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四十八章 造反他也是第一次啊

    “季默,你所说之共和是为何物,可是指从周厉王失政到周宣王执政,西周历经了没有周王的君主专制,而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的年号为“共和”的十四年?”

    种谊问道。

    种谊是将门子,但并非不读书,相反他读的书并不少。

    折驹和种遏也都是如此,齐齐看向欧阳辩。

    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统治者周厉王推行暴政,国都中的平民和中小贵族不堪忍受,起来反抗,将周厉王赶出都城。

    当时的执政者,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所以取共同执政的含义,称共和。

    欧阳辩摇摇头笑道:“非也,非也。此共和非彼共和,周朝时候之共和,乃是贵族诸侯之共和,而我所欲建立之共和,是为天下人之共和。”

    种谊颇感兴趣:“那这等共和有什么特异之处,或者说,该怎么操作。”

    听到种谊的提问,欧阳辩微微一笑,这个问题他想了许久,正好今日说出来与这个时代的人共同探讨一番。

    “所谓共和,有西方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然而西方之共和,与我国之国情并不相同,所以,我想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共和,我称之为‘民主集中制’之共和。

    所谓民主,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这一点并无困难,我国之民众,只要通过读书科举,便可以参与到朝政之中去,形成专业的文官集团。

    所谓集中,便是解决所谓‘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之状况,所谓‘君主’,并非一定要是皇帝,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内阁。

    内阁便像是如今的政事堂一般,有五到七位执政官一同执掌,每四到五年,便进行重新推举。

    如此便没有人能够获得皇帝一般的权力,这般一来,天下便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是天下人的天下,你们觉得如何?”

    种谊几人面面相觑,一会之后种谊苦笑连连:“季默,你这想法,当真是……唉。”

    欧阳辩:“……异想天开?”

    折驹苦笑道:“季默,或许你的想法是对的,或许这种想法也可以实行,但在当今这等情况下,你若是想让人加入,便要给人以可以理解之希望,你当皇帝便是最大的希望。

    你说什么执政官、什么内阁,乃至什么共和,俱都是天上之楼阁,看着美妙,但我们够不着,如之奈何?

    我们当然是相信你的,但其他人可未必相信,届时无果很多人心存疑虑,那么事不成,咱们可都要成为殉道者了。”

    欧阳辩闻言,也跟着哭笑不得起来。

    种谊折驹说得都是老成谋国之言了,他们说得非常有道理,共和不共和的,其实大部分人并不在乎。

    因为他们想要的可能并不是什么天下大同,他们想要的是自家的荣华富贵,这也是人之常情。

    哪里有那么多人心怀天下,即便是心怀天下,那也是怀着得到天下后能够获得什么。

    不过还不能谴责他们,世间之理想主义者毕竟是少数,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嘛,如果不给他们一个看得见的利益,谁又愿意跟随?

    还有什么利益是比从龙之臣更大的呢,如果没有这个利益,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提着脑袋来共事的吧?

    种谊劝道:“所以季默,你若是想要成事,便得有这么一个名头,等坐了天下,到时候何愁不能从容布局?

    即便我们要花十年得到天下,届时你也不过是四十而已,到时候,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培育这么一个政体,你说是吧?”

    欧阳辩赞叹道:“寿翁真无双国士也,考虑事情十分齐全,洞悉人心,好,此事在咱们没有成事之前,我再提也不提。

    这里人多口杂,还是到我的书房去吧,咱们好好聊一聊。”

    几人换了到了欧阳辩的书房里,外面派了人驻守,几人得以畅所欲言。

    几人激动不已,即便是欧阳辩,也是激动难以自已,人之所以淡定,要么是经历同样的事情多,要么就是关系利益不大,才能够视若等闲。

    可若是第一次,又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谁又能够真的能够淡定自若?

    欧阳辩也不行。

    毕竟,造反他也是第一次啊!

    欧阳辩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种谊、折驹、种遏是他的第一个班底,若是连他们也信不过,都得藏着掖着,那么以后的事情也就不用干了。

    欧阳辩历来信任团队的力量,他搞商业、办银行、兴工程、改革新,无不是依靠大众的力量。

    他被人称为大宋之无双国士,但他不能当真认为自己能够承担起所有的事情,所以他将他考虑了许久的计划说出来,希望得到种谊等人的补充。

    不过等他拿出计划之后,种谊等人却是目瞪口呆,一副【你特么的果然是大宋朝的无双国士】的震惊神情。

    好吧,欧阳辩承认,后世他读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庞大的阅读量带来的成果便是他的见识极其广博,所以他制定的计划也相当的详实以及滴水不漏,虽然不知道最终实行能不能成功,但至少种谊他们是找不出漏洞来的。

    欧阳辩只能暗自叹息。

    造反这种事情,无论怎么准备都不过分,因为一个成熟的朝廷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有能够对抗诸多的倾覆政权的底层设定,更何况大宋朝这个将这个设定做到最极致的王朝。

    其余比如秦、隋、唐等强大帝国,他们的刀锋是朝着外族的,但宋朝的刀锋却是盯着内部的人,防止任何人来窥视赵家人的权力。

    至于外族的威胁,赵家人能用钱收买就收买,不能收买再砸钱硬扛。

    这么一个如果没有外族势力入侵便能够天长地久存在下去的王朝,欧阳辩一想起来就感觉非常头痛,在他起了颠覆宋朝的念头开始,他便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最终唯一能够做到颠覆赵家人的方法便是暴力推翻,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然而,即便是暴力推翻,依然需要对抗这个对内的底层设定,而这个过程,依然是地狱级别的。

    别看宋朝的军队看似军纪败坏,但他们终究是能够对抗辽夏的大国,赵家人还没有到天下人共唾弃之地步,如今大宋朝更是前所未有的富裕,这让欧阳辩的谋反事业带来极大的挑战。

    所以,欧阳辩希望种谊他们能够找出来更多的漏洞,让事情更加接近成功,而不是竖起大拇指夸奖——主公,您牛逼啊!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四十九章 西夏有变

    “啪!”

