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帝成长计划-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苦笑着摇了摇头,刘弘只能拿起先前,被放回御案上的竹简。
“得尚书令所奏之《论积贮疏》,朕颇欣喜;然其中偶有不解,欲于尚书令共讨···”
——在接连提出《过秦论》、《陈政事疏》之后短短不到半年,贾谊便再一次提出了其一生最著名的策论之一:《论积贮(zhù)疏》!
而从贾谊如机关枪般上策论的过程中,刘弘还惊喜的发现:别的不说,贾谊的政治敏感性,远非常人可比!
——刘弘正忙着理顺自身的皇位法统,贾谊就提出了《过秦论》,为刘弘理顺王朝法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齐悼惠王诸子之乱刚接近尾声,刘弘还没开始考虑关东诸侯的问题,贾谊就拿出了《陈政事疏》,为刘弘提出了参考意见!
现在,刘弘打算安心种田,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了,贾谊又挥舞着一卷《论积贮疏》,出现在了刘弘的面前···
“承蒙陛下器重,臣但有所知,不敢有一丝私藏。”
见贾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信誓旦旦的模样,刘弘终是长叹口气,点了点头,示意贾谊上前些。
第0294章 论积贮疏
对于每一个农耕为主的封建政权而言,真正的命脉,永远都是农业。
无论是对远古时期的夏、商、周,还是公元后的唐、宋、明等中原政权而言,什么礼法纲常,什么吏治内政、内忧外患,其重要性哪怕加在一起,恐怕也没有淳朴的农民伯伯,对上苍的那句祈祷来得重要。
——来年秋收,但愿能多打些粮食吧···
原因无他:历史上每一个中原政权,其内外活动,都需要农业作为基础保障。
国家税收,收的是粮食;官员俸禄,发的是粮食;内部修建基建工事、道路水利,拨的是粮食。
就连镇压内部叛乱、扫除外部威胁,都离不开粮食作为保障。
国家需要粮食,来保证政权正常运行;贵勋、官员需要粮食积累财富;而底层百姓,也同样需要粮食填饱肚子。
虽说由于储存成本,保质期等原因,使粮食没能在封建时代成为布匹那样的硬通货,但这丝毫不影响粮食,在一个农耕封建政权中的至高地位。
实际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落寞,都可以归结为‘粮食不够’。
外族入侵?
是来抢粮食;
政府贫弱?
手上没粮食;
内部叛乱?
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就连贵族压榨底层百姓,从而导致内部不稳的隐患,最终也可以归结为:百姓吃不饱肚子,所以天下不稳了。
反过来说:只要能保证天下每一个人,甚至只是大多数人能吃饱肚子,那政权就将稳如泰山。
——种地能吃饱肚子,百姓吃饱了撑的,才会去跟老爷们造反呢!
而文教、礼教等文明建造,也将随着百姓逐渐富足的生活,而逐渐长出萌芽。
就如此刻,刘弘手上拿着的竹简之上,开头就是管仲的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道理很简单: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马农民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在意其他任何东西。
对于人类而言,生存,是永远摆在首要位置的刚需。
只有生存得到保障,百姓才有可能将多出的精力,转向其他的方向。
在后世,生存是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而在封建时代,生存,就是吃饱穿暖。
那作为帝王,刘弘最基本的义务也就很明显了:让大多数子民丰衣足食,免遭饥寒之苦。
别的不说,光是做到这一点,就足以让刘弘成为合格线以上的帝王,甚至是为天下所认可的圣君,并为后人所称赞。
——历史上的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一生都做了些什么?
外部隐患,和高祖、孝惠之时并无差别:南越依旧是名誉藩臣、朝鲜仍旧是化外之地。
至于匈奴,那更是在文帝一朝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老上稽粥的率领下,登上了游牧民族史上的第一个巅峰。
而汉室,却只是在文帝刘恒的带领下,于汉文帝在长城一线与匈奴大眼瞪小眼。
文帝一朝唯一一次汉匈大战,也是在济北王刘兴居谋反背刺之下流产。
内部隐患方面,刘恒更是几无建树。
齐王一门,除了刘兴居因谋逆身死,余者皆为王侯;楚王一脉,也在开国诸侯王刘交的余萌之下安好无损。
——就连本有机会收归中央的赵地,都被刘恒封给了赵幽王刘友的独子刘遂!
本来就不稳的齐赵,在文帝手下愈发不稳;而原本没什么隐患的吴国,也在文帝《许民弛山泽令》,外加太子刘启一棋盘砸死吴王太子,而成为新的隐患。
可以说,文帝一朝对于汉室的内忧外患,没有起到丝毫的积极作用。
政治名望、个人身亡方面,刘恒也槽点不少:三言两语之间,几乎流氓式的罢免丞相周勃;饿死自己的亲弟弟——淮南厉王刘长;以及在黄龙改元之后,罢黜丞相张苍,都是文帝刘恒的道德污点。
汉室内忧外患依旧,道德品性不佳,那刘恒又为何能在历史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甚至在当时的汉室百姓心中,留下‘圣人’的美名?
