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况当初他还谎报军情,说党族作乱,我到了勐洲后发现党族根本没有作乱,边界一片平和。”

    “可是,你们明明早就知道党族没有作乱,不也借着这个机会对勐洲出兵了吗?”

    司屹低头转了转手上的墨玉扳指,这是他和公西月订婚后缠着公西月送他的。

    上好的古玉,玉质细腻油润,泛着一层淡淡的柔和的黑色光芒,上面还雕刻着一个麒麟的图案。

    明白了中原王想要问的事情,司屹便不想和他纠缠太久。

    “史光志的事情你不要插手,以后做事谨慎些。”

    他这边收集的资料只证明史光志和党焕金有勾结,没有证据表明中原王和党焕金勾结。

    而公西月告诉他,程元华那边有些证据证明中原王和史光志有来往,中原王会将朝廷的一些事情告诉史光志,而史光志也会将党焕金送的礼送一部分给中原王。

    但公西月也说了,原本皇城官员和外放官员之间互通消息也不算大过,到时让内阁讨论该如何处罚。

    司屹对中原王会不会受罚其实不太关心,但如果中原王府被牵连进去,他和母妃肯定也要受牵连。

    听到司屹这样说,中原王知道他们肯定是掌握了一些证据,但应该不算大事,对他影响不大。

    自己担心的事情有了结果,中原王的脸上便泛起了两分笑意。

    “听说你中了情蛊,如今没事了吧?”

    “没事了,护国侯替我解除了。王爷还有事吗?如果没事我就陪母妃用晚膳去了。”

    声音清冷,不带一丝感情。

    中原王原本还想多说两句,也好和这个儿子修复一下关系,但见他神色如此冷漠,便也觉得无趣。

    “没事了。”

    司屹向他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离开中原王的书房没多远,司屹被一个人拦住了。

    司屹对拦住他的女人没有丝毫印象,不过看其衣着打扮是府中的主子,又出现在这里拦住自己,很有可能是司宇的妻子、史光志的女儿史凤娇。

    来人正是史凤娇。

    史光志出事后,他在中原皇城的府邸宣平伯府就被封了,家人和下人都被看管了起来。

    虽然现在没被治罪,但已没了人身自由。

    按大宇朝的律法,出嫁之女可免除牵连之罪,但只要娘家出了事,没几个出嫁女能过得好的。

    甚至有些家族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考虑,会不惹人注意地让出嫁女病故。

    史凤娇这段日子同样过得很是艰难,她明显感觉到中原王府之人对她的态度变化。

    就连司宇,最近都避着她。

    她回过一次宣平伯府,可府邸被封,门口还有兵士看守。

    她也去过一次母亲和弟弟被看守之地,同样没能见到人。

    她求见过中原王,但中原王对她父亲所犯之事也不是很清楚。

    她也是听闻中原王宣了司屹过来,想从司屹这里打听一二。

    因寇红珠司屹与刘氏交恶,双方多年没有来往,司宇成亲寇红珠和司屹也未参加,因此司屹并不认识史凤娇。

    司屹没见过史凤娇,但史凤娇却是远远见过司屹的。

    她朝着司屹福了一礼,“司侍郞,我是史光志的女儿史凤娇。”

    史凤娇很聪明,她知道司屹恨刘氏她们,因此并不与他攀扯关系,只是以史光志女儿的身份求他。

    司屹原本是不想搭理与刘氏有关的任何人的,但他见史凤娇自称是史光志的女儿,便停住了脚步。

 第191章 不认同科考内容

    见司屹看向她,史凤娇鼓起勇气问:“我想问一下,我父亲的事情严重到什么地步,有没有可能出现转折?”

    她要先了解清楚父亲所犯之罪,才好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原本想回答她的,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司屹面无表情地回答:

    “不知道。”

    说完转身而去。

    司屹原本是想回答史凤娇两句,刚才那一刻,他脑子里突然冒出柳表妹向他表白的情景,他便想着,还是尽量少和女人牵扯。

    反正史光志的事情已成了定局,到时会不会累及家人也不是他说了算。

    史光志的女儿要问就去问中原王好了。

    史凤娇没想到司屹这么不给面子,脸上又羞又恼,但也无可奈何。

    罢了,明天还是再去找一次文英吧。

    前几天,她去找了魏文英,想让文英替她去问一问护国侯,可文英告诉她护国侯离开皇城已有些日子,不知什么时候回。

    现在司屹回来了,护国侯应该也回来了吧。

    ……

    **

    虽然今天是公西月回来后第一次上朝,但她也没多多少事情。

    朝廷内确实如公西月所料,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她出去的这段时间,内阁6人将要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完了。

    公西月翻看了一下,都没什么大事,只礼部上了一个折子,建议恢复科举考试。

    在前朝时,曾经有一个科考制度。

    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分为地方上的乡试、朝廷的省试与殿试。

    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科举最初的目的是为朝廷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

