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魔临-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你小子,想当初”

    姬成玦一个一个地指过去,一个一个地打着招呼,一个一个地说着。

    包厢里的氛围,一下子凝重了下来。

    没人敢再大声呵斥,更没人敢去质问。

    一圈说完,

    每个人都点到了,也说到了。

    姬成玦伸手,亲自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抿了一口。

    “听说,前日太子殿下请你们去岁那一科所有留京的进士进东宫饮宴了,怎么样,东宫的酒水,好喝么?”

    没人敢回答,一来,是因为那个事关太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所有人还没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怎么着啊,诸位可都是我大燕翘楚,我大燕的未来,我大燕栋梁,做得了华丽章,却说不得话么?”

    这时,

    刘楚才舔了舔嘴唇,对姬成玦拱手道:

    “敢问敢问尊驾,到底是何方神圣。”

    姬成玦略作沉吟,

    笑了笑,

    一边亲自给自己又倒了一杯酒,一边慢悠悠道:

    “当今圣上乃旷世明君,马踏门阀,为国取材,为寒门开晋升之阶;

    陛下所愿,乃希望我大燕英才可不计门第之嫌,不受血统之困,有才者,当为国谋事于庙堂,当牧民为善于地方。

    尔等是第一批,等春闱开始后,马上会有第二批。

    尔等,是我大燕的未来。

    我,

    姬成玦,

    当今陛下第六子,在这里敬大家一杯!”

    六皇子?

    他是六皇子?

    姬成玦没等这些震惊的进士老爷们反应过来,就自顾自地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了。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先前在西园时郡主对自己说的话。

    她说只要她成为了太子妃,就必然会除掉自己。

    姬成玦叹了口气,

    仰头,

    那时的他,

    真的很想回一句:

    如果不是父皇一直故意不把我放在盘中,

    你以为还有你们,还有你丈夫什么事儿?

    你们只看到了父皇故意打压我,把我打压得快喘不过气来,让我受尽狼狈;

    却不真的动脑子想想,

    父皇那么骄傲的一个人,

    真不喜欢一个儿子,随随便便打发掉也就是了,却还偏偏要对我这般狠么?

    处心积虑地,削我,压我,打我,斥我,谪我,

    呵呵,

    若不是我身上流着的是他的血脉,

    说不定我人早就没了。

    但,

    谁叫我像他呢,

    谁叫他自己也知道我是真的像他呢。

    夺嫡,

    争位,

    让老头子自己想一想,他如果下场的话,你们还有胜算么?

    你姬成朗以为当一个从师或者亲自主持一场春闱,就能成为这些新科进士的师尊了?

    就能收纳一批一批年轻官员为自己所用?

    是,

    您受累了,

    您站在那儿,扶了一下那龙门,看着那群鱼儿跃过去;

    就真的以为这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了?

    也不想想,

    这些鱼儿,

    在跃龙门之前,

    到底是谁在喂养着的。

    其实,剔除掉门阀子弟后,那些所谓的寒门,所谓的大燕读书人种子,其实并不算多,筛选出一些品性好的,提前施恩,所付出的成本和后续的收效比起来,真的是不值一提。

    当然了,也不能逮着谁就资助,白眼儿狼准有,但不能太多,否则就容易打水漂。

    他姬成玦,可从不做那赔本的买卖。

    只可惜,郑伯爷此时不在这里,否则也不得不在心里赞一声佩服。

    郑伯爷所熟悉的那个历史里,明朝的晋党以及后世一些国家的财阀,其实也都是以这种方式去布局,从而最终达到影响朝政的目的。

    当资本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它本能地会去进行渗透和扩张,且不仅仅局限于做买卖上。

    姬成玦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现如今,你们都以为我姬成玦只供出了一个平野伯!

    殊不知,

    前些年我的买卖彻底铺开时,到底供过了多少人!

    一念至此,

    姬成玦的目光微凝,

    扫过面前站着的这群人,

    嘴角勾勒出些许弧度,

    道:

    “诸位都是读书人,也是我大燕最会读书的一群人。

    有个问题,

    成玦不才,

    想请教大家。

    那就是,

    在诸位看来,

    生恩和养恩,

    到底孰轻孰重?”

    沉默,

    沉默,

    沉默

    终于,

    也不是谁先动了,更像是一种不约而同。

    在场十余位进士老爷各部官员,

    向着坐在首座的姬成玦跪伏了下来,

    齐声道:

    “拜见恩主。”

 第一百七十三章 红艳艳

    令人倍感煎熬的冬天,终于要过去了。

    冬天,对于老人而言,是一个坎儿;

    踏过去了,就能再经历一次春夏秋,再赏一遍四季风光;踏不过去,那就只能将自己永远留在这冬天里。

    而对于三晋之地的百姓而言,这个冬天格外难熬,不仅仅是老人,男女老少,都经历了一次兵戈的耕犁,路边那无人收敛的枯骨,才是当下最为常见的风景。

    对于燕京的百姓来说,这个冬天,也一样煎熬,但终究,是熬过去了。

    燕军的先败后胜,让大家将注意力,又放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上。

    对于他们而言,生活,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再上点儿滋味儿的,就加一个“茶”。

    所以,朝堂上的风,并不会真正地影响到他们,毕竟越高的地方风才越大。

    燕国的朝堂,确实是刮风了,风不大,但也吹倒了一位尚书。

    先是有御史闻风奏报,上疏弹劾当朝户部尚书徐广怀,言其家族在老家风评不检。

    面对弹劾,徐广怀一开始没怎么当一回事儿,只是上了一份自辩的折子呈交给了燕皇。

    其实,按照以往习惯,当有御史弹劾你时,你应该做的标准流程是告病回府,等陛下下旨问询于你,从而再上自辩折子。

    这是规则,大家约定俗成的默契。

    其实,也就是走一个流程。

    但眼下一则是因为和燕国的盟约已经敲定到最后一个环节,徐广怀不想出什么纰漏,所以想着自己继续把关;

    二则是燕国的御史和乾国那边的比起来,在战斗力上,明显差了很多,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是?