答案十分简单:文帝刘恒在位,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虽偶有灾祸,但总体上,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粮价,从高皇帝时期的千钱以上、孝惠皇帝时期的四五百钱,降到了景帝登基时的石五十五钱;
农税,从开国时的十五税一,变成了三十税一;口赋从百二十钱,降低为四十钱。
不严谨的说,刘恒在汉室‘在世圣人’的崇高地位,便由此而来。
换而言之,只要能让治下百姓吃饱肚子,刘弘地历史地位,就已经可以向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靠近了。
撇开这层考虑不说,现实角度而言,刘弘也必然要从粮食开始下手。
还是那句话:农耕文明在封建时代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雄厚的农业底蕴做基础。
要想社会安稳,就需要百姓吃饱穿暖,安心种田;而国家要想富裕,无论是发展商业、手工业,亦或是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也同样需要基本物质基础。
就现在后世的二十世纪,‘物质积累’的标准是有多少吨钢铁;二十一世纪,则看国库有多少贵重金属、外汇国债。
而此时,政权的基础物质积累,就是粮食。
只有粮食充足,流通的粮食能够满足国家基本需求,才有可能进行其他的活动。
——南征百越,东取越南,北伐匈奴,总不能让士卒们饿着肚子上阵吧?
刘则的下场,已经足以证明‘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了。
——发展商业,建立手工业,总不能指望百姓肚子都吃不饱,就去行商为贾、养蚕织布吧?
可千万别被后世那些,把读者当睿智的网络文学作品骗了——对于刘弘这样的穿越者而言,掌控一个政权之后,首先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种田。
什么南征北战、国富民强,都需要坚厚的农业为基础!
至于工业、商业的发展,更是要从布匹纺织业开始做起,才有那么一丝可能。
所以,即便不考虑历史风评,不在乎自己在后世人心中的形象,光为了马踏草原,让华夏成为世界唯一一颗星辰的远大志向,刘弘也要安心种田。
尤其是在如今,汉室远不及历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平均水平的贫弱状况下,就更要如此。
实际上,从穿越那一刻,从屁股第一次坐到皇位上开始,刘弘心中,就有着明确的认知。
正是这个认知,让刘弘在随后的一系列时间之中,屡屡做出准确的应对。
长安粮价几番涨跌,刘弘也顺势将粮食保护价政策,作为了自己在西汉政权上烙下的第一个烙印。
之后悼惠王诸子之乱,刘弘在召集中央大军,将齐地叛军合围于关外的同时,暗中命令小叔淮南王刘长率兵攻打南越,最主要的一个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农业。
——地处两广地区的南越,必然有着汉室此时还尚未拥有的优秀水稻!
刘弘也从来没想过仅凭淮南王刘长手下那几万郡兵,就一举攻下南越。
——要知道南越,可是曾经让秦始皇派大军五十万,前后打了足足九年才打下来;一年前,周灶带着十万中央野战军,却连南方群岭都没能翻过的硬骨头!
通过武力统一南越,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只怕不比发起一次汉匈大规模战役来的少。
真有这功夫,直接把河南夺回来,养养马放放牛,爆骑兵他不香吗?
对于南越的问题,刘弘地看法与那位穿越者前辈比较类似——能不动手,就尽量不要动手。
毕竟南方的湿瘴,会为战争带来很多变数,也会让汉室遭受很大的损失。
但有一点,刘弘地看法却与那位前辈不同:原则上,能不打,尽量不打;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不打。
用后世一位热血青年的话来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明天再打,明天没打赢后天还打,打到他怕!
赵佗这头老乌龟,就是不打不老实的。
汉开国之初,赵佗就已割据岭南,高皇帝刚遣使询问(威胁),赵佗就俯首称臣了。
而后,便是吕后即将亡故之时,赵佗又觉得自己行了,就再一次称帝。
结果赵佗运气好:周灶大军仗还没打,就被湿瘴+水土不服干倒大半···
在历史上,最终是陆贾奉文帝命出使南越,短短几句话,赵佗就再一次臣服。
看看陆贾在赵佗面前说的话,就不难看出,赵佗是个什么货色了。
说白了,赵佗自己也知道:就南越穷山沟子那点人,根本无法与坐拥中原万里土地、数千万民众的汉室抗衡。
明知打不过,赵佗却还几次三番自立为帝,挑战汉室的底线,难道是真的有野心,或者是没脑子?
显然不是。
赵佗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醒长安朝堂:喂,别小瞧我啊,别无视我啊~
说白了,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赵佗知道自己打不过汉室,但与此同时,赵佗也料定:汉室不会选择通过武力,去图谋南越那片深山野林。
在此前提之下,再加上有天险为依、气候为凭,赵佗自然要时不时跳出来,逼汉室让渡利益了。
但这种把戏,显然很难在穿越者面前奏效:会哭的孩子,未必就会有奶吃···
——除了喂奶,打也是能停住熊孩子的哭声的!
对于南越,刘弘的态度很简单——通过适当的惩戒,让赵佗意识到:继续反抗统一,非但无法带来利益,还有可能带来灾难!
当然,作为一个履历横跨秦汉两代,从始皇一朝活到汉武帝之时的枭雄,赵佗还没那么容易被吓住。
但通过这么一次,赵佗应该就能明白长安的态度;即便不马上低头,也会意识到继续搞事,会给自己惹上麻烦。
这,就是刘弘短期之内的目的了——没空收拾你,给爷悄悄待两年!
如今的汉室,还是要把主要的力量和经历,集中在北方战线之上。
除了南惩赵佗,意图获取优秀稻种之外,刘弘也在入冬之前,皆由今年天下粮食歉收,而将冬小麦的推广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