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魔临-第8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姓们可能觉得,这么厉害的平西侯,其个人修为怎么可能不高呢?
这其中,
也包括范少良。
因为他是见过郑侯爷入楚抢公主的场面的,如果不是依仗着自身实力高强,岂能有这个胆魄?
只能说,
当你身份地位到一定高度后,
下面的人看你时,就会被太阳光所笼罩,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打上了光晕。
“你爹的来信,你看了吧?”
“看了,爹的意思是,让我在燕京城读书。”
顿了顿,
范少良又道;
“让我在表哥您身边做事。”
姬成玦点点头,道:
“于情于理,都是应当的,伐楚之战,你范家出力极大,后续封赏等年前才会下来,到时候,你范家少不得一个世袭知府。”
世袭知府,其实相当于小型号的“裂土封侯”。
这还是乾人先搞出来的,当年刺面相公还在时,为了更好地治理和平定西南土人之乱,对于那些愿意投靠朝廷的土人首领设了土司官衔,相当于一个个世袭的县太爷和知府。
对外,是朝廷的臣;对内,则依旧是一方之地的“大王”。
“家父其实不想要这些赏赐。”范少良抿了抿嘴唇,“我懂家父,他想要的是,范家像一个正常家族一样,繁衍,生息,不再为奴。”
姬成玦自动忽略了掉了范少良的这些话。
当层次不对等时进行交流,就容易说出天真的话来。
范正文是不想让范家为奴了,这一点,姬成玦信,仅仅为了这个,姬成玦是不信的。
奴才翻身,不是为了脱离奴才的身份,也不是为了打碎这个规矩,而是当奴才时,瞧见了当主子的好处;
他是,想当主子了。
只不过这些话,没必要对眼前这位少年郎去解释。
眼前这还是一块璞玉,姬成玦很欣赏,说不得十年后,范家能够从蒙山一带迁移出来,前提是,范少良能在燕京站稳脚跟。
当然了,
刚立藩,就想着削藩,等同是在脱裤子放屁。
这时,
马车前头被一队甲士拦住。
赶车的张公公出示了王府的令牌,
一众守陵卫齐齐地向马车行礼:
“参见六殿下,殿下福康。”
姬成玦没露面。
少顷,
马车继续前行,进入了皇陵。
每一代帝王自其登基之日起,无论他是老太子上位还是稚童上位,自那一日起,陵寝,就会被提上日程,开始修建。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也是自古以来为君者的惯例。
皇帝,
生前的荣华已经无法让其满足,
哪怕是死后,也依旧要保留他的那份排场。
国力强盛时,陵寝就修得大气一点,国力衰弱时………就得修得更大气一点,你说是打肿脸充胖子也好,你说是自己给自己打点风水也罢;
总之,这是头等大事。
以前的燕国历代先君,也不例外。
直到,
自己的父皇登基。
首先,其父皇将自己陵寝的格局,限制得很小很小,大概,只有先皇的十分之一的规模。
真的是小得有些不能看了。
在当时,朝野或许以为燕皇是为了一扫先皇在位时崇尚方外,奢靡铺张的氛围,所以故意为之。
但只有有资格接替其龙椅的皇子们清楚,
日后无论兄弟中哪个坐上那个位置,在修陵寝的这件事上,规格,必然不可能超过自家老子,而且为了以示尊敬,还得继续缩小。
除非你雄才大略,做下了比自家老子更大的功绩,否则根本就没那个脸去改这个规矩。
同理,在世的勋贵们,在皇帝陵寝规格缩小了之后,他们怎么敢犯忌讳超过皇帝?
自然而然地,也就会随之缩小。
姬成玦觉得,这才是开“基业”,立“规矩”。
在这一点上,自己父皇很早以前就不显山不露水地做了很多;
没有大张旗鼓地在燕京城外御道边立个大碑,上面刻着一条条一件件的新法;
那个,
没用。
真正有用的是将自己化作了丰碑,后世子孙,在遇到相同的事时,就自然而然地以你为榜样,以你为标准。
夏人有个传统,他们不是很敬奉规矩,但他们很敬奉先祖。
先祖,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后世人观之,哪个先祖英明神武,哪个先祖浑浑噩噩,其实都一目了然。
姬成玦缓缓地闭上眼,
在小时候,
很多人都说过,包括自己的父皇也说过,
自己和他很像。
沉沦这么多年,
打自己执掌户部,又举办了大婚后,这一说法,再度被提起。
有心人,无心人,别有用心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在为自己造势。
京城酒楼里,
姬成玦带着屠家女回家,
也曾意气风发地说过,
今日他姬成玦再入盘中。
他为什么能和郑凡玩到一起,一开始,是真没什么利益相关;
毕竟那会儿他在扮猪,还没见到蒸熟的老虎,姓郑的,还是个草根,杂牌校尉;
所以,是真的意气相投;
那种自恋的矫情,
姓郑的,
姬成玦身上,也有。
他一度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父皇的刻意打压,
甭管什么庶出嫡出了,
他姬老六,
绝对能比当初的司徒雷做得更好,也做得更绝。
但,
蓦然间,
你抬头一看,
才发现,
那一尊垂垂老矣在病中陷入残烛之年的狮子,
他所展露的,
完全是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东西。
阴谋、
诡计、
盘算、
布局,
再多的你的人,再多你的势,再密集的棋子,
到头来,
在堂堂正正面前,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自己,
以前是执念了,反而陷入了一种死胡同。
而那个姓郑的,
他曾说出过一句话,那句话,在当时听起来,没什么感觉,但现在换个不同的心境,再拿出来品味一番的话,却有着一种看透纷扰直指本质的通透:
刀把子里出政权。
“他,早就看清楚了。”
“啊?”范少良有些不明白。
姬成玦也没解释,而是起身,马车在此时也停了下来。
当今燕皇的陵寝到了,
不过,
他父皇人还在后园,
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自然不可能是去吊唁其尚在人世的父皇的。
而是自己的三哥走了后,父皇下旨,让三哥葬在了自己的陵寝里,父子陪葬。
不少大臣上书赞扬这是为人子为人臣的最高礼遇,陪侍皇陵啊!
