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诏书上都这样写了,那说明护国侯对先皇后是极其尊重的。又或许还有一层深意在里面,护国侯还有父亲在,诏书上如此说明,永宁伯就不好以太上皇自居了。

    可到底意下如何,怕还是要等护国侯登基后下发继位诏书再进行封赏才可得知。

    ……

    登基大典一个月后举行。

    虽然登基大典一个月后才举行,但朝事却不能停,公西月暂时先坐上了龙椅听政。

    按规程,她现在就要搬入皇宫中。可如今皇宫中还住着宋圣兰等一众太后太妃,虽然说如今已改朝换代,要她们搬离皇宫也无可厚非,但毕竟公西月这个皇帝是大宇朝皇帝禅让的,让她们搬离会显得公西月刻薄,难免影响昭文皇帝的名声。

    皇宫挺大,宋圣兰她们都住在后宫那一区域,还剩下将近一半的宫殿。除了上朝议事、宴客的乾宇宫、乾正宫等宫殿外,另还有十几处空着。如今只有公西月和司屹两人,没有妃嫔,足够住得下的。

    公西月便也不难为她们,只学着中原王府的做法,在中间砌了堵墙,将皇宫一分为二,宋圣兰带领前朝太妃住在后宫一边,公西月和司屹住在另一边。

    当然,苑花园和与之相临的高塔自然是划在了公西月她们住的这一边。

    苑花园地方大、很精致,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在以前是不允许外臣进入的,现在公西月将这里当成了她的私家花园。

    而与苑花园相临的高塔,登上塔顶可以看到皇宫外面的景象,自然是要划在皇宫这边。

    况且这个塔还承载着公西月的回忆和故事。

    ……

    以公西月的意思,她是要接了寇红珠来皇宫住的,但寇红珠没同意。

    她说她在中原王府那住了几十年了,不想挪动。其实她是心里不舒服,她现在觉得司屹像是入赘一样。

    不过中原王府确实是除了皇宫外,中原城最好的府邸了。

    ……

    公西月搬进皇宫前,先让程元华接过了宇林军统领之位,原宇林军王统领去了中原军任统领。西胡洲和西疆洲的军队暂时由两洲的都理使负责统领。

    而宇林军也由原来的五万人扩编到八万人,不仅守护皇宫的安全,还负责整个皇城的安全。

    按其职责不同分成负责皇帝的核心警卫、负责皇宫殿门之外的禁卫,皇宫内的皇宫禁卫;还有看守皇城四道门的皇城守卫以及京城卫军,负责京城治安保卫等。

    程元华任职后,毫不客气地在皇宫里挑了一处宫殿住下,他打算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家了。

    ……

    而皇宫里,公西月不想那么多人服侍,便决定放一批宫女内侍出去。凡是愿意出宫的,不管年纪大小,都予以同意他们出宫。

    还有一批宫女在外没有亲人,又想要出宫,便求了公西月替他们婚配。

    公西月想了想,这也是好事,便将此事交给了魏文英负责,让三七和耿丹宁从旁协助她。

    刘公公提出告老,公西月没有答应,让他先带几个有能力管理皇宫的人员出来,除了内侍,还要女官。

    皇宫的内部管理始终是个问题,虽然只有公西月和司屹两个主子,但这么大的地方总是需要人手的。

    而护国侯府的人按照规矩有许多人是不能进宫的,而且进了宫之后也不能随意出宫,更不能随意婚配。征询了大家的意见后,只有十几个人跟着公西月进了皇宫,其他的人只能用皇宫里的旧人。

    ------题外话------

    注:禅位诏书参考汉献帝禅位给魏文帝曹丕的禅位诏书

 第336章 听圣

    宇文庆涛下达禅位诏书后,公西月特意去拜访了一次查永浩。

    她是请教为君之道的。

    她看过查永浩所著的书,对其中为君治国的许多观点都十分认同,只是以前不好过于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现在有了名义,她想与查先生深入讨论一番。

    如今是夏日,查永浩在荷池上的亭台中接待了公西月。

    亭台的四周摆了两个冰盆,还放置着驱蚊药,还真是个夏日袪暑乘凉的好地方。

    等查永浩坐下后,公西月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师母她们来皇城已有不短的时日,不知可否习惯?”

    当初将查永浩和甘鸿德接到中原皇城,只有他们两人带着几个仆从,他们的家眷都留在水泽洲。几个月前,征询过他们的意见后,将他们的家眷都接来了皇城。

    查永浩仍然住在之前的宅子,甘鸿德则搬去了皇宫附近的另一座宅子,以方便他日后上朝。

    闲话叙完,公西月说起了她今天的来意。

    “学生想请教先生,为君之道是什么?”

    查永浩脸带慈容地看向公西月,对面这名女子所作所为早已超过他的期许,他愿尽自己有生之力指引她、辅佐她。

    “我想先问问侯爷,在你心中,你认为什么样的帝王才算是好帝王?”

    公西月自然而然答道:

    “以百姓安康为己任、勤政、节俭、爱惜民力、从谏如流,这样的皇帝才算是明君。”

    查永浩点点头,“那侯爷认为什么样的皇帝算昏君和暴君?”

    公西月想了一想,“昏君的特点是荒政、不分忠奸、为一己之私不顾民望,而暴君的特点则是荒淫无度、残害大臣百姓。”

    查永浩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

    “不知侯爷是否注意过,如果以侯爷的标准,历史上的明君少、昏君多,暴君也有。而且还有不少帝王早年所作所为是为明君,但到了晚年却昏聩不明。”

    公西月略想了想,果然如此!