    不过,徐广怀还是抽空,派人给三石煦县的家人送了一封信,提点他们要注意品行,维护好邻里口碑云云。

    这件事,本该就这般过去了,就像是被一只蚊子叮了一口。

    但随即,

    三石郡煦县县令,去岁新科外放进士赵程明上折弹劾当朝户部尚书徐广怀家人在煦县兼并良田鱼肉乡里,言徐家人在煦县仗着徐广怀的身份,作威作福,当地百姓间传之曰:只把煦县当徐县!

    这可是地方父母官的弹劾,性质立马就变了,而且还是你家乡当地的父母官。

    尤其是折子里的那句:“只把煦县当徐县!”有着极为恐怖的杀伤力。

    徐广怀无法再淡定了,马上告病回府,也不再参加早朝,而是主动上了请罪的折子,等待燕皇派人来让自己自辩。

    但事情还没完,

    没几天,

    三石郡的密谍司抓捕到了一批门阀余孽,经审讯得知,之前一段时间,这一批余孽曾在煦县被收留包庇,收容人,正是徐家大公子,也就是徐广怀的长子。

    徐广怀人在燕京做官,二儿子和三儿子都在其跟前,长子则留在老家处理家里宗族和田产事宜。

    密谍司那里,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马踏门阀,这是燕皇的手笔,可以说是,国策。

    这件事,无关对错,因为门阀就算有罪,但也不可能每个门阀都欺凌乡里或者是意图不轨,但政治上的事情,向来极少区分对错的。

    门阀余孽,要么被发配充军,要么被收做官奴。

    可能,在太子继位甚至得等到太孙继位后才有可能去赦免一些门阀余孽,但在此时,就是为门阀余孽说两句好话表达一些同情,都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

    你徐家居然敢收留包庇门阀余孽,到底是何居心?

    在听到这一则消息后,徐广怀整个人懵了。

    到这个时候了,如果他还不知道自己被人针对了,那就真的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也枉费他宦海一生。

    但他实在想不明白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到底是谁在对自己出手,且一出手,这一连串的攻势,从放风到铺垫,再到这一刀,让人根本就无法招架。

    他的那个长子是什么品性,他是知道的,什么都好,但就是喜欢附庸风雅,喜好事,早些年,就喜欢和那些门阀大族弟子一起游乐开诗会。

    徐广怀并没有单纯地认为这是来自密谍司的栽赃陷害,因为他那个长子,是真的很可能耐不住以前旧友的哭求,收留他们一二的。

    只是,这逆子,这次是真的把自己这个亲爹给坑了!

    然而,又没几日,户部下辖七大清吏司之一的三石郡清吏司员外郎呈递折子,里面记录了大皇子东征大军组建开拔时的户部出钱粮册目,册目中其他各地军头都只拨付半饷,而三石邓家则被拨付了八成饷银。

    这位员外郎本是没资格递折子的,但燕皇在去年开科举后就下旨,凡进士出身为官者,无论在京或者在外,都可上奏御案。

    偏偏这位户部的员外郎,就是去岁的进士出身。

    可以说,这算是碾垮徐广怀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按照大燕常理,兵马调派,一般都很难一下子给足全饷,一则地方军头需要各自筹措一些,二来,也是想着等东征大军进入成国后,靠成国去供给。

    所以,这才有了东征大军的左路军主帅会伸手向当时的盛乐将军郑凡伸手要钱粮的一幕。

    这是潜规则,

    大家都心知肚明。

    大燕这几年不停地在打仗,国库哪里有那么多的富裕去全额支撑?

    但问题偏偏就出在于,凭什么你户部供给钱粮时,别人是五成,而三石邓家这一支,却足足八成?

    这个,是可以解释的,但这个解释,无法讲出来。

    因为三石邓家是四皇子的母族,同时三石邓家在地方军头子中的影响力极高,老家主邓将军的面子,还是值钱的,他伸手讨要,那身为户部尚书的徐广怀就给多批一些下来,也实属正常。

    但也正因此,这个解释,无法拿来真的去做解释,你怎么开口,是想攀咬上皇子么?

    且望江初战的大败,损失最为惨重的,就是邓家家主领衔的左路军。

    哪怕其已经战死望江,但这败军之将的罪责,是不可能放下去的。

    所以,这会儿居然翻出旧账,你身为户部尚书居然和地方最大的那一支军头子“暗通取款”,

    你到底想干什么!

    一桩桩,

    一件件,

    一步步,

    徐广怀,完了。

    因为他已经无法去转圜,除非燕皇愿意为他,强行翻正。

    燕皇,是有这个能力的,百年来,当今陛下的权威,当属第一。

    但如果徐广怀这个被告人被强行翻正,那些弹劾他的官员们,就得被坐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