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帝成长计划-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个战功赫赫,深受高皇帝刘邦信任,且具有鲜明战略特色的将领投效,刘弘本应该十分高兴才对。
但随周灶的投效书一同送来的,还有一份战报——南越王赵佗,称帝了!
南越,这就又是一个让刘弘头痛的历史遗留问题了。
始皇帝二十五年,秦将屠睢受命率军攻讨岭南,初战失利,征越主将屠睢阵亡。
副将任嚣接过主将之位,继续攻打百越之地,连番攻伐八年之后,终于在始皇帝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统一了岭南。
百越之地攻下之后,始皇帝下令:以任嚣所率征越大军为南海都尉,节制岭南新设之南海、象郡、桂林三郡。
可惜不过几年之后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邢台沙丘,赵高李斯矫诏赐死将军蒙恬、公子扶苏,扶立公子胡亥,以为秦二世。
本就因始皇帝驾崩,而感到信仰崩塌的秦南海都尉部,在二世登基之后更是久久得不到后勤补给以及移民输送,几度催促咸阳,最终却只得到一句‘岭南诸郡即立五载,当以税赋输咸阳’的回复···
都尉任嚣一病不起,南海都尉人心惶惶;几年后秦灭亡,任嚣亦一命呜呼,死于南海郡治:番禺。
历史上,番禺城自此被称之为‘任嚣’城,也被历史研究者称之为‘广州之始’。
任嚣死后,南海都尉军心低沉,中原遍地烽火之际,又是任嚣副将站了出来,下达了毁道割据,以保岭南安稳的决定。
这一次力挽狂澜,撑起秦南海都尉的副将,便名:赵佗。
中原则是在经历多年混战之后,由沛公刘季脱颖而出,于乌江之边逼得项羽自刎,天下传缴而定,汉室立。
而在这个过程中,赵佗带领南海都尉清扫了岭南诸郡的秦官,讨伐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号南越武王。
汉高祖刘邦登基为帝之后,却是顾不上料理这个建立于遥远南方的格局政权了——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几乎将刘邦的整个皇帝生涯消耗殆尽。
最终,刘邦倒在了讨伐淮南王英布的道路之上,对南越只能以陆贾出使,让赵佗接下‘汉南越王印’而告终。
就这样,赵佗从秦将摇身一变,成为了汉室的外藩:南越王。
而赵佗称帝,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是去年的事儿了。
是时吕后病重,长沙王吴臣禀告长安:南越王佗出入称警,行文用制,用黄屋左纛,号南越武帝!
吕后闻之大怒,又值病重将故之际,不敢轻动南北两军,遂派隆虑侯周灶将兵十万,以攻伐南越。
周灶大军刚抵达南方,还没在长沙国站稳脚跟,就因为湿瘴而病倒大半;长安又因吕后驾崩,以及之后的诸侯大臣共诛诸吕而乱作一团,周灶的大军便在几乎失去后勤援助的情况下,在长沙国与南越交界之处驻扎至今。
没有朝堂的正式命令,周灶自是不敢擅自班师;继续在长沙驻扎,手下大军又连番耗损与军粮短缺、后勤没有保障以及水土不服之上。
所以在刘弘看来,周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向自己低头,只怕是为了得到一个‘允许班师’的命令,好从南方的泥潭中抽出身。
而刘弘之所以对周灶的投效高兴不起来,倒也不是因为其目的‘不纯’,而是周灶此行,使命可以说一点都没有完成。
——周灶班师,赵佗恐怕会更加猖狂;允许一个胆敢称帝的割据政权继续存在,对刘弘的皇帝威严而言,也是极大的损害!
在原本的历史上,周灶自南方铩羽而归,并没有对朝堂割据产生什么影响——无论是泥塑皇帝刘恒,还是权臣如陈平周勃等,都清晰地知道:在这个时间点想通过武力解决南越问题,并不十分现实。
因为无论是从国家财力、军事后勤力量的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而言,汉室都没有多余的精力,用于解决南方割据的南越政权——但凡汉室敢将战略重心南移,北墙外的匈奴人就必将搞事!
而汉室,即便是在战略重心全盘侧重北方的现在,都不能很好地抵御匈奴人的攻击,就更枉论战略重心南移之后了。
对刘弘而言,最明智的选择,自然是如历史上文帝刚登基使得陈平那样——再派南越问题专家陆贾跑一趟南越,去帝号,名义上对长安俯首称臣,暂为权宜之计。
但刘弘地到来,使得这个在历史上证明过其正确性的作法,变得不再适于选择。
——在原本的历史上,陈平周勃之所以愿意以国家的角度出发,以遣人劝赵佗去帝号,称臣于汉室,那是因为陈平周勃大权在握,皇帝刘恒唯唯诺诺,安然做着泥塑雕像!
