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尤其是还没成年的帝王,留一封‘传位诏书’这种事,刘弘是绝对不会干的~

    跟刘恒那么说,也就是那么一说。

    如果刘弘真敢拿着一封那样的诏书去找张嫣,那即便张嫣如今势微,也绝对敢将刘弘赶到高庙面壁思过!

    想明白前应后果之后,刘弘下意识产生了一个普通人都会有的想法:既然长安成为了囚笼,那就跑咯!

    紧接着,刘弘的理智就将这个选项否定。

    ——丢下都城跑路,对于任何帝王威权的打击,都将是致命性的!

    李隆基弃都而走,落得什么下场?

    能留一条命回长安城,那都是老李家祖坟冒青烟!

    别说刘弘了,哪怕是秦皇汉武,如若做出丢下都城跑路的事,都必然会威严尽丧,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被供起来的‘太上皇’。

    可是,刘弘很幸运的想到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

    跑是必然要跑的,但又不能明着说:朕要跑路!那···

    有没有什么合理的由头,可以解释皇帝带着武装保护,离开都城?

    ——毋庸置疑,只有御驾亲征这一条路!

    思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只要有了破局的点子,后续部分都会灵思泉涌的自动补上。

    既然要御驾亲征了,那也不能百出去一趟,徒耗粮草军费吧?

    两路叛军,起码得收拾掉一支。

    关东方向,已经有三道防线了不说,灌婴的立场还十分暧昧,前往关东,且先不说能不能稳住局面,反倒有可能出现意外。

    往北抵挡代王大军,那就是一箭双雕了。

    ——代王大军非要太尉去抵挡?

    咋?朕这逼格还不够?

    亲征萧关,非但可以让刘弘逃离长安这个囚笼,还可以让周勃无法如愿以偿的领军出征;陈平的两面齐下,顿时被断一臂——还是惯用手那边!

    而且北出萧关,还有一点好处——相较于桀骜不驯的悼惠王诸子,以及前年墙头草灌婴,无疑是代王刘恒更容易收拾一些。

    更何况···

    “也不知道再回长安之时,朕的左相是个什么表情啊~”

    经过半年的博弈角力,刘弘和陈周一党的斗争,最终还是发展到了如今这一步。

    刘弘也已完全丧失了耐心,想要一举扫清陈平、周勃为首的反对势力,以更快的开展汉室国力的发展工作。

    所以,刘弘再次用了故智,决定让没死的刘启假装死亡,并书信遥控代王刘恒起兵反叛,将计就计,从而将陈平周勃的叛贼面目,直接揭露在天下人面前。

    这个计划,可谓是刘弘对陈平那以汉室国运为棋盘,历时数月所布置的大局,所做出的最好的回应了。

    ※※※※※※※※※※※

    御驾亲征。针对陈平的布局,刘弘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反应。

    早在刘章挟齐王刘则之名,联合悼惠王诸子于关东起兵,从函谷关的方向进逼关中之时,刘弘就隐约感觉到了哪里不对。

    ——刘章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突然叛乱?

    要说历史上有前科的那几人,如刘遂等人叛乱,刘弘还能将其理解为历史被矫正。

    但在历史上,无论是绝嗣的齐王刘则,亦或是如今身无官爵,在刘则绝嗣之后继承王位的齐文王刘将闾,乃至于最终成为汉城阳王的刘章,都从未光明正大的反叛汉室——即便是在吴楚之乱当中,二人也没加入到叛军行列。

    如果刘弘只是个土著天子,那或许还不会察觉到哪里不对;但作为对历史洞悉至极的穿越者,刘弘很容易从悼惠王诸子的叛乱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结果,完全是因为刘弘的到来,从而引发的蝴蝶效应。

    那刘弘的到来,究竟改变了历史的哪一部分?

    无非就是代王刘恒没能登基为帝,以及陈平周勃没能成为扶保大臣,反倒是成了居心叵测的皇帝敌对势力。

    沿着这个思路分析,事实就很明显了:刘章乃至于所有悼惠王诸子的叛乱,都是身陷绝境的丞相陈平所鼓噪。

    后来刘弘无奈谴灌婴率军出征,阻止关东的叛军,而后周勃上蹿下跳,无所不用其极的想出征,则彻底肯定了刘弘的猜想。

    直到代王太子,历史上大仁与民的景帝刘启在未央宫中遇刺一事,将刘弘脑海中破碎的线索一点点连到了一起。

    ——陈平,是想从外部着手,靠着枪杆子挽回败局!

    后世一位伟人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陈平的选择可谓十分准确——在如今的状况下,陈平唯一能取胜的手段,有且只有掌握枪杆子。

    不得不说,陈平这一手釜底抽薪,让刘弘感到颇为棘手。

    在京将领可堪一用者就那几个,还基本都是陈平一党得人;刘弘又年幼在位,对这种关乎国运的大事,实在没有启用青年将领的能量。

    换做任何一个人在刘弘位置上,最终都只剩下一个选择:起复故太尉周勃,许其率军出萧关,阻挡要来关中向刘弘要交代的代王大军。

    但最终,刘弘拼接对历史的深刻认知,得到了破局的放法——御驾亲征!

    陈平所图者,无非就是鼓动诸侯从关中北、东两个方向进逼关中,使得刘弘只能被迫选择陈平一党的将领率中央军出关平叛。

    只要局面达成,刘弘就将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北边有代王叛军,以及绝对不会阻止代王,反倒极有可能护送代王入关即位的周勃大军!