    一个从宋朝买来的名贵瓷杯被狠狠惯在同样来之宋朝的黄花梨桌子上,茶水四溅,滚烫的茶水溢出溅在女主人细嫩如同嫩姜一般的手指上,但咬牙切齿的女主人却朝着跪在桌子前的人愤怒地怒吼。

    “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跪伏在地的人叫罔萌讹,原本只是女主人梁太后侍卫,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梁太后也需要这么一个得力助手,于是罔萌讹便跻身梁乙埋、都罗马尾几人之中成为掌控权力的几人之一。

    不过现在的的罔萌讹却是诚惶诚恐跪伏在地,因为梁太后怒了。

    “这个……臣不敢说。”

    罔萌讹支支吾吾道。

    梁太后哼的一声:“有什么不敢的,你还有汉人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陈腔滥调么,若是如此,你早该千刀万剐了。”

    罔萌讹抬起头来嘿嘿一笑:“是是,是臣迂腐了。”

    梁太后一脸见到臭鱼烂虾的厌恶感:“好了,赶紧说事,一个党项人,偏偏学汉人那套迂腐作风,恶心吧唧的,赶紧说事!”

    罔萌讹脸色变得沉重起来:“陛下这次伙同李清、景询等汉人,又联络了一些穷横穷横的部落,说要恢复汉礼,这个明显是冲着咱们来的,但是,就他联络的那些人,根本不足以撼动咱们的根基,他肯定是有所依仗才是,否则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

    梁太后冷笑道:“天真,哀家这儿子,还真的是天真的,他以为用恢复汉礼这个名头就是大义了?

    大夏毕竟是党项人的国家,他怎么会认为党项人会喜欢汉礼呢,他的父辈们推行汉礼,是因为要凝聚党项人,用汉家文化凝聚成一个国家。

    但现在西夏已经是一个国家了,已经不需要汉礼了,蕃礼足以维持,他却还想行汉礼。

    岂不知朝中贵族不耐烦汉礼,又厌恶景询李清那些汉人么,再者说,他一个小孩儿,又怎么有他父辈的权威,敢一上来就对根本制度下手?”

    罔萌讹连连点头:“太后说的是啊,按照您的说法,这等做法确实是天真无比,不过,陛下是天真,但李清和景询等人却是老奸巨猾之辈,怎么可能这么天真,太后,小心里面有诈啊!”

    罔萌讹这么一说,梁太后倒是狐疑起来,她想了想道:“难道他真的有所依仗?”

    罔萌讹点点头:“怕是如此了,不过,这背后的依仗又能是谁呢,辽国还是宋国?”

    梁太后脸色阴沉:“查,给我查!查一个通通透透,另外,把梁乙埋给我叫来!”

    “是!”

    罔萌讹匆匆而去,一会时间,梁乙埋一身戎装而来。

    “姐,怎么啦?”

    梁乙埋大喇喇地坐下道。

    梁太后看到弟弟的作态,并没有露出不耐,神色还柔和了一些:“你那外甥做了什么你该知道吧?”

    梁乙埋笑道:“我这大外甥,还不到十六,就想着要染指权力了呢,颇有我那姐夫的风范啊。”

    梁太后脸色不是很好:“好了,别说那死鬼了,我觉得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你这边有没有什么消息?”

    梁乙埋点点头:“正要和你说呢,此次的事情的确不简单,姐,你还记得宋国的欧阳辩么?”

    梁太后点点头:“那个使臣?”

    梁乙埋笑道:“有人看到他进出我那大外甥的寝宫,似乎有一番密谋啊。”

    梁太后疑惑道:“那欧阳辩有什么能耐,他不就是一个长得还可以的词人么,宋朝人样子,这种人也有能力?”

    梁乙埋不由得苦笑道:“姐,你对宋朝这个对手了解也太少了吧,近些年宋朝政坛的关键人物中,这个人可是有莫大的份量啊。

    欧阳辩是个词人没错,但同时他也是宋廷的宰执之一,在他来永兴军路之前,他就是宋廷政事堂的执政之一,虽然是在政治斗争之中落败,即便如此,他也是封疆大吏啊,一般人可做不到这些。”

    梁太后点点头,对于弟弟说她对宋廷了解不多,她也并不在意,她只想安安稳稳地做大夏国的太后,维持梁家的权势,至于什么开疆拓土,她可不认为自己能够比李元昊李谅祚等人更有才能,辽宋也都是大国,远比西夏大得多。

    说句实话,她认为西夏要不是地势的原因,根本就拦不住辽宋两国的兵马,所以,能够守住这一份基业就算是不错了,而且,自从梁家上位以来,国内局面就没有真正稳定过。

    她从一开始的请求宋国同意大夏改蕃礼,到之后宋夏战争,现在李秉常长大,又期望拿回属于他的权柄,大夏就没有安稳过多长的时间。

    这种情况下,她又有什么精力去关注宋朝国内的事情呢。

    梁太后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