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魔临-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徒宇明显还有些畏惧这位身上带着杀伐气息的燕国皇子,

    此时大皇子距离他比先前近了,

    使得司徒宇越发紧张起来,

    有些磕磕绊绊地回应道:

    “军情………要紧要紧………父皇………父皇知道…………知道的。”

    好不容易说完,

    司徒宇马上又跪伏了下来。

    大皇子站起身,伸手搀扶起司徒宇。

    当其双手触碰到司徒宇肩膀时,大皇子能够清晰地察觉到这位幼年国主的身子,在颤抖。

    这应该不是装的,毕竟才十岁的孩子。

    哪怕是成年人,面对这种天崩一般的局面,都魂不守舍,更别说是他了。

    家和国,几乎在同时崩塌,年幼的国主,根本不知道如何扛起,甚至,他都不清楚,自己到底该不该去扛,以及…………敢不敢去扛。

    孙有道再次敲响了钟,

    长音喊道:

    “礼成!”

    所有文臣武将勋贵在此时都站了起来。

    其实,整套礼节,其他人早就做完了,所欠缺的,也就是代表着燕国意志的姬无疆过来补完这最后一缺。

    大行皇帝下葬,姬无疆不来,就不算礼成。

    大皇子环视四周,从胸口取出一份名黄色的圣旨,

    大声道:

    “陛下有旨!”

    旨是谁的,不言而喻。

    当大皇子取出燕皇圣旨时,

    刚刚站起身的所有文武大臣勋贵,在短暂地停滞后,纷纷又跪伏了下去,

    随即,

    齐声道:

    “臣等接旨!”

    当心理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身体的反应,也就很自然了,无他,从心而已。

    成国,是还在的,成国自降国格,按照晋皇的成例,应该会封国公,晋皇就是晋国公,和太后荣养在燕京。

    那么,成国国主,应该会被封为成国公。

    但晋皇毕竟是八百年余脉传承,人家先祖当年是和姬家先祖平起平坐的,晋皇虞慈铭虽后来有所异动,但毕竟有着开南门关为燕军引路的功劳。

    且司徒家原本就是晋室的家臣,避让一下的话,成国国主被封一个成侯,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国主如何是国主如何,他们这些人臣,也得换一个人去跪拜了。

    大皇子拉开圣旨,

    念道:

    “司徒吾弟,惊闻噩耗,朕夜不能寐………”

    跪在地上的诸位原成国文武现燕国文武,在听到圣旨开头后,都微微一诧,他们原本以为圣旨应该是比较正式的那种,但没想到居然会以这种口吻来写。

    不过细想一下,这也符合那位燕国皇帝的脾气。

    “人生一大憾事,此生未得与君一晤,烈酒纵歌,方不负此生豪迈………”

    圣旨中,燕皇先抒发了一大通对司徒雷去世的遗憾之情。

    这二人,确实是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特封,前成国国君今成国国主司徒宇,成亲王,永镇颖都,世袭罔替,为大燕,为诸夏,镇东御边!”

    在场的大臣们一时愕然,亲王?

    晋皇归燕,只得封晋国公,成国国主,却直接被那位燕皇封为亲王,这份殊荣,不可谓不重,要知道燕人的爵位,那可是相当得吝啬啊,也正因为吝啬,所以才更显珍贵。

    最重要的是,燕皇居然没让司徒宇入燕京荣养,而是分封在颖都,一个世袭罔替,相当于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下了司徒家的原本建制。

    不仅仅是司徒宇将会有实权,同时他们这些原本的成国旧臣文武,也都能做到最大的保留。

    饶是孙有道,

    在此时心里都不禁有些感慨,

    那位虽未曾一见的燕皇,

    当真是胸襟辽阔,

    那份霸气,

    确实是让人折服。

    也无怪乎大行皇帝当初在病榻上曾感慨过。

    “钦此!诸位,平身吧。”

    大臣们面向大皇子,齐声高呼: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皇子手捧圣旨,面向西方举起,

    “圣躬安。”

    事情,算是落下帷幕了,虽然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弄清楚,但在大方向已经落实的前提下,下头的细枝末节很快也就能理出头绪。

    接下来,大家只需要齐心齐力,扫平叛逆,再将野人赶出三晋大地了。

    孙有道也是长舒一口气,内附的过程,比想象中要稳妥和善得多得多,比他之前所预想的最高情况还要好。

    当下,

    他持钟向前,

    连敲击三声。

    大行皇帝的灵柩,将正式起运,下葬陵寝。

    而这时,

    大皇子和李富胜则主动走到灵柩前,站在第一排,在周围文武的目瞪口呆中。

    一位燕国皇子,一位燕国大将,主动地将抬灵柩的木桩压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大皇子大喝道:

    “起灵!”

    孙有道激动得眼眶有泪水,

    见其他人还在愣神,当即大喊道:

    “起灵!”

    下葬的队伍,很宏大。

    雨幕之中,

    抬着灵柩走在最前排的,

    是前成国国主今大燕成亲王司徒宇,他作为孝子领路。

    在其身后,则是抬棺的燕国大皇子。

    出殡的队伍出了宫门后,每过一处,道路两侧的百姓全都跪伏下来,哭声震天,似乎压抑在心头这么多天的惶恐和不安,在此时全都给宣泄了出来。

    伴随着出殡队伍一同走过去的,

    还有一个时代,

    一个三晋大地上,属于司徒家的时代。

    很多年后,颖都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雨天,

    先皇出殡,

    燕国皇子抬棺,

    数万镇北军黑甲铁骑列阵,皆臂悬白布。

    冥冥之中,

    似乎还能听见大行皇帝出征前所喊的那声:

    “若死战,司徒家当死万人前!”