    查永浩接着说道:

    “为什么会这样,与皇帝的成长经历有关。

    这些明君,多数是吃了很多苦或者是看尽了天下百姓的疾苦等,所以他们一般都比较明智,比较关心百姓。

    而大多数的皇帝,他们从小锦衣玉食、富贵奢靡,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而且周围围满了恭顺奉承之人,因此他们视权力为自然,不会过多地考虑百姓的疾苦。

    要是这些皇帝身边有直臣、忠臣时时提醒还好,虽然不一定成为明君,但至少不会成为昏君。可要是身边围着的都是些小人、奸臣们,他们就很有可能变成昏君、甚至暴君。

    可事实是,忠言逆耳,大多数的人都只喜欢听好话,在小人、奸臣们的愚弄、奉承之下,认知自然就会出现偏差,认为自己能干无比,对自己有愚蠢的自信。

    不能正确认知自己、又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他们自然而然成了昏君、暴君。”

    公西月若有所悟。

    想要一个朝代持久,那必然还是要依靠制度、规矩来治理天下,不可纯粹的人治。

    “先生,那我的理解是,既然历史上都是明君少、昏君多,那么治国还是不能太依赖于人治,需得依靠制度和规矩。”

    “你这话理论上是没错的,但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查永浩看着公西月,见她似乎有些疑惑,便直言道:“等你登上了帝位,制定了规矩和制度,无疑是好的,可是你能保证你以后的皇帝不会推翻你的规矩和制度吗?”

    公西月默然。

    谁都不能保证。

    查永浩还在继续解惑:

    “只要是皇权至上的朝代,皇帝英明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皇帝英明了,才会重用忠臣、良臣,才会远离小人。

    可是这一切,都必须以百姓为重、以天下为重。只有百姓富足、天下安康,才能算是一个好皇帝。

    而人人皆有七情六欲、有妻子亲情,可一旦坐上帝位,便不再是自己的了,而是国家的、天下的,心中要时刻装着天下人,才会成为天下之王。”

    公西月坐直身子聆听。

    查永浩却越说越严肃:

    “可见,一个英明的皇帝有多重要,要维持一个朝代长盛不衰,必须出更多的明君。

    因此,我更加建议你以后定一些祖宗家法类的规矩与考试,比如想要成为太子,一定要通过哪些历练、哪些考核等等。

    这远比你单纯地制定一个制度让后代来实行更长远可行。”

    公西月频频点头。

    而查永浩的话并没有说完。

    “以上说的是为君之道,接下来再说国家的危难。

    国家的危难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内患,这个包括权力旁落引发的危难和百姓造反引发的危难;二是外患,即异族的入侵。

    除了皇权外,还有外戚、权臣、太监几种势力,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平衡这些势力,必将导致皇权受影响。

    从古至今,宦官干预朝政导致皇帝大权旁落的不在少数,因此,一定要阻止宦官干政。

    还有外戚与权臣势力也一样。

    国家被外戚或权臣专权,皇帝的权利被这些人架空,国家因此改朝换代或灭亡。

    因此,作为皇帝,一定要控制好这些势力,不让这些势力做大。

    至于民乱,我认为民乱的根本不在于民,而在于朝廷。只要朝廷清明,没有苛捐杂税、重典酷刑,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民乱就可以杜绝或控制。

    以上说的是内患。

    至于外患,那就只有努力将国家变得强大,发展技术、发展经济,以致无人敢犯、万国来朝。”

    “……”

    “……”

    最后,查永浩用圣人之言结束了今天的谈话。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起落分合,此乃天道循环。唯逝者为斯夫,不舍昼夜。

    人之一生,放之寰宇,犹如稊米在于太仓,若能以己之力,驭狂澜应天道,拯万民于水火,其功业光照千古。生而幸甚,死而无憾!”

    ……

    公西月从查永浩那出来后,又联想到了辛湘玉和她说过的后代的那些事情。

    总有一天,历史的年轮会慢慢进化,没有皇帝、人人平等,但是,那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都是君主制度。

    那么,自己就尽量做一个明君,并将努力培养、规范自己的后代,多出几个明君,使天下更平和、百姓更幸福!

    ------题外话------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起落分合,此乃天道循环……这话乃荀子所说

 第337章 大月王朝秩事(一)

    一个月后

    今天是公西月的登基大典日。

    因为大月王朝的这个帝位是大宇朝皇帝禅让而来的,为了彰显皇位的正当性,礼部定的登基仪式比较盛大而且隆重。

    原本按照一般的做法,登基前,历代皇帝基本都会遵循劝进这个制度。新皇登基在即,群臣三次上奏劝进,皇帝拒绝两次,第三次“勉为其难”的答应。

    可是宇文庆涛在去年天现异像答应禅让后迟迟不肯让位,是大臣们上了许多折子他才无奈写下禅位诏书的,因此也就没有大臣去劝进了。万一他再拖着不肯让位,岂不是大家都难堪。

    公西月也没有故作姿态地谦让。宇文庆涛下了禅让诏书后,她便坐上了龙椅,以皇帝的身份打理国事。

    ……

    一大早的,白英就将公西月登基要穿的冕服和头冠送了过来。

    这个白英原是个三等丫环,跟着公西月进了宫。

    公西月用了她一段时间后觉得还挺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