮雄踞一方且威震大燕,所以,他有那个资格,和皇帝……平起平坐。
正因为能够坐在一起,是平等的,故而就不用什么伪装了。
她丈夫曾不止一次地拿“朋”字打比方,都拥有对等的一串钱,才能做朋友。
“呵呵,那帮老东西们,生怕我去了晋地,那姓郑的会行不轨之事,只有我清楚,姓郑的才不会这么干。
他矫情,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矫情的一个人。
他就算是要造反,也不屑去挟持朕弄一个胜之不武的,他会觉得这样不美。”
“不美?”
“就像是看一幅画,品一壶酒。”
“臣妾,似乎懂了。”
“除非朕下错了棋,让他心里不舒服了,否则,我估计他是懒得折腾的。
可朕就偏偏一直警醒着自己,警醒着自己要一直做个好人,做个好兄弟。
背后捅兄弟一刀,其实是很诱人的一件事,但朕明白,自己绝对不能做。
也不是怕他,而是觉得,和他反目成仇,还是为了一把龙椅的安稳什么的,忒没趣了点。
那龙椅他也坐过,看似威严,实则硌得慌。
所以,朕这次没听他们调派多少禁军随从,也没让地方兵马先行调动。
朕就这样来,这样走,
慢慢来,慢慢走,再慢慢看。
看看朕的父皇,为朕拿下的三晋之地,看看这些,朕的子民。”
皇帝说着说着,似乎是有些累了,慢慢地闭上眼了。
皇后有些心疼皇帝,她知道皇帝之所以这般急匆匆地刚过完年就出京东巡,还有一本分原因就是年前的一场场祭祀大典,把皇帝给累到了;
而年后的祭祀大典,不比年前少,皇帝这也是早点跑出来怠工的。
闭着眼的皇帝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道:
“皇后,知道朕为何敢这般大大咧咧地离京,丝毫不担心家里么?”
“陛下想来是早就有安排了。”
“一是年后的各项事务章程无非是按照年前定下的继续推进下去而已,方向和指标,朕早就排好了,内阁的诸位阁老们是能胜任的;
二是,
朕丝毫不担心老家会出什么事儿。
因为朕东巡了,所以老家会更为安稳,甚至,新政推行时所受的阻力,还会比预想中的要小很多。”
“陛下,这是为何?”
“哪怕如父皇那般乾坤独断的皇帝,他也不能代表朝廷,朝廷是一个物儿,但朝廷又是千千万万的人,他们和地方上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他们本就来自于地方。
他们不敢明着反抗朕,但真要玩一手阳奉阴违消极怠慢,朕,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朝廷就是一头牛,皇帝就是赶牛的人,你得拿鞭子抽他。
也得谢谢父皇他们曾整的那一出,呵呵;
朕这一出来,
他们就慌了,他们就会下意识地跑起来,把这地,给朕犁好喽。
父皇当年借南北两位王叔来了一场马踏门阀,
他们怕,
怕朕这个当儿子,学老子,去晋东借刀去了,哈哈哈。”
皇帝笑得很开心,许是情绪过于激动了,再加上今儿个起早了,御輦虽然能遮阳避风,但到底是在外头,比深宫要干燥太多。
所以,皇帝流出了鼻血。
“陛下,又……流了。”
皇后马上拿出绢帕帮皇帝擦拭,好在流出的不多,擦了两下就不流了。
皇帝不以为意,
伸手进皇后礼服裙摆之中,
故意以一种淫贼的目光看向她,
道;
“上火了,请皇后娘娘给小六子泻泻火。”
皇后伸手拍了一下皇帝的胸膛,倒是没去将那只在礼服下作怪的手拿开,
转而嗔道:
“这刚出京就没个正形。”
“姓郑的也一儿一女了啊,这是要追上咱了,不行,咱得再加把劲。
来来来,
躺下,
娘的,
这礼服的扣子怎么这么多?
等回去后朕要吩咐礼部和绣衣局把皇后的凤袍给改改,这不是耽搁皇嗣么!”
御輦前头,
魏公公拂尘一挥,
帘幕自其身后缓缓地落下。
其人向前迈出三步,目光向前一扫。
这儿伺候着的太监宫女们全部低下了头,缓缓地走到御輦外头去。
魏公公听着声儿,
入了定。
……
皇帝东巡,虽说世上明眼人都清楚皇帝真正打算去的地方是哪里。
但东巡毕竟是东巡,
先帝爷在位时间很长,但在登基后,基本就没出过京城,最远,无非是去了京外的后园暂住疗养。
所以,
这是近小二十年来,大燕皇帝,第一次正式的出京巡视他的国土。
也是大燕皇帝,对新纳入大燕版图三晋之地的一次官方盖章般的承认。
所以,皇帝的御輦,行得当然不可能很快。
到一处地儿,得停下来耽搁一下,见见地方官,再体恤体恤民情,士绅代表,贵族遗泽,风流文士,种种等等,都得安排,都得过一遍。
途径名山大川时,还得登个高,望个远,提个字,立个碑文。
皇帝是大燕的象征,皇帝亲自走过的土地,才算是真正染上了大燕的气息。
总之,皇帝很忙,这路,也走得很慢。
但伴随着距离晋东越来越近,
许多道目光也都不自觉地集中向了这里。
甚至,连银甲卫和凤巢内卫的活动也变得频繁了不少,为此,不惜被拔掉了几个堂口。
大燕的皇帝,即将来到晋东,那位平西王爷,会如何做呢?
