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这种情况非但没有得到抑制,反而因为汉室人才的缺失而更加严重。

    就拿刘信本人来说由于受封之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刘信的王相,实际上是刘信提出人选,长安朝堂点头,天子用印确认而得。

    而对这位写做王相,读作娘舅的王相,刘信可谓是寄予厚望。

    刘信相信,如果援代一事最终能得出妥善的解决方案,那一定是自己的王相所提出!

    在刘信期待的目光注视下,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走出朝班,费力一拜。

    “王上之忧,老臣确有拙见一二。”

    言罢,老者稍看看左右,确认与会者中,没有可疑者之后,便将心中的想法合盘托出。

    “依臣愚见,代王此反,实乃王上开疆扩土,建功立业之良机!”

    道出一句令殿内众人瞠目结舌的论点,老者不慌不忙的踱步上前,继而道:“代王反者,乃应齐王之召,入逼关中。”

    “若代王得胜,则当以王上援代之故,而重赏吾燕国上下;若王上据理力争,甚或可期代国之疆,尽为吾燕国之土!”

    “及于代王败,则必勿苟活之理;长安两线开战于关东、关北,亦当元气大伤;于王上暂领代土之事,亦当勿有异议。”

    “此数载,亦当可谋吞代土事。”

    将心中的看法说出,老者便不着痕迹地走上前,来到刘信面前,语调中满带着蛊惑:“便以最恶之境况,王上亦当的代国半壁疆域!”

    “故此番援代,王上不必忧于军粮之事;须知欲取先与,若果可得代国之土,今日之军粮,来日自可与新土而复得”

    言罢,老者便适时止住话头,将最终决定权交还到刘信手中。

    一阵面色变幻过后,刘信淡然起身,下达了自己的最终决定:“着内史即出粮草十万石,另筹三十万石以备。”

    平淡无奇的语调,让人丝毫猜不出方才老者所言,究竟有没有打动刘信。

    但在众人都没注意到的地方,刘信背负身后,藏于宽袖之中的手指,却极具规律的攥紧、放松。

    若是熟知刘信脾性的人,见到刘信这番模样,必然能轻松得出结论。

    这样的举动,只有在刘信满怀期待,又强自压抑住内心激动之时,才会出现。

 第0214章 睢阳城下

    “也不知皇帝一路可还顺利”

    长安,长乐宫。

    算了算日子,刘弘亲率大军北上箫关,已是过去了十数日。

    不出意外的话,最晚在六月末,刘弘大军就将于箫关内外,与自北而来的代王大军碰上面。

    对于箫关方向的战事,张嫣心中并没有太多担心。

    刘弘此番御驾亲征,除了带走长安南强弩北两军宫五千余禁军将士外,还在关中吸收了上万青壮。

    再加上御驾亲征所带来的buff,大军进抵箫关之时,只怕战员会稳稳超过八万!

    即便沿途吸收青壮乡勇时,大军严把选择标准,最终也极有可能膨胀成为超过十万人的庞大部队。

    而代王起兵于北,算上代北边防部队,王宫卫队以及诸侯国兵,总计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万人代国之穷,可不止体现在秸秆干草税都能少交。

    代国发展最大的阻碍,是稀缺的可耕作土地面积,以及缺人。

    再加上对内由知之甚详,张嫣也就不大担心箫关方向的情况了。

    反倒是关东,即函谷关方向的状况,让政治经验几近于无的张嫣感到有些担忧。

    在朝堂反复催促之下,睢阳保卫战,终于在刘弘大军自长安出发之后的第七天,即六月十二日正式打响!

    具体的战况,张嫣不得而知;只能从关外传回的军报中略见端倪。

    可让张嫣赶到困惑的是:明明睢阳守军几乎毫无损失,伤亡几近于无,左相陈平等老臣却一直在朝堂危言耸听,非说睢阳防线需要支援!