    ………

    望江东岸,玉都城内,新皇司徒毅携一众新朝文武开始大肆庆贺宴饮,明眼人却发现,宴会上,不见野人,但明眼人就算发现了,也不会当面去问,反而愈加欢乐地和君主一起庆祝那位司徒家凤雏的落幕。

    玉都城外,

    野人王苟莫离跪伏在一张供桌前。

    桌上只摆着一个果盘,一个冷菜盘,外加一壶酒,两根半耷拉的香烛,可以说相当寒酸。

    苟莫离对着供桌,

    很是严肃地三跪之后,

    默默地起身。

    在其身后,站着桑虎、阿莱、格里木等一众猛将。

    苟莫离抬起头,

    放声唱呼: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这是野人治丧送别逝者的方式,他们相信,在呼声中,逝者的灵魂将被接引入星辰深处,享受无上的荣光。

    世人只知道司徒雷前期作战不利,御下不利,导致野人入关。

    却无人知晓,在这位野人王看来,若是司徒家的当家人不是那弑父强行上位就领大军北上的司徒雷,

    那么,

    他麾下圣族的入关,将会更容易无数倍。

    野人百年来的隐忍,再加上这位王多年来的筹备,其崛起所迸发出的力量,本就极为可怖,要知道,就是田无镜在扫荡雪原后,也没有再继续下令东进,而是选择了撤军。

    若这世上当真有天命,那野人的天命,其实已经来了,正如玉人令所预言的那般。

    但煌煌青史,上头所写的,无非是四个字——成王败寇。

    后世人只会记得,司徒雷没能堵住雪海关,却不会清楚,没有司徒雷,那个洞口,将会裂得更快,崩得更猛。

    野人王发出一声长叹:

    “老对头,你走了,愿星辰庇护你的灵魂,使你得安息。”

    其身后,

    诸多野人猛将也一齐将右手放在左胸前:

    “愿星辰庇护你的灵魂。”

    野人王蹲了下来,

    看着前方的望江江水,

    “接下来,就是和那位燕国的娃娃交手了么,真是一个老狐狸一般的娃娃,那位燕国皇子,倒也算是个人物。”

    但随即,

    野人王却猛地抓起身前的泥巴,攥在手心里,

    笑道:

    “放着那位南侯不用,居然派一个娃娃来对付我。

    燕国皇帝陛下,

    本王保证,你会为你的轻视,

    付出代价的,

    燕国,

    也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

    这一章,龙写得很舒服。

    魔临

 第一百一十一章 浪花淘尽(一)

    宣扬河畔,一队骑士策马而过,河两侧的农田里,都是些正在忙活着秋收的农户,他们对于这些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黑甲的骑士,已经见怪不怪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据说东边那儿正打着呢,双方加起来得数十来万大军,围绕着望江正进行着厮杀,听那里逃难过来的人讲,杀得可惨烈了,连望江水都已经被染红咧。

    但只要仗没打到自己跟前,田地里的庄稼该怎么忙活就还得怎么忙活,否则不被乱兵糟蹋死也得饿死,横竖都是个死。

    反倒是原本在西边的燕人,这阵子倒是越发勤快地开始往这边跑了。

    金术可挥手,示意自己身后的骑士们下马歇息。

    “大人,咱们不再继续往前探探?”

    一名校尉开口问道。

    要知道这里距离前头的战场,已经不算远了,这会儿再往前赶赶,明日上午大概就能看测到战局发展的情况。

    这也是郑将军交给他们的命令。

    于盛乐城而言,自然不希望这一场干系到自家日后发展的大战,其走向,居然得延迟那么久才回落入自己手里。

    所以只能外派出兵马,亲自去搜集战况。

    金术可摇摇头,道:

    “天快黑了,让弟兄们休息休息,这会儿过河向东,夜里容易碰上前方大军的斥候哨骑,很容易自己人和自己人打起来,不划算。”

    “是,大人,属下明白了。”

    “嗯。”

    金术可对属下质疑自己先前的决策,并没有感到被冒犯,因为当初在荒漠中时,他就习惯于每次战前大家伙团坐于篝火边商量对策。

    他从马袋里掏出一块盐砖,放在了地上,周围几匹马马上靠拢过来,开始舔。

    其余人,则各自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开始吃了起来。

    这一行人,人数在五十左右,因为要兼顾来回传信的职责,且还要深入战场,所以人数不能太少,否则容易出状况。

    “大家可得记着,北先生说了,咱们城里现在的存粮,可不多了。”

    金术可是瞎子的忠实粉丝,只要人在盛乐,同时瞎子开课,他必然会早早地去听。

    且这阵子以来,军队里的文书都接到了来自将军府的书面通知,要求他们将盛乐城现在的情况告诉给军士。

    盛乐的大军,燕人占少数,晋人占多数,其次是蛮人,而晋人和蛮人在大燕,相当于二等甚至是三等人的身份。

    大家伙也都清楚,这份军饷这份待遇,包括自己骑的战马使的兵器,那可真的是和燕人的靖南军镇北军没得差。

    其他晋地降军,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份体面。

    正是因为知道来之不易,所以才会珍惜,所以才会感恩。

    官面宣传时,当然不可能傻乎乎地直接说咱们郑将军希望大皇子打败仗,但私下舆论里则“一直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