    东边也好不到哪里去——灌婴大概率会将齐地叛军阻挡在外,若有机会,还可能会争取控制荥阳,从而以‘占据敖仓’的战略优势,使得刘弘的最后一线生机彻底葬送。

    届时,长安就将成为刘弘的囚笼,关中,就将成为刘弘得有限活动范围。

    并且这个范围,还会随着两个方向的叛军…中央军联军的靠近,而愈发狭小。

    到了那个地步,刘弘或许真的要留一封诏书给太后张嫣,让刘恒回到他原本应当坐上的皇位,将历史矫正到原本轨迹上了···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尤其是还没成年的帝王,留一封‘传位诏书’这种事,刘弘是绝对不会干的~

    跟刘恒那么说,也就是那么一说。

    如果刘弘真敢拿着一封那样的诏书去找张嫣,那即便张嫣如今势微,也绝对敢将刘弘赶到高庙面壁思过!

    想明白前应后果之后,刘弘下意识产生了一个普通人都会有的想法:既然长安成为了囚笼,那就跑咯!

    紧接着,刘弘的理智就将这个选项否定。

    ——丢下都城跑路,对于任何帝王威权的打击,都将是致命性的!

    李隆基弃都而走,落得什么下场?

    能留一条命回长安城,那都是老李家祖坟冒青烟!

    别说刘弘了,哪怕是秦皇汉武,如若做出丢下都城跑路的事,都必然会威严尽丧,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被供起来的‘太上皇’。

    可是,刘弘很幸运的想到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

    跑是必然要跑的,但又不能明着说:朕要跑路!那···

    有没有什么合理的由头,可以解释皇帝带着武装保护,离开都城?

    ——毋庸置疑,只有御驾亲征这一条路!

    思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只要有了破局的点子,后续部分都会灵思泉涌的自动补上。

    既然要御驾亲征了,那也不能百出去一趟,徒耗粮草军费吧?

    两路叛军,起码得收拾掉一支。

    关东方向,已经有三道防线了不说,灌婴的立场还十分暧昧,前往关东,且先不说能不能稳住局面,反倒有可能出现意外。

    往北抵挡代王大军,那就是一箭双雕了。

    ——代王大军非要太尉去抵挡?

    咋?朕这逼格还不够?

    亲征萧关,非但可以让刘弘逃离长安这个囚笼,还可以让周勃无法如愿以偿的领军出征;陈平的两面齐下,顿时被断一臂——还是惯用手那边!

    而且北出萧关,还有一点好处——相较于桀骜不驯的悼惠王诸子,以及前年墙头草灌婴,无疑是代王刘恒更容易收拾一些。

    更何况···

    “也不知道再回长安之时,朕的左相是个什么表情啊~”

    经过半年的博弈角力,刘弘和陈周一党的斗争,最终还是发展到了如今这一步。

    刘弘也已完全丧失了耐心,想要一举扫清陈平、周勃为首的反对势力,以更快的开展汉室国力的发展工作。

    所以,刘弘再次用了故智,决定让没死的刘启假装死亡,并书信遥控代王刘恒起兵反叛,将计就计,从而将陈平周勃的叛贼面目,直接揭露在天下人面前。

    这个计划,可谓是刘弘对陈平那以汉室国运为棋盘,历时数月所布置的大局,所做出的最好的回应了。

    ※※※※※※※※※※※

    书阅屋

 第0211章 临行交代

    汉纪年吕太后九年,夏六月丁酉(初四),距离刘弘率军出征,前往箫关向代王刘恒解释王太子‘身亡’一事,仅剩下最后一天。

    明日正午,刘弘就将在长安高庙祭祖过后,率领已经整点齐备的南(强弩)、北两军共五千人,以及从关中临时抽调的士卒万人,正式自长安城北的灞桥,前往箫关。

    与上一次灌婴大军东出函谷时不同:刘弘即将御驾亲征,使长安城内的氛围逐渐被一阵压抑所笼罩。

    其中缘由,刘弘也大抵能猜出来。

    ——大将军率军出征,那是平叛;追随大将军,那是去建功立业!

    但陛下御驾亲征···

    想到这里,刘弘就只得无奈的长叹口气,苦笑不已。

    与后世相比,此时的舆论对于皇帝外出,甚至御驾亲征都还没太大的反对意见。

    毕竟十数年前,刘邦都还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御驾亲征,奔走在镇压诸侯王叛乱的路上。

    对于皇帝御驾亲征,汉初的百姓应该是最淡定,也是最习以为常的。

    而刘弘御驾亲征,之所以会引起长安百姓的微妙情绪,就又回到一个让刘弘束手无策的短板了。

    “年纪啊···”

    在这样一个百姓希望君主冲锋陷阵,甚至身先士卒的时代,刘弘实在想不出,除了自己年纪太小,看上去并不雄武伟岸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让长安百姓不对自己御驾亲征感到欢呼雀跃。

    不过此事,也只是让刘弘心中自嘲了一番,旋即被丢到了一旁。

    且先不提刘弘前后两世加在一起活了三十多岁,即便真的高大威猛,武力值逆天,后世人的价值观,也不太可能让刘弘冒险上阵,以皇帝之身去厮杀于战场之上。

    御驾亲征固然好,但作为君王,皇帝在不添乱的前提下,还是充当一个‘帅’的角色比较好。

    至于冲锋陷阵,那是‘将’的事。

    对于自己第一次御驾亲征,刘弘心中稍有些期待,但同时又稍有些失望。

    ——与睢阳防线,灌婴和齐地叛军大眼瞪小眼一样,刘弘此次出征,也大概率是一次武装游行,甚至是一场旅行。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刘弘满带着激情,似模似样的召集军方将领,以‘代王不听劝’这种可能出发,进行着战役的推演和预案。

    ——打不起来,脑补一下过过瘾也是不错的嘛!

    将‘战斗预案’做好之后,刘弘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大军的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