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回来了。”
看着他露出的那排大白牙,公西月有点嫌弃,不过脸上却不自觉地就露出了笑容。
“恭喜得胜回朝。”
这个情景以往多次出现。
不管是谁出征、是谁迎接,两人之间必有这番对话。
只不过那时公西月说的是“恭喜得胜回来。”
程元华将马绳一扔,也不管这马会如何,上前搀扶住了公西月的手,嘴里还不停地说起了战场之事。
旁边的承国公等人:
镇远侯还真是目中有人啊!
早知如此,我们还来做什么?护国侯一个人来就行了。
不过,大家都识趣地没开口说什么,就当是大家一起来接的大军吧!
中原王下意识地朝站在稍后位置的司屹看了一眼,见他面有不虞。
中原王摇摇头,换做是谁都不会高兴的,谁让你非要娶这样强势的人。
司屹的不虞自然不是冲着公西月的,他是气恼程元华。
你和安平是什么关系,怎么能这样亲近?
不过,司屹自然不会在这么多大臣面前和程元华争吵,那丢的是护国侯的脸。
他只静静地站着不动,等着迎接大军。
程元华此刻心里满是见着人的欢喜,哪里有闲心来体谅司屹的心情。
“你不知道,当我打到土司府的时候,竟然只留下了党焕金的尸体,其他的人一个都没看到,全逃了。
当时尸体都臭了,还有蛆在爬,我让士兵一把火烧了。”
“我要回来的时候,三金苦求我,说让我再多呆一段时间。我骂了他一顿他还不肯走。
直到我把唐百林叫来,让唐百林当着我俩的面再三保证一定会全力扶持夷族族长,他才罢休……”
旁边的承国公等人:
这样的话就这样直愣愣地说出来真的好吗?
程将军这样直莽的人真的会打仗吗?怕不是运气好罢!
程元华就这样絮叨着,公西月就面带笑容地听着。
这样诡异的情景更让旁人相信了镇远侯唯护国侯之命是从。
……
大军到了面前。
公西月站着没动。
承国公便上前走了两步,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
意思就是:这次你们打了胜仗,都是大宇朝的好战士、好儿郎,朝廷会论功行赏的。
站在前面的将领们没有心思听承国公的话,眼神只瞟在程元华和公西月身上。
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大将军此刻怎么那么像扶着太后的太监?
还笑得那么荡漾?
难道传言都是真的?
程大将军对护国侯唯命是从、俯首听之?
……
这场迎接大军回朝的盛事就在奇奇怪怪的猜测中结束了。
自始至终,程元华的眼里就没有过第二人。
第196章 论功行赏(一)
打了胜仗,自然就要封赏。
军中上的奏折首功自然是程元华。
承国公拿着这份奏折问:
“对镇远侯的封赏大家是什么意见?”
魏尚书沉吟了一下,“将勐洲收入大宇朝确实是大功一件,而且还是这么短的时间、付出的代价又这么少,按理说封个国公也是可以的。”
魏尚书不是偏帮程元华,他是以事论事。
耿建光也想附和,可他看了看承国公的脸色,暂时没有说话。
倒是中原王不知出于什么心思,附和了魏尚书。
“我也以为应该封国公。”
承国公看向公西月,“护国侯你的意见呢?”
公西月像是拿不定主意,手指在身侧的茶几上敲着。
其他人也不催她,这事肯定还是得按护国侯的意见办。
可是公西月迟迟不说话,这就叫其他人有了猜想。
就算是封国公也不用想这么久吧?莫非想封程元华为王?
那可不行!
就在众人心思不定之时,公西月开口了。
“程将军此次确实是立了大功,按理说封为国公也是应当。
可他毕竟还年轻,到时再有战争又该如何封赏?
我的意见是不如就此机会封他为全军统帅,当然,全军统帅平时并不具有调遣其他军队的权力,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自由调派军队。”
公西月这话一出,其余几人心思各异。
范祖松在心里细细一品:护国侯这步棋走得很高明。
他也认为以程元华的功劳封个国公是可以的,但他心里也有顾虑,就是公西月刚才说出口的那番话。
程元华不过三十几岁而已,以后再打胜仗又该如何封赏?
至于说以后哪里的战争?这谁知道?
或许民乱?或许铁木国?
至于说封他为全军统帅,看似只是个荣誉,但是埋的一手好棋子,万一哪一天有变故,程元华这个全军大统帅就能起大作用了。
不过,自己和他们是一体的,程元华任全军大统帅对自己也有利。
于是,范祖松第一个支持。
“下官认为护国侯的意见很好。”
魏尚书想了一下,他没明白自由调派军队的意义,还想着程将军会不会不满?
于是,他把他的顾虑说了出来。
公西月道:
“程将军那里不用顾虑,自有我去和他说,就说是我的意见好了。”
既然护国侯都这么说了,魏尚书自然也没意见。
承国公听了,问:
“特殊情况下,可以自由调派军队是什么意思?”
“这个可说不好了,只有等事情发生了才知道,要不,还是封他为国公算了?”
