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里不得不说韩琦这一波人头送得太及时了。

    有了韩琦这一波人头,欧阳辩谋夺三司的权力事情,竟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当然啦,当事人薛向自己都没有反对,其他的人自然没有必要站出来反对了。

    韩琦那边因为和欧阳辩达成了和解,所以暂时没有出来制止。

    言官那边司马光等人还是要给欧阳辩几分面子的,至于御史台那边,之前欧阳辩被贬,临走前还将御史台狠削了一顿,御史中丞都被贬去了地方。

    现在的御史台那些人是不太想和欧阳辩对上的,有点怕了。

    一时间,欧阳辩的淫威竟然让朝廷有些寂静。

    这让欧阳辩自己有些不习惯。

    欸,你们可是有理没理都要骂几声的大宋朝的言官欸,我这么飞扬跋扈,侵夺三司的权力,你们这无动于衷,哦,甚至还去关注了某个京官在外面养了个女人的事情,你们这是不是对我太过于忽视了?

    欧阳辩甚至怀疑有人在憋大招。

    直到他遇到司马光,哦,就是朝会的时候,司马光见到他,就凑了过来聊了几句。

    “季默最近四处出击,很厉害啊!”

    “大谏谬赞了,非辩欲如此,实在是为了做事而已,想要推行均输法、免役法,便需统筹诸多权责才有可能达成,若是权责分散,根本没有办法统一执行。”

    欧阳辩不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意思,赶紧详细解释道。

    司马光却是拍了拍欧阳辩的肩膀笑道:“季默莫要误会,谏院对你执掌制置三司条例司之事乐见其成,我们也在观察你施政的过程,和之前听证会时候也的确是相符合的,虽然说将三司诸多的权责都转移到了条例司司,但也可以理解的嘛,季默你做事我们是放心的。”

    欧阳辩:“……”

    娘地。

    你们别这样啊,你们这样我很慌啊。

    司马光看到欧阳辩的神情,笑道:“之前西南之事让你远走庆州,事后想起,当时我没有出来支持你,甚为后悔,幸好你在庆州也干得不错,我们都关注着呢。”

    司马光叹了一口气:“永兴军路的农户太苦了啊,当年我去过永兴军路,恰好宋夏打仗,永兴军路百姓为了支持边军,那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了。

    听说你去了庆州,我颇为永兴军路的农户感觉到开心,季默的经营我是佩服的,有你去,永兴军路的农户肯定能够吃饱饭。”

    欧阳辩的神色有异:“大谏不会认为辩是个言利小人么?”

    司马光摇摇头:“季默绝非言利小人,你若是言利小人,那天下哪有我们的同志。”

    欧阳辩心中道:‘这你就错了,我还真是。’

    我,欧阳辩,大宋第一号资本家,第一号好吃懒做想软饭的软饭男,所做的每一个产业,都特么的为了挣钱,你竟然认为我不是言利小人……哈哈哈哈。

    司马光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欧阳辩:“……当年的铁头御史欧阳辩,每一份弹劾都会有一个贪官被撤职被贬谪;

    嘉佑年间,在所有人都在忧心国无储君之时,季默两次面谏仁宗,终于使仁宗皇帝下定决心;

    治平年间,濮仪之议,季默你丝毫不惧去国之危,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清丈田亩之事,虽然最后……呵呵,韩琦阴险小人,竟然摘了你的果子,着实令人齿冷。

    现在季默你不屈不挠,为了天下农户革新支移折变之弊端,又为了农户兴修水利等等事情,谏院自然是一定要支持的!”

    欧阳辩露出感激的神色:“大谏果然不愧是国之干城,胸怀天下黎民百姓,实在是黎民之福。”

    欧阳辩虽然对司马光范纯仁等人的迂腐不太认可,但对于他们的个人品德还是认可的,说这个话的时候还是比较诚恳的。

    得到了司马光的反馈,欧阳辩总算是踏实了一些。

    至少不是暗流汹涌嘛。

    欧阳辩对均输法、免役法以及农田水利法这三条变法非常注重,因为这三条变法里最大的作用便是个农名解绑,让农民富裕起来。

    农田水利法不必多说,鼓励兴修水利的法律法规,这自然是对耕种有益,好处谁都看得出来。

    而免役法又叫募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农民可以通过缴纳一笔“助役钱”,就可以免去徭役了。

    其实欧阳辩是想将这一笔“助役钱”也给免掉的,但免役法在他回来之前已经公布,所以也只能这么执行下去了。

    至于均输法就是针对支移折变去的,所谓支移折变之前有提到过,已经成为了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的重要手段了,有时候支移折变的费用,比缴纳的田税都要多。

    如此一来,农民只要交一点钱,就不需要参与徭役,在已经修好水利的良田里耕种,然后收成后自由卖出粮食,给官府交上现钱,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支移折变,这样能够剩下来的收成可就多了,虽然未必能有多富裕,但肯定是宽裕了很多,也能够养活更多的子女了。

    欧阳辩手握三司条例司的大权,他看准的可不仅仅是新法的推广。

    就像他和王安石、赵顼所讲那样,他要做的是对整个官制下手。

    现在王安石和赵顼都没有明言支持他,但他既然手握大权,能够操作的事情就多了起来了。

    欧阳辩在每个路都组织了一支巡察队伍,巡察队伍的成员自然就是从央行出来的官员,欧阳辩担任流内铨的时候塞进各个地方官府的人,现在正好给他们临时差遣,让他们在当地监督新法的执行。