    那副逼真的模样,把张嫣都吓了好大一跳若非自小生于宫中,张嫣差点就信了陈平的鬼话,以为再不支援,灌婴大军就要溃不成军了

    饶是如此,张嫣仍旧不得不通过陈平的部分请求,如加运后续军粮辎重、武器箭矢等。

    没办法,在刘弘离开长安之后,朝堂的担子,可谓是全都压在了张嫣稚嫩的肩膀之上。

    右相审食其,在朝中可谓是唯唯诺诺,刚要开口说什么,就被随便一个小虾米吓到老汗之流!

    只要审食其一开口,针对廷议的某个内容发表意见,内史刘揭就必然会跳出来,指责审食其受命教代王太子经书而未能护,徒使代王起兵于北。

    只要这话一出,审食其就像是被施法禁言般,在后续的廷议中噤口不言。

    失去右相这个重要的助力,御史大夫张苍面对左相陈平,可谓是狼狈不堪。

    倒也不是张苍能力不足,而是纯粹的职位问题。

    作为丞相,尤其是在刘弘不在长安的情况下,陈平有充足的理由掌控大权;面对张苍等皇党成员的异议,也完全可以以非常时行非常事来否决。

    对陈平如此大包大揽,偏偏朝中还没人能说什么自汉室立,高皇帝刘邦常年外出征战,将大后方交于萧相国之手成为习惯之后,皇帝不在时,由丞相掌权就成为了汉室不成的政治传统。

    即便是身为太后的张嫣,对此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高皇帝外出征战,萧相国监国之时,吕后也同样未曾挑过萧何的毛病!

    所以在刘弘率军离开长安之后,朝堂的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

    陈平凭借自己的丞相身份,以临时监国权光明正大的挑起了陈周阵营的大旗;再加上内史刘揭的加持,使得陈平很轻松的完成了对长安左近地区的掌控。

    反观皇党一系,则是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只能通过张嫣的超然身份,张苍的政治智慧与威望,以及田叔、吴公、刘不疑、虫达、令勉、刘郢客等九卿的力量,勉强保证已有地盘不会被夺去。

    也是到了这一步,张嫣才明白过来:刘弘在迎立代王一事发生之后,为何会性情大变,无所不用其极的往朝中安插党羽,甚至不惜召飞狐军勤王,也要将禁中兵权攥在手里。

    若是刘弘率军出征的现在,朝堂三公不止陈平一个反派,九卿没有七个皇党成员咬牙硬撑,令勉、虫达等人时刻保证两宫防务,那局面,恐怕就远非现在这般乐观了。

    张嫣甚至隐约间意识到,刘弘尊立自己为太后的时间点,也是微妙到让人起疑刚刚好是皇党一系高歌猛进,大权在握,风头最盛的时间点,刘弘才将自己从深宫请出,供养到了长乐宫。

    从现在的情况再回过头,张嫣就不难发现,刘弘做出如此安排的原因了。

    尊立太后,对刘弘而言是必须要做的。

    但若是在手中无权,朝中大臣都还忌惮于诛吕一事的定性问题时尊立,那刘弘将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

    而刘弘最终的选择,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将能揽到的权力全部攥紧,尊立之事再无隐患后,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尊立太后,并顺手给少府田叔加了个卫将军衔。

    再结合皇党一系如今的困境,大致想清刘弘的诸般安排是何用意之后,张嫣顿感心中五味陈杂。

    从马后炮的角度分析,皇帝儿子为了尊立自己,可谓是绞尽脑汁,百般筹谋,最终才将自己从深宫中请出。

    对于这样的情谊,张嫣本该感到温暖,被感动才是。

    但从现在的局势,以及刘弘临行前道出的计划来看,刘弘尊立太后一事,恐怕也并非纯粹的想要拯救母亲,而是有政治意图。

    光拿现在来说:若非张嫣以太后之身,勉强抵挡住陈平愈发强硬的攻势,那在面对监国丞相时,皇党一系恐怕将毫无还手之力。

    若没有太后,陈平就完全可以拿非常时期做挡箭牌,将张苍、田叔等乱时不恭的臣子暂时控制,美其名曰待陛下归来再做处置。

    这种确确实实被关心、爱护,却又明确感知到刘弘目的不纯的感觉,让张嫣感到十分别扭,又隐约好像摸到了什么。

    “孝惠皇帝在时,于母后之间,莫不也如此?”