公西月避重就轻。
承国公想了想,那还是封他为全军统帅吧,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算没有这个全军统帅的称号,程元华难道还不会私自调兵不成?
这就是承国公没带过兵的无知。
他可不知道,在军队中,有时候有令而出与无令而出差太多。
见承国公都没了意见,其他几人自然也都没有意见。
至于那个特殊情况下可以自由调派军队的意思是懂了还是没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还有……”公西月扫视了一圈众人,“我还有个想法,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你说。”
只要程元华没有被封为国公,承国公还是很宽容的。
“军中上的奏折上说,这次能这么快赢得胜利,和武器先进也是分不开的,说火绳枪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在想,是不是军械所的规格也要提一提?
其实我上次和红毛国的战争能赢得那么轻松,也与姬广会替我研究的神臂弓等武器有关。”
耿建光经常出入军械所,深刻体会到武器先进的必要,听到公西月这样说,首先表示赞同。
承国公问道:
“护国侯认为军械所提到什么级别为好?”
“我觉得可以让军械所成为一个正三品的部门,当然,姬广会不用一下子升两级,先升为正四品的负责人,等他以后有了功劳再升。”
军械所成为正三品还是正四品,都只是个研究武器的部门,不参与朝廷其他任何决策,影响不了其他人的利益。
因此见公西月如此,大家倒没有反对,只问了一些问题。
将军械所的规格提升,是公西月想了好久的事情,她要的是整个国家朝代技术的进步,让大家充分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
但事情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她才趁着这次机会先说军械所之事。
军中所上请功折子特意提及火绳枪的功劳一事也是她交待了程元华的。
因此对于内阁其他几人的疑问,公西月早就胸有成竹,回答起来滴水不露。
一番讨论之后,大家投票通过了这个决议。
公西月的心一松,原本以为此事通过要经过一番苦战,没想到这样轻易就达到了目的。
公西月心下一动:
是不是因为军械所没有触及到其他人的利益,而且自己在程元华的封赏上又让了一步,事情才如此容易办成?
要是如此,以后都可以这样办,没必要与他们硬碰硬。
……
接下来就是对其他有功之人的封赏。
公西月一直没太发表意见,由着另外几人讨论。
最终,定了陈将军为勐洲都护使,唐百林为四品的参将,协助陈将军镇守勐洲。
就连司屹也记了一大功、赏了无数的金银珠宝。
……
有赏自然有罚。
大家讨论起对史光志等人的处罚。
史光志的案子是交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联合审理的,申元国和魏尚书从头到尾都在旁听。
程元华和司屹递交的证据很完整,史光志又是被当场拿下,案件审理起来没有难度。
当问及史光志为什么要和党族勾结时叛乱,史光志的回答让主审官员们陷入沉默。
当时史光志是这样回答的:
“我也是为大宇朝的建立流过血拼过命的,按我的功劳最少也可以封个超品的伯爵吧?可是到头来不过是封了个从二品的大都督,让我怎么能服?”
申元国和魏尚书也认为不公,但他们是知道其中缘由的,只能低头不语。
刑部尚书艰难地说了句:
“程大将军当年的功劳比你大多了吧,他也只封了个一品的镇国大将军,卞将军当年的功劳也比你大不少,他也只是个二品的辅国将军。他们怎么就没反叛呢?”
史光志冷笑一声:
“不错,他们的功劳都比我大,可是他们当年的功劳是可以封公封侯的,朝廷也对不起他们。但是,他们能接受不代表我就一定要接受。
而且,你怎么就能确定他们没有反心?
先皇后死后的几年,程元华人去了哪里?几年后出现他手上多了一支鲲鹏军,这说明什么?”
话说到这里再说下去不定还扯出什么不当的言语,因此,只能问他承不承认所犯之罪。
对于所犯之罪,史光志倒是没有不认,只是希望朝廷看在他以往的功劳上从宽发落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对他所谋之事全然不知情。
第197章 论功行赏(二)
刑部送上来的判决上对史光志的家人是从宽处置的。
魏尚书道:
“这个案子我从头到尾都旁听了,史光志所犯之罪自然不可饶恕,但我也觉得朝廷之前对他的封赏确实有失偏颇。
而且,他的儿子最大的也只有二十三岁,都还没到朝廷任职,参与谋乱的可能性极低,因此我是赞同看在他以往的功劳上从宽发落他的家人的。”
魏尚书为人一向公正,他觉得既然是朝廷对不起史光志在先,那对于不是同谋的家人从宽发落也是应该。
公西月得到的证据其实更多一些。
史光志的儿子知不知情她不能确定,但史光志的夫人却是知情的,而且还离不开她的挑拨。
不过,史夫人最少也是要判流放的,而且史光志所犯之罪不在特赦的范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流之辈,流放和死刑也无甚分别。
还有,中原王其实也是知情的,不过,他一直装作不知道罢了。
程元华最后交给刑部的资料,到底还是把中原王和史光志来往的证据截留下来了。
想到这里,公西月朝着中原王看了几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