    这一招可比原来历史上王安石派人从中央去地方巡察要厉害得多。

    王安石靠得住的人不多,一来人少,二来专业程度也不够。

 第六十七章 相度利害官

    欧阳辩能用的人就太多了,央行出来那么多的人,现在基本上已经遍布各个州县,甚至都已经有所谓央行系官员的称谓了。

    费松清便是央行系的官员。

    费松清是治平二年的进士,因为排名靠后,所以他想要补缺是比较难得,所以他干脆进入央行荆湖北路分行历练了两年。

    熙宁元年的时候被推荐进了沅州下面的一个县衙担任副手。

    原本以为就这么庸庸碌碌下去的时候,费松清却一路高升,在熙宁三年被提上了沅州通判。

    到了今年,更是一封诰身自京中来,他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相度利害官,任务便是职掌出使荆湖北路考察诸如均输法、免役法等施行事。

    费松清对此颇为惊诧,但随后有一份信寄来,原来是同年章楶在使力。

    费松清与章楶在赴考的时候相谈甚欢,之后也保持着交流,当时去央行时候还是章楶给出的主意。

    据章楶介绍,他之所以能够一路高升,其实就是他在使力,他的堂兄章惇与欧阳辩是同年,这一次就是章惇给推荐的。

    当然,这也是费松清自己的能力过人,加上央行出身的身份,有了这个机会才推荐了上去。

    而制置三司条例司几乎往每一路都任命了这么一个人,相比起历史上只能派出八个人要多得多,这也让他们的工作能够更加的细致,因为他们原本就在那一路扎根的,所以对当地的情况更加的了解。

    费松清接到任务之后,根据规定,向央行发出联合巡察申请,此次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的实行,央行在里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均输法规定的缴纳田税、助役钱等都是通过央行来缴纳的,这样可以减少贪污,加上央行在的办事处已经铺遍每个县一级官道,农户只需就近缴纳就可以了。

    正是因为如此,央行也承担了部分的监督的职责,每个相度利害官都可以向央行申请联合巡察,央行会派出财会人员以及银监卫配合,因为央行本身就和经济息息相关,所以在监督的过程中专业性极高。

    至于相度利害官为什么都是央行出身,当然是考虑到与央行的配合上,当然央行出身的官员本身就是精明强干的代名词了。

    费松清负责的荆湖北路新法推广巡察监督,其实还算是比较轻松,荆湖北路是南方,加上荆湖北路是央行深耕十来年的地方,由央行配合,自然相当的轻松。

    不过费松清也非常认真,每到一个县里,都会选择到乡村里面去探访,深入到农户里去,他要清楚地知道,在每个村庄里,水利的设施如何,缴纳田税的情况,以及助役钱的缴纳情况,还有没有官吏在征收什么苛政杂税。

    费松清本身就瘦小,这段时间更是天天在路上奔波,被晒得又黑又瘦,就跟个瘦猴子似的。

    沅州下辖县治不多,也就只有三个县,麻阳县就是其中一个。

    费松清今日便是到了麻阳县下的一个叫绿溪口村进行视察。

    绿溪口村和官道距离颇远,一条由村里自己筹措人力修成的黄泥路在雨后一片泥泞,车马都很难进入,费松清只能和银监卫等人踩着泥泞进去。

    村里的里正听说有官员来,赶紧来迎接,看到费松清的时候也不由得有些发愣,因为在他印象中官员都是白白胖胖的,哪里见过如此黑瘦的官员。

    好在麻阳县里的衙役也跟着一起来了,里正这才确定了来的就是什么官了。

    不过他也不敢大意,大官虽然不会来到他们这个穷乡僻壤,估计也就是什么芝麻小官罢了,虽然如此,对他们来说也是天大的官了。

    里正赶紧吩咐人去准备鸡鸭鹅等准备招待来客,他不由得有些愁苦,这次来的人可不少,正主不多,但护卫的人有几十个呢。

    在里正的带领下,费松清去查看了沟渠、堤坝等等水利设施,根据里正的介绍,这些水利设施是县里面带着一起修缮的。

    费松清满意地点头,沟渠堤坝的修建都还算是颇为合规的,灌溉农田是足够使用的了。

    他又去村里多处问访,询问了助役钱、田税缴纳等等情况,基本都是比较符合新法规定的情况。

    里正对此笑道:“新法好啊,从我们村里去县上央行虽然不近,但是我们只需要带着铜钱去就好了,以前得缴纳各种支移钱折变钱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卖粮食,卖了粮食交个田税和助役钱就可以了,农闲的时间还可以去打工,现在到处都有修路、招人干活的,到处都有活路,只要不懒,总能挣到钱的。”

    费松清笑道:“情况是很不错,不过这村里的路太差了,没有想过给整整?”

    里正皱起了眉头:“黄泥路是没有办法的啦,我们这里雨多,下了雨就是一滩黄泥汤,县里的官道都是水泥路,那叫好,但我们哪里修得起哦。”

    费松清点点头,这个的确是很难,水泥路造价不低,现在的水泥路也是国家和各地的贤达一起出钱的,光靠村里可没有这个财力。

    费松清一路考察下来,荆湖北路的情况都算是很不错的,即便有一些官吏还是照着以前的方式在做,但也是极少的,见到了随手就给处理了。

    里正在村里招待费松清等人,并且安排了住宿,费松清也没有推辞,只是在临走的时候给里正留了二十贯的钱。

    绿溪口村是他在沅州巡察的最后一个村了,整个沅州的情况都相当不错,费松清将所见所闻写成报告,通过驿站送完京城。

    大宋各路相度利害官在央行的配合下在完成相应的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