而如今,陈平周勃已经在政治博弈之中一败涂地;二人的立场不再是历史上的‘权臣’,南越问题对二人而言,也已经不是汉室的问题了。
简而言之:只要刘弘放出‘遣使斥责’之类软绵绵的话头,陈平周勃必然会死死咬住这一点,制造刘弘‘对外软弱’的舆论,以此攻击刘弘地皇帝威严。
届时,刘弘若是学鸵鸟,只当不知道这件事,继续派人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南越,那在陈平周勃的鼓动下,刘弘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那点政治威望,就将荡然无存。
若刘弘为了表明自己的强硬,悍然发动对南越的武装讨伐,那更是正中陈平周勃下怀——如果和吕后一样派个杂牌军过去,那在南方的湿瘴下,北方过去的部队必然会战斗力骤减;最糟糕的情况,无疑是南越将变成汉室的流血之地。
为了攻下南越,中央只能不断地运送武器军械,粮食辎重,乃至于新生战员至长沙…南越一线,并全部填入热带森林的无底洞之中。
至于派中央部队,即南北两军前往讨伐,更是会让北墙本就严峻的战略局势雪上加霜,甚至导致关中防务空虚,关东诸侯不稳。
稍有不慎,便是天下大乱;北方匈奴犯边,东方诸侯叩关,南方更是进行着一场给汉室放血的战役···
真到了那个地步,刘弘最好的结果,恐怕也好不过崇祯···
这才是让刘弘着急忙慌赶去长乐,温言安抚张嫣的缘故:至此将生大变之际,刘弘必须要保证内部平稳。
而身为太后的张嫣,将对局势和人心的安定,起到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确保张嫣始终站在支持自己的一方,刘弘就能集中全部精力,面对北墙外虎视眈眈的匈奴,函谷关外伺机而动的关东诸侯,以及南边已悍然称帝的所谓‘南越武帝’赵佗。
乃至于就在长安中枢,无时不刻思虑着如何让自己犯错的陈平、周勃等诛弘集团成员···
出于这个考虑,刘弘才没有仗着手中的重要‘情报’,对匈奴使团展现过度的强硬——在内部隐患没有解决之前,刘弘最明智的选择,还是先稳住匈奴人,以确保边墙能维持大体安定。
对于此次汉匈外交,刘弘的预期也不算太高:只要冒顿不要逼人太甚,对刘弘给足面儿上的体面,那刘弘也可以勉强捏着鼻子,拿点粮米茶盐给使团带回去,全当是给冒顿的谢礼。
内部的问题,即南方的南越以及关东诸侯的问题,就不是刘弘能靠着对历史的认知解决的了。
关东诸侯的问题,刘弘自初步掌权之后就一直在布局:无论是阻止刘遂如历史上那样成为赵王,而后倒向匈奴,还是下死手弄死刘兴居,都是刘弘出于对历史的了解,为竭力避免诸侯不稳而做出的举动。
——无论是历史上的赵王刘遂,还是在文帝登基之后,被封为济北王的刘兴居,都是在历史上有谋反前科的人!
刘弘之所以卡着进度,不愿意遍封悼惠王诸子为王,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历史上景帝朝的吴楚之乱,史称七国之乱;而直接参与叛乱的七位诸侯王,除了发起者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以及外结匈奴的赵王刘遂外,其余四者,俱乃文帝刘恒于登基之后,裂齐国土所封之悼惠王诸子!
——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都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也都是因为在诛吕过程中立下功勋,才被历史上的刘恒封王的!
如果可以,别说是给这几人封王了,刘弘都恨不得直接杀了这几人!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刘弘为了稳定内部,尽早争取安稳的发展环境,最后取得对匈奴的战略进攻权,而做出的铺垫。
但让刘弘没想到的是,在后世被认为‘可以通过政治手段统一’的南越问题,却在刘弘到来后,成为了汉室内部问题的首要大患···
看着手上的战报,以及最后的署名:隆虑侯灶,刘弘就感到无穷的疲惫,以及乏力。
被刘弘短暂遗忘的陈、周二人,也再次出现在了刘弘视野当中。
过去这段时间,相较于刘弘刚到来时,周勃无疑是本分了许多——除了每日例行视察北营外,周勃几乎没有其他举动,会让人想起其‘诛弘一党成员’的身份。
陈平更是自开春就一直告病,就连丞相府的日常运行,也都一股脑扔到了丞相长吏之手,自己躲在曲逆侯府,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灌婴更是夸张——这位历史上的灌丞相,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政治标签暴露,以为刘弘不知道其‘诛弘一党’的身份,仍旧以大将军的身份,一丝不苟得处理着被周勃堆积成山的军方事务。
也不排除灌婴打算继续中立,亦或是真的回心转意,决定将错就错,悄悄脱离陈周一党的怀抱,光明正大倒向刘弘的可能性。
但在南越的问题出现之后,刘弘对陈平等人仅剩的那一点耐心,已是光速见底;对于南越问题,刘弘脑海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先灭陈周,再遣使南越’的备选方案···
第0181章 挛鞮稽粥
匈奴大草原,慕北,龙城。
得知单于庭提前北抵龙城的各部头人,亦是从各自的草场慌忙出发;距离龙城近些的部族,其头人都已次序赶到龙城。
但与往年的龙城大会不同的是,今年的单于庭,被一股莫名的压抑气息所笼罩。
原本将大部分战员集中于河西,负责对月氏人进行大围剿的左贤王本部,几乎尽皆撤回!
除了有四个万骑,共三万余人1在韩王城左近驻扎之外,其余将近十个万骑,都分散在慕北草原的几处高地之上。
对于熟习骑技,深讳骑兵作战的匈奴人而言,提前占据高地所暗含的意图,几乎和中原的战车占据平原一样明显——蓄势待发!
而在左贤王布置的超大警戒圈中心:龙城,更是戒备森严,用汉人的话来说,可谓是重兵驻守。
单于庭方圆五百步,更是称得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这让早些赶到龙城的各部头人惊惧之余,不由纷纷猜测着引发如此变故的内因。
没过几天,右大当户须卜呼各自慕南抵达龙城,拜会过单于之后,须卜氏族便流出一个传言:匈奴内部,有汉人的奸细!
这让大部分部族头人纷纷安下心,专注的准备着即将到来的龙城大会。
而那小部分惶惶不可终日的,则俱乃慕南,尤其是领地毗邻汉匈边界的中小部族头人···
——在慕南,除了充当单于之鞭的折兰部,别说是这些中小部族了,就连右贤王本部,都和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倒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