    暗自发出一声困惑,张嫣苦涩的摇了摇头,陷入纠结之中。

    经过一整天的厮杀过后,睢阳城头终于传来象征收兵的鸣金声。

    不过须臾,方才还热血冲天的战场上,双方将士就如同心有灵犀般各自回撤,将方才所战斗的战场空了出来。

    但令人诡异的是,这块长约数里,宽不过十里,双方数万大军厮杀一整日的战场,却不见丝毫战斗过的痕迹。

    没有尸首,没有残肢,没有戈矛倒竖,没有遍地箭矢。

    若是有新人仔细观察,甚至能发现这些血战一整天的士卒,就连汗都没怎么出!

    天亮后戎装焕发走出阵营的士卒官兵,在黄昏时又带着依旧整洁的衣袍,与身边同袍说笑着回到营房之内。

    开战前出营列阵,不会有地方骚扰;收兵后撤回营盘,也不会有敌军尾随追击。

    双方就像战国时的君子一般,列队齐整,鸣鼓而进,闻金而退,不重伤,不伤二毛。

    一切就仿佛童话般美好。

    若是不明内由的人看了,甚至可能会怀疑这究竟是不是战争?

    在双方将士眼中,这场战争,或许是他们这一生所经历的强度最小的

    嬉戏。

    作为叛军统帅,刘章是用这个词,来形容双方这几日的状态的。

    早在陈平那封鼓噪悼惠王诸子起兵的书信,被幼弟刘将闾偷偷送到手中之后,刘章就从未考虑过要遵行陈平的命令。

    起码陈平临睢阳而勿攻的命令,刘章是未曾打算遵守的。

    在刘章的预案之中,此次起兵,目的就一个:打入关中,兵临长安!

    因为刘章很清楚:作为曾跟随哀王起兵诛灭诸吕,后又在少府军械一事上留下谋逆案底的宗室,刘章的结局,绝对和当今刘弘成反比!

    只要陈平、周勃一党被清楚,大权在我的少年天子就绝不会放过自己,这个曾经兵发关中,私藏军械,而后又差点成为诸侯王的本家亲戚。

    至于陈平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将刘弘逼下皇位,对刘章而言也并非什么好消息。

    不过半年之间,刘章就亲眼见识过长安朝堂那帮自诩为开国老臣的狡诈恶徒之嘴脸!

    对于陈平事成后迎立朱虚侯的许诺,刘章更是半个字都没听进去。

    同样的话,陈平在半年前才刚跟已故的齐哀王,刘章的长兄刘襄说过!

    所以,刘章答应几个脑子长屁股上的弟弟领头出兵,以侄子刘则的名义统掌齐军,起兵反叛,完全没有考虑过加入到刘弘或陈平之间的某一方。

    刘章想要的,是完成亡兄的遗愿,将侄子刘则,扶上亡兄生前应得的皇位之上。

    至于自己,刘章则完全没有考虑哪怕事成之后,成为皇帝的侄子要杀自己,刘章也无所谓。

    有了这样的计划,刘章才力排众议,压住那几个傻弟弟沿途洗劫、西取赵、北取燕等等异想天开的想法,率领半年前,由大兄刘襄带到荥阳城下的齐地大军,以一条近乎笔直的路线,赶到了睢阳城下。

    早在起兵之前,刘章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抵达睢阳之日,发动夜袭,随后佯攻数日。

    如果睢阳防卫空虚,则布重兵强攻;若攻不下,则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