但在姬老六看来,
无非是他父皇想省点花销。
下了马车,
冬日里的萧索,在陵寝内,显得格外清晰。
哪怕其父皇的陵寝按照旧制缩小了很多很多,但这里,依旧很大了。
范少良忍不住在后头开口道:
“表哥,在这个时候来这里,不合适吧?”
这些话,轮不到他来问,但他想着,既然是亲戚,他该说的。
哪怕,表哥大概不会回答。
事实上,姬成玦也的确没回答。
因为,
姬成玦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为何于昨日,心血来潮,想来这里看看三哥。
他也明白,今日来皇陵的事,瞒不过去的,他也没想着瞒。
父皇病重,
他却来看皇陵了,
哪怕你对外解释说是吊唁自己三哥,但谁信?
此举,
就和民间亲人病重,你去寿材铺子里买纸钱回来差不多。
不过,对于姬老六而言,眼下是敏感时期,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
对于一些真正的大臣而言,可能会诧异且不解,政治手段如此高明的六皇子为何会在此时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见过六殿下。”
一名老太监拿着扫帚走了过来。
老太监姓秦,曾排在魏忠河之前,但因为犯事,被父皇贬过来提前守陵。
姬成玦对他点头,
道;
“天凉了,多添点衣裳。”
说着,
姬成玦捂住鼻子,
道:
“也少喝点酒。”
“呵呵。”秦老太监笑笑,指了指身后,“殿下是来看三殿下的吧?”
姬成玦点点头。
“巧了。”
秦老太监默默退下,手里比划出了一个“二”。
太子,
也在么。
姬成玦向里继续走去,
果然,
前面,
看见一身白色锦袍的太子。
李英莲见到姬成玦来了,先是一惊,随即默默地退下,和张公公一南一北,守护两侧。
二人身上都有些炼气士的功夫,打架可能上不得真正的宗师台面,但倒是有些手段可以防窃听。
这等局面下,
接下来无论说什么,
除非死去的三哥从棺材里爬出来去找父皇告密,否则基本不可能泄露出去的。
都是皇子,
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风头盛重的燕国户部财神,
要是连贴身伴当都没办法保证忠诚,那真的可以去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二哥,瘦了。”
姬成玦开口道。
太子笑了笑,
道:
“每次见面,你都说我瘦了,都说了好几次了,我现在是不是成了皮包骨头了?又或者,可能眼下埋在下面的三弟,身上的肉都比我多一些?”
逝者已逝,
开逝者的玩笑,
不合适;
但说白了,地下埋着的,是自家兄弟,也就无所谓了。
寻常人对鬼怪之事很是畏惧,对死人对灵堂,也带着本能地排斥,但那是因为死去的人和你不亲。
如果真亲的话,你倒是巴不得他忽然坐起来,和你再喝几杯。
“不年不节不忌的,怎么想到来这里。”太子问道。
“逢年过节遇忌过来,反而像是在走形式。”
太子点点头,道:“也是。”
随即,
太子在旁边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道;
“倒是碰巧了。”
姬成玦对着碑拜了拜,随即,转身,走到太子身边,坐了下来,
道:
“是真的碰巧了,二哥回去不用排查谁泄的秘,省得费功夫了。”
“我本就没那个兴趣。”太子摇摇头,“你以为我不晓得,你的人,早将我身边给穿成了筛子了。”
“东宫在明,自然就更容易吸引飞蛾。”
“许确实是这个道理。”
“所以,二哥是真的不在乎了。”
“在乎也没用了,在收买人心,安插人手,布局,政争方面,我本就不如你,既然比不过,那不如不比了;
比来比去,
折损的,
还是我大燕自己的元气。”
“合着,一直是我在唱独角戏?”
“六弟。”
“嗯?”
“你很厉害,比我厉害,我也不会故意装大方地说自己在无为而治,其实,还是有些心灰意冷了。”
姬成玦点点头。
太子发出一声叹息,
道:
“郑凡封侯了。”
“他翅膀硬了。”姬成玦拿出鼻烟壶,吸了一气,伸手捏了捏自己的鼻子,“二哥不会以为我现在还能支使得动他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