盈安元年的春风,昭示着万物复苏的来临。
其他诸国都不是傻子,都能从这年号之中,品出味道来;
燕国,再不乱,就真的不给大家伙机会了。
而且,
凭什么,
凭什么你燕国两代都这般玩还能安然无事?
这鞋,也该湿了吧!
……
“皇后啊,这临幸天下真的比临幸你还累啊。”
皇帝揉着腰感慨道。
皇后见这厮得了便宜还卖乖,当下一不做二不休,上前一步半蹲,手就朝着龙袍的腰带那里探去。
“不了不了!”
皇帝吓得后退了两步,
“容朕缓缓,容朕缓缓。”
夫妻二人,随即一起笑了。
这时,魏公公通禀道:
“陛下,颖都太守许文祖已在御輦外候着了。”
“宣。”
“遵旨。”
其实,皇帝的队伍,已经经过颖都了,而且还在颖都内暂住过数日,接见了包括成亲王司徒宇在内的一众颖都本土势力代表。
但许文祖其人,当时并未在颖都,而是去下面巡视春耕去了。
原本,许文祖是抽了空要在颖都恭候天子驾临的,但天子中途耽搁了行程,错过了许文祖安排的档期,见皇帝失约,许胖胖也就不等了,忙活自己事儿去。
到头来,还是皇帝在颖都多滞留了一日再出的城,也算是等了他许文祖一下。
另外,许文祖还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皇帝的队伍即将进入大颖都地界时,上书建议皇帝的队伍修改原本的路线,不要给地方百姓和地方官带来惊扰,影响到春耕的进行。
“颖都太守许文祖,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许文祖站起来像是两座肉山堆积在了一起,跪下来,直接就二合一了。
皇帝下了龙椅,上前主动搀扶。
许文祖忙道:“使不得,使不得啊陛下。”
结果本该是一种既定流程的君臣相得场面,却一不小心之下,许胖胖脚底一滑,倒栽了个跟头,皇帝也是因为有魏公公及时出手搀扶,才稳住了身形。
“哈哈哈哈……”
皇帝大笑起来,
“许爱卿,你这是又胖了啊。”
许文祖已经重新爬起,道;
“颖都养人哩,让陛下见笑了。”
“你很可以,把颖都这块地方,数年时间,经营成了一个养人之地,做得很好,朕很满意。”
“陛下谬赞,臣惶恐。”
“若是别人,敢放朕的缺儿,敢提前知会朕为春耕让路,朕必然会觉得,他是在以直邀名。
可你这么做,
朕不会这般觉得,你是个踏实干事的人,是朕的能吏,是大燕的肱骨!”
皇帝亲口赞许这话,可是要进史书的。
史书中,提到他许文祖时,必然会加上一句:帝赞其曰:国之肱骨。
许文祖再度跪伏下来,深吸一口气,道:
“臣愧不敢当,臣只是职责所在,身为一地太守,自当为天子牧好地方子民,臣,不敢居功!”
“唉,若是大燕之官员,皆以许卿家为榜样,我大燕天下之一统,就指日可待,不,可提前以待。”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愿为陛下一统诸夏之大业,进献所有!”
“好了,魏忠河,扶许爱卿起来。”
许文祖被扶了起来,君臣各自落座,开始奏对。
主要还是听听许文祖对颖都接下来的发展规划,皇帝问,太守答,旁边随行的史官,正在做着记录。
当然,这些记录之后,会做删减,以及,有些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的,史官自己心里都有数。
君臣相谈甚欢,从上午许文祖追上御輦,一直聊到了近黄昏;
中途,君臣还一起在御輦上进了食,许文祖得到了陪用御膳的恩遇。
终于,
谈完了。
因为望江,已经可见了。
君臣很默契地,进入到了谈话的收尾节奏。
待得一切本该结束时,
许文祖却又忽然跪了下来,
叩首道:
“陛下,臣冒死进谏,请陛下御輦,切莫过江,请陛下,以大燕江山社稷为重!”
场面,
忽然间就冷了下来。
皇帝转动着手中本该拿来送客的茶盏,
笑道;
“朕知道,你和姓郑的关系,极好。”
“互为知己,不逊兄弟。”
“那为何这般说?”
“臣是燕人,陛下是君,是大燕社稷所系!”
“你是觉得,朕要是过了这望江,平西王就会反?”
“臣不认为平西王爷会反。”
“那你为何阻止朕过江?”
“平西王爷不会反,但谁又能保证,平西王爷麾下的那些骄兵悍将,不会行那以下克上大逆不道之事呢?
陛下,
乾国太祖皇帝黄袍加身,殷鉴不远呐!”
皇帝御輦是有禁军护卫的,但这批禁军,又怎可能是晋东虎狼的对手?
“朕来都来了,都到这江边儿了,怎可能不过江呢?江对面,也是我大燕的国土。”
“臣知道不可谏,却不得不谏,这也是臣的职责所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