    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更为公平、公开及公正。

    但前朝灭亡后,是多年混战,大宇朝建朝后,当官的自然是当初立了功的人以及他们推荐之人。

    但现在,大宇朝已立国近十年,在位的也是第二任皇帝,是有必要开科举考试的。

    礼部的这个折子被承国公等人压下了。

    从他们的利益考虑,自然是现在的举荐制更好。

    公西月对科举制度本身并无意见,但她对前朝的科举内容有意见。

    前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包括诗赋、帖经、试义、杂文和时务策。

    前朝进士科考重视诗赋,对于前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但是,公西月却不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是诗赋好之人。

    公西月从小就学了很多内容,但对于诗词歌赋却都只一带而过。

    论起写诗,她远没有魏文英和公冶永慧的水平,她也欣赏两人的才气,但她认为,她治理国家肯定远远高于她们两人。

    因此,公西月对选拔朝廷官员的科举考试要考诗赋很是不认同。

    而帖经呢?

    帖经的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少的字词。

    而这些经书就是儒家经典。

    前朝崇尚儒家学说,把它当做治国之策。

    对于儒家学说,公西月不知做何评价。

    她承认儒家学说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她却不赞同用儒家学说来治国。

    公西月以前擅长的是行军打仗,做得最多的也是行军打仗,要怎么治理国家更好,如今的她还未悟透。

    但她私下觉得,与其用儒家学说来治国,还不如用法制来治国。

    因此,她对选拔朝廷官员的科举考试要考帖经也不认同。

    而试义也是与儒家学说有关的考试。

    就是由主考官从儒家经典中挑选出一段话,然后由考生来试着去解释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先圣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公西月觉得吧,这些考试选拔文学人才、教育人才都可以,唯独选拔国家人才不合适。

    她觉得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需要能治理国家的重臣,也需要会打仗的武将,同时还需要会各种技能的人。

    比如会计算会统筹的范尚书、会研发火绳枪的姬广会、会水利的骆冰等。

    她甚至觉得姬广会就比承国公还重要。

    如果没有承国公,马上能有另一个人能补上他的位置。

    但假若没有了姬广会,要另外再找一个姬广会就很困难。

    其实,这就是长期不重视技术人才造成的。

    所以,除了以前的科考外,她还要增设武举考试、技术人才的考试等。

    但是,公西月也明白,这只是她的个人想法,与时下多数人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比如范尚书,他精通计数,如果你和他说科考取消诗赋考试,他会赞同。

    但假若你说科考取消帖经和试义,他绝对会反对。

    更不用说读着经义长大的承国公、魏尚书们。

    因此,公西月对恢复前朝的科考制度也不感兴趣,就算要科考,也得重新制定科考内容和科目。

    可如果那样,就不是一朝一日之功。

    她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承国公他们去扯皮。

    与其这样,她还不如按她自己的想法选些技术实用人才安排进各部门。

    只有等到大家都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到时再提科举改革阻力才不会那么大。

    因此,公西月对礼部建议恢复科举考试的折子也视而不见了,这让承国公几人暗暗松了口气。

    他生怕公西月坚持要恢复科考,到时他们又不得不让步。

    他们心里暗暗思量:假若护国侯以后要提拔谁,他们让着点就是。

    公西月没想到她的一个有私心的退让,却让她在以后的技术人才任命上无比顺畅。

    这也算意外之喜了。

    ……

    **

    护国侯府

    朝庭事情不多,公西月便按时回了护国侯府。

    依然是司屹送她回来的。

    自从上次司屹亲过她一次后,司屹和她单独在一起时便没那么规矩了。找到机会就要抱上她一抱,创造机会也要亲上她一亲。

    不过公西月也不反感和司屹亲热,反而认为适当的亲热有利于调节情绪。

    前提是适当。

    假若司屹缠得太紧时她就会直接赶人。

    两人刚从马车下来,门人就跑上前来汇报:大姑奶奶来了。

 第192章 你父亲确实有罪

    门人口中的大姑奶奶说的是魏文英。

    公西月和魏文英关系不错,魏文英也常来护国侯府,因此听说她来了后公西月也没在意,只以为她是来看望自己。

    等到了大厅才发现,除了魏文英还有史凤娇。

    看到公西月,魏文英冲她抱歉地笑了笑。

    公西月倒也没怪她。

    魏文英和史凤娇是闺中密友,如今史凤娇遇到了事,魏文英一点都不帮衬的话反而会让她觉得太凉薄。

    公西月走到主位坐下,司屹也不避讳,在她旁边一张椅子坐了。

    “怎么没带开文、开言过来?”

    姜开言是魏文英的次子,今年2岁。

    公西月这话一出,魏文英就知道她没生气。

    “开文如今请了先生,每天在上课。开言太皮,我一个人带不住她。”

    公西月想起自己关于科举制度的想法,便决定多问两句姜开文的学业。

    “对于开文,你们是怎么想的?”

    “开文虽然以后有爵位继承,但我还是想着他能多学些本事,能入朝任职最好。”

    公西月点头赞同。

    “那现在的学业你们是怎么规划的?”

    “他现在是启蒙时期,读些《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名贤集》、《千字文》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